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谭 泽 明 2017/3/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谭 泽 明 2017/3/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谭 泽 明 2017/3/5

2 健康是金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健康是生命真正的春天; 健康是社会最大的财富; 健康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3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奠基于战国时期 理论提出 实践应用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素问·刺热篇》 《黄帝内经·素问》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也。” 《黄帝内经·素问》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017/3/5

4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发 展 于 汉 唐 时 期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西汉 张仲景 唐代 孙思邈 东汉华佗 晋代葛洪
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将病后调摄,以防复发,补充为治未病内容的重要延伸。 创五禽 戏健身法 “内修” “外养”理论 方法可分: “行气” “导引” “服食” “卫生”等 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 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 2017/3/5

5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成熟于明清时期 叶天士 逐邪务早 先证用药 先安防变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2017/3/5

6 一、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应用于新时期 构建我国具有中医特点的预防保健理论体系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运用中医治未病的伟大思想和丰富手段
完善临床医疗体系 通过养生保健、疾病 预防、重大疾病阻断和康复 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实践 2017/3/5

7 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一 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二 已病防变—治疗疾病的“治未病”思想 三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已病防变—治疗疾病的“治未病”思想 瘥后防复—病后防病的“治未病”思想 2017/3/5

8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第一部分: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以 预防保健和健康长寿
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 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研究养生学的基 本理论、养生方法及 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017/3/5

9 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优势和特色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优势和特色 它以中医整体观念和审因施养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以及病因病机学说等为基础; 采用食养、沐浴、情志调摄、针灸、推拿、传统保健按摩、传统体育运动、气功等综合方法;使亚健康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使健康者能更健康;使他们不仅在身体、心理、职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够以旺盛的精力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多作贡献,而且能健康长寿,享受天年。 2017/3/5

10 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1)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2)谨慎起居,形神共养; (3)和调脏腑,通畅经络 ;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1)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2)谨慎起居,形神共养; (3)和调脏腑,通畅经络 ; (4)饮食调养,动静适宜; (5)节欲保精,益气调息; (6)因人、同时、因地制宜。 2017/3/5

11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顺应自然 协调阴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顺四时而适寒暑 2017/3/5

12 谨慎起居,形神共养 黄帝内经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志闲而少欲,细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即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淡泊名利、无杂念、少贪欲、防止情绪的剧烈波动,这样才能维护体内气化活动的良好环境 若不,则伤及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2017/3/5

13 和调脏腑 通畅经络 《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和调脏腑 通畅经络 《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所以身体健康而不病 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行以达郁”的锻炼目的 2017/3/5

14 饮食调养 1 2 3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日常饮食七分饱,宜清淡饮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药食同源”原则古语云:千补万补,不如食补.
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据体质而调配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成,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味过于苦,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3 “药食同源”原则古语云:千补万补,不如食补. 日常饮食七分饱,宜清淡饮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2017/3/5

15 节欲保精 益气调息 房事有节: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支持满 食疗保肾: 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节欲保精 益气调息 房事有节: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支持满 食疗保肾: 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运动保健: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针灸药物调治:枸杞、地黄等 按摩固肾: 涌泉、三阴交 、肾俞 2017/3/5

16 传统养生术 推拿养生 针灸养生 太极拳 饮食养生 睡眠养生 气 功 运动养生 房事养生 五禽戏 药物养生 环境养生 八段锦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传统养生术 推拿养生 针灸养生 饮食养生 睡眠养生 运动养生 房事养生 药物养生 环境养生 情志养生 四时养生 太极拳 气 功 五禽戏 八段锦 2017/3/5

17 太 极 拳 太极拳是集意、气、身于一体的一种拳术。其特点为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园活自然、协调完整。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始祖陈卜
陈式太极拳 陈正雷 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 孙永田 杨露禅 杨式太极拳 杨振铎 满族人全佑 吴式太极拳 李秉慈 武禹襄 武式太极拳 乔松茂 刚柔相济 快慢相兼 开合鼓荡 小巧紧凑 匀缓柔和 舒展大方 柔和紧凑 大小适中 动作灵活 步法轻捷 2017/3/5

18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旺衰关系密切。可以说,一个人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故道家气功讲究“藏精葆元”。下面介绍一种易学易练的六式肾气保养功。   一、屈肘上举:端坐于方凳上,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齐。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落下复原,可连做 次 (如在室外练此式,可采用站势)。   二、抛空:正身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8次,然后换手,即右手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物动作8次。此式每日可练5遍。   三、荡腿: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腿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此动作可活动腰膝,有益肾强腰之功效。如果你还不算老,可练“高荡腿”动作,即:找一棵大树,左手扶树,左腿“金鸡独立”,右腿前后摆动,初练时腿的高度与腰平即可,待熟练后,可“荡”至与肩平。左腿与右腿交换摆动,每次10--20下。   四、摩腰:端坐,宽衣,松腰带,双手相搓,以发热为度,再将双手掌心置于腰后两侧(肾俞穴)处,上下搓摩,直至腰部发热为止。然后,再搓摩腹部气海,关元穴。此法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的作用。   五、“吹”字动: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翻掌向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开始练时双手很难触地,待双腿后面的“筋”松开后,就能触地了),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口中轻吐“吹”字音,可连做十几次。本功属于“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做可固肾气。   六、悬吊:找一单杠,每日练“悬吊”动作(双手握杠,双脚离地)十数次;如无单杠,可找一横树枝来练习。此式即增强臂力,又可增强腰力,有固肾气的作用。   以上各法可据自己的条件适当选择,可全练,也可单练。 气 功 硬气功 软气功 2017/3/5

19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五禽戏 熊形 虎形 鹿形 鸟形 猿形 2017/3/5

20 八段锦 两手擎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臂单举 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除心火 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増气力 两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八段锦 两手擎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臂单举 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除心火 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増气力 两手攀足固肾腰 2017/3/5

21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第二部分:治疗疾病的“治未病”思想 2017/3/5

22 已病防变 任病发展,必然坐失良 机,难免有病情恶化或药不胜病之忧。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早治已成之病 见肝之病,知肝传 脾,当先实脾
先治将受邪之地 “客邪贵乎早逐” 截断病传道路或保护未受邪脏腑 先治未成之病 疾病早期,明察秋毫,善于诊断 发现征兆和早期治疗 2017/3/5

23 疾病未发——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含义 意义 要点 指疾病虽尚未发生,却已出现某些先兆,或疾病已经处于萌芽状态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疾病未发——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指疾病虽尚未发生,却已出现某些先兆,或疾病已经处于萌芽状态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防微杜渐,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起始和萌芽状态。 含义 病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规律,一方面要强调及早 治疗,防微杜渐,避免疾病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 不同情形要有针对性治疗措施,要在适当的时候 采用恰当的方法 意义 要点 要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 其传变的规律,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 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2017/3/5

24 疾病未传——早治、防其传变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疾病由外及内,四肢才觉重滞,马上进行导引、吐纳、针灸和膏摩等,勿令九窍闭塞,可以在疾病部位尚浅时治愈,防止传变脏腑。 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及时防止或阻止疾病的发生、蔓延、恶化或传变,救急防危。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故早期治疗可达到易治的目的。 要善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在已有疾病尚未传变之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017/3/5

25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第三部分:病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 2017/3/5

26 病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 慎起居 节饮食 勿作劳 疾病初愈,或处于疾病尚未发作的 间歇期,疾病尚未复发之时,虽然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病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 慎起居 疾病初愈,或处于疾病尚未发作的 间歇期,疾病尚未复发之时,虽然 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 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须调理 方能渐趋康复。 节饮食 勿作劳 2017/3/5

27 病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 疾病复发的 几种因素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食复 药复 诱因引动 正虚未复 情复 劳复 复感新邪 余邪未尽
2017/3/5

28 食复 含义 防复 疾病初愈, 脾胃尚弱, 因饮食不当而致旧病复发者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食复 疾病初愈, 脾胃尚弱, 因饮食不当而致旧病复发者 含义 在疾病恢复过程中, 由于病邪的损害或药物的影响, 脾胃已伤, 稍愈之际, 其纳运之功尚未恢复, 若多食、强食或不“忌口”, 可致脾胃再伤, 余邪得宿食、酒毒、“发物”之助而复炽, 以致复发。 防复 2017/3/5

29 药复 含义 防复 疾病新瘥, 滥施补剂, 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 而致疾病复发者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药复 含义 疾病新瘥, 滥施补剂, 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 而致疾病复发者 疾病愈后的调理, 在于使损耗的精气回复, 或使余邪续清, 因此在使用药物调理时, 宜遵守“扶正宜平补, 祛邪宜缓攻”的调治原则, 若急于求成, 滥施峻补或猛攻, 或助邪, 或损正而致病复。临床以滥施峻补而致病复者为多见。临床常可见感冒、泄泻、痢疾等病新瘥之后, 因迭进大补而致虚不受补, 或壅正助邪而致疾病复发。 防复 2017/3/5

30 情复 含义 防复 疾病初愈, 由于情志过激而致病复者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情复 含义 疾病初愈, 由于情志过激而致病复者 疾病恢复期, 因情绪波动过剧, 或持续过久, 促使脏腑功能失常, 为余邪再度猖獗创造条件, 从而诱使旧病复发。清·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感慨地说:“吾临血证多矣。每有十剂之功, 败于一怒。病家自误, 医生徒劳, 堪发一叹。”临床上多见眩晕、失眠、脏躁、癫痫及月经不调等疾, 因情志因素而致疾病复发或加重 防复 2017/3/5

31 劳复 含义 防复 疾病初愈, 因劳力、劳神或房事太过而致旧病复发者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劳复 疾病初愈, 因劳力、劳神或房事太过而致旧病复发者 含义 凡病初愈, 切忌操劳,“宜安卧守静, 以养其气”, (《证治准绳》) 临床常见内脏下垂、脱肛、痰饮、哮喘、心悸、疝气、慢性水肿等, 均可因劳倦而复发并加重。历代医家对大病初愈后, 因房事不慎以致病复尤为注重, 称为“女劳复”。宋·陈言强调:“伤害新瘥后, 不能将摄⋯⋯劳神而复⋯⋯作劳而复⋯⋯论有正方, 可依证而调治。唯犯房室, 为女劳复,多死, 不治。”可见古人对房劳复的危害是十分重视的. 防复 2017/3/5

32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复感新邪 疾病进入静止期, 余邪势衰, 正气亦弱, 若日常生活起居将摄不慎, 势必复感新邪助邪伤正, 使病变再度活跃。这种因重感而致疾病复发的情况, 多发生于热病新瘥后。如《重订通俗伤寒论》中说:“瘥后伏热未尽, 复感新邪, 其病复作。”因而临床应注重病后调理, 慎避风邪, 防寒保暖, 防止疾病的复发。 防复 2017/3/5

33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第四部分: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 2017/3/5

34 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2017/3/5

35 亚健康的概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亚健康: 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 低质状态及其体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
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 多种功能和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地减退, 但不符合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2017/3/5

36 亚健康人群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亚健康人群是从亚健康诱发环境的角度审视的,这类人群的特点是存在着易诱发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作紧张或不适应人群 (如“三资”企业员工、农民打工者等) 生活不规律人群 (如小公司经理、昼夜轮班者、经常出差者等) 烦恼、焦虑人群 (如出国者、大学生等) 情感空虚、悲观抑郁人群 (如下岗者、离婚者、离退休者等) 特殊职业人群 (如演员、医护人员、电脑爱好等) 遭遇突发事件人群 (如突然遇到失恋、重病以及意外受伤等) 机体生长发育、转折期人群 (如儿童、青少年、更年期男女等) 体弱及病后人群 (如平素体虚者、大病、重病之后者等) 精神压力过大人群 (如公务员、知识分子、成功者等) 2017/3/5

37 亚健康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那么“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等,则引起亚健康 。 亚健康的中医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亚健康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导致心脾气血两亏、脾虚湿盛、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肾阴亏。此时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而出现热、毒、瘀、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到心、肝、脾(胃)、肾等脏腑。 2017/3/5

38 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亚健康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或合并出现,临床上具体表现为: 疲劳 失眠或嗜睡 健忘 食欲不振 烦躁不安 抑郁或消沉 焦虑不安 头晕、心悸、气短 大小便异常 性欲低下 免疫功能下降 (如经常感冒或有感冒症状等) 2017/3/5

39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优势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1.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能从整体入手,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干预和调整人体的“亚健康状态”;
2.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方法多简、便、廉、验,便于推广应用; 3.中医药不仅中国人欢迎,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民众乃至所在国政府的认可与欢迎。 2017/3/5

40 针灸防治 原理 方法 其他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刺激经络和输穴,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人体气血流通,阴平阳秘。
. 方法 常灸大椎、足三里、关元、气海补益正气 。 可配合耳穴治疗调整脏腑气血。 其他 2017/3/5

41 常用保健穴 足三里 可和胃健脾、通腑化痰、祛风化湿、补气养血、升降气机、防病保健,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太阳 可缓解头痛,增强记忆力
足三里 可和胃健脾、通腑化痰、祛风化湿、补气养血、升降气机、防病保健,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太阳 可缓解头痛,增强记忆力 风池 疏风清热,醒脑开窍 大椎 可解热镇痛 迎香 可促进鼻黏膜血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并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神阙 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治疗以虚、寒为主证的疾病。神阙穴禁刺,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或姜灸。 涌泉 可益肾通便、宁神熄风,为常用保健穴位 三阴交 适用于腰足寒冷及增强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 2017/3/5

42 推拿防治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每天坚持练习,可以保健强身,预防疾病 擦面: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弹性和张力;
呜天鼓:有助于预防头昏、项强等症的发生; 揉腹:能够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的蠕动,可促进消化机能; 擦涌泉:不仅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而有助于健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失眠、心悸等症的发生。   梳头皮 用两手的手指弯曲呈钩状,用五指从下往上往后梳牞两手先梳头顶部牞再梳头角部牞再梳侧头部牞共梳30次牞然后双掌按摩头皮20次。此法有促进脑部血循环、防治头痛头晕、使头脑清醒的作用。  捻委中穴 分别用右手拇指捻左腿委中穴、用左手拇指捻右腿委中穴各20次。此法有防治腰背痛的作用。 搓肾俞穴 两手对搓发热后牞紧按肾俞穴用力向下搓到尾骨然后再退回到两臂后屈尽处。搓肾俞有培育元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壮筋骨、止痛散风的作用。对防治功能性腰痛牞特别是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 2017/3/5

43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冬病夏治法防治 根据“冬病夏治”、“天人相应“理论,借助药物发生特殊药理变化,并通过经络穴位刺激机体,来调节机体的平衡。它结合了时间医学、针灸、中药等各方面的优势操作简单,无痛苦。 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用天灸疗法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医院康复科将于12月12日开始开展三九天灸。三九天灸与三伏天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疗效相得益彰,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帮助广大患者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2017/3/5

44 食疗 饮食有节 避免肥甘厚味 辨证施膳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菊楂决明茶山楂茶 炒扁豆白术 参归炖羊肉 桂圆莲子粥 炖鸡脚 酸枣仁粥
饮食有节 避免肥甘厚味 辨证施膳 桂圆莲子粥 酸枣仁粥 参归炖羊肉 菊楂决明茶山楂茶 炒扁豆白术 炖鸡脚 2017/3/5

45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运动疗法 太极拳 易筋经 五禽戏 我国武术著名的内家拳,由来已久。一种既有益于健康,又能抗暴自卫,并具有极高哲理、生理和技击力学原理的拳术。 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共有12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详,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巧以锻炼身体,可增强体力,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也可用于慢性病的康复治疗。 2017/3/5

46 音乐疗法 不同类型的病人,可根据不同个性选用不同的音乐疗法。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音乐疗法 不同类型的病人,可根据不同个性选用不同的音乐疗法。 2017/3/5

47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超前性 上世纪末,国际上围绕医学目的进行了两年的大讨论,最终认为:“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 中医“治未病”思想正是上述医学目的,而且中医“治未病”已有近两千年了,在理论与实践上蕴藏着丰富的内容。 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它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的最高境界。 2017/3/5

48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概述 中医如何养生? 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只有掌握和应用正确的养生方法,并且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有序,实现理想的健康状态,达到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017/3/5

49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中医养生学作为一个实用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在思想原则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形神共养、动静相宜、和调脏腑、通畅经络等理念;在具体内容上,包含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等项目;在方法和手段上,拥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武术等养生技术。 2017/3/5

50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一)生命 之说 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的规律,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1.生命的起源 2.生命的运动形式 3.生命的维持和死亡 2017/3/5

51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二)天年 1、天年的概念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西德著名学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事实上,120岁的天年期限与一般的长寿调查资料相符,自古至今超过这一生理极限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2017/3/5

52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2.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一种是时间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是指人出生以后经历多少时期的个体年龄 另一种是生物学年龄,是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演变和衰老情况。 2017/3/5

53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3.健康人的生理特征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影响人类尽终其天年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有两个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衰老;其二是疾病。那么,推迟衰老的到来,防止疾病的产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健康人的生理特征,就显得很有必要。 2017/3/5

54 生理健康特征: 眼睛有神 呼吸微徐 二便正常 脉象缓匀 形体壮实 面色红润 牙齿坚固 双耳聪敏 腰腿灵便 声音宏亮 须发润泽 食欲正常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生理健康特征:   眼睛有神 呼吸微徐 二便正常 脉象缓匀 形体壮实 面色红润 牙齿坚固 双耳聪敏 腰腿灵便  声音宏亮 须发润泽 食欲正常  2017/3/5

55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心理健康特征 : 精神愉快 记忆良好  2017/3/5

56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三)衰老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老(或称衰退)的过程。探讨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时的生理、病理改变,以至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另一类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 2017/3/5

57 衰老的原因 : 肾阳亏虚 脾胃虚衰 心脏虚衰 肝脏衰惫 肺脏衰弱 精气衰竭 阴阳失调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肾阳亏虚 脾胃虚衰 心脏虚衰 肝脏衰惫 肺脏衰弱 精气衰竭 阴阳失调 2017/3/5

58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早衰的原因 社会因素 自然环境 遗传因素 七情太过 劳逸失度 2017/3/5

59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四)天人相应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1.生气通天 A.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 a.四时与情志 b.四时与气血 c.四时与脏腑经络 d.四时与发病 . 2017/3/5

60 B.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 C.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 D.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B.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 C.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 D.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学在“生气通天”的观念指导下,把人体看成是与天相应相通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的、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大自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2017/3/5

61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2.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 3.人与社会的统一观 2017/3/5

62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五)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二者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2017/3/5

63 1.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 A.神为生命之主 B.形为生命之基 C.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2.形神共养 A.守神全形 B.保形全神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1.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   A.神为生命之主 B.形为生命之基 C.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2.形神共养 A.守神全形 B.保形全神 2017/3/5

64 1.动静互涵的概念 2.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 3.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 A.静以养神 B.动以养形 C.动静适宜 (六)动静互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六)动静互涵 1.动静互涵的概念 2.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 3.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 A.静以养神 B.动以养形 C.动静适宜 2017/3/5

65 1.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 2.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 A.元素平衡保健法 B.交替运动平衡法 (七)协调平衡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七)协调平衡 1.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 2.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 A.元素平衡保健法 B.交替运动平衡法 2017/3/5

66 (八)正气为本 1.正气是生命之根 2.保养正气重在脾肾 A.保精护肾 B.调养脾胃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三、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2017/3/5

67 养生法则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2017/3/5

68 祝大家健康! 祝大家健康! 2017/3/5


Download ppt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谭 泽 明 2017/3/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