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 本课关键词 物质 运动 静止 规律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 新华社: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昨日在美上市,昨晚,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此次IPO发行3
新华社: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昨日在美上市,昨晚,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此次IPO发行3.2亿股,发行价为每股68美元,融资额最多达250亿美元,刷新全球最大IPO融资纪录。 阿里巴巴开盘价达92.7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6.3%,市值达228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超越中石油,成为仅次于中移动的中国第二大市值公司。开盘价为92.7美元。以此计算,阿里巴巴总市值超2000亿美元,马云身家超200亿美元,上万员工跻身千万富翁 按发行价来计算,阿里上市后,马云超越腾讯的马化腾和百度的李彦宏成为中国大陆首富。

4 [运动篇]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5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6 [镜头再现] [镜头描述] 思考:这样的描述有合理性吗?为什么?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男主人公坐上了逃难的飞机,火山爆发带来的滚滚热浪已抛之身后,一切归于沉寂,世界停止运转。 思考:这样的描述有合理性吗?为什么?

7 [运动篇] 运动载体:自然物本身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生产方式 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人 脑

8 1、运动的概念: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不可分割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否认物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不可分割 ① 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否认物质) 唯心主义

9 探究活动(二)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刻舟可求剑否? 形而上学 离开运动谈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1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情。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住呢?    这是因为,一颗子弹并不是始终以每秒800米一900米的初速度飞行的。由于空气的阻力,速度逐渐降下来,而在它的射程终点(跌落前)的速度只有每秒40米。这个速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 思考: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

11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3、静止的概念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事物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物体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12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联系: 反对: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 反对: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1)概念区别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反对: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请分析克拉底鲁的踏河说? 分析飞矢不动说?
古希腊诡辩家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所以我没欠你的钱。”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揍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告彼时的我吧!”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与诡辩论 僧肇: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请分析克拉底鲁的踏河说? 分析飞矢不动说?

14 太阳系模式图 探究活动(四)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5 探究活动(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高 低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16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繁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探究活动(四)

17 结论:规律具有普遍性 探究活动(四)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规律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注意1: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新陈代谢 3、社会基本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注意1: 结论:规律具有普遍性

18 规律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探究活动(四)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4、万有引力规律 注意2: 规律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19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确定不变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探究活动(四)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注意3: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确定不变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0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探究活动(四) 关键词:规律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1 结论1: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22 方法论一: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雾霾、沙尘暴等)

23 思考34页小栏目: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做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24 方法论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探究活动(四) 反季节水果是指在温室里利用高科技手段栽培出来的品种。反季节水果主要是通过大棚设施、提高室温等手段改变生长环境,从而让植物的成熟季节提前。 方法论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5 探究活动(四)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
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的表现: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

26 [规律篇]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 方法论
⑴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⑵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7 √ √ √ √ 探究活动(四) × × × ×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现规律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尊重规律 创造规律 认识规律
改变规律 利用规律 × 规律是客观的 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人认识和利用规律

28 课堂小结: 物质 静止 运动 普遍性 规律 客观性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承担者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承担者 动中有静 物质 静止 运动 静中有动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普遍性 规律 客观性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

29 由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过去十四年中,有十一年打破了最暖年的纪录。地球气候已经朝着6-7°C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C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专家预测:不久的将来地球将面临一场浩劫,农田变沙漠,河流干枯,不少国家整个被海水淹没,地球上一半的物种将灭绝,无数人流离失所!

30 12月7日-12月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15000多名专家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达成协议。 探 究 1、有人说:“人类在地球上排放了这么久的碳,也该买单了。”对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2、人类能为实现“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Download ppt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