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運動傷害防護實務 常見運動創傷基本防護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運動傷害防護實務 常見運動創傷基本防護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運動傷害防護實務 常見運動創傷基本防護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2 運動創傷部位分佈 香港康體發展局1997年委請香港浸會大學體 育系副教授梁美莉女士研究調查有關學生運 動習熱身習慣與運動傷害發生情形。
香港康體發展局1997年委請香港浸會大學體 育系副教授梁美莉女士研究調查有關學生運 動習熱身習慣與運動傷害發生情形。 本次調查12所大專院校及34所中學,在 年2月至7月間,以問卷調查514名學生(其中 371人為11~19歲的中學生,143人為18~28 歲的大專院校學生)。 資料來源:

3 運動傷害 vs. 不同性質體育活動 27.8% 26.5% 21.4% 23.3% 康 樂 休 閒 運 動 訓 練 運 動 比 賽 體 育
21.4% 23.3% 資料來源:

4 11.7% 27.5% 1.4% 4.7% 3.7% 51.5% 資料來源:

5 11.1% 13.2% 3 22.8% 2 1 資料來源:

6 建議 1.缺乏及不適當的熱身運動,仍是引致創 傷的主要原因,建議在運動前加強後足 踝(跟腱)、後大腿肌(膕繩肌群)及前大 腿肌(四頭肌)的伸展活動。 2.手指貼布法能有效防止在排球活動中, 因直接撞擊而引發的手指骨折和脫位。 3.田徑運動員可加強大、小腿肌的柔韌程 度,以減少在不適當著地時對膝蓋關節 所引起的傷害。

7 運動傷害的急性期處理 頭部傷害 脊椎傷害 外出血 評估意識狀態(呼喊) 評估呼吸與脈搏,必要時施行心肺復甦術
除非生命跡象受影響,否則患者避免被移動 如果必須移動,頭部與身體應有完全的支撐與固定 外出血 以乾淨的紗布覆蓋傷口、直接加壓,或加壓於供應該部位的動脈 將受傷的肢體抬高(減緩出血)

8 運動傷害的急性期處理 骨折 關節脫臼 封閉性骨折:固定受傷肢段 開放性骨折:先控制出血,再固定受傷肢段,並將肢體抬高 固定該關節與鄰近肢段
不當的復位方式可能引起韌帶或肌肉的撕裂,甚至造成血管神經的傷害

9 運動傷害的急性期處理 PRICE 保護 (Protection) 休息 (Rest) 冰敷 (Ice) 壓迫 (Compression)
抬高 (Elevation)

10 保護 (Protection) 目的:保護受傷組織,避免二度傷害
用副木、支架或貼紮限制關節動作;上肢用懸吊帶減少重力作用,下肢則用柺杖減少載重 每天應取下固定物2~3次,並在增加受傷部位疼痛的情況下,作緩和性的關節活動與等長肌力運動以避免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之後遺症。 例如用力緊握拳頭或推牆壁,即運動時肌肉有用力但卻沒有發生動作,等長運動基本原則為肌肉用最大力維持6到10秒→放鬆→再用力,每次重複6至10次,記住不要憋氣。

11 休息 (Rest) 目的:減少疼痛、出血、腫脹 應暫時停止任何會引起疼痛的動作與活動

12 冰敷 (Ice) 冰敷的生理作用與目的 使血管收縮、血流變慢→止血、減少腫脹
使神經傳導速率變慢、抑制肌肉收縮速度與張力或阻礙神經傳導→止痛、放鬆肌肉 減緩代謝速率→消炎、止痛 可使用冰塊冰水袋或市售的冰敷包,以微濕毛巾包裹,置於患部即可 冰敷時皮膚的感覺有四個階段:冷→疼痛→灼熱→麻木,當變成麻木時就可以移開冰敷袋。 受傷後應立即開始,每次以15~20分鐘為限,間隔1~2小時,並且持續1~2天

13

14 冷熱交替式水療 目標:鎮痛、消腫、去淤血、減少併發症。 時機:受傷後48~72小時以後採用。 先冷後熱 冷水 10~16度 熱水
浸泡或布敷 1~2分鐘 浸泡或布敷 4~6分鐘 先冷後熱 冷水 10~16度 熱水 38~40度 來回5次

15 壓迫 (Compression) 目的:止血,減少或消除腫脹 以彈繃最大長度70%的緊度來包紮能獲得充足的壓力。
觀察露出腳趾或手指的顏色。疼痛、皮膚變色、麻痺、刺痛等症狀出現,表示包太緊,應解開彈性繃帶重包。 避免腫脹應維持用 彈性繃帶包紮18-24小時。

16 抬高 (Elevation) 目的:止血,減少或消除腫脹 受傷後24小時內應儘可能將受傷肢體抬高,應高於心臟位置
合併冰敷、壓迫與抬高,效果更佳 當懷疑有骨折時,應先固定在夾板後再抬高,但若是多處骨折或閉則不宜抬高

17 常見運動創傷的類型 韌帶創傷 肌肉拉傷 骨折 抽筋 運動引起的腹痛 出血性傷害

18 韌帶創傷 當肢體受到猛烈撞擊時,便會造成韌帶的撕裂其程度可分為三級: 第一級 輕微損傷 患處只有輕微腫脹,沒有瘀血。

19 韌帶創傷 第二級—部分撕裂 患處在受傷後的第二天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約數日後有瘀血現象。

20 韌帶創傷 第三級—完全撕裂 患處即時有劇痛,並伴隨嚴重血腫及明顯的腫脹,受傷的第二 天會出現明顯瘀 血及功能障礙等 症狀。

21 肌肉拉傷 由於肌肉或肌腱過度伸展,引致部分或全部 撕裂,症狀包括在伸展時產生痛楚,患處會 腫脹及呈現紅褐色,其後會出現瘀腫。
由於肌肉或肌腱過度伸展,引致部分或全部 撕裂,症狀包括在伸展時產生痛楚,患處會 腫脹及呈現紅褐色,其後會出現瘀腫。 依受傷的程度可分為輕度(紅腫)、中度(部分 肌纖維斷裂)與重度受傷(肌纖維完全斷裂)

22 骨折 骨骼因受到猛烈碰撞而引致折斷,傷者會感到極度痛楚,而受撞擊之處會變形、痙攣和紅腫,患處在活動時更會發出聲響。

23 抽筋 當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 收縮現象,會造成肌肉僵 硬疼痛。 肌肉疲勞 抽 筋 冷空氣 或冷水 突然出 肌肉生理 力迫使 性的收縮
肌肉伸展

24 容易引起運動抽筋的情況 過度疲勞:身體疲勞時,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會改變,此時肌肉會有大量的乳酸堆積,而乳酸會不斷的刺肌肉痙攣。
電解質不平衡:流汗太多、腹瀉或嘔吐使體內的電解質流失,造成運動神經產生不正常的興奮作用,而刺激肌肉發生痙攣,在炎熱的氣候下,汗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鹽,而鹽和肌肉收縮有關,流失過多的鹽會使肌肉興奮造成抽筋。 局部溫度變化太大:突然將肌肉暴露在溫度太低或太高的環境,易發生痙攣性收縮,例如游泳時受到冷水的刺激,特別是熱身運動沒有準備充分,肌肉容易因寒冷而興奮性增高產生痙攣。

25 肌肉或肌腱的裂傷:受傷的肌肉或肌腱為了保護不再被拉傷或受傷所產生的刺激,會使肌肉持續性的痙攣收縮,即抽筋現象。
局部循環不良或過度疲勞:因衣褲、襪子、護套、貼紮等太緊,常會阻斷肌肉的血液循環,造成局部缺氧及二氧化碳、乳酸和其他代謝的廢物大量堆積,而發生肌肉僵硬、抽筋現象。 心情過份緊張:運動時心情太緊張,不自覺會使肌肉持續性收縮,因情緒緊張或其他因素使肌肉協調不良,極易演變成局部肌肉抽筋現象。 其他不明的原因:大部份的肌肉抽筋都是類似這種情形。最容易抽筋的部位是大腿後肌及小腿後肌,而後頸部及指部肌肉也常發生。

26 預防抽筋的方法 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拉筋)動作。
運動中補充水分及鹽分,使體內鈉鉀平衡,運 動前約1小時,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 免運動中大量流汗造成體內鹽份流失,電解值 失恆,引發肌肉抽筋。 熱身(伸展)→主運動(漸進式)→緩和(伸展)。

27 肌肉抽筋的處理方法 使肌肉鬆弛的大原則是不變的 手指抽筋:慢慢拉直發生抽筋的手指,然後輕輕施力按摩,直至症狀緩解。
大腿抽筋:先將膝部拉直,一手放在腳跟下,抬高腿部,而另一手按壓膝部輕輕按摩抽筋的肌肉,直至症狀緩解。 小腿抽筋:小心地伸直膝蓋,接著輕輕抬起腿部,將腳掌向上屈,慢慢壓向小腿,輕輕按摩抽筋的肌肉,直至症狀緩解。 腳趾抽筋:將發生抽筋的腳趾慢慢拉直,然後輕輕按摩腳部肌肉,直至症狀緩解。

28 輕微按摩、熱敷或泡溫水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廢物排除

29 運動引起的腹痛 腹痛主要發生在停止一段時間運動,再重新開始接受訓練的初期,或偶而參加運動的人,尤其是跑步時,會感覺到上腹部出現劇烈疼痛的現象,通常俗稱為「側腹痛」,其真正原因目前尚無確切定論。

30 側腹痛發生的原因—肝脾鬱血腫脹 肝脾器官被膜上的 神經受張力牽扯的 刺激而引發疼痛。 症狀: 脹痛或牽扯痛。
肝脾器官被膜上的 神經受張力牽扯的 刺激而引發疼痛。 症狀: 脹痛或牽扯痛。 原理: 1.運動前準備活動 不夠。 2.運動初期強度急 速增加。 右肋 左肋

31 側腹痛發生的原因—腸胃痙攣 胃壁和腸壁上的神 經受張力牽扯的刺 激而引發疼痛。 症狀: 輕者—鈍痛或脹痛 重者—陣發生絞痛
胃壁和腸壁上的神 經受張力牽扯的刺 激而引發疼痛。 症狀: 輕者—鈍痛或脹痛 重者—陣發生絞痛 原理: 1.運動前吃太飽。 2.飯後過早運動。 3.空腹運動訓練。

32 側腹痛發生的原因—呼吸肌痙攣 人體呼吸肌肉(橫隔膜及 肋間肌)發生痙攣而引發 疼痛。 症狀: 左、右肋部陣痛。
人體呼吸肌肉(橫隔膜及 肋間肌)發生痙攣而引發 疼痛。 症狀: 左、右肋部陣痛。 原理: 運動中未注意呼吸的頻率及深度,使呼吸肌 過於頻繁的收縮,使得血液不足造成缺氧性 疼痛;另外過度緊張、熱身時間不足也是最 易引發這種缺氧性的肌肉疼痛。

33 消除側腹痛之法 1、立即停止運動。 2、身體向前彎曲,並用手指深壓肋骨下方的上 腹部肌肉。
2、身體向前彎曲,並用手指深壓肋骨下方的上 腹部肌肉。 3、作最大而和緩的深呼吸動作,將肺內的空氣 盡量排空。 4、把雙手臂伸直上舉並盡量往後伸(擴胸),並 且維持正常的呼吸頻率。

34 出血性創傷的處理 如果發現運動員有大量出血,就應盡快使用適當的止血法止血,並且儘速送醫。 直接加壓止血法 合併使用止血點止血法

35 止血點止血法 不論動脈或靜脈出 血,最簡易的方法 是在靠近傷口處, 直接施壓在骨頭上 (近心端)才能有效 減緩出血情形,使 血液有足夠時間凝
結。

36 2.止血:傷口有出血情形時,盡可能抬高傷肢,並用直接加壓法來止血。
輕微創傷的處理 1.先洗淨雙手 2.止血:傷口有出血情形時,盡可能抬高傷肢,並用直接加壓法來止血。

37 3.清洗傷口: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洗乾淨。

38 4.消毒:用優碘、雙氧水消毒傷口,避免感染。

39 5.包紮:用繃帶或三角巾包紮傷口,固定敷料。

40 6.送醫:如傷口太深、血流不止、持續疼痛等惡化現象,就必須立刻送醫。

41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2005)。水上安全與救生教材。 台北縣消防局急緊救護衛生教材。 梁金銅(1998)。運動醫學。合記圖書。
楊天放(1993)。運動傷害。楊天放醫師。 李宗述(1997)。運動復健學。淑馨出版社。 于葆等著(1990)。運動醫學。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賴金鑫(1883)。運動醫學講座第一輯。健康世界雜誌社。 王百川(2005)。運動復健的教練指南。科正。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 運動生理學網站:

42 問題與討論


Download ppt "運動傷害防護實務 常見運動創傷基本防護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