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2 一、本章知识点 1.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原理 二、本章重点 三、本章难点 2.园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 (包括 检疫、物理、生物、化学等法);
1.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原理 2.园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 (包括 检疫、物理、生物、化学等法); 二、本章重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三、本章难点

3 第一节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便是“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实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4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园林植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群: 一是城镇露地栽培的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地被植物、草坪等; 二是主要以保护地(日光温室或各种塑料拱棚)形式栽培的各种盆花及鲜切花。

5 城镇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是:人的活动多,植物品种丰富,生长周期长,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

6 城镇郊区与蔬菜、果树、农作物相连接,除了园林植物本身特有的病虫害外,还有许多来自蔬菜、果树、农作物上的病虫,有的长期落户,有的则互相转主为害或越夏越冬,因而病虫种类多,为害严重。

7 由于园林植物大多位于城镇或人口稠密区附近,所以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首先要强调安全为主,尤其使用化学农药时,更要注意对人畜、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要根据城镇园林的特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一些既行之有效,又安全可靠的措施。

8 二、综合治理的概念 综合防治就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9 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综合防治集中体现了系统观、协调观和经济观,是目前有害生物防治中最受公认的思想体系。

10 三、综合防治的特点 1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 2、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3、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4、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准.

11 综合治理的原则 生态原则 控制原则 综合原则 客观原则 效益原则

12 四、综合治理的主要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 如对月季黑斑病的综合治理措施。 2.以一种园林植物所发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如对菊花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3.以整个园林绿化小区或某个园林苗圃及花卉生产基地为对象。研究其主要植物种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13 (二)植物检疫的意义 在自然情况下,病虫害、杂草的分布虽然可以通过气流等自然动力和自身活动扩散,不断扩大其分布范围,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有高山、海洋、沙漠等天然障碍的阻隔,因而病虫害、杂草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但是,一旦借助人为因素的传播,就可以附着在种子、苗木、接穗、插条及其它植物产品上跨越这些天然屏障,由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由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当病原物、害虫及杂草离开了原产地,到了一个新的地区后,原来制约病虫草害发生发展的一些环境因素被打破,条件适宜时,就会迅速扩展蔓延。

14 (三)植物检疫的任务 植物检疫的任务主要有3个方面: 1.禁止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国内输出。 2.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清除。 3.当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传入新的地区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就地消灭。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园林花卉产品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机会也越来越大,因而要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切实做到“既不引祸入境,也不染灾于人”,以促进对外贸易,维护国际信誉。

15 二、植物检疫的措施 (一)植物检疫措施 1.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 2.检疫对象的确定
病虫害及杂草的种类繁多,不可能对所有的病虫、杂草进行检疫,而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确定检疫对象名单。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和依据是: (1)本国或本地区未发生或分布不广,仅在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害及杂草。 (2)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病虫害及杂草。 (3)可借助人为活动传播的病虫害及杂草。即可以随同种子、接穗、包装物等运往各地,适应性强的病虫害及杂草。

16 3.划定疫区和保护区 有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划为疫区,对疫区要严加控制,禁止检疫对象传出,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逐步消灭检疫对象。未发生但有可能传播进检疫对象的地区划定为保护区。对保护区要严防检疫对象传入,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4.其它措施 包括建立和健全植物检疫机构、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加强植物检疫科研工作等。

17 (二)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发生在园林植物上的主要检疫性病虫害有:松突圆蚧、日本松干蚧、湿地松粉蚧、梨圆蚧、枣大球蚧、苹果绵蚜、泰加大树峰、落叶松种子小蜂、大痣小蜂、杏仁蜂、黄斑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双条杉天牛、杨干象、杨干透翅蛾、柳蝙蛾、美国白蛾、苹果蠹蛾、双钩异翅长蠹、白缘象、日本金龟子、黑森瘿蚊、美洲斑潜蝇、蔗扁蛾、椰心叶甲、谷斑皮蠹;松疱锈病、松针红斑病、松针褐斑病、落叶松枯梢病、杉木缩顶病、松材线虫病、杨树花叶病毒病、桉树焦枯病、毛竹枯梢病、猕猴桃溃疡病、肉桂枝枯病、板栗疫病、柑橘溃疡病、菊花叶枯线虫病、香石竹枯萎病、香石竹斑驳病毒病、菊花白锈病等。

18 三、植物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1.对内检疫程序 (1)报检:调运和邮寄种苗及其它应受检的植物产品时,应向调出地有关检疫机构报验。
(2)检验:检疫机构人员对所报验的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到达现场后凭肉眼和放大镜对产品进行外部检查,并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显微镜检及诱发试验等。 (3)检疫处理:经检验如发现检疫对象,应按规定在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处理。一般方法有:禁止调运、就地销毁、消毒处理、限制使用地点等。

19 (4)签发证书:经检验后,如不带有检疫对象,则检疫机构发给国内植物检疫证书放行;如发现检疫对象,经处理合格后,仍发证放行;无法进行消毒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2.对外检疫的程序 我国进出口检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口检疫、出口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国际邮包检疫、过境检疫等。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二)植物检疫的方法 植物检疫的检验方法分: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和栽培检验三种。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植物检疫工作一般由检疫机构进行,在此不再详述。

20 第三节 物理机械防治 一、概念 二、特点 三、具体方法 捕杀法 阻隔法:涂毒环、胶环、挖障碍沟、设置障碍物、纱网隔离、土表覆盖强盖草。
第三节 物理机械防治 一、概念 二、特点 三、具体方法 捕杀法 阻隔法:涂毒环、胶环、挖障碍沟、设置障碍物、纱网隔离、土表覆盖强盖草。 诱杀法:灯光诱杀、食物诱杀(毒饵、饵木、植物)潜所诱杀、色板诱杀。 高温处理:繁殖材料、土壤 电磁波处理:微波、高频处理、辐射处理。

21 灯光诱杀 高压电网式频振灯 悬挂式黑光诱虫灯

22 糖醋液诱杀 黄板诱虫 糖醋液诱杀 草圈诱杀

23 第四节 园林管理技术措施 (一)清洁园圃 及时收集园圃中的病虫害残体、草坪的枯草层,并加以处理,深埋或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病、虫枝叶,清除因病虫或其它原因致死的植株。 (二)合理轮作、间作 1.合理轮作 连作往往会加重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如温室中香石竹多年连作时,会加重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实行轮作可以减轻病害。

24 2.配置得当 建园时,为了保证景观的美化效果,往往是许多种植物搭配种植。这样便忽视了病虫害之间的相互传染,人为地造成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如海棠与柏属树种、牡丹(芍药)与松属 树种近距离栽植易造成海 棠锈病及牡丹(芍药)锈 病的大发生。因而在园林 布景时,植物的配置不仅 要考虑美化效果,还应考 虑病虫的危害问题。 牡丹锈病

25 3.科学间作 每种病虫对树木、花草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移性,因而在进行花卉生产及苗圃育苗时,要考虑到寄主植物与害虫的食性及病菌的寄主范围,尽量避免相同食料及相同寄主范围的园林植物混栽或间作。如黑松、油松、马尾松等混栽将导致日本松干蚧严重发生;槐树与苜蓿为邻将为槐蚜提供转主寄主,导致槐树严重受 害;桃、梅等与梨相 距太近,有利于梨小 食心虫的大量发生; 多种花卉的混栽,会 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梨小食心虫

26 (二)加强园林管护 1.加强肥水管理 观赏植物应使用充分腐熟且无异味的有机肥,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观赏。使用无机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配合,防止施肥过量或出现缺素症。浇水方式、浇水量、浇水时间等都影响着病虫害的发生。

27 浇水量要适宜,浇水过多易烂根,浇水过少则易使花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或加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浇水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地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
浇水过少造成萎蔫黄叶或各种坏死斑

28 2.改善环境条件 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调节栽培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以减轻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冬季温室的温度要适宜,不要忽冷忽热。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否则,也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灰霉病

29 3.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整枝不仅可以增强树势、花叶并茂,还可以减少病虫危害。例如,对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以及袋蛾、刺蛾等食叶害虫,均可采用修剪虫枝等进行防治;对于介壳虫、粉虱等害虫,则通过修剪、整枝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从而抑制此类害虫的危害。秋冬季节结合修枝,剪去有病枝条,从而减少来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如月季枝枯病、白粉病以及阔叶树腐烂病等。对于园圃修剪下来的枝条,应及时清除。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

30 4.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地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花木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还可以清除许多病虫的发源地及潜伏场所。

31 (四)选育抗病虫品种 1.培育抗病虫品种 培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一环,不同花木品种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并不一致。目前已培育出菊花、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以及抗菊花叶枯线虫病的菊花品种等。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为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大量的种质,因而培育抗性品种前景广阔。培育该类品种的方法很多,有常规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等。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抗病虫基因导入园林植物体内,获得大量理想化的抗性品种已逐步变为现实。

32 2.繁育健壮种苗 园林上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及其它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的,因而通过一定的措施,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类病虫害的发生。 (1)无病虫苗圃育苗 选取土壤疏松、排水良 好、通风透光及无病虫 危害的场所为育苗苗圃 。盆播育苗时应注意盆 钵、基质的消毒。 新鲜蛭石培育菊花苗

33 (2)无病株采种(芽) 园林植物的许多病害是通过种苗传播的,如仙客来病毒病是由种子传播的,菊花白锈病是由脚芽传播的,等等。只有从健康母株上采种(芽),才能得到无病种苗,避免或减轻该类病害的发生。  (3) 组培脱毒育苗 园林植物中病毒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许多种苗都带有病毒,利用组培技术进行脱毒处理,对于防治病毒病十分凑效。如脱毒香石竹苗、脱毒兰花苗应用已非常成功。

34 第五节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
第五节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 优点:大多数天敌对人、畜、植物无毒无害;选择性强,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病虫不会产生抗性;能长期控制病虫;天敌资源丰富,材料易得,可以就地取材。 局限性:防效缓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使用不能起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的;技术要求高受环境条件限制大。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蛛螨类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菌等措施。

35 一、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是指以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一)、天敌昆虫种类
1、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胡蜂、蚂蚁、食虫虻、猎蝽、步甲、螳螂等 2、寄生性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类(姬蜂、小蜂、小茧蜂)、寄生蝇类。

36 (二)、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和方法 1、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 (1)移放天敌。 (2)保护天敌越冬。 (3)改善昆虫天敌的营养条件。
(4)合理使用农药:药剂选择、施药期选择、浓度选择、施药方法选择。 2、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成功的决定因素:培养材料、繁殖速度、特性保持。 3、引进天敌昆虫 注意问题:原产地、控制力强、生态要求。

37 二、以菌治虫 (一)以真菌治虫 类群:主要为接合菌亚门的虫霉属、半知菌亚门的白僵菌属、绿僵菌属及拟青霉属。较为广泛应用的为白僵菌,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目的害虫。 (二)细菌 类群:已发现的有9余种,多属芽孢杆菌科、假单孢杆菌科、肠杆菌科。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细菌制剂为苏云金杆菌。

38 三、以病毒治虫 防治应用较广的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 四、以鸟治虫。
我国食虫鸟类有500多种,目前主要采用保护和招引的办法进行利用。

39 五、以激素治虫 激素有二大类 1、外激素 外激素的种类很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性外激素,其在害虫防治上的作用有: 诱杀成虫
应用于害虫预测预报 迷向法干扰成虫交配 绝育法 2、内激素 有三种:脑激素、脱皮激素、保幼激素。 保幼激素有防治上的应用其作用有如下方面: 妨碍正常变态 打破滞育 成虫不孕或卵不孵化。

40 六、以蛛、螨类治虫 七、昆虫不育性和利用 八、以菌治病 其机制为: 竞争作用 拮抗作用 寄生作用 交叉保护 形成菌根

41 第六节 化学防治 概说 概念 化学防治是指运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特点:
第六节 化学防治 概说 概念 化学防治是指运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特点: 优点: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受地域限制、适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杀病虫范围广。 缺点:污染环境、毒性大、易杀伤天敌,经常使用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和药害。

42 一、农药基础知识 (一)农药的分类 根据防治对象分: 1、杀虫剂 2、杀菌剂 3、杀螨剂 4、杀线虫剂 5、除草剂

43 1、杀虫剂 (1)按作用方式和进入虫体的途径分:
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此外还有特异性杀虫剂(如忌避剂、引诱剂、拒食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2)按化学成分分 有机磷类、有机氮类、有机氟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44 (一)有机磷制剂 1.特点: 品种多;药效高; 杀虫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多数可杀螨; 多数具有速效性,残效期有长有短; 在生物体内易降解为无毒体,但有的品种对人畜毒性大; 使用时避免与碱混用性农药和肥料; 含磷元素,对植物有肥效作用。

45 2、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保护剂、治疗剂。 按化学成分分:有机硫类、有机磷类、有机砷类、有机汞类和无机杀菌剂及抗菌素等。

46 5、除草剂 按对植物作用的性性质分: 灭生性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

47 (二)农药的加工剂型 1、原药的概念 2、剂型的概念 3、剂型种类
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或乳油、可溶性粉剂或水溶剂、颗粒剂、油剂或超低容量剂、烟雾剂、片剂及其它剂型(如熏蒸剂、缓释剂、胶悬剂、毒笔、毒绳、毒纸环、毒签、胶囊剂等)

48 颗粒剂 乳油


Download ppt "第三章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