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讲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讲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讲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2 第一节 概 说 一、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由思想倾向、艺术倾向、文学见解、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或不自觉结合而成的文学派别。

3 第一节 概 说 文学流派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成熟 一是指文学从自发走向自觉
二是指某一历史时期某一作家创作的自觉意识

4 第一节 概 说 二、文学流派的基本类型 1、组织性流派
组织性流派是由一些文艺思想、创作主张、艺术表现相近的作家聚合在一起,以文学组织或社团名义出现的文学流派。

5 第一节 概 说 组织性流派的特点 一、有理论宣言 二、要有共同的纲领和章程 三、要有自己的出版阵地

6 第一节 概 说 2、地缘性流派 是以地缘为纽带而形成的文学流派。 桐城派

7 第一节 概 说 3、自发性流派 是指在没有一定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的情况下形成的文学流派。他们是因为有一两个成就很高的作家创作出了著名作品,提出著名的理论主张,然后引起文友、学生、后辈推崇并在创作中体现了某些共同倾向和创作风格后被人们总结并冠一定名称。

8 第一节 概 说 梅塘集团 花间词派 西昆诗派

9 第一节 概 说 三、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在某种社会思潮影响下产生的,由一批思想倾向相近、创作方法相同、审美追求相似的作家的创作活动所构成的一种文学运动或潮流。

10 第一节 概 说 1、文学思潮的特点 A、文学思潮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它与社会历史条件及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的变化相关,在艺术或创新或变革或复古或背离传统,大多倡导新的文学观念、文学思潮和文学主张。

11 第一节 概 说 B、文学思潮表现为一定的文学运动获文学潮流。
文学思潮不是少数作家主观臆想出来的,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运动或时代变革的推动下形成。因此能在创作界理论界形成潮水一般的冲击波,影响众多作家,使他们一致认同并纷纷参与,在社会上掀起声势浩大的运动甚至跨越国界。

12 第一节 概 说 C、文学思潮已一定的文学思想作为旗帜。
D、文学思潮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文学作品、理论著作、批评著作为实绩。

13 第一节 概 说 2、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区别联系 A、联系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在一般情况下互为因果。
文学思潮是文学流派的主要内容,文学流派是文学思潮的组织(外观)形式,而且这种文学内容与形式密切不分。

14 第一节 概 说 区别 一个流派作家的共同努力,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形成一股文学思潮,但有时也难以形成一股文学思潮,尤其是自发性的文学流派。由于缺乏共同的纲领和章程其形成思潮的可能性更小些。

15 第二节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classicalism指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艺术倾向,有广义狭义之分。 一、广义古典主义
广义古典主义包括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

16 第二节 古典主义 当时,为摆脱中世纪宗教政治和神学禁忌的束缚,作家艺术家从古代希腊罗马的典籍中寻找精神武器,掀起一场争取人性自由,自由解放的革新运动,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但丁、薄迦丘、拉勃雷、莎士比亚

17 第二节 古典主义 二、狭义古典主义 指17世纪至19世纪初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他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典范,为文艺复兴的延伸。但它的政治倾向比较明显,是为了巩固17世纪欧洲君主制的中央集权,而在艺术上实施集中、统一的理性规范。 高乃依、莫里哀、拉辛

18 第二节 古典主义 三、古典主义的特征 在文学理论史上,一般多指狭义古典主义。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为代表的法国理性主义哲学。
笛卡尔用思维证明存在,树立理性的权威。一切要凭借理性判断,文艺被认为是理性的产物。这就是美学中的理性主义。

19 第二节 古典主义 A、理性原则是古典主义的最高标准
当国家义务与爱情、家族荣誉几个人产生严峻冲突时,要以理克情,强化社会责任。为追求绝对理性,人物缺少丰富的历史具体性和可感性,不是典型而是固定类型。 高乃依《熙德》

20 第二节 古典主义 B、古典主义主张美和真的同一。 与古希腊的感性形式完满的美不同,古典主义是一种体现几何学规律理性的真实的美。
古典主义虽以古希腊为典范,但不像文艺复兴那样从中吸收热爱思想、肯定个人力量这种生机勃勃的思想,而是向亚里斯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等寻找创作模式和理论规范。

21 第二节 古典主义 比如悲剧的三一律 地点一致 情节一致 时间一致

22 第二节 古典主义 C、表现形式上追求文学的典雅、修辞的高贵,文体的匀整、题材的规范和稳定,结构关节处无缝无痕,无极端的感情偏倚之病,无怪诞病态的夸张渲染。

23 第二节 古典主义 四、评价 A、带有进步的全民族性,在增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方面有特殊功用 B、塑造的人物有崇高美
C、对作品中的矛盾冲突能给人鲜明的理性回答。有一种理性的激情,撼人心魄。

24 第三节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术语源于法语“romance”。使用上两个含义:
1、作为古已有之的创作倾向,创作原则,属于艺术创作问题。 2、作为具体的文艺思潮,流派运动,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文艺史问题。

25 第三节 浪漫主义 一、作为创作原则的浪漫主义:
侧重主体的内心世界和勤干生活的角度折射展现外在客观世界。善于抒发对超越现实的美的理想世界的追求的热情。运用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26 第三节 浪漫主义 二、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之间盛行于欧洲各国。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社会令人失望,启蒙主义预言的理想王国破灭,金钱的无情统治和平庸的市侩生活令人焦躁烦闷,工业文明成为异化力量窒息人的生存价值。人们企图从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生活中寻求信任。

27 第三节 浪漫主义 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诗化哲学)
强调人的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人提高到客观精神发展的顶峰,人的主体存在价值得到重视。在美的创造过程中,主体的心灵自由、主体情感、灵性、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 康德、歌德、席勒、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28 第三节 浪漫主义 三、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特征: A 、本质特征是主观性,对现实的退避转入内心,对自我的肯定。
B、内心描述超越客观世界,情感的抒发提到首要位置,浓厚的感伤忧郁色彩 C、偏于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出奇制胜的美学效果。幻想的文学代替了启蒙主义时期的思想的文学

29 第三节 浪漫主义 D、提出“回到中世纪”口号,中世纪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自由的表达、通俗的语言都是浪漫主义美学追求的
E、厌恶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反思工业文明和科技理性对人文精神的负面影响,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和谐成为其主要特色。

30 第四节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realism使用上的两个含义 1、作为创作手法、原则的现实主义
2、具体的文艺思潮流派运动。指19世纪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

31 第四节 现实主义 一、作为创作基本原则的现实主义 又称写实主义。特征:
侧重从客体的角度再现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描写现实。它要求把握深刻的社会意蕴,力求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张人物必须在社会环境中全面立体展现自身的性格,具有相对稳定坚实的心理内容。

32 第四节 现实主义 二、作为思潮的现实主义 19世纪欧洲兴起,对当时日渐衰落的浪漫主义的反拨。社会的弊病进一步暴露,夸张的空想、狂热的激情只能令人生厌。人们对现实开始冷静思考,比较客观的目光分析外在现实。同时,黑格尔辩证法、孔德实证主义、自然科学新成就,实验科学流行,科学主义流行,启发人们探索现实。

33 第四节 现实主义 三、现实主义思潮的特点: A、本质特征是客观性。主张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强调细节描述的真实性,要求客观反映现实
B、塑造典型人物。注重概括的典型性和活生生的具体个性结合。

34 第四节 现实主义 C、创造完善了小说这一展现社会生活的体裁。使小说成为整个时代各阶层的生活画面,而不像过去那样只限于某一主角的描绘或某一情节的描述 D、审美理想沉浸在具有否定性质的现实感受中,侧重冷静揭发,偏向于对以往避免接触的丑恶的世界、灵魂的批判和鞭策。不提出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而着眼于道德训诫,普泛的人道主义教化。

35 第五节 现代主义 一、定义 现代主义是19世纪80至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和传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艺原则有别的诸多文艺思潮、流派的总称。主要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

36 第五节 现代主义 二、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其一、两次世界大战生灵涂炭,给人带来心灵创伤、生存恐惧,使人们对自身的理性存在及社会公德等产生怀疑。 其二、科技的发展推动工业的进步,也带来人文精神的衰落,人在科技理性、机械运作的控制下,逐渐沦为机器、商品的附庸。

37 第五节 现代主义 其三、人类潜意识黑暗王国的发现,宗教信仰日渐衰落,人类原有的精神支柱发生动摇,人类从古典的乐观主义走向当代的怀疑论。

38 第五节 现代主义 三、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A、非理性的艺术思维。强调主观印象、主观表现,强调意识的无序流动,情感的非逻辑组构以及心理深层的秘密动力。 B、非现实世界的纳入。外在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潜意识中的现实,或梦幻与现实结合的超现实。

39 第五节 现代主义 C、奇特的创作技艺。大量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反讽、等表现形式,运用自由联想、错觉、等艺术手法。
D、负面的价值判断。物化的困惑、物欲的痛苦,生存的恐惧。在个体心灵中感受到孤独、焦虑和烦闷,在人人之间领略陌生空虚,在科学伦理之间产生疑惑失望,因而从现实退回到内心的艺术梦境,创造出虚幻的美学世界,抗衡异化解体的世界。

40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 一、定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起盛行于美国,波及欧美,并逐渐影响世界各国的遗骨文化(包括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种思潮的随意性称谓,还是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学界尚未定论。

41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总体趋势
可用“解构”来概括。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心、本质、目的、意义予以质疑,解构。一切都在瓦杰、泛化中不再有神话和经典,不再有支配性的地位。

42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的特点: A、平面化、无深度性
传统文学创作恪守的表象背后蕴含本质、现在是历史的延续、符号能治的背后存在所指这样的三个纬度的观念遭到消解。 B、非主体、无自我性 世界不是人和物的构成,而是物和物的集合。崇高感、英雄崇拜颠覆,剩下的只是卑琐的世界和卑微的小人物。

43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 C、零散化、非确定性 一切生存状态成了现实瞬间的体验 D、拼贴式、跨文本性
传媒介入以及种种复制的形象符号充斥生存环境,形成对真实性的混淆和现实感的消失,引发剪贴拼画式的叙事话语。

44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45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 列车正经过黄河/我正在厕所小便/我知道这不该/我应该坐在窗前/或站在车门旁边/左手插腰/右手作眉檐/眺望 像个伟人/至少像个诗人/想点河上的事情/或历史的陈账/那时人们都在眺望/我在厕所里/时间很长/现在这时间属于我/我等了一天一夜/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远去


Download ppt "第十三讲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