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正體育園區、國立體育大學環境特色及設施綜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正體育園區、國立體育大學環境特色及設施綜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正體育園區、國立體育大學環境特色及設施綜覽
報告單位:國立體育大學 總務處園區經營管理組 報告人:胡建霆 105年9月19日

2 報告綱要 一、中正體育園區與本校 二、建設規劃與未來發展 三、園區自然生態

3 一、中正體育園區與本校 民國62年,臺塑企業王永慶先生昆仲為響應政府發展全民 體育之號召,獨資捐地於桃園縣龜山鄉興建國內第一座巨蛋 型綜合體育館。 行政院65年10月核准「中正運動公園用地徵收計畫書」, 徵收坐落桃園縣龜山鄉舊路坑大埔小段38地號及牛角坡段 嶺頭小段127地號等204筆私有土地五十公頃與撥用公有土 地八公頃,合計64公頃。 行政院於民國75年核准教育部規劃中正運動公園為多目標 體育園區,以體育訓練中心及體育學院為主,更名為林口中 正體育園區。為充分運用園區內各項運動設施,由成立之後 的體育學院負責園區營運管理工作,不另設管理機關。 行政院乃於98年8月1日同意本校改制為「國立體育大 學」,並溯自97年2月1日生效。

4 創校蔡敏忠院長、教育部長李煥 ,舉行體育學院揭牌儀式 陳阿本先生紀念碑
創校蔡敏忠院長、教育部長李煥 ,舉行體育學院揭牌儀式 陳阿本先生紀念碑 4

5 本園區目前面積617,319平方公尺,其中校舍建築占地47,862平方 公尺,約8% 、露天運動場地92,057平方公尺,約15% 、綠地、空 地、道路及陡坡地等477,400平方公尺,約占園區77%。

6 (一)校區交通動線規劃 (二)適應體育園區:一館一村 (三)全校路燈改善(LED路燈)
二、建設規劃與未來發展 (一)校區交通動線規劃 (二)適應體育園區:一館一村 (三)全校路燈改善(LED路燈)

7 體大四路-行人徒步區

8 體大五路環校道路

9 志清湖-運動步道整修

10 適應體育園區:一館一村 10

11 本一館一村身心障礙國民適應體育園區之 營運目標除包含「我國帕林運動菁英運動 選手之培訓」、「一般身心障礙人士之休 閒運動推廣」等之主要功能外,亦須發揮 中正體育園區之「培訓我國潛力菁英運動 員」、「培訓國家運動代表隊」之附屬功 能,並須滿足國立體育大學之校園內部 「教學、訓練」功能,亦須納入成為「國 立體育大學附設國民運動中心」之營運範 圍,以開放供社區民眾休閒運動使用。

12 校園常見鳥類 麻 雀 白頭翁 綠繡眼 五色鳥 黃頭鷺 台灣藍鵲
麻 雀 白頭翁 綠繡眼 五色鳥 黃頭鷺 台灣藍鵲 不論什麼季節、月份,均可以看到的野鳥稱為留鳥,包括俗稱「城市三寶」的 白頭翁、綠繡眼和麻雀 12

13 白頭翁  特有亞種 白頭翁喜歡將巢築在相思樹或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巢 於陽台花木、樹叢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這段期 間,如果見到一隻白頭翁單獨站在突出的枝頭或是樹頂上高聲鳴叫,過不了多 久,另一隻白頭翁飛過來,兩隻鳥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牠們在互唱情歌了。 繁殖期每一對白頭翁會建立牠們的領域 13

14 綠繡眼 在庭園及都市的行道樹上最易看到的珍巧可愛鳥兒,橄欖綠的羽色出現在聖誕 紅或山櫻花樹上時更顯突出。綠繡眼鳴聲清脆悅耳,清晨時常在居家窗口向人 問早,讓人有股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溫馨感受。牠們亦是古代詩人及畫家最喜描 述的鳥類之一。 14

15 五色鳥 叫聲單調而響亮,類似敲木魚「叩叩叩……」[2],又因其羽色多彩繽紛,而被稱 作「花和尚」。在繁殖時會啄樹洞為巢。公母鳥輪流啄洞、孵蛋、餵雛鳥,直 到成為糼鳥獨立為止。 15

16 黃頭鷺 以昆蟲為主食,亦食魚、蛙等動物。 【觀鳥點】 可於農村田間、草原、沼澤等 地發現,因常棲息於牛背上,所以民間俗稱為「牛背鷺」。在繁殖季時常與小 白鷺、夜鷺等其他鷺科鳥類,共同築巢於竹林、木麻黃林之中。 16

17 台灣藍鵲 台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叫台灣暗藍鵲、長尾山娘(POJ: Tn̂g-boé Soaⁿ-niû)、長尾陣、山娘,為台灣特有種。連雅堂撰台灣通史於卷二 十八虞衡志作練雀,記述云:「俗稱長尾山娘,翠翼朱喙,光彩照人。」台灣 藍鵲大都在樹林及雜草區的交會地帶築巢,且多築於大樹之樹梢。其巢為碗 狀,繁殖於3 ~5月間,每個巢通常有四至六顆蛋。性喜群居,在生育季節,親 鳥育雛時,同族的其他鳥兒都會來幫忙哺餵幼鳥。台灣藍鵲具有強烈的護巢行 為,對於侵襲者會毫不留情的攻擊,直到對方離開為止。 17

18 台北樹蛙 台北樹蛙(學名:Rhacophorus taipeianus),屬樹蛙科,是台灣的特有物種。 身體背部呈翠綠色,腹部則呈黃色,具有隨環境而變更身體顏色的能力,體長 雄性約3.5~4.5 cm(1.4~1.8 in)、雌性約4.5~5.5 cm(1.8~2.2 in)。可在 台灣中部南投以北的海拔1,500米以下山區丘陵地見到,屬肉食性,其賴以維生 的食物是蟲或蟻,在冬天進行交配。一般聚集於水池、及溝渠等靜水區域。 1979年時才被台大動物學系教授梁潤生及王慶讓鑑定為新種,被中華民國政府 宣告為保育類動物。 18

19 獨角仙 獨角仙為台灣對於金龜子科兜蟲亞科甲蟲之俗稱,由於台灣分佈的種類,有一 支巨型頭角,故有此稱,閩南語稱為「牛角歪」。由於分佈於世界其他種類, 角狀凸起數量不一,一般不稱為獨角仙,而以兜蟲稱呼。 獨角仙的一生屬於完全變態。卵是一粒直徑約0.3cm的白色球體。幼蟲為乳白 色,頭部則為褐色,以大顎幫助挖掘和夾碎腐質物。幼蟲為螬蠐型,在台灣將 此類型態幼蟲稱為雞母蟲(母雞常常翻土吃幼蟲),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捲起 來保護脆弱的腹部。身長約6cm,體寬約2cm,棲息於地底下,必須生長約八到 九個月才可化蛹。幼蟲攝食腐質土、堆肥(一種有機土,通常是腐爛的落葉形 成的)。 幼蟲 幼蟲總共脫皮三次,孵化卵而出稱為一齡,脫皮一次加一齡,脫皮第三次後成 為蛹。幼蟲在化蛹前會建造蛹室,蛹為金黃色。化蛹之後1個月內羽化成成蟲。 羽化過的獨角仙成蟲不急著到外界活動,會先緩慢把翅膀收起來、等到鞘翅硬 化堅固之後,等待最好的時機再爬出地面。 獨角仙雄成蟲有壯觀的觭角,雌蟲則完全沒有角。雄蟲不含觭角體長約4~6公 分,雌蟲則只有3.5~5公分左右,獨角仙雄蟲能拉動比自己重10倍的東西。獨角 仙成蟲有趨光性,喜愛吸食樹液,尤其是光臘樹(別稱白雞油)的樹液。獨角 仙打架的方式是把牠的觭角插到對方的腹部下面,然後高高舉起,使對方飛出 去。 19

20 謝 謝 聆 聽


Download ppt "中正體育園區、國立體育大學環境特色及設施綜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