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際關係的理論發展 現實主義 自由主義 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主義 現代主義 生態主義 激進國際主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際關係的理論發展 現實主義 自由主義 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主義 現代主義 生態主義 激進國際主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關係的理論發展 現實主義 自由主義 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主義 現代主義 生態主義 激進國際主義

2 國際關係發展趨勢 國際關係理論與實務的交互影響與發展,歷經百餘年的科學論述研究,可以大致區分為理想主義、現實主義與馬克斯國際觀等系統。
基於近代科技文明的動力,及面臨不斷變動的國際局勢,藉由資訊的大量快速交流,形成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整合發展,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代不可逆反的潮流。 當前的糧食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難民問題、人口問題、毒品、核武、國際恐怖主義、貿易保護、太空開發‧‧‧等重大問題,都是需要依靠全球共同解決的議題 。

3 一、理 想 主 義 (Idealism) (1)主要思維 1. 樂觀看人性:人性善 2. 人皆有惻隱之心 3. 教育的作用宏大
4. 人類可以合作 5. 不必以戰爭解決爭端 6. 主張道德的一元論

4 (2)在國際關係上的主張 1. 非戰、和平 2. 改進國際組織與國際法 3. 期盼做到平等互利 4. 以「集體安全」維護 國際安全

5 (3)持類似主張的人物 學者 生卒年 著作 主張 柏拉圖 Plato B.C. 429-347 理想國 熱中哲學家皇帝
重視「秩序」(order)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有接近現實主義的成分, 但也受其老師的影響, 認為政府作為,須符合民眾福祉; “Good”(善)是人類事務發展的目的 康德 Immanual Kant 永久 和平論 認為人類行為的普遍法則 是理性,因此反對戰爭

6 (4)綜合而言,理想主義主張: 1. 道德主義(Moralism) 2. 和平主義(Pacifism)
學者 生卒年代 著作 主張 格勞秀斯Hugo Grotius 戰爭與和平法 (1625) 威爾遜Woodrow Wilson 十四點計畫 提倡「十四點計畫」 建立國際聯盟 (4)綜合而言,理想主義主張:   1. 道德主義(Moralism)   2. 和平主義(Pacifism)   3. 普遍主義(Universalism)

7 理想主義(idealism)-1 理想主義(idealism)無法接受國際本質為無秩序的論點,因而主張國際秩序應制度化,以集體安全取代權力平衡的制度,而且反對國家主權無限制說,認為國家應該接受人民參與政治決策,以採取放棄戰爭的政策。 理想主義的限制,流於理念性的哲學推論,往往無法契合現勢利益,因為無論世界是否具有秩序,國際間各自追求權力乃是一種事實,實在不應加以漠視;而且企圖以集體安全措施來抑制侵略行為,將使和平陷於危險之境。

8 理想主義-2 循由人性本善之推論,國際間並非無政府狀態,故應將國際間秩序予以制度化,建立集體安全制度。
各國不可再求主權的無限制擴張,應該放棄戰爭,並使人民參與外交決策,建立民族國家作為國際關係之堅定基石。

9 理想主義-3 互賴理論(interdependence theory) 國家間相互交流具有人、財、物、訊息等多重管道所致的情境。
其情境具有均衡與否的互賴關係,判斷標準為政策架構所承受的程度之敏感度,以及政策架構不變時的互動效果所致影響程度之脆弱度; 提出複合互賴關係,強調不認同現實主義主張國家、軍力指導下層建築,因而提出相反論點為主張多重管道、議題並無層級區分、軍事角色的式微;故國家間聯結的因素擴充、議程設定愈顯重要、國際組織與跨國公司影響程度更形提昇。

10 理想主義-4 整合理論(integration theory) 國際整合的因素基於共同的價值觀、政治制度運作的共識、或壓力威脅的存在而形成。
基於此一形勢而使功能主義主張國際間各種專業合作及組織應運而生,不斷擴大甚至取代政府職能,功能主義此種理論直接衝擊現實主義利益至上、國際競爭及衝突不可免的假定。 提出一套以和平、合作為導向的國際政治觀,整合就是此種互動與合作關係增強的過程。

11 理想主義-5 國際體制理論(international regime theory)
國際典則必須在國際體系運作下,行為者藉由國際關係中的國際法治、規範、管理、決策等互動關係,發生聚合作用。 在典則調節下,雖然可能發生和諧、合作、失序等情況,但是國家是理性的,所以國際典則將能調整阻礙因素,增加合作而減少衝突,使國際社會能建立責任、降低成本、增加資訊的情境,成為一個完全競爭市場,每個成員獲致最大利益與整體效用。 國際體制認為各國不會因利益就發生戰爭,即使在利益衝突下,也因國家之間具有互賴關係,故仍可能進行某種程度合作。

12 理想主義-6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
新自由主義是從體制觀察國家如何合作的博奕檢證。理論結構源自國際關係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進步思想和制度主義(institutionalism)的訴求與觀點。 新自由主義的強調國際關係的研究,應不涉入道德價值的判斷與爭議。 其理論主張:國家是國際社會主要的個體,國際合作與國際道德無關,基於國際社會的需求而建立國際制度,國際制度並不會因國際權力結構的改變而必然的發生變化,國際制度如體制一旦建立,可以對國家行為或國際行動行使獨立的影響,並可從博奕理論(game theory)「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的基本模式,恰當反映國際社會合作的困難,和對國際制度的需求。

13 二、現 實 主 義 (Realism) (1)主要思維: 1. 悲觀看人性:人性惡 2. 人類的本質是貪婪、軟弱和膽怯
3. 教育無法改變人的「邪惡本質」 4. 自私自利的人多、兼善天下的人少 5. 衝突是正常的事、合作反而是異象 6. 主張道德的二元論

14 (2)代表學者 學者 生卒 著作及主張 馬基維利 Niccolo Machiavelli 1469 ︱ 1527 君王論 (或譯作「霸術」)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588 1679 巨靈論 (Leviathan) Reinhold Niebuhr 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強調謹慎「Prudence」

15 學者 生卒年代 著作及主張 Hans J. Morgenthau ?-1980 Politics Among Nations
Nicholas Spykman 主張地緣政治研究 George Kennan 倡議「圍堵政策」 Henry Kissinger 現實主義的顛峰

16 現實主義(realism)-1 一九四0到一九六0年代,現實主義(realism)一直是國際關係研究的主流,主張人性本惡,各國求最大權力的擴張,國際間呈現無政府狀態,國際間亦必然產生衝突,政治家須降低衝突,而此唯賴權力均衡。 現實主義在政治理論中將難以界定權力與國家利益之定義,且概念多襲十八、十九世紀領導者統治技巧,過份強調政策偏好,不利研究層化與細化,易限制學術之客觀取向。

17 現實主義-2 環境理論(environment theory) 一九六0年代,學者便開始重視環境因素對國際關係影響的研究。
研究層面包括地理、氣候、資源的分佈、人口質量、資源與科技等因素。

18 現實主義-3 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y)
由心理學、社會學理解生物本能與國家結構的國際衝突。主張戰爭是國際關係中心議題,國際體系穩定取決大型戰爭。 衝突是指某個團體追求目標而與另一個團體發生有意識對抗,係為人與人之間互動,方式可能為暴力或非暴力,而衝突是隨時存在的。

19 現實主義-4 體系理論(system theory) 研究國際體系結構之獨立變數與依附變數之的互動結構。
主張體系分析是一種研究方法,體系理論則是說明獨立變數和依附變數之間的關係。 體系理論學者認為,每個體系均包括若干次級體系。

20 現實主義-5 決策理論(decision theory)
社會資訊經體系產出後之理性選擇策略。決策就是在不確定的情形下,就各種可行方案進行理性選擇的過程,應用於國際關係中,即對國家、政府與國際組織的決策思考與判斷選擇 博奕理論(game theory) 以理性選擇的抽象推理,應用於各層面之數學選擇方法。博奕理論基本上是抽象推理方式,運用到數學和邏輯技巧,假設參與者均以理性選擇為出發,而堅決獲致互動過程中的最大公利。

21 現實主義--6 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 「權力」呈現於國家能力配置而影響國際結構與國家行為。
新現實主義從傳統現實主義之權力觀點,採取科學理論之邏輯結構系統化,將人性分析與國家存在予以抽象化之後,國際政治以大國問題為國際關係主體。 真正決定國際結構的是國家間能力分配的變數因素,不同的國際分配能力會形成不同的國際結構,而使國際結構影響國家對外行為。 即國家間的能力配置,決定國際結構和國家的國際地位,而基於理性和國家利益的因素,決定國家的對外行為和外交活動。

22 三、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 (1)主張 1.糾正現實主義認為權力是一切 的觀點 2.同意國際關係是無政府狀態, 衝突是常態
  1.糾正現實主義認為權力是一切      的觀點  2.同意國際關係是無政府狀態,    衝突是常態   3.但是全球經濟的互賴與發展,    改變了國際政治的互動,    並非一定是鬥爭

23 (2)代表學者 學者 著作 華爾滋 Kenneth Waltz 國際政治理論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吉爾平 Robert Glipin 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學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布爾 Hedley Bull 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 (The Anarchical Society: 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24 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 八○年代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堅持以國家為主軸,國際關係相同於政治的衝突與妥協、對立與整合,遂將相互依存理論(Interdependence theory)置於相對守勢,認同政經互賴、科學方法,主要理論有霸權穩定論、結構現實主義。 如應用於國際政治理論研究時,則較為欠缺獨立之理論思想體系,僅具有批判、澄清而非創造

25 四、新自由主義(Noeliberalism)
(1)起源 1.對於現實主義(尤其是新現實 主義)的批評 2.其發展與國際關係學界對於 國際組織的研究有密切關係 3.由於重視制度,故又稱新自由 制度主義

26 (2)主張 1. 國際社會的主體除了國家, 尚包含其他各種主體 2. 各種主體的各得其所與充分合作, 有助於國際社會獲得秩序與和平
3. 承認國際間有合作與善意, 但進一步要求重視國際組織的動能 4. 對於國際關係的主張雖然不盡相同, 共同特徵是批評現實主義和重視制度

27 (3)代表學者 學者 著作及主張 Joseph S. Nye 和Keohane合著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1977)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1984)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1986) David Mitrany 功能主義者 A Working Peace System Ernst Haas 新功能主義者 Why We Still Need the UN (1986) Beyond the Nation-State (1964)

28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
主張不涉道德價值判斷,主要由國際制度(規則)影響各國行為,且應限於特定時空的解釋與預測,並可適用於安全和政經領域。

29 五、馬克思主義學派-1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理論(world-system theory) 從資本主義世界史探究宗主國與殖民地國的不平等關係。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自始就是世界性的經濟體系,呈現出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的依賴、統治關係,運用科學研究方法,首先探索十九世紀初資本階級取得權力而得以構成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是生產者使用自由勞動與自由商品,而進行市場競爭的特殊歷史體系,形成宗主國與殖民地國間的經濟上輸出的不平等關係。 其次由經濟層面輸出成為直接在殖民地生產、加工、銷售,以及政治、軍事、文化同時入侵。 最後在第二次大戰後,更為經濟擴張、政治控制與文化滲透等國際關係等不同演化關係。

30 馬克思主義學派-2 依賴理論(dependence theory) 國際間處於一種核心國家對邊陲國家的「剝削」關係。
依賴國的發展,總是需要核心國不斷的接受其產品,核心國家的經濟波動就對邊陲國家具有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相反的,邊陲的經濟危機卻無害於核心國家經濟力量的累積,依賴國就是指其發展受到另一經濟體系的發展和擴張所制約。

31 馬克思主義學派-3 依賴發展理論(dependent development theory)
核心、半邊陲、邊陲國家的兼具剝削與發展的國際關係。 依賴發展理論,並非否定「依賴」關係,而是依賴和發展的聯結,在核心與邊陲國家之間,由於政治、經濟的力量轉移,將會形成獲得發展進步的「半邊陲」國家,因而強調政治手段與經濟市場間的關係,重視依賴和發展的兼顧,剝削也不再是依賴的完全關係,因為在國際間亦將有發展的機會,進而降低對外的依賴,而內部的企業生產與國家機關更有自主性的互動變化。

32 馬克思主義學派-4 國際政治經濟學(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國際間國家、市場、跨國企業、國際組織之互動與霸權穩定的型態。 研究範疇:包括國際關係理論與經濟學領域之理論交流,由於國際關係制約國家間的政治、經濟互動,透過關鍵性與技術性的科技與產品,限制他國發展,並以威脅、利益改變經濟規則,影響他國外交與國貿政策,這些方式不僅受限於機會成本的考量,政治結構與意識型態更為影響要項,因而國際政治與經濟關係必須整合研究。

33 五、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主張凡有關主體性與客體性、行為者與結構、人類與環境等議題。 論及人類意識或思想與外在物質關係時,只要主張此關係並非單方面被動接受而是相互影響建構的,便即具備了建構主義的本體論特質。


Download ppt "國際關係的理論發展 現實主義 自由主義 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主義 現代主義 生態主義 激進國際主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