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专题复习导航   依据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与热点的关联度,高考对本专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大特点、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措施等。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精神这一部分。预计2011年高考还会延续这一趋势。 本专题知识与历史、现实联系紧密,在复习备考中,应联系相关的史料及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感悟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原因;要结合有关大陆和台湾密切往来的相关资料,如运用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分析大陆和台湾同心协力玉树救灾等;紧密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运用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意义等相关知识分析具体事件。

3 知识体系总览

4 考点梳理整合 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5 [要点提示]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 提示:(1)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区域性: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怎样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提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也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根基,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6 3.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7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中华文化共性,①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当选。 因此选C。 【答案】 C

8 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9 [要点提示]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提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 (3)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既有文化精华,也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10 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提示:(1)抽象的是指笼统的、撇开具体的形式,是不能具体体验到的;具体的是指把理论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 (2)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应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11 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2  (2010年高考江苏卷)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片面。①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作用,符合题意,当选。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13 高考真题体验 1.(2010年高考天津卷)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解析:此题的审题重点在于明确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的“当务之急”是什么,ABC三项都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但面对文化传承状况堪忧的现状,首先要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C项符合题意,入选。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只能导致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更快地消失,所以D项错误。 答案:C

14 2.(2010年高考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解析:广东省的四大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A项符合题意;任何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性,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独立形成,中华文化也并不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15 3.(2010年高考安徽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6 解析:首先应该抓住中华文化的特征,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然后将甲同学的材料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分析。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体现源远流长的特征,安徽馆的民间艺术展示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的资料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Download ppt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