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評量方式 平時成績40% 100% 兩次段考30% 期末考30% 平時測驗40% 作業20% 上課精神10% 學習態度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評量方式 平時成績40% 100% 兩次段考30% 期末考30% 平時測驗40% 作業20% 上課精神10% 學習態度1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評量方式 平時成績40% 100% 兩次段考30% 期末考30% 平時測驗40% 作業20% 上課精神10% 學習態度10%

2 第一章 緒 論

3 發展的意義 從生命形成開始到死亡的[一生期間],其身心狀況因[年齡]與[學習]經驗的增加,所產生的[順序性]改變歷程
生長—[量]的改變,大小、結構的增加,指身體、生理的生長成熟 發展—身心整體的連續變化過程,指[量]與[質]的變化

4 發展的變化 [一]大小的改變 生理上:身高、體重等 心理上:語言及記憶量的增加 [二]比例的改變身體發育的比例.tif
生理上:頭與身長比例的改變 心理上:幻想與常識的比例改變

5 [三]舊特徵的消失 生理上:胎毛、乳齒、反射動作 心理上:發音遊戲 [四]新特徵的獲得 生理上:恆齒、手指精細動作 心理上:好奇、探索和好問

6 保育的意義 [保]即[保護]之義,廣義而言包括優生保健、幼兒營養、疾病預防、安全維護等保護範圍—年齡越小越需要
[育]即[教育]之義,其目的在啟發個體整體性的健全發展,包括認知、技能及情意等,是人格形成的歷程--年齡越大越需要

7 嬰幼兒保育意義之歸納 範圍:身體的保養、心靈健全發展 依據:生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類社會學、醫學及營養學 方法:科學的方法

8 1-2嬰幼兒發展與保育的重要性 研究嬰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1.協助保育員即父母面對發展上任何將要發生的改變做準備 2.於適當時機輔導幼兒學習
3.了解對嬰幼兒應抱持的期待 4.依大多數發展標準,判斷幼兒各方面的 發展程度 @Dis-對國家、社會及家庭之影響

9 嬰幼兒保育對幼兒身心之重要性 一、生理方面 1.生長速率大於任何階段,,且是任何階段之基礎
2.幼兒抵抗力弱,保育上特別需要營養衛生、定期注射預防針等保育工作 3.幼兒動作未成熟,認知亦不足,易造成意外,故須特別注意安全措施及安全教育

10 嬰幼兒保育對幼兒本身之重要性 二、心理方面 是一生中心理社會發展的基礎,對人格發展影響很大
艾瑞克遜:嬰幼兒期包含三個發展階段;信任與不信任、活潑自主對羞愧懷疑、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

11 1-3發展的一般原則 一.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 二.發展的不平衡性 三.發展的相似性 四.發展的個別差異

12 一.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 發展是連續的過程,於生命終止前以不同的速度[循序漸進]不斷的發展
循序漸進:指發展的特性是在連續的歷程中呈現[階段]現象 連續性:指後一階段的發展總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發生,且後一階段包含有前一階段的因素,又萌發下一階段的新特質,例如長牙、語言學習等

13 發展是連續的,因此每一階段皆有相關性,前一階段的發展必影響後一階段的發展,階段與階段之間是以[交叉重疊]的方式進行,而非台階式的
二.發展的不平衡性發展速度的變化.tif

14

15 三.發展的相似性 (一)發展的方向有順序性 1.頭足規律(由上而下) 2.近遠規律(由中心到邊緣)身體和運動發展的直線傾向.tif
(二)發展的過程由籠統而分化 籠統到分化:幼兒身心反應先是一般性的、籠統的,而後再分化成特殊性的、部分的

16 四.發展的個別差異 幼兒依循自己的模式與速度發展 個別差異:身體品質、智力、興趣、人格、性別

17

18 1-4發展的分期 一.產前期(0-出生,平均40週) 分卵子期、胚胎期和胎兒期 二.嬰兒期(0-2歲) 新生兒:出生後一個月內者
新生兒必須完成的四大課題:呼吸、溫度、攝取營養、排泄等適應 主要發展:感覺動作的協調及社會的連結

19 三.幼兒期(2-6歲)--兒童前期、學齡前期 主要發展: [一]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習慣 [二]身心各方面的基本能力:運動、情緒、認知、語言等 四.兒童期(6-12歲)--學齡期 主要發展:認知與道德的發展

20 五.青年期(12-25歲) [一]青年前期:12-18歲為青春期或青少年期,此期又稱狂飆期 以性的成熟區分學齡期與青春期
[二]青年期後期(18-25歲) 主要課題:學業、職業、戀愛問題

21 六.成年期(25-60歲) 七.老年期(60-死亡)--衰老期 [一]成年前期(25-45歲)
被期待扮演一些新的角色,如配偶.父母.謀生者等 是繁衍子孫的時期 [二]成年期後期(45-60歲)--中年期 主要課題:身心劇烈變化,如更年期(女性停經) 七.老年期(60-死亡)--衰老期

22 1-5影響發展的因素 遺傳因素(內在因素) 指個體在生命開始之初,將父母的特徵(生心理的)傳遞給子女的一種生理變化過程
生理方面—如性別.身高.體型等 心理方面—如智力(尤其是特高或特低者).知覺.動作等 遺傳決定論—主張遺傳是發展中的決定因素,由高爾頓所創

23 環境因素(外在因素) 指個體在生命開始之後,其生存空間中所有能對個體發生影響的一切因素— 1.產前環境 2.產後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洛倫茲[銘印現象][尾隨反應]實驗 ※哈洛猴子[早期被剝奪]實驗、孤兒院幼兒

24 環境決定論:由華生所提倡 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主張兒童心理的發展完全是外界被動結果
遺傳提供個體發展之可能性,此可能性是否實現,則視後天環境給於的影響

25 發展的基本理論 理論的功能—提供一份引導我們探索的地圖 最具影響力的三大理論 一.心理分析論—佛洛依德.艾瑞克森 二.認知理論—皮亞傑
三.行為理論—華生.巴夫洛夫.斯金納

26 心理分析論 一.佛洛依德:【性心理發展理論】 佛洛依德認為[性]的發展最重要,出生最初十五年會依序經歷[性心理發展]的數個階段。
個人早期的經驗對其日後發展形式影響很大。 佛氏[性]定義:一切可令人感到愉快的身體刺激。

27 佛氏性心理發展五階段 口腔期:出生-1歲 肛門期:1-3歲 性蕾期:3-6歲 潛伏期:6-12歲 生殖器期:12歲以後
(參考p20表1-1)

28 二.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艾氏認為個體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社會心理因素而非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危機:社會對發展中的個體會施以某些要求,個體為因應此要求會產生一系列危機。 個體在自我表達和自我信賴(自我概念的形成)上,社會會要求個體順應成人的要求。

29 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
廣義的認知:人類認知行為的發展,諸如知覺、想像、辦認、理解等複雜行為的發展 狹義的認知:智力發展 皮亞傑:兒童思考及學習的方式與成人截然不同,亦即兒童建構知識的方法不同於成人。 皮亞傑認知分期參考表1-2

30 行為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所創。 專注於外顯性,可觀察之行為研究。 行為理論特徵(參考課本P23)
行為理論認為人類學習並無階段性,各年齡層之學習機轉並無差異—由外在行為之控制而來 巴夫洛夫之[古典制約學習理論]及斯金納之[工具制約理論]—參考課本P24


Download ppt "評量方式 平時成績40% 100% 兩次段考30% 期末考30% 平時測驗40% 作業20% 上課精神10% 學習態度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