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工 程 热 力 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 的科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工 程 热 力 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 的科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工 程 热 力 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 的科学

2 例:燃气轮机装置 1、热源,冷源 2、工质(燃气) 3、膨胀做功 4、循环 (加压、加热、 膨胀做功、放热) 燃烧室 燃气轮机 压气机 空气
废气

3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1、能量转换的基本定律 2、工质的基本性质与热力过程 3、热功转换设备、工作原理

4 针对压气机,问题的提出: 1.获得mkg的压缩空气需耗功多少? 2.怎样减少耗功? 3.压力为P2的压缩空气温度为多少? 储气罐

5 第一章 基本概念

6 §1-1 热力系统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都通过边界 1、系统与边界 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人为地 研究对象 外界:系统以外的所有物质
§1-1 热力系统 1、系统与边界 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人为地 研究对象 外界:系统以外的所有物质 边界(界面):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都通过边界

7 热力系统选取的人为性 过热器 汽轮机 只交换功 既交换功 也交换热 发电机 凝汽器 只交换热 给水泵

8 边界特性 固定、活动 真实、虚构

9 热力系统分类 以系统与外界关系划分: 是否传质 开口系 闭口系 是否传热 非绝热系 绝热系 是否传功 非绝功系 绝功系
有 无 是否传质 开口系 闭口系 是否传热 非绝热系 绝热系 是否传功 非绝功系 绝功系 是否传热、功、质 非孤立系 孤立系

10 热力系统的选取 1 2 3 4 m Q W 1  开口系 1+2  闭口系 1+2+3  绝热闭口系 1+2+3+4  孤立系
非孤立系+相关外界 =孤立系

11 热力系统其它分类方式 物理化学性质 均匀系 非均匀系 单元系 其它分类方式 工质种类 多元系 单相 相态 多相

12 简单可压缩系统 简单可压缩系统 最重要的系统  只交换热量和一种准静态的容积变化功 容积变化功 压缩功膨胀功

13 §1-2 状态和状态参数 状态: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热力系状态的物理量 状态参数的特征:
§1-2 状态和状态参数 状态: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热力系状态的物理量 状态参数的特征: 1、状态确定,则状态参数也确定,反之亦然 2、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状态参数的变化量 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3、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全微分

14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 状态参数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点函数、态函数 数学上: a 1 2 b 例:1.温度变化 2.山的高度变化

15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 设 z =z (x , y) dz是全微分 充要条件: 可判断是否是状态参数

16 状态参数分类: 强度参数与广延参数 强度参数:与物质的量无关的参数 如压力 p、温度T 广延参数: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参数可加性
状态参数分类: 强度参数与广延参数 强度参数:与物质的量无关的参数 如压力 p、温度T 广延参数: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参数可加性 如 质量m、容积 V、内能 U、焓 H、熵S 比参数: 比熵 比容 比内能 比焓 单位:/kg /kmol 具有强度量的性质

17 强度量与广延量 速度 (强) 动能 (广) 高度 位能 (强) (广) 温度 内能 (强) (广) 应力 摩尔数 (强) (广)

18 §1-3 基本状态参数 压力 p、温度 T、比容 v (容易测量) 1、压力 p 常用单位: 1 MPa = 106 Pa
物理中压强,单位: Pa , N/m2 常用单位: 1 bar = 105 Pa 1 MPa = 106 Pa 1 atm = 760 mmHg = 1.013105 Pa 1 mmHg = Pa 1 at=735.6 mmHg = 104 Pa

19 压力p测量 一般是工质绝对压力与环境压力的相对值 ——相对压力 注意:只有绝对压力 p 才是状态参数 示意图

20 绝对压力与相对压力 当 p > pb 表压力 pe 当 p < pb 真空度 pv 示意图 pe pv p pb p

21 环境压力与大气压力 环境压力指压力表所处环境 注意:环境压力一般为大气压,但不一定。 见习题1-9 大气压随时间、地点变化。
物理大气压 1atm = 760mmHg 当h变化不大,ρ常数 1mmHg= ρgh= Pa 当h变化大,ρ ρ(h)

22 其它压力测量方法 高精度测量:活塞式压力计 工业或一般科研测量:压力传感器

23 温度T 的一般定义 传统:冷热程度的度量。感觉,导热,热容量 微观: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
T  0.5 m w 2 T=0  0.5mw 2=0  分子一切运动停止, 零点能

24 热力学第零定律 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B 温度计 温度的热力学定义 热力学第零定律(R.W. Fowler)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 热平衡,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于热平衡。 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B 温度计

25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1931年 T 热力学第一定律 18401850年 E 热力学第二定律 18541855年 S

26 温度的热力学定义 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各个热力系,必定有某一宏观特征彼此相同,用于描述此宏观特征的物理量 温度。
  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各个热力系,必定有某一宏观特征彼此相同,用于描述此宏观特征的物理量 温度。 温度是确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

27 温度的测量 物质 (水银,铂电阻) 特性 (体积膨胀,阻值) 温度计 基准点 温标 刻度

28 常用温标 绝对K 摄氏℃ 华氏F 朗肯R 373.15 100 水沸点 212 671.67 37.8 发烧 100 559.67 水三相点
273.16 0.01 273.15 冰熔点 32 491.67 -17.8 盐水熔点 459.67

29 温标的换算

30 温度测量方法 日常: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水温度计 工业:热电偶,热敏电阻 计量:铂电阻温度计

31 比容v [m3/kg] 工质聚集的疏密程度 物理上常用密度  [kg/m3]

32 §1-4 平衡状态 状态方程式 坐标图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 1、定义:
§ 平衡状态 状态方程式 坐标图 1、定义: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重力场除外),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温差 — 热不平衡势       压差 — 力不平衡势 化学反应 — 化学不平衡势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

33 平衡与稳定 稳定: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稳定不一定平衡,但平衡一定稳定 稳定但存在不平衡势差 去掉外界影响, 则状态变化
若以(热源+铜棒+冷源)为系统,又如何? 稳定不一定平衡,但平衡一定稳定

34 平衡与均匀 平衡:时间上 均匀:空间上 平衡不一定均匀,单相平衡态则一定是均匀的

35 为什么引入平衡概念? 如果系统平衡,可用一组确切的参数(压力、温度)描述 但平衡状态是死态,没有能量交换 能量交换 状态变化 如何描述
破坏平衡

36 状态公理 平衡状态可用一组状态参数描述其状态 想确切描述某个热力系,是否需要所有状态参数?
状态公理:对组元一定的闭口系,独立状态参数个数 N=n+1

37 n 容积变化功、电功、拉伸功、表面张力功等
状态公理 闭口系: 不平衡势差 状态变化 能量传递 消除一种 达到某一 消除一种能量 不平衡势差 方面平衡 传递方式 而不平衡势差彼此独立  独立参数数目N=不平衡势差数 =能量转换方式的数目 =各种功的方式+热量= n+1 n 容积变化功、电功、拉伸功、表面张力功等

38 状态方程 2 简单可压缩系统:N = n + 1 = 绝热简单可压缩系统  N = ? 状态方程  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
的关系

39 状态方程的具体形式 状态方程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工质的性质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实际工质的状态方程???

40 例:R134a的维里型状态方程

41 座标图 简单可压缩系 N=2,平面坐标图 说明: p 1 2 v 常见p-v图和T-s图 1)系统任何平衡态可 表示在坐标图上
2)过程线中任意一点 为平衡态 2 3)不平衡态无法在图 上用实线表示 v 常见p-v图和T-s图

42 上次课程内容介绍 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平衡、稳定、均匀 状态和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特征、基本状态参数
状态方程式 坐标图 p-V图、T-S图  引出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43 §1-5 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平衡状态 状态不变化 能量不能转换 非平衡状态 无法简单描述 热力学引入准静态(准平衡)过程

44 一般过程 突然去掉重物 p1 = p0+重物 最终 p2 = p0 T1 = T0 T2 = T0 p0 p . 1 . 2 p,T v

45 准静态过程 . . . p0 p 1 2 p,T v 假如重物有无限多层 p1 = p0+重物 每次只去掉无限薄一层 T1 = T0
系统随时接近于平衡态 p0 p . 1 . . 2 p,T v

46 准静态过程有实际意义吗? 既是平衡,又是变化 既可以用状态参数描述,又可进行热功转换 疑问:理论上准静态应无限缓慢,工程上怎样处理?

47 准静态过程的工程条件 >> 有足够时间恢复新平衡  准静态过程 破坏平衡所需时间 (外部作用时间) 恢复平衡所需时间
(驰豫时间) >> 有足够时间恢复新平衡  准静态过程

48 准静态过程的工程应用 >> 例:活塞式内燃机 2000转/分 曲柄 2冲程/转,0.15米/冲程
活塞运动速度=20002 0.15/60=10 m/s 压力波恢复平衡速度(声速)350 m/s 破坏平衡所需时间 (外部作用时间) 恢复平衡所需时间 (驰豫时间) >> 一般的工程过程都可认为是准静态过程 具体工程问题具体分析。

49 准静态过程的容积变化功 A f p p外 dl 以汽缸中mkg工质为系统 初始:pA = p外A +f 如果 p外微小
dl 很小,近似认为 p 不变 可视为准静态过程 mkg工质发生容积变化对外界作的功 A f W = pA dl =pdV p p外 1kg工质 w =pdv dl

50 准静态过程的容积变化功 W =pdV mkg工质: 1kg工质: w =pdv 注意: 上式仅适用于准静态过程 p p外 1 2

51 p 示功图 1 . mkg工质: W W =pdV . 2 V 1kg工质: w =pdv p p外 1 2

52 4)统一规定:dV>0,膨胀 对外作功(正) dV<0,压缩 外内作功(负) 6)外力无限制,功的表达式只是系统内部参数
p 准静态容积变化功的说明 1 . 1)单位为 [kJ] 或 [kJ/kg] W w 2) p-V 图上用面积表示 . 2 3)功的大小与路径有关, 功是过程量 V 4)统一规定:dV>0,膨胀 对外作功(正) dV<0,压缩 外内作功(负) 5)适于准静态下的任何工质(一般为流体) 6)外力无限制,功的表达式只是系统内部参数 7)有无f,只影响系统功与外界功的大小差别

53 摩擦损失的影响 若有f 存在,就存在损失 系统对外作功W,外界得到的功W ’<W
则外界、活塞、系统不能同时恢复原态。 p p外 1 2

54 摩擦损失的影响 若 f = 0 系统对外作功W,外界得到的功W ’=W 若外界将得到的功W ’再返还给系统 则外界、活塞、系统同时恢复原态。
p p外 1 2

55 可逆过程的定义 系统经历某一过程后,如果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此过程为可逆过程。
注意:可逆过程只是指可能性,并不 是指必须要回到初态的过程。

56 可逆过程的实现 准静态过程 + 无耗散效应 = 可逆过程 通过摩擦使功 变热的效应(摩阻,电阻,非弹性变性,磁阻等) 无不平衡势差 耗散效应
准静态过程 无耗散效应 = 可逆过程 通过摩擦使功 变热的效应(摩阻,电阻,非弹性变性,磁阻等) 无不平衡势差 耗散效应 不平衡势差 不可逆根源 耗散效应

57 典型的不可逆过程 不等温传热 节流过程 (阀门) T1 Q T1>T2 p1 p2 T2 p1>p2

58 典型的不可逆过程 自由膨胀 混合过程 真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空

59 引入可逆过程的意义  准静态过程是实际过程的理想化过程, 但并非最优过程,可逆过程是最优过程。  可逆过程的功与热完全可用系统内工质
 准静态过程是实际过程的理想化过程, 但并非最优过程,可逆过程是最优过程。  可逆过程的功与热完全可用系统内工质 的状态参数表达,可不考虑系统与外界 的复杂关系,易分析。  实际过程不是可逆过程,但为了研究方 便,先按理想情况(可逆过程)处理, 用系统参数加以分析,然后考虑不可逆 因素加以修正。

60 §1-6 过程功 和热 量 1、力学定义: 力  在力方向上的位移 2、热力学定义(外文参考书)
§ 过程功 和热 量 1、力学定义: 力  在力方向上的位移 2、热力学定义(外文参考书) a、当热力系与外界发生能量传递时,如果对外界的唯一效果可归结为取起重物,此即为热力系对外作功。 b、功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在力的推动下,通过有序运动方式传递的能量。

61 例:火力发电装置 过热器 汽轮机 发电机 凝汽器 给水泵

62 其他准静态功:拉伸功,表面张力功,电功等
功的表达式 功的一般表达式 热力学最常见的功  容积变化功 其他准静态功:拉伸功,表面张力功,电功等

63 准静态过程的容积变化功 A f p p外 dl 以汽缸中mkg工质为系统 初始:pA = p外A +f 如果 p外微小
dl 很小,近似认为 p 不变 可视为准静态过程 mkg工质发生容积变化对外界作的功 A f W = pA dl =pdV p p外 1kg工质 w =pdv dl

64 准静态过程的容积变化功 W =pdV mkg工质: 1kg工质: w =pdv 注意: 上式仅适用于准静态过程 p p外 1 2

65 p 示功图 1 . mkg工质: W W =pdV . 2 V 1kg工质: w =pdv p p外 1 2

66 4)统一规定:dV>0,膨胀 对外作功(正) dV<0,压缩 外内作功(负) 6)外力无限制,功的表达式只是系统内部参数
p 准静态容积变化功的说明 1 . 1)单位为 [kJ] 或 [kJ/kg] W w 2) p-V 图上用面积表示 . 2 3)功的大小与路径有关, 功是过程量 V 4)统一规定:dV>0,膨胀 对外作功(正) dV<0,压缩 外内作功(负) 5)适于准静态下的任何工质(一般为流体) 6)外力无限制,功的表达式只是系统内部参数 7)有无f,只影响系统功与外界功的大小差别

67 热 量 与 熵 1、热量定义: 热力系通过边界与外界的交换的能量中,除了功的部分(不确切)。
另一定义:热量是热力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另一种方式,在温度的推动下,以微观无序运动方式传递的能量。

68 热 量 如 何 表 达 ? 热量是否可以用类似于功的式子表示? 引入“熵”

69 热量与容积变化功 能量传递方式 容积变化功 传热量 性质 过程量 过程量 推动力 压力 p 温度 T 标志 dV , dv dS , ds
能量传递方式 容积变化功 传热量 性质 过程量 过程量 推动力 压力 p 温度 T 标志 dV , dv dS , ds 公式 条件 准静态或可逆 可逆

70 熵( Entropy)的定义 reversible 熵的简单引入 广延量 [kJ/K] 比参数 [kJ/kg.K]
ds: 可逆过程 qrev除以传热时的T所得的商

71 熵的说明 1、熵是状态参数 2、符号规定 系统吸热时为正 Q > 0 dS > 0
3、熵的物理意义:熵体现了可逆过程 传热的大小与方向 4、用途:判断热量方向 计算可逆过程的传热量

72 示功图与示热图 p T Q W V S 示功图 温熵(示热)图

73 §1-7 热力循环 要实现连续作功,必须构成循环 定义: 分类: 热力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态,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可逆
§1-7 热力循环 要实现连续作功,必须构成循环 定义: 热力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态,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分类: 可逆 可逆循环 过程 循环 不可逆 不可逆循环

74 正循环 正循环:顺时针方向 p T 1 2 1 2 V S 净效应:对外作功 净效应:吸热

75 逆循环 逆循环:逆时针方向 p T 1 2 1 2 V S 净效应:对内作功 净效应:放热

76 正向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 正循环:净效应(对外作功,吸热) T1 动力循环:热效率 Q1 W Q2 T2

77 逆向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 逆循环:净效应(对内作功,放热) 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T0 Q1 W 制热循环:制热系数 Q2 T2

78 第一章 小 结 基本概念:  热力系  平衡、稳定、均匀  准静态、可逆  过程量、状态量、状态参数  功、热量、熵
第一章 小 结 基本概念:  热力系  平衡、稳定、均匀  准静态、可逆  过程量、状态量、状态参数  功、热量、熵  p-V图、T-S图  循环、平均指标

79 第一章 讨论课 闭口系、开口系、绝热系、孤立系 种类: 热力系的选取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方法,具有随意性,选取不当将不便于分析。
第一章 讨论课  热力系 种类: 闭口系、开口系、绝热系、孤立系 热力系的选取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方法,具有随意性,选取不当将不便于分析。 一旦取定系统,沿边界寻找相互作用。

80 例1:绝热刚性容器向气缸充气 试分别选取闭口系和开口系,画出充气前后边界,标明功和热的方向。

81 (1)以容器内原有气体为系统 Q W 闭口系 功量: 气体对活塞作功W 热量: 气体通过活塞从外界吸热Q

82 (2)以容器内残留的气体为系统 Q’ W’ 闭口系 功量: 残留气体对放逸气体作功W’ 热量: 残留气体从放逸气体吸热Q’

83 (3)以放逸气体为系统 Q W W’ Q’ 闭口系 功量: W + W’ 热量: Q + Q’

84 (4)以容器为系统 Q’ W’ 开口系 功量: W’ 热量: Q’

85 (5)以气缸活塞为系统 Q W Q’’ W’’ 开口系 功量: W + W’’ 热量: Q + Q’’

86 思考题7 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关键看是否引起外界变化。
可逆过程指若系统回到初态,外界同时恢复到初态。 可逆过程并不是指系统必须回到初态的过程。

87 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可逆过程=准静态过程+无耗散 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完全理想,以后均用可逆过程的概念。准静态过程很少用。

88 判断是否准静态与可逆(1) 以冰水混合物为热力系 缓慢加热 准静态过程 系统内部等温传热,无耗散 内可逆 外部温差传热 外不可逆 0 ℃
90 ℃

89 判断是否准静态与可逆(2) 蒸汽流经减压阀进入汽轮机 典型的不可逆过程,因有漩涡,产生耗散 是不是准静态,取决于开度

90 判断是否准静态与可逆(3) 带活塞的气缸中,水被缓慢加热 准静态加热 火与水有温差 外不可逆 以水为系统 内可逆 以水+活塞为系统
缓慢加热,每一时刻水有确定的温度 准静态加热 火与水有温差 外不可逆 以水为系统 内可逆 以水+活塞为系统 活塞与壁面无摩擦 内可逆 活塞与壁面有摩擦 内不可逆

91 判断是否准静态与可逆(4) 电或重物带动搅拌器加热容器中气体 电功 耗散 机械功 是否准静态,看加热快慢 但不可逆 电或重物

92 有用功 气缸中气体膨胀对外作功,准静态过程 pb 气体对外作功 若不考虑摩擦,外界得到功 p 但外界得到的有用功

93 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功 加热A腔中气体,B被压缩,B中理想气体 1)以B中气体为系统 缓慢压缩 准静态 A B 无摩擦 可逆
绝热,无摩擦 B中气体(理想气体,可逆,绝热) 遵循 B得到的功

94 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功 加热A腔中气体,B被压缩,B中理想气体 2)以A中气体为系统 缓慢加热 准静态 A B 无摩擦 内可逆
绝热,无摩擦 3)以A腔为系统 电功耗散为热 不可逆 4)以A+B腔为系统 电功耗散为热 不可逆

95 自由膨胀过程 刚性,绝热 B中没有气体,不能取做系统 以A中原有气体为系统 A中气体非准静态 A中气体没有作功 B 没有作功对象 A 真空
B 没有作功对象 A 真空 后进去的对先进去的气体作功了吗?

96 气体混合过程 刚性,绝热, pA>>pB 非准静态过程,非可逆过程 取A或B中气体为系统 相互有功的作用 可逆热力学没法计算 A
可逆热力学没法计算 A B 取A+B气体为系统,无功

97 灵活处理功的计算 充气球 若取进入气球的气体为系统 若准静态过程 但pV的关系不知 ? 若看外部效果,pb不变 外界得到功pbV=气体作功

98 第一章 完


Download ppt "工 程 热 力 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 的科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