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的名勝古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的名勝古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的名勝古蹟

2 億載金城 砲臺建造的方式,是下用磚石砌基腳,上壘土垣,內側築三台土城壁,周圍設馬路一圈,供橫向聯繫。砲臺下方,四周圍建言糧房、房、伙食房及彈藥庫等設施。中央留出空地,做為兵士的操演場。   砲臺外圍掘有壕溝一道,以防敵人攀登土垣。正門入口是紅磚砌造的矩形城門,中央用圓拱形的隧道式城門洞連通砲臺內。門外以木橋跨越護城壕,不橋靠城門的一段,用懸吊式橋板,平時供補給通行使用,遇有狀況,只要將橋板昇起,便能遲滯敵人。可惜木橋結構,年久失修,日據時期毀壞,改為鋼筋混凝土橋,沿用至今。   

3 祀典武廟 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檐歇山屋頂,不僅殿宇氣勢魏峨,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尤真是正殿前的馬背歇山拜殿,造型最具有特色。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廳及北向的「西社」各一座。觀音廳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西社供奉文昌帝君,為府城士子以文會友之所。

4 大東門 東側拱門上乃有石質橫額一塊,書「東安門」,西側拱門上乃為灰泥框,內題「迎春門」,城門上女兒牆開有多處眼,是捍衛府城、玫擊敵人的射擊口。此外,城洞內尚鑲有一塊道光二十八年戊申(西元一八四八年)所立的石碑,主要內容是:欽命不許士兵對來往此城的農商零販,予以勒索。[光]位於東門路勝利路口之圓環之中大東門城身為花崗岩,甚為宏偉,門洞居中,門額外題「東安門」內題「迎春門」。

5 北極殿 前殿石雕為民國三年甲寅(西元一九一四年)所刻,窗櫺不刻細緻,龍柱及石獅已改為現形式。拜殿興正殿分離,中央天井宛若一池。拜殿做成三開問的重檐歇山的屋頂,採用罕見的十架捲棚大木結構,外型蘶娥而突出;殿前的一對蟠播龍柱與正殿前的龍柱,都是造型渾厚的早期作品,從龍足雕三爪上研判,應為天妃或媽祖時期的風格。 大天后宮匾額頗多,其中清朝皇帝御賜的「神昭海表」、「德伴厚載」、「與天同功」最為珍貴。而栩栩如生、尺寸碩

6 開元寺 前殿為彌勒殿,主祀彌勒佛,左右配祀四大天王。正殿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佛。左側旁祀鄭成功夫婦神位,兩側並四十八羅漢。後殿為大士殿,主祀牽手觀音菩薩。寺內有名井一口,稱為(鄭經井)。寺後種(七弦竹)一叢,為鄭經母親董氏手植。此外,在功德堂內大士殿簷下有四個吊筒,分別是手握蓮花、佛經、寶劍和金剛杵的造形,以經卷法器為吊筒的作法在台灣佛寺中很少見。前埕碑亭中「重修海會寺碑記」,是乾隆42年,蔣元樞重修海會寺時所立,可和淨業堂(位於彌勒殿右側)右壁的「重修海會寺圖」碑

7 鄭氏家廟 進入門內,又見橫寫的「昭格堂」匾一方,與正殿楹聯相互呼應,期使「昭代偉大,不愧千秋俎豆;格天烈士,真堪萬世馨香。」 廊寬闊的正殿,中央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龕壁上原用繪像,鄭氏海內外宗親懷祖,特由延平郡王祠奉迎塑像供於廟內。龕上懸匾,題:「三圭世錫」為乾隆辛卯陽目穀旦,由石井四世祖鄭汶成所立。正殿的鄭成功塑像→此塑像完成於民國36年,為台南府城師傅蔡心,根據日本人油畫塑成,臉型較為長方,臉上無鬚,大耳,身穿文武袍,右手扶袍帶,左手按膝,原奉祀於延平郡王祠中,民國50年,雕塑家楊英風依省立博物館內所藏畫像,重塑一尊塑像入祀延平郡王祠,舊塑像因此移祀到這裡。

8 四草砲台 砲台前方的「大眾廟」,廟後是珍貴的「紅樹林保護區」;而砲台周圍則是一望無際的鹽田和魚塭。最早的砲墩形式,原是臨時性的砲墩,西元1841年(清道光21年),犯患頻傳,基於防務之需,四草砲台因而修建為較永久之形式,以防英軍入侵。在西元1969年(民國58年)時,因為強烈颱風來襲,南段牆垣被海水沖毀達一個砲洞以上,後來才將倒塌了的石牆按原材料修復。目前砲台之上攀生不少老樹,樹根錯結,與砲台之牆體形成十分特殊之景觀。

9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 台北的自來水早期以新店溪為主 要水源,日據初期於公館設置自來 水淨水廠,因此建造抽引溪水的機 械房,此即水源地唧筒室。這座仿 後期文藝復興式的西洋建築由總督 府營繕課野村一郎所設計。建築外 觀設柱廊,柱頭為希臘柱式,造型 至為精美。內部之屋架為鐵骨構造 ,非常高敞,窗格子亦以鐵件為之 ,屋頂更以銅片作成圓頂,反映了 當時向西洋學習的具體成果。 這座建築雖已功成身退,但對台北 市自來水事業之發展有歷史見證之 價值。89年4月30日於該處成立自來水博物館。

10 台北府城北門(承恩門) 清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閏三 月,淡水、新竹分治,陳星聚開府臺北,籌建臺北府城,以基地鬆軟,難承重壓而止。其後,福建巡撫岑毓英,臺灣道劉璈 相繼勘定基址,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告竣。城周一千五百餘丈,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小南門造型尤精美,承恩門(即北城門)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日據初期毀城垣、城郭及西門。光復後,其他三門皆經整修,已失原貌,惟北門尚存其原貌。北門的形式頗特殊,乃一封閉式碉堡,城樓用牆兩層,至為堅固,屋架仍為中國傳統式木 構架,雕飾簡潔大方。

11 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是當今全台僅存由潮州派匠師所興建的廟宇,廟貌單純寬紅,細作精巧別緻。整體建築,呈現潮州派廟宇建築中特有的風格。由三山國王廟、韓文公祠、天后聖母祠三座合院式的祠廟並排,內部形成許多大小天井,具通風、採光的優點,祠與祠之間有厚實的山牆相隔,各祠擁有自己的前殿、正殿和院落,空間的展佈十分獨立而明確。外型上給人莊嚴肅穆,而又神采飛揚的感覺,是貝他廟宇所難得一兒的。目前廟內仍留存不少古物,如:乾隆九年甲子(西元一七四四年)的「三山明兄廟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的「重建三山國王廟捐緣碑記」,同治三年甲子(西元一八六四年)的「重修三山國王廟碑記」、乾隆御筆的「褒忠」匾以及鑄於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元一八七四年)的鐵質古鐘,都是相當具百歷史價值的。

12 黃氏節孝坊 黃氏節孝坊,是為旌表王妻黃氏節孝事蹟而立。黃氏,淡水人,生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西元一八二O年),卒於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享年七十四歲。黃氏十六歲嫁王家霖,二十八歲喪夫,四十六年間,上事翁姑、下撫遺孤,清操勁節,鄉里賢之。同治年間,奉旨旌表。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建坊,並由進士陳季芳等題聯刻石,用示範垂貽教後世。該坊原立於東門,光緒二十七年(西元一九O一年),日人為拓建總督官邸圍牆,乃予拆下,遷至現二二八公園東畔,近年因捷運車站施工,曾拆下暫時貯藏,目前已重新組立於省立博物館東側。

13 開化寺 昔名觀音亭,清雍正二年(1724),由彰化縣之首任知縣談經正建。彰化於雍正元年設縣,雍正六年縣署廳舍方建妥,故之前在諸羅縣 (今嘉義縣) 縣城內辦公,待縣署廳舍落成始歸彰化署事,因之開化寺有「創於城池官舍之前,而為政教文物之所自始,寺廟壇所最先者也。乾隆18年(1753),街民再捐貲重建。乾隆年間陳周全抗清,開化寺曾被據為抗清指揮重地,因兵災而損毀。道光二十年(1840)再重建。咸豐十年再毀於一次祝融,繼逢戴潮春率眾抗清,至同治年間再修建。日據時期,山川門因道路拓寬被拆除,乃於艋路北側築一門樓,上落款開化寺。此寺正殿供奉觀音佛祖,兩旁祀十八羅漢,後殿祀註生娘娘和珠公珠婆(醫治天花之神),又左廂供奉施主長生祿位。

14 十宜樓 十宜樓為何叫十宜樓呢?顧名思義就是有十件事情在上面作最為合適,古代文人雅士認為上面「宜琴、宜棋、宜詩、宜酒、宜畫、宜花、宜月、宜博、宜煙、 宜茶」,其中令人不解的是"宜博".....文人雅士在上面賭博?當然不是那種傾家當產的賭博,指的是消遣一下,當然"宜酒"也不是酗酒的意思,指的是品嘗一下小酒的意思. 本解說感謝鹿港在地學子 謝尚穎。

15 急公好義坊 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 年)臺北府淡水縣貢生洪騰雲,因 府城建造考棚行署,捐獻田地銀兩 有功,巡府劉銘傳奏請建坊獎勵。 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坊 成,知府雷其達、教授馮夢辛、知 縣汪興褘、教諭蔣學瀛等題聯,崇 其功德。坊原立於今之衡陽路,故 舊稱其處為石坊街,日人據臺始拆 遷於新公園內現址。坊為四柱三間 式,形制完整,雕琢精美,為臺北 最典型之清代石坊。

16 懷忠寺 清雍正年間創建;緣自清雍正十年(1732)春,平埔族人大甲西杜林武力聚眾抗清,圍 攻縣城。台鎮總兵呂瑞 麟率兵平變,時值淡水同知同知張宏章帶著鄉勇巡庄,遭何(疑為"阿"之誤)束仕民鎗箭襲擊,當時阿束近社村落多為粵籍移民耕種其間,聞長官被圍,即呼莊眾殺退平埔諸社民,宏章及得走免,歷四個月始平。是役陣亡者黃仕遠、黃展期、陳世英、陳世亮、湯邦連、湯仕麟、李伯壽、李任淑、賴德旺、劉志瑞、吳伴雲、謝仕德、江運 德、廖時尚、盧俊德、張啟寧、周潮德、林東伯等人。里人憫其死,負屍葬縣城西門外,題其(十八義民之墓)。清廷飭有司購地於今址,建祠,春秋祭享,以慰忠魂。後重建於道光十三年(西元1833年)。民國四十二年再重修。

17 勸業銀行舊廈 台灣較早的銀行為台灣銀行,直 到一九三O年代配合當時殖民政策 ,陸續有其他銀行出現。日本勸業 銀行分別在台北與台南建造總行, 且其建築風格頗為相近,皆採用厚 重的西洋樣式,但有趣的是不採希 臘與羅馬樣式,反而從古埃及或中 美洲古馬雅方面尋求形式的泉源。

18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 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置臺灣布政使司。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夏,於臺北府城寶城門內西門街北側,建布政使司衙門。甲午戰起,巡撫唐景崧曾分其西畔房屋設籌防局。日軍據臺,佔為總督辦公之所,直至民國九年總督府新廈落成為止。民國十七年,日人為紀念日皇裕仁即位,擇此地建臺北公會堂。民國二十年將籌防局門廳、布政使司大堂與部份廂房,遷於植物園內現址。光復後由林業試驗所接管,作林業陳列館之用。這座臺灣僅存的衙門建築,格局宏整,室內高敞,呈現出清代官衙之威嚴與氣勢。

19 兌悅門 門高約四公尺,厚三公尺。城門洞寬三公尺,上做半圓拱形,用紅磚砌築。圓拱上方有石刻橫額一方,落款為"道光拾陸年元月建」,題[兌悅門]三字。圓拱內留高出挑的門臼石,供安門扇,並有插關孔槽,以便閉鎖門扇。門洞上方的樓板以花崗石條舖造。門座內側有踏階,供登域之用。由於年久失修,壁面根莖攀爬。 日據及光復以後,由於實施市區改正及都市計畫,大多數的府城門,在自然或人為的外刀下逐漸破壞,大西門外的奠坤門和拱乾門早已盪然無存,惟有兌悅門仍然屹立,當年的老古石街孔道,今天仍為信義街的出入關口,是至今唯一仍在穿越使用的城門,也是滄海桑田府城向外擴展的明證。

20 慶安宮 彰化慶安宮,又稱銀同袓廟,供奉保生大帝,為清代彰化縣城泉籍移民之信仰中心。 清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l7 年),由同安縣士民渡台耆鳩金公建。廟中橫匾書(銀同邑廟),即同安縣美稱。按保生大帝名吳真或吳真人,俗稱大道公,宋代同安白礁人,傳治疾多奇效,民間崇為醫神。

21 西華堂 西華堂前庭院寬廣,花木繁盛、清靜優雅,在繁囂的市街中,實為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堂的正前方,茂密的樹林下,還有一塊由信士林潤堂、林益齋所立的「西華堂」石額,嵌在疊砌的老古石座上,造型古樸,誠如一塊述說著西華堂傳奇的紀念碑,令人徘徊與遐思。建築特色→堂宇坐東向西,朝向福州主堂,建築外型和普通三合院的民宅相似,由凹壽形的拜殿、正殿及兩側的護龍所組成,堂前的花園和內埕,在嘈嚷的都市更顯難得。正殿的鋪面為洗石子地板,中心空間俗稱「三官廳」,原供祀三官大帝,現因齋堂空門化影響而改祀三寶佛,神彝後另有一神祕空間,教內齋友通稱「內家鄉」,主要供祀金幢派教主王佐塘畫像,通常未皈依的信眾無法進入。

22 天壇 殿前擔廊有同治元年的蟠龍柱一對,與御路上的雲龍相互呼應,表達了不同時期的石雕藝術與手法。硬山屋頂的後殿,是沒有門窗的敞殿,主祀三清道主,斗母星君與三官大帝。殿前也有蟠龍柱一對,雖然同是咸豐五年所雕,龍形卻與前殿、正殿大異其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擔柱與御路上的龍雕,除了造形奇特之外,龍都作三爪,是否與民俗意義有關呢?是相當值得探討的問題。建築特色→由廟埕、三川殿、正殿、後殿及前後過水廊組成,雖然屢經重修,外觀無古意,但內部文物豐富;正殿為重簷歇山,為全廟最高之建築,這是為了尊敬神格最高的玉皇大帝;屋脊上為雙龍拜塔。

23 安平小砲台 位在台灣城殘蹟西側,砲台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安平小砲台包括砲台主體及北面的護城石堤。 砲台主體位在水池公園旁,為花崗石、卵石砌成,南北西面有有六個磚造雉堞,其下有地下彈藥庫的設置,砲台地面為油面磚,台上原為英式B.P.九磅彈前膛鐵砲,現在所見的砲已非原物;北面的石堤以咾咕石堆砌,三合土填築而成,留有射口,射口設有柵門擋水,石堤前半部深入民宅與王城西社區活動 中心空地而緊鄰民宅;後半部則是以舊砲台為主的石堤,隔道路臨廣場、低矮的民宅、與幼稚園、天主堂,西側為魚塭,形成線形防禦系統。

24 南瑤宮 南瑤宮位於彰化縣治南門外,故又稱外媽祖。彰化在在清雍正元年設縣後,與建城池的工程浩大至乾隆時始完工,當時築城時有一陶工楊謙自笨港南街應而來,並攜帶笨港天后宮香火庇身,並將香火掛在現在廟址的工內奉祀,附近居民每於夜時見光亮照入天空,眾人尋光源而得知為天上聖母的香火所在,人們相信必是神蹟顯靈,因此當地士紳發起募建,至乾隆三年始告完成,初名為媽祖廟,至同年十一月再籌建本殿時正式定名為南瑤宮,後經道光、同治年間陸續修建而成宏偉廟貌,南瑤宮格局原為兩殿,於日治時期再建第三殿觀音佛祖殿,迄今有兩百多年。

25 關帝廟 彰化帝廟,為清雍正十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彰化知縣秦士望所創建,原址在縣治南門內。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率眾抗清,城內寺廟官署多毀於戰火,及至官方平定後,嘉慶五年(西元一八00年),知縣胡應魁遂與貢生鄭士模、吳東升等人倡議移建至現址。此廟殿宇優美,神像大且雕工精巧,古匾、古碑亦多。其格局構造與台南、新竹、新莊之武廟略同,足以代表清代台灣武廟之建築形式,在台灣的關帝廟中朝東者較少,此亦其特色。正殿供奉關帝,配祀關太子,周將軍及赤兔馬等,後殿供奉文昌帝君,殿內懸有嘉慶年門〔威鎮海邦〕古匾。它的木結構風格簡樸爽朗,表現力學之美,雕飾亦簡潔頗合乎官建寺廟之體制,從木結構之特徵判斷,當年的工匠可能亦為粵派,有許多斗拱組構省卻斗之作法可為證,近年經整修廟埕恢復原狀,殿宇亦恢復舊貌氣氛蕭穆典雅。

26 清水祖師廟  ─共歷經三度重建,初創於乾隆三十四年,因大地震毀壞, 於清道光十三年重建;第二是因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將台灣 割讓給日本,但三峽居民不願被統治,以廟為大本營, 但最後因廟堂遭日軍燒毀,直到光緒廿五年再度重建。 第三次重建於民國三十六年,從當地畫壇藝術家李梅樹, 主其事,他將畢生歲月專門投入弘揚中華藝術,把中國傳統 的建築雕刻之美,做一處最精采精典的呈現。 故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美名。 每一處雕工均是匠心獨運,精雕細琢,可謂是鬼斧神工。 有許多自國外欣賞藝術人士,均把這裡當成藝術重鎮。 廟宇本身匠心獨具,早已遠遠超越廟宇本身的宗教意義了。

27 范家古厝 范家古厝是關西鎮上,最大、保存也頗完整的一座客家老宅。是范仲淹後裔所有,占地共約一甲,可容納千餘人居佳,氣勢十分雄偉。 交通 從關西鎮公所前的正義路往新埔方向直行,經過草苺園後到第一個紅綠燈處左轉,過橋後順河堤旁涼亭前的道路前行,到達三叉路口後往左直行,過高速公路不久即可看到有大宅院的范家古厝。搭車可乘新竹客運在坪林站下車,在仁泰藥局及農會辦事處的路口左轉,按前述走法即達。

28 尖山埤水庫: 尖山埤水庫位於柳營鄉的最東邊,是其上游丘陵地之集水區,最大蓄水量約四百萬立方公尺,曾是台糖公司灌溉蔗作和製糖工業用水的來源。 尖山埤隸屬臺糖新營總廠,目前已逐漸成為旅遊休憩勝地。環繞水庫周圍設有露營區、烤肉區、小木屋等。其間花木扶疏、綠草如茵,適逢開花季節,漫步倘佯在其間,令人心神愉悅,可謂柳營鄉一大名勝,也是本省旅遊的好據點。

29 總趕宮 原名聖公宮,位於中樓仔街海防署前。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道光年間又訛稱總趕宮,主祀聖公爺。聖公爺,姓倪,名已佚傳,民間多尊稱為倪聖公。     由於生長海濱,熟諳港道,歿而為神,總管海舶,所以又稱總管爺,總管宮便是因此得名。臺灣地處海外,與大陸交通連繫只靠海運;聖公爺職司海舶,原為漳桌舟人所奉,漳泉籍移民來臺,更敬祀為臺江濱海船舶的守護神,也是臺南府城獨育的神祇貌頗具古風,由三川殿及正殿組成,燕尾脊,三川門屋脊上飾有雙龍拱護福祿壽三仙,為整棟建築的視覺焦點。兩旁還飾有躍起的龍頭吐出一捲捲浪花。

30 接官亭 現存的接官亭石坊,為三間四柱二樓歇山重檐式花崗石構造,高八.一九公尺,寬八.六六 公尺,造型精美,格局高大為本市之冠。接官亭雖為石製,但細部上仍表現木構特色,中央橫楣上之雙辨浮雕,次間之仙鶴、鳳凰、麒麟等圖騰也有古意。四柱前後也有矮石強化結構,並刻上龍花卉圖案。屋頂上除了夔刻有瓦當之外,脊端亦以傳統之鴟尾收頭。         石坊為四柱三間重簷式構造,以花崗岩所建,前額題「鯤維永奠」,背面額題「鰲柱擎天」,柱上雕飾華麗。臺灣位居大陸東南,地處偏遠,與內地又有寬闊的海峽遙隔,來往交通不便。任職官員發派臺灣各地,大都由陸路先抵廈門,再轉海運,經過洶湧波濤,駭浪驚滔,幾番折騰後,才能到達鹿耳門。

31 元清觀 元清觀俗稱獄帝廟;緣於昔時謂玉帝為嶽帝之故。是台灣唯一以觀為名並供奉玉皇大帝的寺廟。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三年)由福建省泉州府移名集資創建,故大門懸有〔溫暖福地〕之巨匾。清光緒年間大修,現存之元清觀代表清光緒年間之建築水準。此廟建築宏遠,前殿有八字牆,正殿重簷高大。前後共三殿,三川殿前左右出八字牆,後帶拜亭,正殿前亦置拜殿,殿宇高敞。中央供奉玉皇大帝,配祀張天師及玄天上帝內懸〔溫陵福地〕、〔穹窿主宰〕、〔得一以清〕及〔德尊三界〕等古匾,後殿供奉觀音菩薩。元清觀在建築上許多特色,例如三川殿使用牌樓式重簷,斗拱使用象頭造形,廊牆施磚刻及交跤陶。

32 雲王廟 聖王廟又名威惠宮,據日治時期所作之寺廟台帳,其創立年代為雍正11年(
西元1732年),為奉祀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古廟,從其為早期彰化縣城漳藉 移名所鳩建中,可之過去為漳州人的信仰中心,近代由於社會結構變遷而產生 「土著化」現象,原鄉地域觀念漸泯,故香客少祭祀香火亦不復昔盛。

33 福德祠 彰化西門褔德祠,奉祀褔德正柛,即俗稱的土地公,為土地的守護神,故又稱 為大西門土地公廟。創建年代已無從考起,僅可從廟內懸掛的乾隆年間古匾初步推知約為乾隆年間。在台灣先民土地拓荒史上,對褔德正神之信仰極為普遍,在鄉村崇為社稷神,在街巿商人崇為財神,故有「田頭田尾街頭巷尾土地公」之語。往昔彰化縣城門有 四,即東門(樂耕門),西門(慶豐門),南門(宣平門),北門(共辰門),而在城門內側近處各建有土地祠一座。

34 節孝寺 今日彰化節孝祠為台灣現存唯一單座獨立的節孝祠。此祠門前有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立天池旌表占碑一面,系嘉汪門劉式暨從死孝婦媳余氏之義烈者也。據彰化縣志人物志節烈項載:汪門雙節耆,昌民汪家姑婦也,姑劉氏,婦佘氏,素慈孝。雍正九年(西元1731年),大甲西番作亂燒殺居民,姑急告婦曰 : 義不可辱,當各自為計。語畢遂自刎,婦方抱姑屍而泣,逆番猝至,遂觸桓死。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旌勒碑東門。可知此碑原在東門,曰據時期撤除東門樓時,使移至此者,為重要文化資產。

35 延平街古井 目前的古井,井緣塗刷水泥,井口欄邊呈斜面,上無加蓋,欄口至地面高約七十二公分,井口內緣直徑約九十四公分,內面井壁砌以扣磚,井水清澈可見底,安然又孤獨的立於民宅側壁旁。目前的古井,井緣塗刷水泥,井口欄邊呈斜面,上無加蓋,欄口至地面高約七十二公分,井口內緣直徑約九十四公分,內面井壁砌以扣磚,井水清澈可見底,安然又孤獨的立於民宅側壁旁。延平街古井係清代紅磚所建,外以石灰粉飾,井口內徑0.94公尺,井欄高平均0.73公尺,井欄厚0.22公尺, 井口欄緣成錐形,頂厚0.06公尺,以45度斜角下切0.16公尺,井欄至井底3.15公尺, 井欄至水面1.82公尺。根據記載:井高原及婦人腰,後因開闢道路而填高路面;近年井緣改以水泥整修,但內壁仍是保持昔時紅磚材質,以不鏽鋼欄杆圍繞井口,可觀看井內構造。

36 法華寺 左右兩殿前有歇山山門,內分兩進。左面殿祀文武聖帝,後殿奉福德正神;石前殿供奉火德星君: 後進為聚賢堂,主祀夢蝶園主人李茂春神位。堂前院落設放生池一口,池上架木質橋亭一座稱為延壽橋,橋板全用花崗石鋪築,古意盎然.此外,法華寺石側納骨塔前的圍牆上,還保存著不少石刻碑記,如:陳永華的「夢蝶園記」碑,堪稱重要文物,值得參考。天王殿門神→是彩繪名師潘麗水的作品,神韻生動,眼神靈活,鬚髮飄逸 。

37 中山堂 1930年代台灣的社會有較多的變化 ,民間文化活動較蓬勃,因此台北 乃有公會堂之建,日人拆除清代留 下來的布政使司衙門,利用其址建 公會堂,內設大會堂、小會堂及餐 廳等,為當時台北文化活動的主要 展演場所;建築物由總督府營繕課 井手薰設計,採取當時流行的現代 折衷主義,使用鋼筋水泥結構,外 表貼淺綠色面磚,但細節的開口, 仍有古典圖案之裝飾。

38 彰化孔廟 彰化孔廟為中部地區文教發展的重地,且為深具歷史性之傳統式孔廟之建築,凊雍正四年(1726)彰化知縣張鎬創建,為舊時彰化縣學所在,中為大成殿、東西二廡,前為甬道、戟門,東為義路,西為澧門,又前為櫺星門,後為崇聖祠,左為明倫堂,堂後為學廨,是故現存之規模 已於創建時初具。孔廟旁原有的白沙書院,緣日治時期日人欲使台人徹底皇民化,故排斥漢文化,藉「市街改正計晝」之由,而拆除位於今大成幼稚園旁民族路上的白沙書院,至於櫺星門外之禮門、義路、伴池、宮牆等亦皆毀於日據時期。現存之彰化孔子廟,僅保留原規模約三分之二,民國67年據原狀重修。

39 謝謝觀賞


Download ppt "台灣的名勝古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