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专题十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安徽省肥西中学 马蔚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专题十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安徽省肥西中学 马蔚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专题十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安徽省肥西中学 马蔚霖

2 构建 专题网络

3 整合 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一 社会历史观 核心整合 社会历史观 内容阐释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 内容阐释 社会发展规律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哲学的基本问题
【突破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别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6 命题预测 [命题猜想] 2015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社会存在与杜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作用等,也可能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唯物史观的知识。备考中注意我国的各项改革所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

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回答下题。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③观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不能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观点错误。①②正确且切题,故选A。 答案: A

8 人民群众的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群众路线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解析: 之所以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符合题意。B是A的方法论,C是A的表现之一,故不选B、C。群众路线不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D说法错误。 答案: A

9 核心考点二 人生价值观 核心整合 人生价值观 内容阐释 人生 价值 ①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10 内容阐释 价值观 ①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 断与价 值选择 ①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②客观标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1 内容阐释 人生价值 的创造与 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2 思维拓展 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哲学依据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群众利益是党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的体现。

13 【突破归纳】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的比较
区别 含义  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需要和满足两个方面,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涵盖范围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普遍性,属客观范畴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联系  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14 命题预测 [命题猜想]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考查。2015年高考可能以社会热点事件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典型人物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实现人生价值。

15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预测题型:选择题)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重要议案,以立法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答下题。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从哲学上看,上述决定(  ) ①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②坚持了历史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③遵循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纪念日”与“公祭日”未涉及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故排除①。“纪念日”与“公祭日”的设立可说明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答案: B

16 人生价值及其实现(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高的地位。但他更被人称道的身份还是慈善家。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近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 000个。这说明(  ) A.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制约作用 D.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解析: 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赠近47.5亿港元,说明他正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D正确切题,故选D。A不合题意。价值选择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但不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B说法错误。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赠,的确是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但题干的侧重点是对社会做贡献,C没有D更符合题意。 答案: D

17 透析 社会热点 践行核心价值观 实现人生价值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他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并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工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政策导向 强调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让青年人迸发活力,引领文化自信新风潮,为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18 考向一 结合习近平提出的四点希望,从哲学角度说明青年人应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1)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青年人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青年人应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3)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青年人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4)青年人应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19 考向二 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角度,分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20 考向三 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内涵又能因时而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营养又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特色。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Download ppt "201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专题十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15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 安徽省肥西中学 马蔚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