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 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 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 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 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 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 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 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唐 代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 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

2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3 【文学常识】 《春江花月夜》 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过去或显得格局狭小, 或显得脂粉气过浓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初、盛之交)。曾以“文词俊秀” 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 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过去或显得格局狭小, 或显得脂粉气过浓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 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虑 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 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也 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誉为“盛唐第一诗”

4 整体感知 月 春、江、花、月、夜 抒情主人公,月下徘徊,思绪万千。 1.选取了那些自然之景?---- 2.那一个意象贯穿全诗?-------
3.有没有变化? 抒情主人公,月下徘徊,思绪万千。 春江月夜的美景(1-4) 江畔月下的沉思(5-8) 因月而起的情思(9-最后)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特色就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于诗歌的欣赏我们要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月生 月悬 月斜 月落

5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赏析诗歌 2010 、03 、22

6 1-4行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4行

7 海上明月共潮生

8

9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生”字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海上明月共潮生

10 (一)“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注释是“小雪珠”。这个雪珠有多小,什么色泽呢? ------非常小,很细密,大概是白色的。 2.“月照花林”了吗?在日光的照耀下,花朵的色彩是怎样的? -----斑斓的,艳丽的。 3.那这样的月光下的花林是怎样的呢?是娇艳无比、鲜亮的吗? ------朦胧的,梦幻的! 花上就像附着着一层薄薄的“霰”,就是 小雪珠,一下子把无形的月光写得有形了,似乎我们一伸手 (老师做伸手动作)就能感觉到月光……落在手上。 4.这个“霰”应该又怎样的触感呢? 凉的,轻的。 5.月光能这样清凉凉地落在我们的手上,非常美妙。请看屏幕:

11 月照花林皆似霰

12 月照花林皆似霰 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幽,蕴藉

13 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 “霜”可以飞吗?----不能飞,这是一种夸张的 修辞手法。
1. “霜”可以飞吗?----不能飞,这是一种夸张的 修辞手法。 2. 流是流动之意。流动的霜,就是流动的月光。 把静止的月光写成了动态的流霜了。 3. 白沙看不见------月光皎洁,白色融为一体。 4. “霜”是什么触感呢?-----也是清凉凉的。

14 景美 海上明月共潮生 辽远 澄澈 空灵 安谧 喜悦 如梦如幻 高亢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春 之 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一层洁白的雪,月光伴着花朵的清香沁人心脾。 月光涤荡了世间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与大海 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随 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 耀,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 照之中。 辽远 澄澈 空灵 安谧 景美 如梦如幻 喜悦 高亢

15 5-8行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5-8行

16 江天一色无纤尘

17

18 如霜的月色变得更加皎洁明亮。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初生的月亮渐渐升起,挂在半空, ----天地间没有一丝尘土,特别纯净。
2.只有什么与我相对呢?-----一轮孤月(月亮)。 ------天地之间,唯有一轮明月与我相对,此时此刻,随着月亮渐渐升起诗人感情有什么变化?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齐声朗读5-8句。

19 请一位同学解释这几句诗: 最早在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是谁?江月是哪一年开始普照大地的?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是江月年年相似,一个样子。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东流水。

20 3.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几句的感情,请大家看投影。
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这几句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大家说说。 天地没有终极、没有尽头,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 霜。 早晨的霜有什么特点呢?------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消失了-----说明人生很短暂。 下一句意思相似:人的生命就像尘土和露珠,只有天地空渺无尽。

21 理美 5.上面这两句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文中这一句呢? -----空旷的天地之间,孤月照孤人,很自然引发了诗人
-----宇宙无穷,人生短暂。很消极的一种情绪,人活着很悲剧, 生命太短暂了。悲愁情绪浓烈。 -----空旷的天地之间,孤月照孤人,很自然引发了诗人 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虽感宇宙无穷,人生短暂,但 比较乐观。别开生面,翻出新意。“哀而不伤” 理美 (要读得平缓绵长) 苏轼: 面对无穷的宇宙 虽然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 的哀叹 ; 但最后又得以解脱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豁达) -----人的生命、人类的历史绵延无尽,人类历史是 丰富多彩的,但是月亮、大自然是单一的,大 自然和宇宙的永恒是单一的永恒,而人生代代 是多样性的流动的永恒。尽管个体生命是短暂 的,但是,人类历史是永恒的,诗句积极、动人。

22 苏轼: 面对无穷的宇宙 虽然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 的哀叹 ; 但最后又得以解脱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豁达)

23 美读 朗读诗歌的前两部分。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24 第二课时

25 不知江月待 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26 齐声朗读 两地相望、相思之情(爱情) 不知江月待 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导入) ----“孤月”尚且待人,更何况我们人呢?
下文写的应该是: 两地相望、相思之情(爱情) 诗人驰骋想象,将我们引入一个情思更为浓郁 的诗境。感受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齐声朗读

27 第二部分:9-最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解答文辞: -------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
这里泛指离别地点。 胜: 承担,承受,禁得起。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解答文辞:

28 1.9-12行情景再现: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诗中何处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 1.9-12行情景再现: 意象: 修饰语: 动作----- ①徘徊 拟人。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 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②月光入室,隔不断、卷不起、拂不去。 表现出思妇内心的烦恼和惆怅。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白云随风悠悠飘走,面对悠悠 江水,离愁别绪不堪忍受。皎 洁的月光之下,游子乘着一叶 扁舟漂游在外 ,想到家乡的伊 人应是楼上望月生愁,楼上月 光徘徊,她的愁绪弥漫,卷也 卷不走,拂也拂不去,无计可 施。 月色 缠人、恼人

29 男子 虚与实 两处闲愁。”——《一剪梅》 .这一部分的抒情主人公究是谁?究竟是男子思念女子,还是女子思念男子?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
象这样自己思念别人写成别人思念自己的写法 古诗词中长有。对面着笔,使感情一份变成了 两份,强化了思念离愁的浓度。 类似的还有 李清照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一剪梅》

30 无奈 用典 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 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 用典 月圆人未归,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思念尤甚,只愿跟随月光照游子。但一切都是徒劳,传信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迅。 无奈

31 欣赏画面 游子思归 3.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动作、意象、修饰词) 游子思归 3.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欣赏画面

32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西落的明月伴着离情把一片伤感惆怅洒满江边的树林 月光之情,游子思妇 之情,诗人之情交织
一处,洒落在江树上, 也洒落在读者的心上。

33 4.这一部分写了一种怎样的爱情?看看投影,这诗里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

34 先解释,然后再看表达了什么感情。 相望-------都遥望着月亮。
此时不能听闻彼此的声音,愿意跟着月光照到你那。天涯海角共享一轮明月,我情愿随着月光来到你身边,陪伴你。  思情悠悠 另外一首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很苍凉,很悲苦。

35 《春江花月夜》此处的感情是谁的? 有确定的人物吗? 爱情故事; -----但是《江城子》写的是一种痛,是一种历经风雨、
----没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意义的 爱情故事; -----但是《江城子》写的是一种痛,是一种历经风雨、 走过苍桑,阴阳两隔、生死永别的心底里的“痛”。 相比之下,《春江花月夜》中的爱情是一种甜蜜的 思念、幸福的忧伤,是一种“青春式”的爱情,着重 写一种“美”,而《江城子》着重写一种痛。 (投影)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纯真的情爱。 ——美 这是一种青春式的忧伤和思念。 (投影)历经沧桑,辛酸愁苦,悲从中来。 ——痛

36 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纯真的情爱。 ——美 青春式的忧伤和思念。 历经沧桑,辛酸愁苦,悲从中来。 ——痛

37 美 情、景、理 融为一体 --- 意境幽美而邈远 5.这首诗歌的景、情、意境有什么特点呢? 理趣深邃,情思凄苦而 不沾襟 即景抒情诗
景物: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哲思: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情感:相思愁苦但思情悠悠 。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 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哀而不伤,清新邈远

38 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因为《春江花月夜》不再是愁苦的、悲戚的,也不再是清高的、孤傲的,更不再是艳俗的、绮靡的。而是以清新、隽永、健美的姿态迎来了大唐盛世的少年精神和青春胜景。

39 库存资料见下

40 合作探讨: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江水 落花 明月 这首诗中 、 、 三个意象蕴涵的情感。

41 明月 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时光短暂激起斗志。 愁绪、爱情的代表意象。

42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江水 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 愁绪

43 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 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年光流转 落花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Download ppt "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 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