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梳理教材中与STSE相关的内容。 正答率:72% 7.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B.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C.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梳理教材中与STSE相关的内容。 正答率:72%

3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8.1 mol M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可水解生成1 mol草酸(C2H2O4)和2 mol N(C5H1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的分子式为C12H22O4——分子组成 B.草酸中所有原子不一定共面——空间构型 C.N可能的结构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同分异构 D.M、N均可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反应类型

4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8.1 mol M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可水解生成1 mol草酸(C2H2O4)和2 mol N(C5H1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的分子式为C12H22O4——分子组成 B.1mol 草酸能与2 mol NaHCO3发生反应 C.N可能的结构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同分异构 D.M、N均可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反应类型 正答率:82%

5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核心考点:控制变量 正答率:52% 9.下列实验操作所对应的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 溶液颜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 溴水褪色 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 D 向4mL0.01mol/L KMnO4酸性溶液中分别滴入0.1mol/L H2C2O4溶液和0.2mol/L H2C2O4溶液各2mL 后者褪色时间短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 向溴水中通入乙烯 溴水褪色 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 核心考点:控制变量 正答率:52%

6 2015福建卷 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7 2015北京卷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 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8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9.下列实验操作所对应的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B 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 溶液颜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溴水中通入乙烯 溴水褪色 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 D 向4mL0.01mol/L KMnO4酸性溶液中分别滴入0.1mol/L H2C2O4溶液和0.2mol/L H2C2O4溶液各2mL 后者褪色时间短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9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正答率:84%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X、Z同主族;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其所含化学键类型均相同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 C.简单离子半径:W>Z>Y>X D.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正答率:84%

10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正答率:81% 11.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用氯化铜溶液做导电实验:CuCl22 Cl-+Cu2+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3Cl2+2Fe2++4Br-===2Fe3++6Cl-+2Br2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2AlO+CO2+3H2O===2Al(OH)3↓+CO32- 总结特殊的离子方程式、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正答率:81%

11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关注点:带有膜结构的电池 正答率:54%
12.如图所示,装置Ⅰ为新型电池,放电反应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装置Ⅱ为铅蓄电池。首先闭合K1和K2,当铅蓄电池充电结束后,断开K1,闭合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K1、K2时,电极B的反应式为:NaBr3+2Na++2e-===3NaBr B.闭合K1、K2时,每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b电极上产生10.35 g Pb C.断开K1、闭合K2时,b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PbO2+2e-+SO42-+4 H+=PbSO4+2 H2O D.断开K1、闭合K2时,装置Ⅱ中硫酸根向a电极扩散 关注点:带有膜结构的电池 正答率:54%

12 (2013重庆卷11)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源正极为 (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为 g。 2017/3/22

13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正答率:65% 考查点:通过图像考查Ksp 对于-lgX的理解
13.25 ℃时,Fe(OH)2和Cu(OH)2的饱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lgc(M2+)]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温度下,Ksp[Cu(OH)2]<Ksp[Fe(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Fe(OH)2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 B.除去CuSO4溶液中含有的Fe2+,可加入适量CuO C.当Fe(OH)2和Cu(OH)2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Fe2+)︰c(Cu2+)=104.6︰1 D.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可转化为Y点对应的溶液 考查点:通过图像考查Ksp 对于-lgX的理解 正答率:65%

14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13.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V/V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V/V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15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已知25 ℃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最终溶液中c(SO)比原来的大 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 C.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 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比原来的大

16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010·山东理综,15)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sp[Fe(OH)3]<Ksp[Cu(OH)2]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17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6.(14分)——实验题 分 一、试题的形成过程: 无机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POCl3——百度搜索

18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二、讲评建议 26.(14分)——实验题 1.答题程序需要强化。
三氯氧磷(POCl3)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实验室制备POCl3并测定产品含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Ⅰ.制备POCl3 采用氧气氧化液态PCl3法,实验装置(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及有关数据如下: 一画实验目的;二写反应原理;三顺实验装置;四看具体问题。 物质 熔点/℃ 沸点/℃ 相对分子质量 其它 PCl3 —112.0 76.0 137.5 均为无色液体; 遇水剧烈水解为含氧酸和氯化氢; 二者互溶。 POCl3 2.0 106.0 153.5

19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各空所涉及的知识点 (1)装置a的名称为 。 (2)装置C 中生成POCl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装置B的作用除观察O2的流速外,还有 、 。 (5)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0~65℃,原因为 。

20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31.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2014山东卷) 31.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 a.蒸馏水 b .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 . 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 。 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得分) 

21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2007上海卷)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 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22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各空所涉及的知识点 (1)装置a的名称为 。 (2)装置C 中生成POCl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装置B的作用除观察O2的流速外,还有 、 。 (5)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0~65℃,原因为 。

23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5)的命制依据: 原稿中:(4)设计实验证明POCl3样品中含有PCl3 。
由于考虑酸性高锰酸钾既能氧化PCl3 又能氧化Cl-,而放弃。

24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测定原理的确定 Ⅱ.测定POCl3产品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实验I结束后,待三颈瓶中液体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 g POCl3样品,置于盛有60.00 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 mL溶液。 ②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mL3.5mol·L-1AgNO3标准溶液 (Ag++ Cl—=AgCl↓)。 ③加入少许硝基苯。 ④以Fe2(SO4)3溶液为指示剂,用0.2 mol·L-1 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 (Ag++ SCN—=AgSCN↓),滴定终点时共用去10.00 mL KSCN溶液。 (6)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7)测得产品中POCl3 的物质的量n(POCl3)= 。 (8)已知:Ksp(AgCl)>Ksp(AgSCN)。据此判断,若取消步骤③,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测定原理的确定 屏蔽剂的选择

25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关于测定原理的选定

26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关于屏蔽剂的选择

27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仪器、原理、指示剂选择、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图像分析等考点。
Ⅱ.测定POCl3产品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实验I结束后,待三颈瓶中液体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 g POCl3样品,置于盛有60.00 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 mL溶液。 ②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mL3.5mol·L-1AgNO3标准溶液 (Ag++ Cl—=AgCl↓)。 ③加入少许硝基苯。 ④以Fe2(SO4)3溶液为指示剂,用0.2 mol·L-1 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 (Ag++ SCN—=AgSCN↓),滴定终点时共用去10.00 mL KSCN溶液。 (6)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7)测得产品中POCl3 的物质的量n(POCl3)= 。 (8)已知:Ksp(AgCl)>Ksp(AgSCN)。据此判断,若取消步骤③,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仪器、原理、指示剂选择、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图像分析等考点。 滴定操作(酸碱中和滴定和氧还滴定)中的关系式法计算。

28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9 1:审题不清楚,把a看成A,从而把仪器名称填错。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1:审题不清楚,把a看成A,从而把仪器名称填错。

30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反应原理不清楚,从而错写H2和H2O

31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3:表达不到位,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旋塞来控制滴加速度,而不是关闭。

32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4:此题中无固体粉末,所以不会涉及到堵塞; 产生的气体易溶于后续装置中的液体或和其反应才会涉及到防倒吸。

33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6(5)描述不准确

34 26(6)典型错误: (1)、滴定终点现象不会分析:没有想清楚三价铁离子做指示剂的原理

35 (2)、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三价铁离子和硫氰根的反应现象没有记住。

36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1.试题形成过程 核心元素+工艺流程 2.讲评建议——学会从陌生题境中提取有用信息。
27.(15分)综合原理题 分 1.试题形成过程 核心元素+工艺流程 2.讲评建议——学会从陌生题境中提取有用信息。 铬污染是土壤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含铬废水(主要含CrO42-和Cr2O72-)的处理受到普遍关注,目前主要有以下处理方法。(已知:2CrO42-+2H Cr2O72-+H2O。) Ⅰ.离子交换法 (1)室温下,调节含铬废水的pH=12,此时废水中的铬元素可用阴离子交换树脂(ROH)中的阴离子与之交换而除去。若处理1 L pH=12的废水,理论上,所得溶液中c(OH-)=____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必须明确谁换了谁? OH-换的阴离子是谁?——CrO42-

37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012年全国新课标I卷)
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 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值: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答案:(1)n(Cl)= L×0.40 mol·L-1=0.010 mol 0.54 g mol×35.5 g·mol-1=0.185 g n(Fe)=0.185 g/56 g·mol-1= mol n(Fe)∶n(Cl)= ∶0.010≈1∶3,x=3

38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Ⅱ.铁氧体法 向废水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绿矾。充分反应后,向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搅拌,即可生成磁性材料铁氧体(CrFe2O4,其中Cr为+3价)。 (2)加入绿矾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氧体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此方法中,铁氧体能否生成的关键在于加入绿矾的量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合理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 十字交叉法计算 一般问范围的答法都是考虑低于该范围会怎么样高于该范围会怎样 (2012年新课标I卷)(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

39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Ⅲ.还原沉淀法 某废水中除了含有CrO42-、Cr2O72-之外,还含有Cr3+,可按下图进行处理。
已知:i.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0-5 mol·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 ii.各物质的溶解度(S)曲线如图所示。 (5)NaClO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 (6)降温后得到晶体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7)室温时,用石灰乳调节溶液pH=5时,残余含铬离子沉淀完全,则所得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0 CrO42- Cr2O72- Cr3+, Na2Cr2O7

41 分离与提纯

42 (三)分离提纯 常见分离方法: 过滤、蒸馏、萃取分液、蒸发 冷凝

43 已知:HCl的沸点是-85.0 ℃,HF的沸点是19.5 ℃。
(3)第④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 第⑤步分离尾气中HF、HCl采用的方法是___。

44 (三)分离提纯 (三)分离提纯 常见分离方法: 过滤、蒸馏、萃取分液、蒸发 冷凝 蒸发结晶 结晶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重结晶

45 (4)操作⑤由硫酸铜溶液制胆矾的主要步骤是___。
(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______(填名称)。

46 (2)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_______,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_______。

47 题型示例9.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48 27题典型答题问题: 错因:不会根据信息确定产物

49 错因:FeSO4·7H2O不拆

50 应该具体指明被氧化后的物质或离子,但如果判断不清,就不要特别指明。

51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涉及绝热体系、有固体参与; 搜索关键词——工业脱硫。 28.(14分)——平衡原理题 6.33分
28.(14分)——平衡原理题 分 1.试题形成过程 涉及绝热体系、有固体参与; 搜索关键词——工业脱硫。 目前,燃煤脱硫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Ⅰ.石灰法 已知:2CaO(s)+2SO2(g)+O2(g)2CaSO4(s) ΔH1 (1)T1 ℃时,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CaO(s),并通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容器中CaSO4(s)的物质的量为1.8 mol。

52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讲评建议 1.一定要让学生清楚,三行式计算是化学平衡中的重要考点,是要静下心来去做的。
Ⅰ.石灰法 原理为2CaO(s)+2SO2(g)+O2(g) CaSO4(s) (1)T1 ℃时,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CaO(s),并通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发生上述反应,2min时达平衡,此时CaSO4(s)为1.8 mol。0~2 min内,用SO2 (g)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2)= ;若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至5L,再次达到平衡时,c(O2)= 。 1.一定要让学生清楚,三行式计算是化学平衡中的重要考点,是要静下心来去做的。 2.K=1/c(O2)c(SO2)2,温度不变,K不变,c(O2)不变。 K不变不代表平衡不移动。

53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2014•海南)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 A.平衡常数减小 B.BaO量不变 C.氧气压强不变 D.BaO2量增加

54 计算错误 错因分析 0.06 为常见计算错误,考生审题仓促,题目要求用SO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考生实际计算的是CaO的。 单位书写错误

55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Ⅱ.催化氧化法 活性炭催化氧化法是基于活性炭良好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其反应机理为:
O2+2C → 2C-O;SO2+C → C-SO2;C-SO2+C-O → C-SO3+C; C-SO3+H2O → C-H2SO4;C-H2SO4 → H2SO4+C。 (2)整个过程中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在反应过程中作为催化剂,改变了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反应速率 B.反应限度 C.反应焓变 D.反应路径 E.反应活化能

56 没有配平

57 28-(3) 典型错误:漏选D 错因分析: 学生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认识不清楚,有的学生对“反应路径”不理解。

58

59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考查点:盖斯定律。高考必考考点,可以从能量变化图、键能及燃烧热、中和热等角度考查反应热,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计算。
Ⅲ.CO还原法 原理为2CO(g)+SO2(g)=S(g)+2CO2(g) ΔH 已知:S(g)+O2(g)=SO2(g) ΔH1=-574.0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1 (4)ΔH= 。 考查点:盖斯定律。高考必考考点,可以从能量变化图、键能及燃烧热、中和热等角度考查反应热,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计算。 考试时需要在草稿纸上把所有的反应整齐罗列,一一计算。

60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绝热就是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吸热使体系温度降低。
(5)起始温度均为T2 ℃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0 L的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2CO(g)+SO2(g) S(g)+2CO2(g),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CO2(g)的物质的量/mol CO(g) SO2(g) S(g) CO2(g) 1 0.5 a 0.8 2 b ①容器乙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其中充入1 mol CO(g)、1 mol SO2(g)、1 mol S(g)、1 mol CO2,此时v(正) v(逆) (填“>”、“<”或“=”)。 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 A.b= B.平衡常数:甲>乙 C.达到平衡的时间:丙<乙 绝热就是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吸热使体系温度降低。

61 几种典型的反应体系 (2011年天津卷) 6.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恒温恒容 恒温恒压 恒容绝热

62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作的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2012年福建卷)23.(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 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物质 A B C D 起始投料/mol 2 1 (2012年重庆卷)13.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a(g)+b(g) c(g) ∆H1< x(g)+3y(g) z(g) ∆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作的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63 (2013年江苏卷) 15.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O(g)+H2O(g) 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II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64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37.(15分)物质结构与性质 7.21分
37.(15分)物质结构与性质 分 W、X、Y、Z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基态原子中占据哑铃形原子轨道的电子数为3, X2+与W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W与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的最外层电子数;Z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1列。 请回答: (1)Z的基态原子M层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中W原子的 轨道与H原子的 轨道(填轨道名称)重叠形成H—W σ键; (3)比较Y的含氧酸的酸性:HYO2_________HYO(填“大于”或“小于”),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答案背过

65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4)关于Z的化合物[Z(EDTA)]SO4(EDT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Z(EDTA)]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和氢键 B.EDTA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sp3 C.[Z(EDTA)]SO4的组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顺序为O >S >N >H>Z D.SO42-与PO43-互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 (5)某离子型氢化物XH2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H¯ 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 ②XH2是一种储氢材料,遇水会缓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则晶胞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nm3。

66

67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年份 考点 2015 2013 电子云,电子运动状态 全国I(14C) 上海卷23 核外电子排布式
全国I(14C),全国II(P), 四川(Si),福建(Ni) 福建,江苏(Cr3+) 全国Ⅰ37(1),全国Ⅱ37(1) 福建卷31(2)②,四川卷8(2) 海南卷19Ⅱ(2) C元素在化合物中以共价键为主 的原因 全国I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天津(Al) 福建(Ni),安徽(Si) 半径大小 天津(O2-、Na+) 电子式 浙江(H2O2)天津(NH3、H2O、C2H2) 共平面 全国I(金刚石6元环中C共平面) 电负性,电离能 全国II(O、Na、P、Cl) 福建(C、H、O) 全国Ⅱ(2)山东卷32(3) 福建卷31(1) 配位键 山东卷32(4) 等电子体 江苏(H2 O) 江苏卷21(4)② σ键数目 福建Ni (CO)4, 江苏(CH3COOH) 江苏卷21(5) 共价键类型 全国I(CS2) 海南卷19Ⅰ 杂化轨道类型 全国I(CS2),全国II(PCl3) 山东(FO2), 福建(CH4、CO2 ), 全国Ⅰ37(6),山东卷32(3) 福建卷31(3)②,四川卷8(2) 江苏卷21(2),海南卷19Ⅱ(3)(5) 空间构型、立体构型 全国II(PCl3、ClO2) 四川(PCl3) 山东(FO2) 江苏卷21(4)①,海南卷19Ⅱ(3) 价层电子对数 全国II(ClO2) 键能 山东(Cl-F) 全国Ⅰ37(5) 酸性强弱 四川(HNO3), 天津(HClO4、H2SO4) 晶体类型 全国I( (FeCO)5),福建(CH4、CO2 ) 福建卷31(2)①,四川卷8(1) 海南卷19Ⅱ(1) 均摊法 全国I(金刚石,石墨) 全国Ⅰ37(3)(6),山东卷32(2) 江苏卷21(1),海南卷19Ⅱ(1) 熔沸点高低比较 全国II(O2、O3) 四川(HF、HCl) 四川(Si、Mg、Cl2) 山东(CaF2、CaCl2) 山东(FCl3、Br Cl3) 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福建(可燃冰),江苏(H2 O, C2H5OH) 福建卷31(4),江苏卷21(3) 化学式 全国II(Na2O) 全国Ⅱ37(4) 配位数 四川卷11(3) 晶胞计算 全国II(ρ) 全国Ⅱ37(3) 化学方程式 全国II(Na2CO3 与Cl2) 四川(CuSO4与P4) 山东(CaF2与Al3+) 天津(NH4Al (SO4 ) 2与Ba(O H2)) 全国Ⅰ37(4) 江苏[Cr(H2O)63+] 山东卷32(1) 分子极性 海南卷19Ⅱ(4)(5)

68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38.(15分)有机化学基础 分

69 问题: 1.HCl及其系数确定不好 2.忽略碳四价原则,漏写氢 3.酰卤的间位错写为对位

70 不求尽善尽美,但求尽心尽意! 祝2016年高考取得好成绩!


Download ppt "一模试题命制意图及讲评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