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线索一 线索二 复习线索 专题五 线索三 模块二 第二部分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考点三 配套课时检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线索一 线索二 复习线索 专题五 线索三 模块二 第二部分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考点三 配套课时检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线索一 线索二 复习线索 专题五 线索三 模块二 第二部分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考点三 配套课时检测

2

3

4

5

6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战争 1.一个转折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四次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3.五大条约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4.两个阶段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攫取中国领土和主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军事上趋向联合侵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瓜分中国。

8 5.一个结果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两个影响 (1)对列强:拓展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促进了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中国(双重影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主要);客观上冲击了落后保守的自然经济,传播了近代文明,加快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次要)。

9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 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 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 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10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 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反动政府等。 5.割占中国领土 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 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 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及掠夺原料、土地、劳力、资源等。 8.精神文化侵略 如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11

12 【史论必记】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侵华的枪炮声中步入近代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帝国一步步地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困落后。

13 一、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 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群众 爆发 金田起义建号、建军,称“太平天国” 发展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北上武昌

14 高潮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 转折 天京变乱,由盛而衰 防御 英王、忠王、干王力挽败局 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意义 加速衰落、延缓殖民地化、农民战争高峰、主张学习西方、打击殖民主义

15 二、辛亥革命 1.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2.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 (1)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16 (3)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4.结果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任务,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

17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主张和实践 1.农民阶级 (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那就是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18 2.地主阶级 (1)实践: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洋务运动。 (2)主张: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 (3)特点:“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9 3.资产阶级 (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利用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 “屡战屡败”。

20

21 【史论必记】 中华民族奋起抗争贯穿于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全过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先后领导和参与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运动。虽然先后都失败了,但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推动着中国民主革命斗争水平不断提高。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两个阶段和中心:5月4日至6月初在北京;6月5日起在上海。 (4)“五四”精神:爱国主义。 (5)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3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一个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两点意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4 3.国民大革命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涵“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25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 1.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2.红军长征 (1)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26 三、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1)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 (2)滔天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2.全民族抗战 (1)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2)三个方面和三个阶段:日本、国民党与共产党;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 (3)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27 (4)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5)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持久抗战。 (6)三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8 四、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 政府。 (2)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 的方针。 (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9 2.人民解放战争 (1)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2)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5)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30 一、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看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31 3.从革命的前途看 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4.从革命范围看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国共关系
项目 阶段    主要矛盾 国共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土地革命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时期 中日民族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 国共两党内战

33

34 【史论必记】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5

36 [看高考怎么考] 1.(2012·北京高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37 解析: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已获得“最惠国待遇”,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总理衙门成立于1861年,
D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于是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故选B项。 B

38 2.(2012·重庆高考)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
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9 解析:选 。《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故D项正确;由“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可知导致条约签订的战争中,列强数量多,排除A项;由“从沿海前往首都”可知条约签订的战争中列强到达了北京,可以排除B项;由“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可排除C。 D

40 3.(2012·江苏高考)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
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解析:选 。北伐时期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被收回,从题干“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可看出作者欢呼的是反帝斗争取得的胜利。由“国家又濒于危亡”可 B 知B正确。

41 [知高考考什么]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42 2.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 一个“主题”: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都面临着“救亡图存”的严峻任务。 两个“重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影响;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三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三是中国政治近代化。

43 3.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①领土主权被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司法主权被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③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 (2)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4)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44 [谋定高考快行动] 常考点 近几年主要考查了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预测点 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利用新材料考查爱国军民的抗争

45 1.(2012·沈阳一模)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 。材料描述的“奇迹”是指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所以说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B

46 2.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
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  ) A.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了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解析:选 。通过“此中国之民气也”“中国可免瓜分之局”可知容闳认为义和团民众的力量使中国避免了瓜分危机,故选A。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A

47 [看高考怎么考] 1.(2012·北京高考)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 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解析:选 。“革命党”应指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可排除A、B两项;“南北和谈”指的是中外反动势力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并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清政府为遏制革命,宣布“预备立宪”,其目的是借“立宪”之名,消灭革命党人,维护封建专制;故选C项。 C

48 2.(2012·福建高考)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
象征的是 (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选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空壳”“辛亥革命成果”。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都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 D

49 [知高考考什么]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

50 2.辛亥革命成败一览 目标 结果 评价 直接 推翻清朝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成功 根本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最终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

51 3.多角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1)史观角度:辛亥革命是最能体现工业文明发展趋势的历史事件,注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同时也要从革命史观角度备考。 (2)横向角度:辛亥革命对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重视综合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综合三个模块的知识,强化通史意识。 (3)纵向角度: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分别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比较三个阶级革命纲领的异同,认识三者不同结局的原因。

52 [谋定高考快行动] 常考点 对“太平天国”的考查侧重于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侧重于意义和影响 预测点 考查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追求,中国历史的巨变

53 1.(2012·泉州四校联考)右图是太平天国时期 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封 面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 B.它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 政治思想的束缚 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该方案的颁行表明太平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54 解析:选 。制定该方案的是洪仁玕,但颁行该方案的是洪秀全,颁行的目的是挽救太平天国,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封面信息中并没有体现C项的内容,排除;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
B

55 2.(2012·沈阳一模)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
“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  )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解析:选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而当时孙中山任总统不是通过选举产生,故为“临时”,这体现了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B

56 [看高考怎么考] 1.(2012·北京高考)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 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57 解析:选 。国民革命军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军队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的军队的名称,排除A、D两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不属于军队建设的内容,C项错误;193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之为中国工农红军,故选B项。 B

58 2.(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
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选 。从题干“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尚处于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战略防御而非战略决战阶段,排除B、C、D三项。故答案选A。 A

59 B 3.(2012·海南高考)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 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解析:选 。1949年农村土地革命并没有胜利完成,故A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故B项正确;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不是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迅速展开是在三大改造之后,故D项错误。 B

60 [知高考考什么] 1.多角度分析五四运动 (1)革命史中的“五四运动”:中国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党建史中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史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61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62 3.中国共产党发展成熟的过程

63 4.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国民大革命时期 (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土地革命时期 (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2)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64 抗日战争时期 (1)政策:联蒋抗日。 (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 (1)政策:自卫反蒋。 (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65 [谋定高考快行动] 常考点 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和进行的军事斗争 预测点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老一辈革命家开创革命道路,红军的斗争精神

66 1.(201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中共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真正源
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尤其是________,经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它使中共能在那里‘扎根’,而政府对于这种挑战完全束手无策。”文中空白处应填上 (  ) A.武装斗争 B.根据地建设 C.持久抗战 D.土地改革 解析:选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影响,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剥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支持。 D

67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强调党今后的任务是“要以我们的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实现这一斗争策略的具体方针是:第一、要更加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争取群众;第三、要在暴动中组织共产党人占多数的、工农民权独裁的临时革命政府。 ——瞿秋白“八七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统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68 材料三 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25日发表的《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 材料四 中共方面……表示迅速将其所领导下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各地之部队,由上述地区,逐次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调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 ——《双十协定》

69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革命发展的倾向是什么?这种倾向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所强调的中心任务是否脱离了中共“二大”的精神?请说明你的理由。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有何发展方向?说明你的理由。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目的。材料四是如何体现材料三的精神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70 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八七会议上的报告”,分析由右倾到“左倾”;第(2)问应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这一核心进行分析说明;第(3)问应结合抗日战争后的形势,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 答案:(1)倾向: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 影响:缩小了革命阵营,增加了革命的难度,埋下了“左”倾错误的祸根。

71 (2)是否脱离:没有。理由:民族独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
方向: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理由:中国共产党能依据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推动革命事业的深入发展。 (3)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富强;巩固世界的持久和平。 体现:让出八个解放区,收拢整编领导下的军队。 积极影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团结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避免了革命力量的过于分散,为将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Download ppt "线索一 线索二 复习线索 专题五 线索三 模块二 第二部分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考点三 配套课时检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