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八章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八章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八章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2 第二節 臺海兩岸關係發展的重 要議題

3 課程架構 臺海兩岸各自相對政策的依據 影響臺海兩岸關係的國際因素 臺海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議題 美國對臺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政治承認議題
臺灣的大陸政策發展依據 中國的對臺政策發展依據 臺海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議題 政治承認議題 武力威脅議題 政治體制差異 影響臺海兩岸關係的國際因素 美國對臺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其他各國及國際組織對臺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4 兩岸發展的重要議題 1987 年我國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了兩岸民間交流的大門。兩岸民間經貿關係雖然日趨熱絡,但是兩岸間的政治互動,仍受限於政治承認、武力威脅與政治體制差異等障礙。 我國退出聯合國/1971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決議案。我國代表在表決結果揭曉前,即先行退出會場以示抗議。

5 兩岸發展的重要議題 政治承認議題 武力威脅議題 政治體制差異

6 一、政治承認議題 在和平對峙時期以前,中華民國政府基於「漢賊不兩立」的立場,視中共為「叛亂團體」;在國際外交場合,不僅拒絕邦交國「雙重承認」,也拒絕雙方共同參與如聯合國等大型國際組織,因而從 1970 年代開始,我國的國際活動空間持續被壓縮。 1991 年終止動員戡亂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改以「對等的政治實體」來看待彼岸政權,而中共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僅否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同時封殺我國的國際活動空間。

7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要求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前必須承認其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權。 1990 年代以前
臺灣:承認海峽兩岸皆為合法的政治實體,現階段為分治狀態,如 1991 年提出的「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主張。 2. 大陸:中共對「一個中國」的認知,仍然建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並以此框架做為兩岸間政治協商與談判的前提,使致兩岸在互動上無法平等開展交流與合作。 1990 年代以後

8 二、武力威脅議題 ◎中共不承諾放棄武力犯臺的原因: 除了否定我國主權存在事實,兩岸交流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共始終不承諾放棄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
主要原因 為防範臺灣獨立。 為維持社會及政權的穩定,中共認為保留「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選項,不僅體現其對臺政策強硬的一面,同時也能藉以威嚇其他尋求獨立的地區,如新疆、西藏。 合理推論

9 三、政治體制差異 中國對兩岸乃至世界的威脅,本質上根源於政治體制的差異,可從民主和平論角度來了解。
民主和平論認為民主國家之間不會以戰爭或暴力的手段來解決衝突性的議題。因此,兩岸關係能否和平穩定,其關鍵將是中國能否推動民主化並順利轉型為自由式民主體制。

10 三、政治體制差異 民主和平論 在 18 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即主張每個國家內部應先建立共和體制,以做為和平的先決條件。當代研究發現,成熟民主國家間至今從未發生過戰爭;但正在轉型的新興民主國家,民主化過程中若發生不穩定或倒退現象時,則會增加與其他國家戰爭的可能。

11 公民論壇:中國缺席臺北聽奧開幕式   2009 年,臺北聽障奧運籌備委員會表示,由於中國大陸代表隊班機時程延誤,因此中國代表團和選手確定不出席臺北聽奧開幕式;但為了表達對聽障奧運的支持,中國方面主動提議將派出全部由聽障朋友組成的「千手觀音」,參與開幕大典節目演出,象徵另一種形式參與。儘管中國代表隊選手缺席開幕式,但臺北聽奧還是會依照國際慣例,由持牌人手持中國隊的牌子進場。 資料來源:改編自中央廣播電臺 2009/08/31 面對中共杯葛我國際活動或調整既定行程,我們該如何凝聚共識,積極主動的回應?

12 小試身手 中共對臺政策,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抨擊「臺灣獨立」是中國統一的障礙,並提出「一國兩制」的作法,想早日完成統一,下列何者對「一國兩制」的敘述正確?(多選) (A)由江澤民於 1982 年提出 (B)「一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C)「兩制」是指大陸繼續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維持資本 主義制度 (D)中共處理香港主權回歸,即採用「一國兩制」政策 (E)其內含重點在於中共冀求和平統一,決議放棄武力犯臺 答:(B)(C)(D) 護照爭議 陸委會擬研議對策


Download ppt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八章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