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會變遷與教育 林以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會變遷與教育 林以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會變遷與教育 林以凱

2 本次課程綱要 壹、社會變遷的內涵 貳、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問題 參、社會變遷與教育調適 肆、未來教育的發展

3 壹、社會變遷的內涵

4 社會變遷的定義 Social change 任何社會過程或型態的變化,為一種社會運動的結果。
社會變遷的範圍包括社會結構、制度及人群關係等一切的變化,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切情形;社會變遷不僅是社會結構的變化,也是人們態度、價值的變更。

5 社會文化變遷 Social-cultural change
任何變遷都包括社會及文化兩個層面,兩者是無法分開談論的,故而用此名詞說明此社會現象。

6 社會變遷的理論(1/3) 就變遷的途徑而言 直線式變遷(Liner):社會變遷的模式是循著直線的方向,逐步趨於文明、更好的境界;孔德(Comte)、斯賓塞(Spencer)。 循環式變遷(Cyclical):社會變遷是一種發展、沒落的循環;史賓格勒(Spengler)、湯恩比(Toynbee)、索羅金 (Sorokin)。

7 社會變遷的理論(2/3) 就變遷的觀點而言-1 和諧功能學派(Consensus/Functional):帕森士(Parsons)、戴維斯(Davis)。 衝突學派(Conflict):柯索(Coser)、達連德夫(Dahrendorf)、馬克思(Marx)。

8 社會變遷的理論(2/3) 就變遷的觀點而言-2 和諧功能學派:社會體系當中各個單位都是為了保持和諧而發揮其功能,社會的分化或不平衡只是暫時的,變遷是恢復新的平衡狀態的過程。 衝突學派:社會不斷的在變遷,而衝突與對立是變遷的原動力。

9 社會變遷的理論(3/3) 就變遷的因素而言 單因說(Single-factor):社會變遷是單一因素所造成的,例如經濟、種族、地理或文化等。
多因說(Multiple-factor):社會變遷是許多複雜的因素所交織作用而產生的結果。

10 社會變遷與教育的關係(1/2) 在意識型態方面:教育常為社會變遷之動因,意即教育形成社會變遷;教育→社會變遷。
在經濟方面:教育常為社會變遷之條件。 在技術方面:教育常為社會變遷之反映或結果;社會變遷影響教育;社會變遷→教育。

11 社會變遷與教育的關係(2/2) 社會中的科學技術、民主素養與價值觀念的改變會造成社會經濟結構、政治體制與社會規範的變遷,並影響教育的發展,因此教育必須配合社會變遷而調適本身的結構與功能。 另一方面,教育也在引導社會中各種因素變遷的方向。 兩者是互相牽引的。

12 貳、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問題

13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問題(1/4) 升學主義的問題 重視文憑、五育均衡發展。 升學壓力、升學補習。

14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問題(2/4) 人力供需失調的問題 學校提供的人才與社會企業的需求,包括人才專業與數量,無法配合。 個人職業價值觀。

15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問題(3/4) 校園倫理的問題 師生關係。 教師的價值觀與社會角色。

16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問題(4/4)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 教育僵化與惰性。 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 終身學習社會尚待建立。
教育機會均等極需改進。

17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問題(4/4)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2 偏重智育的考試文化需要修正。 課程、教材與評量方式需要改進。
多元師資培育體系猶待改進。 教育資源運用效率需提升。

18 參、社會變遷與教育調適

19 社會變遷與教育調適(1/3) 提升國民教育品質 延長國民教育年限,促使國中教育正常化。 提前達到小班的目標。 學前教育的擴充。
協助學校行政革新。

20 社會變遷與教育調適(2/3) 健全技術職業教育體系 建立更彈性的技職教育制度。 增設優秀的技職大學,重視高教的質量平衡發展。
技職教育兼重職業知能與人文素養。

21 社會變遷與教育調適(3/3) 重建適合現代社會的學校倫理 師生關係方面。 教師的社會角色方面。

22 肆、未來教育的發展

23 變通學校的興起 基本理想-由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由學生適應學校。 教育任務-使人工作愉快並獲得幸福。
特徵-濃厚的自由學風、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與教師有較多參與決策的權力、課程彈性、教學方式多元、運用社區資源、學校規模小、學生可自由選擇就讀…等。

24 大學門戶的開放 教育機會均等與教育選擇性之間的平衡與矛盾。 重點在提升學校教育內涵與品質、以及提升學生的素質。

25 學前教育的擴充 教育機會的均等、入學率的提升。 師資、課程、教學、環境的改善。 對弱勢家庭與幼兒的協助。 教育觀點的導正。

26 適應未來變遷的教育革新 「未來主義」的興起與重視;杜佛勒(Toffler)、卡安(Kahn)、魏納(Wiener)、史都勒(Sturdler)。 未來教育的目的-增進學生適應變遷的能力。 未來的教育方法-人文化、重視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角色的多元。 未來的學校課程-了解社會現況與變遷,培養學生具備未來意識。


Download ppt "社會變遷與教育 林以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