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与职业规范 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和要求 一、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合理组织会计工作,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有利于提高会计工 作的质量合理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 济 效益合理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维护财经纪 律 二、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 既要符合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也要适应本单位的具体情 况 在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贯彻成本效益原则要有利于经济责任 制 的贯彻执行。
第二节会计机构 设置会计机构的意义 会计机构是指各企事业单位内部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 职能部门。会计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管理规定.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 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 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没有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根据《代理记 账管理暂行办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的其 他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
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集中核算、分散核算 会计岗位基本内容 资金核算部门、工资核算部门、 存货核算部门、成本核算部门、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部门、 综合部门 会计岗位责任制
第三节会计人员 设置了会计机构,还应当配备相应的会计人 员,会计人员通常指在国家机关、公司、企事业 单位和其它组织中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包 括会计主管人员和具体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师、 会计员、出纳员等,关于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会计法》中做了明确规定。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 1 、 进行会计核算。 2 、 实行会计监督。 3 、 制定本单位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 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 、 制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项的具体方法。 会计主管人员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 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单位类型和管理需要, 制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项的具体方法,包括会计人员岗 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 核算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等。
二、会计人员的权限 《会计法》在明确了会计人员的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会 计人员相应的权限,主要包括: 1 、 会计人员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财 务计划和预算,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会计制度。对违反 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 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 、 会计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订定额、对外 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和业务会议。 3 、 会计人员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 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三、会计专业技术职务 会计职业分为私人会计和公共会计两大类。 私人会计是指服务于某一具体会计主体的会计人员,该 主体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学校、非盈利组织 等。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在我国,私人会计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 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级次,会计人员要取得各级会计 资格需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
公共会计主要指注册会计师。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可 以申请参加每年一次由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 考试,考生在五年内通过所有考试,并从事审计工作两年 以上,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 册、取得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一经取得全国有效。 公共会计师的工作主要有:审计业务,主要是审计企 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 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 有关报告;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
四、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行为 准则和规范。它既是社会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也是 这一职业为取信于社会而建立的行为准则。具备一定的会计 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 不可能对一切经济行为都规定的面面具到,会计职业道德作 为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 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会计法》没有做出 具体规定,但依据财政部 1996 年 6 月发布的《会计基础 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 个方面: 1 、爱岗敬业。 2 、熟悉法规。 3 、依法办事。 4 、客观公正。 5 、搞好服务。 6 、保守秘密。
第四节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 专业资料,使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我国《会计法》规定 :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 其他会计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妥善保 管。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984 年 6 月 1 日颁布, 1999 年 1 月 1 日进行修订。对会计档案的制度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归档、存档、保管、使用、移交、保管期限、销毁
第五节 会计法规和制度 会计法规是调整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社会法律制度在会计方面的具体体现。在我国,会计法律 规范集中体现在 1985 年 5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 制订其他一切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程序等的法律依据。 一、专门规范会计行为的会计法律及行政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自 1985 年 5 月起施 行。 1993 年 12 月 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1999 年 10 月进行了第 二次修订,从 2000 年 7 月 1 日施行,即现行的《会计法》。 全文共六章,三十二条。分别为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 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和附则。
二、 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准则,包括基本准则 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指 2007 年由财政部颁布并 在全国所有企业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共十一章 五十条,主要就会计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 与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做了规定。 基本准则中的会计要素和财务报告已在前面章节介绍过, 这里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 、可靠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 2 、相关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 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3 、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 径一致,相互可比。 (横向可比) 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纵向 可比)
4 、谨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 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作出合理 的预计,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加以预计 5 、及时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6 、可理解性原则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7 、重要性原则 重要的会计信息应单独反映,次要的会计事项可简单处 理。 8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核算应注重业务的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
四、会计制度 (一)会计制度体系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制度规范。我国现行的会计 法律把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规章称为国家统一的会计 制度。 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 计制度是关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制度规范,我国现行企业会计 制度主要有:〈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等。 非企业会计制度是指企业以外的单 位适用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997 年 7 月 17 日发布, 1998 年 1 月 1 日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 度》( 1998 年 2 月 6 日发布, 1998 年 1 月 1 日执行)、《财政总 预算会计制度》( 1997 年 6 月 25 日发布, 1998 年 1 月 1 日执行) 等。
(二 )企业会计制度 2000 年前,我国的会计制度由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和 分所有制成分的会计制度组成。分行业的会计制度由财 政部在 1993 年颁布,包括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 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交通运输企业会计 制度等 13 个会计制度。 财政部于 2000 年 12 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同时 废止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相继要求股份公司和 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在 2001 年和 2002 年起施行。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由三项会计制度组成,一是企业 会计制度, 二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三是小企业会计 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企业会 计制度》正文,共十四章。第二部分是关于会计科目和会计 报表的说明。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是 2001 年 11 月 27 日由财政部发布, 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执行,适用于我国境内依法成立 的各类金融企业。包括银行(含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 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 财务公司等、该制度共十五章一百六十四条。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对外不 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主要包括依法设立的个人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他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除上述金融企业和小企业两类企业外,在我国境内依法设 立的其他企业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小结 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集中核算、分散核算 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 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了解并关注会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