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科技和哲学 18世纪下-19世纪上,英国产业革命,前后经历了70~80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5 微分. 一 问题的提出 1 面积问题 设有一边长为 的正方形 2 自由落体问题 二 微分的定义 1 定义.
第四单元 第 12 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主讲教师:郭桂芳. 课程标准 :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概括科 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 歧的根源。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光伏-产业链介绍 汪 雷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必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鲜 明 特 征 马 克 思 主 义是行动的指南.
第7讲 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 第二次技术革命.
《自然科学基础》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特点:两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作
欢 迎 学 们 学 同 习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 主讲教师: 武天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化学小实验: 1、能燃烧的金属 2、“白酒”变“红酒” 3、颜色的改变.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是人类发展史中起着进步作用的革命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 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活与哲学》 高考第一轮复习.
有趣的发现 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 谢海虹.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廉师友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复习.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三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生活与哲学》复习指南 【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马克思主义经原著作选读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安专升本教育 政治理论.
第二章 物质与世界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本章要求弄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理解社会的物质性,搞清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及人工智能的实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意义。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意识的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GeoScienceWorld出版社 7家地球科学领域的顶尖协会共同建立的非营利型组织,包括:美国石油地质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美国地质学会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美国地质协会Geological.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Oct 杨 金 民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怀柔暑期学校( )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瞬时速度与导数.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Sssss.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e and My Shadow 我和我的影子 By Laurie.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1913 physweb-nobel prize 卡末林—昂内斯 低温物质的特性 应物72 刘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9世纪科技和哲学 18世纪下-19世纪上,英国产业革命,前后经历了70~80年。 随后,美50-60年代、德70-80年代、俄80年代末,先后完成;日世纪之交。 科学的发展:电磁、热、化学、染料、肥料、古生物、地质等。 产业革命开始科学和大工业结合的新时期,但19世纪末期才真正显示出来。

19世纪上中叶的科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发展起来。 分门别类的研究→自然界各过程的联系; 分析既成的事实→自然过程的变化发展; 力学为尺度→各种运动形式的特殊本质。 总之,科学由运用观察、实验、解剖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说明的阶段。

五方面的科学成就 天文学方面:太阳的起源和演化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来拉普拉斯也独立提出类似假说,并运用数学的证明,使之得到较广泛承认,被合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天”在演化中,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地质学方面: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 1883 ),提出“渐变论”——力图从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驳斥了“灾变论”和“神创说”。 “地”在演化之中,也是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根据。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上中叶,(德)迈尔、(英)余焦尔、(德)赫尔姆霍兹、(英)格罗夫、 (丹麦)柯尔丁等,不同研究,独立发现。 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性,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彼此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消除了人们对于“世外造物主的最后记忆”。

化学:原子分子论,周期律,合成有机物 原子论:道尔顿,世纪初,物质由原子构成;中叶,阿佛加德罗,分子论得到广泛承认;原子分子论。 合成有机物:上半叶,维勒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人为的鸿沟。 元素周期律:1869年,门捷列夫,把原来认为是彼此孤立的、各不相关的各种元素看成是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

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细胞学说:30年代末,施莱登、施旺,揭开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其构造的秘密(统一性)。 进化论: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了物种之间的联系,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作了正确的解说,摧毁了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上的成就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包括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优秀成果特别是黑格尔“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基本内核”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自然辩证法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扼要考察一下康德和黑格尔的学说。

康德(1724—1804),开创德古典哲学;提出星云假说,发现矛盾。 “自在之物”和“现象”;四对“二律背反” 1,正:世界在时间、空间上有限。 反:世界在时间上和在空间上无限。 2,正:世界上由单一东西构成。 反: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3,正:世界上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反:没有自由:一切都是自然。 4,正:世界原因系列里有某种必然。 反:里边没有必然,一切都是偶然的。

黑格尔(F·Hegel,1770—1831年),近代唯心辩证法大师,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 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绝对观念”辩证发展过程,经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 相应地,《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

逻辑学:绝对精神的发展,有(存在)→本质→ 概念(绝对精神,矛盾已调和,外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自然界) 自然哲学: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顶点是人,就有了精神) 精神哲学: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认识绝对精神自己)

于是,黑格尔就把整个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