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  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在于劳动。这是因 为,在劳动中形成了两种关键性要素:  其一, “ 人化的自然 ” ,凝聚了美的因素; 二, “ 人化的人 ” ,产生了各种感受美 的感觉器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主讲教师 丁德春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护理美学 导 论 学 习 目 标 1、掌握美学的概念 2、了解美学的发展历史 3、熟悉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关于本门课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数据结构》课程简介 李武军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6年秋季.
                                                                                                                                                                
Unit 1 What’s this?.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How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 in Teaching Chinese Effectively
第17章 网站发布.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Oct 杨 金 民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怀柔暑期学校( )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京师数学大讲坛 第六讲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苏晨汀博士 (Dr. Chenting Su) 苏晨汀博士, 1999年毕业于Virginia Tech, 获市场营销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加拿大University of Victoria 商学院 ( ),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博导。目前致力于研究中国营销渠道冲突及管制机制和消费者选择及决策模型,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找 因 数.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  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在于劳动。这是因 为,在劳动中形成了两种关键性要素:  其一, “ 人化的自然 ” ,凝聚了美的因素; 二, “ 人化的人 ” ,产生了各种感受美 的感觉器官。

二、审美意识发生的特点  在审美意识诞生 之初,无论是工具的 制造、陶器的发明, 还是断发纹身、图腾 崇拜,总是功利先于 审美,使用价值先于 审美价值。  1879 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德塔米拉史前洞穴壁画

 器身为赭红陶衣, 器内壁和外壁均绘有 鱼纹。  但此处的鱼纹, 并不单纯是为了装饰 为了审美,而是体现 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 之情,祈望能像鱼一 样具有超强的繁殖能 力,力图达到一种巫 术的目的。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三、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是由德 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来的。时间为 1750 年, 其美学著作为《美学》。  在鲍姆嘉登之后,康德把美学学科的建设推向了又 一个高峰。康德是德国 18 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美学 家,他沿着鲍姆嘉登的思路,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心 理功能分别写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其中,前两 本分别研究人的认知与伦理,第三本则致力于探讨 审美问题,区分了 “ 趣味判断 ” 与 “ 目的判断 ” 的不同, 进一步加强了美学对象的独立性,促进了美学学科 的建设。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美学学科的贡献  首先,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也 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其次,提供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理 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实践观点, 为我们认识美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科学的钥匙。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 对美、美感、悲剧、喜剧、 典型等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的 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 许多种主张,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  其一,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认为 美学应该研究体现于艺术活动中的美的现 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持这种观点 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 其二,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 美的规律。这种观点认为,在众多的美的 事物下面,肯定有一个 “ 美本质 ” 存在,正是 它使得各种事物美起来。

 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 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 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 之间的审美关系上。  其四,主张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 这一主张的代表人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他认为,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因此, 美学就是对表现(表象、幻想、直觉)的 研究。

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五、美学研究的方法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 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 自上而下 ” 的方 法,这主要适用于 19 世纪中叶以前,另一 类是 “ 自下而上 ” 的方法,多见于 19 世纪中 叶以后。

 “ 自上而下 ” 的研究方法  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柏拉 图、康德、黑格尔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 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 以探讨,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 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

“ 自下而上 ” 的研究方法  又称经验描述,是 19 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 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把美的现象作为一 种经验事实,或者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 或者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 物的外在和表面,强调吸收运用自然科学 的方法手段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 但是,不管是 “ 自上而下 ” ,还是 “ 自下 而上 ” ,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和不足,美学研 究方法的真正出路在于对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运用。这一根本方 法,可以细化为两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 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六、几种具体的美学研究方法  社会学方法。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 度来探讨美的起源、本质和特征等。 把审美现象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 社会习俗风气等联系起来考察,从 中探讨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变迁 等问题。理论代表人,法国史学家 兼批评学家 —— 丹纳(泰纳),他 将审美现象放在社会的三大要素下 加以考察,认为人和审美现象都必 然会受到种族、时代和环境的制约。 他写了《艺术哲学》一本书,对此 详加探讨,很有说服力。

 心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自近代以来,心 理学的日益发达基础之上的。他强调把审美作为 心理过程来观察和分析,把研究的重心从传统的 审美本质,转到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审美经验 上。心理学本身就有不少流派,美学研究大致可 以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方法、格式塔心理美学 方法、实验心理学美学方法等。当然,我们要注 意,审美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心理过程和 现象,它还是一种精神现象。

 现象学方法。是现代西方现象学哲学提出来的一 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主张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 着 “ 事象本身 ” 逼近。这一方方法被认为是解决 “ 自 上而下 ” 的方法与 “ 自下而上 ” 的方法的有效途径。 对于这一方法,代表人法国的胡塞尔提出过 “ 三步 还原法 ” ,即所谓的现象还原、本质还原和先验还 原。现象学方法在后来的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法 国美学家杜夫海纳等人那里得到了发扬。

七、复习思考题: 11 、审美意识是怎样萌生发展的? 2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美学发展史上有什么重 大意义? 33 、历史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 44 、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55 、简述美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 现象学方法的大致内容。

八、下一章预习要点: 11 、西方现代主要的美学流派。 22 、新时期美学转型的原因、取向和意义。 33 、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发生过哪几次大的 美学讨论? 44 、中国当代美学转型的背景、取向和意义 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