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肥胖
我们已经面临肥胖大流行 ! 全球 14 亿人超重 !
1. 肥胖的定义 正常成年男子 Fat 占体重约 15% ,女子占 22% 如男子> 25% ,女子> 35% 肥胖 肥胖( obesity )是 Fat 的过量储存。 脂肪细胞 数量增多 或 脂肪细胞 体积增大 全身脂肪 组织块增大 与其它组织失去 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需与肌肉发达 个体区分
2. 肥胖的诊断 测量方法: A 、人体测量法 B 、物理测量法 C 、化学测量法
A 、人体测量法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 / 臀围、肢 体的围度和皮褶厚度。 常用的有:身高标准体重法、皮褶厚度 和体质指数( BMI )
身高标准体重法计算及判定标准 肥胖度 (%) = 实际体重 (kg) - 身高标准体重 (kg) ×100% 身高标准体重 (kg) 判断标准 肥胖度 10% ≤ 超 重 < 20% 20% ≤ 轻度肥胖 < 30% 30% ≤ 中度肥胖 < 50% 50% ≤ 重度肥胖
腰围 / 臀围 ( 或腹围 / 臀围 ) 臀部和大腿脂肪较多的人,其体形为梨 型,胸腹部脂肪较多的人其体形为苹果型。 苹果型身材的人易患血管病、心脏病、高 血压、高脂血症,易对胰岛素产生抗性, 且其血糖含量难以控制。
体质指数 (BMI) BMI = 体重 (kg) [ 身高 (m)] 2 <18.5 消瘦 正常 >25 超重
表 不同体重状态的 BMI 判定值 体重分类亚洲成人欧洲成人 体重过轻< 18.5 正常 – 24.9 超重 ≥23≥25 肥胖前期 – 29.9 Ⅰ度肥胖 – 34.9 Ⅱ度肥胖 ≥3035 –39.9 Ⅲ度肥胖 ≥40 仲来福主编.卫生学 [M] .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 117
B 、物理测量法 : 1 .全身电传导 2 .生物电阻抗 3 .双能 X 线吸收 4 .计算机控制断层扫描法 5 .核磁共振扫描 C 、化学测定法: 稀释法、 40 K 记数、尿 肌酐测定法
3. 肥胖原因 3.1 内因 与人类肥胖有关的基因突变有 20 余种,主 要有神经肽 Y 、黑色素皮质激素、瘦素、解 偶连蛋白等。
①遗传因素: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可呈一定的家族 倾向。 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子女; 遗传因素是肥胖的易发因素,肥胖是多 基因遗传、多后天因素的疾病。
②瘦素: 脂肪抑制素,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激素。 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 食感而抑制摄食行为; 同时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 组织的瘦素受体,增加能量消耗。 肥胖人中 95% 以上存在瘦素缺乏和瘦素 抵抗。
先天性肥胖小鼠 ob 基因第 105 位点的密码子 发生突变,由 CGA→TGA( 翻译终止信号 ) 已有许多实验证实 : 瘦素具有减肥作用。
③胰岛素抵抗: 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使食欲旺盛,进食量 大,促进脂肪的合成和积蓄。 ④脂肪组织的变化: 脂肪细胞数目的逐渐增多与年龄增长及脂肪 堆积程度有关; 脂肪细胞的肥大和脂肪细胞增多。 一个肥胖者的全身脂肪细胞数目是正常人 3 倍。
3.2 外因 ① 社会因素(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动物 性食品脂肪摄入量增加;交通发达,电视普及 活动量减少) ② 饮食因素(胚胎期孕妇能量摄入过剩,出生 后人工过量喂养,婴幼儿期喜食油腻和甜食 ; 营 养素缺乏) ③ 行为心理因素:肥胖者自卑感强,性格内向, 活动少,以进食得安慰。
4. 肥胖的分类 4.1 遗传性肥胖 ① 遗传物质(染色体、 DNA )改变,有家族性倾 向。遗传因素 15 号染色体有缺陷,一种罕见的畸 形肥胖。 ② 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肥胖, 与人类肥胖有关的基因是神经肽 Y 、黑色素皮质激 素、瘦素和解偶联蛋白。遗传占 40% ,环境 60% 。
4.2 继发性肥胖 常继发于脑垂体 - 肾上腺轴发生病变、 内分泌紊乱。胰岛疾病、性腺疾病、 皮质醇增多症及遗传性疾病,导致多 食、糖代谢及脂肪代谢异常而引起肥 胖。
4.3 单纯性肥胖 单纯由营养过剩造成全身脂肪过量积 累。 ①体质性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 增加所致,有家属史,从幼起病,采 用限制饮食及运动减肥疗效差。 ②获得性肥胖。成年后发病,肥胖倾 向于躯干,采用各种治疗方法,疗效 都较好。
5. 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1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②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肥胖儿童的肺活量和每分钟 通气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③ 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 肥胖儿童的生长激素和泌乳激素大都处于正常的 低值;甲状腺素 T3 升高, T4 大都正常;性激素,肥 胖男孩血清睾酮降低,血清雌二醇增加,而肥胖女 孩雌激素代谢亢进,可发生高雌激素血症。另外, 肥胖儿童可发生胰岛素抵抗、糖代谢障碍、患糖尿 症危险性增加。 肥胖儿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④肥胖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肥胖儿童生长发育提前,第二性征发育显著 早 于正常体重儿童。 肥胖对心理行为、智力也有不良影响。 行为商数 (ADQ) 肥胖儿童明显低于对照组。 肥胖男生倾向于抑郁和情绪不稳,肥胖女生倾 向于自卑和不协调。 反应速度低、阅读量慢、大脑工作能力指数等 指标的均值低于对照组 。
5.2 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事实上,有一些肥胖并非缘于贪吃,而是 由于身体上某些原发性疾病所导致的 “ 病态肥 胖 ” 。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医生总结了临床 常见的十种 “ 病态肥胖 ” 伴发症状,提醒人们引 起注意并及时诊治。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信号一:黑棘皮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角质增多,严 重时有天鹅绒状的突起,令人总有一种洗不 干净的感觉,以颈后和腋下最为常见。黑棘 皮病的出现是病理的信号,与高胰岛素血症 有关。发展下去会出现Ⅱ型糖尿病、高血压 等疾病。
信号二:紫纹 主要表现为腹部两侧、大腿内侧成梭形、淡 紫红色条纹,患者还会出现满月脸、水牛背、 将军肚。这些症状已经说明出现了皮质醇的 增多,发展下去会引起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三:男性乳房发育 儿童在青春发育期出现的生理性男性乳房发 育,多可自行恢复。但肥胖儿童内分泌紊乱、 雌雄激素失调,也会引起男性乳房发育、性 腺发育不良、男性女性化的异常改变。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四:月经紊乱 育龄期女性出现的闭经、绝经和月经失调 等症状,一定要加以重视。肥胖本身和减重 治疗都会引起月经失调。肥胖伴停经在年轻 女性中最常见的为多囊卵巢综合症和高泌乳 素血症,如出现泌乳、头痛、胸闷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肥胖过度会造成肺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 脂肪过度堆积引起肺扩张受限,氧交换降低。 长此以往会导致白天嗜睡、夜间睡眠不良的 “ 肥胖通气不良综合症 ” ,严重者会出现 “ 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症 ” 。儿童时期肥胖若打鼾现象 严重,应引起重视。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六:脂肪肝 约 60% 的肥胖患者可出现肝细胞脂肪变。大 部分患者无症状,严重者体检时可发现肝肿 大。此时,减轻体重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七:腰围增粗 有些体重正常的患者仅仅表现为腰围增粗, 也会出现肥胖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症 和冠心病等。中国男性腰围大于 90 厘米,女 性腰围大于 80 厘米就要引起警惕。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八:食欲异常 感觉天天吃不饱,刚吃过饭又饿了,且越吃 越饿,此情况应引起重视,因为食欲亢进有 时是下丘脑综合征和胰岛素瘤的表现。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九:皮肤发黄,眼睑水肿 多发生在分娩后女性或绝经期前后的女性肥 胖患者,表现为体重越来越重,全身无力, 胸闷气急,眼皮肿胀和手脚僵硬,这往往是 产后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引起的 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
“ 病态肥胖 ” 有十大信号 信号十:多体毛 肥胖儿童如果伴有多体毛,极有可能为先天 性遗传性疾病或性腺异常所致,应引起家长 的重视。如果同时还伴有性早熟和骨骼异常, 切莫放松警惕,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染色体 和内分泌腺体的系统检查。
6. 预防或治疗方案: A 、饮食疗法 B 、运动疗法 C 、药物疗法
6.1 饮食疗法: A 、控制总热能摄入量 ①成人控制在 3347kJ ( 800kcal ) kJ ( 1000kcal )左右; ②控制三大热能营养素的生热比; Pro 25% Fat 10% CHO 65% ③一日三餐食物总量 <500g 可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防止饥饿感; ④改掉不良饮食习惯; ⑤必须长期坚持。
B 、合理选择食物 ①尽可能不吃高能量食物:糖果、巧克力冷饮、 甜点心、膨化食品、西式快餐、肥肉、黄油、 油炸食品、土豆、白薯等。 ②常吃的食物:鱼、虾、牛肉、禽类、肝、蛋、 奶、豆腐、豆浆、新鲜蔬菜和水果。 3 、睡觉前尽可能不吃东西,如需喝牛奶,不要 加糖。
C 、合理选择烹调方式 ①尽可能少用油炸方式,即使是炒菜或炖菜,也 要少用油。 ②多采用蒸、煮和快炒的方式。 ③能凉拌生吃的新鲜蔬菜尽量生吃,但要注意洗 净 。
6.2 运动疗法 ①运动的方式: 较长距离慢跑、跳绳、爬楼梯等。 ②适宜的运动强度: 一般以运动时脉搏达到 150 次 / 分左右较为适宜。
③运动频率: 以每天活动至少 30 分钟,每周至 少运动 3-5 次为宜。 A 、选择你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活动。 B 、选择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锻炼。
6.3 药物治疗 中医、西医药物 6.4 非药物疗法 6.5 健康教育、心理治疗
健 康健 康健 康健 康 疾 病疾 病疾 病疾 病 处于 低危险 状态 进入 疾病危险 状态 发生 早期 改变 出现 临床 症状 不同的后果不同的后果 疾病疾病 临床干预 预防干预 应该从这里开始未雨绸缪到此处已经为时过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