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顾华 医学楼辅楼 411 室 电话: 65983312 E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 品 微 生 物 学食 品 微 生 物 学 西昌学院 轻化工程学院. 绪 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 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 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Advertisements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 、遗传病的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1. 单基因遗传病 2. 多基因遗传病 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二 ) 类型 :
第 二 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生物工程简介 生物工程技术概述 生物工程的构成体系 生物工程的发展 我国生物工程的水平及其发展.
Welcome Each of You to My Molecular Biology Class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要求 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我们讨论5个问题: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关系 四、分子生物学回顾、发展现状与展望 五、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主要内容.
揭开生命秘密的科学家们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思(Griffith)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可以使无害的R型肺炎球菌转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为什么呢?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的艾弗里(Avery)立刻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进行了“转化因子”实验,艾弗里等人的研究工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通过前面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那么,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这一节,我们将随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来探索究竟什么是遗传物质。
基因工程原理 主讲 刘丽华.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22.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基因技术与人类未来 黄之远 F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期刊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SHL)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 生物制药教研室 张岐山 教授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因的含义,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的含义、过程)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20讲 基因的表达 长阳一中 黄家国.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生物学世纪离我们有多近? ——生物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核酸化学 Nucleic Acids 刘新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方肇勤.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 学生:生科院生物类各专业 武国凡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第三章 基因工程制药.
医学分子生物学 冯作化主编(8/7年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遗传学.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勤学精思 好问多练 一轮复习之 遗传、变异与基因工程 课时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必修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四专题 遗传物质和遗传病 阅读材料 温州中学白荣宣.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系 王石华 博士/教授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肤色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眼皮单双 血型 控制生物性状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基因组学及相关组学 基因组学 后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组学 ---- 研究细胞、组织或整个生物体内某种分子(核酸、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分子生物学 顾华 医学楼辅楼 411 室 电话: E -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 第三章 DNA 生物合成 第四章 RNA 生物合成 第五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六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第七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参考书: 1. J. 萨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 三版) 2. 精要速览系列中文版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刘进元等译

教学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 2 、掌握基本原理、内容、技巧 3 、理解生命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4 、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一、定义 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结构、组织和功能,主 要是对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结构和功 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生物体及 生命现象的各方面从分子水平进行剖析。 二、起源 20 世纪 30 年代

三、发展 1941 年, G.Beadle 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1941 年, G.Beadle 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 1944 年, Avery 实验等证明遗传物质本质;1944 年, Avery 实验等证明遗传物质本质; 1953 年, DNA 双螺旋;1953 年, DNA 双螺旋; 70 年代,重组 DNA 技术;70 年代,重组 DNA 技术; 1990 年开始的 HGP ;1990 年开始的 HGP ; 功能基因组研究; 功能基因组研究; 系统生物学 世纪的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世纪的生物学

从基因到 DNA

1866 年 Mendel 发现遗传定律(统一律、分 离律) 1910 年 Morgan 发现了伴性遗传,把基因和 染色体联系起来,建立了 “ 基因就在染色体 上 ” 学说(果蝇遗传图谱) ———— 第一次将代表某一特定性状的基 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Morgan 特别指出:种质必须由某些独立的要素组 成,这些要素称为遗传因子,或基因。

1941 年 Beadle 根据真菌实验的结果,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 理论 X 射线照射脉孢菌诱导突变 正常株突变株(需要外源氨基酸) 遗传方法证明:突变株是一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生化方法证明:突变株的色氨酸代谢途径发生故障 ———— 突变株都是这个代谢途径的某个反应不能进行所造 成的,由于生化反应由一个酶来催化,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 理论。

基因是什么?是不是酶本身?

1928 年,英国 Griffith 发现,肺炎链球菌使小 鼠死亡的原因是引起肺炎。细菌的致病力 是由细胞表面荚膜中的多糖所决定的。 S 型肺炎链球菌(光滑外表)由于带有荚膜 多糖免受动物白细胞的攻击而具有致病力 R 型细菌没有荚膜多糖而失去致病力。

Avery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Avery 实验 从细胞提取液中纯化多糖、脂肪、 RNA 、蛋 白质、 DNA 分别与 R 型肺炎球菌混合,转化 结果表明:只有 S 型球菌的 DNA 能够转化 R 型 球菌,产生 S 球菌 基因的本质是 DNA ,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52 年的 Chase 噬菌体感染实验

Chase 实验结果 嗜菌体的侵染性由 DNA 决定,而不是由其蛋白 质外壳决定,在病毒复制时, DNA 得到复制并 且控制了新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更有说服力的噬菌体实验在一次证明生命的遗传 物质是 DNA, 基因是由 DNA 组成的决定遗传信 息的结构单位。

DNA 的结构是什么?是如何复制自己的?

DNA 四个碱基中, A = T G=C 碱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可能是有序的,螺旋的 X 射线衍射结果 蛋白质的 α -螺旋结构 双螺旋模型的依据 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确立了 DNA 双螺 旋结构理论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RNA 与遗传密码 —— 基因的信息如何转变为酶?

20 世纪 30 年代,证明蛋白质的合成在细 胞质中 1950 年有人证实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 上 1954 年建立 “ 体外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 ” 氨基酸+核糖体+ ATP +细胞提取物上清=蛋白质 证实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组是 RNA ,并且 本身具有侵染性

中心法则 1958 年 Crick 提出中心法则 : 遗传信息从 DNA 传到 RNA, 再传给蛋白质 1970 年 Temin 和 Baltimore 从致瘤 RNA 病毒 中发现了逆转录酶, 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生物技术时代的来临

三个关键技术 : DNA 切割技术 ( 限内酶、连接酶、聚合酶等 工具酶) 分子克隆 (1972 年 Berg 将外源 DNA 插入 SV40 环状分子内 ) 快速测序 (1975 年 Sanger 建立酶法测序技术 )

1981 年 Cech 发现四膜虫 rRNA 前体能通过自我拼 接切除内含子,表明 RNA 也有催化功能,称为核 酶( ribozyme ) 1983 年 Simons 发现反义 RNA 1986 年 Benne 发现锥虫线粒体 mRNA 的序列可以 发生改变,于是基因与其产物蛋白质的共线性关 系被打破 1998 年向线虫中注射 dsRNA 分子后降解了细胞质 中含有同源序列的靶 mRNA. RNA interference 成为研究热点 RNA 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基因组学的诞生 基因组的破译:细菌、酵母、线虫、果蝇、 拟南芥、水稻、人类(结构基因组学) 后基因组学:整体水平上确定基因功能 (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 组分及其活动规律

1982.Stanley B.P Prusiner 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 物 —— 朊病毒而获得 1997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朊病毒( Piron )本质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朊 病毒假说认为,破坏性蛋白质是包括疯牛病、羊瘙痒 症在内的多种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 根据朊病毒假说,致病蛋白质 PrPSc 能在大脑内自我 复制,数量不断增加,直至形成纤维,破坏神经细胞, 并最终杀死动物

细胞型 PrPc 分子(圆圈左侧)与 致病 型 PrPSc 分子(圆圈右侧)相互作用, 并转化为后者的循环过程。 PrPSc 分 子通过形成长纤维(右)的方式破坏 正常的脑组织(左)。 细胞型( PrPc )和致病型( PrPsc )。 PrPc 仅存在 a 螺旋,而 PrPsc 有多个 β 折 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 ② Prpsc 可胁迫 PrPc 转化为 Prpsc ,实 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③基因 突变可导致细胞型 PrPsc 中的 α 螺旋结构 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 β 片层增加,最终变为 Prpsc 型。 细胞型( PrPc )和致病型( PrPsc )。 PrPc 仅存在 a 螺旋,而 PrPsc 有多个 β 折 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 ② Prpsc 可胁迫 PrPc 转化为 Prpsc ,实 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③基因 突变可导致细胞型 PrPsc 中的 α 螺旋结构 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 β 片层增加,最终变为 Prpsc 型。 “ 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 ” Cell

四、研究内容 1.DNA 重组技术 2.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五、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 与生物化学关系最为密切 2. 推动了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 3. 分子免疫学、分子进化、分子遗传学、分子 病毒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在此基础 病毒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来 上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