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la virus disease ( EVD )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 ( 2014 年第一版)解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 蒋荣猛 :
17 October 2014 CountryCase definitionCasesDeaths Guinea Confirmed Probable191 Suspected1110 All Liberia Confirmed** Probable** Suspected** All Sierra Leone Confirmed Probable37**161** Suspected All Total
西非三国之外 欧美 刚果共和国 10 月 17 日: – 塞内加尔 10 月 20 日: – 尼日利亚
传染源 埃博拉患者,尚未发现潜伏期病人有传染性 大猩猩、黑猩猩、猴、羚羊、豪猪等野生动物可 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 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和体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 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 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 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传播途径 尚未证实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 做好防护。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乳汁中可分离到病毒, 故存在相关途径传播的可能性。
传播途径 对埃博拉患者的家庭接触者的研究资料显示 – 27 个病人的 173 个接触的家庭成员中,仅有 28 例发展 为埃博拉,传输效率 16% 。 – 与感染的病人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 78 人,均没有受到 感染。 – 而那些感染了埃博拉的确有与病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程 度的接触,但风险最高的是与患者的血液接触。 Transmission of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a study of risk factors in family members, Kikwit,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Commission de Lutte contre les Epidemies a Kikwit.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eb 1999;179 Suppl 1:S87-91.
临床表现 潜伏期 – 2-21 天,一般为 5-12 天。 早期 – 典型病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 、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 2-3 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 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
临床表现 极期 – 病程 4-5 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 嗜睡等; – 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 、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少数患者出血严 重,多为病程后期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
WHO 临床症状 - 截至 2014 年 9 月 14 日 大部分表现为发热、疲乏、食欲不振、呕吐、腹 泻、头痛(超过 50% ),其次为肌肉痛、关节痛 、胸痛( 30-50% )等; 不能解释的出血仅占 18% 。 – 吐血 (3.9%) 、便血 (5.7%) 、牙龈出血 (2.3%) 、鼻流血 (1.9%) 、咳血 (2.4%) 、注射部位出血 (2.4%) 、阴道出 血 (3.2%) 、尿中带血 (1.2%) 、皮下出血 (0.6%) 、其他 出血 (1.2%) 。 on September 23, 2014, at NEJM.org.
几个重要数据 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 5.0±4.7 天 发病到出院的平均时间: 11.8±6.1 天 平均住院日: 6.4 天
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随后 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核左移。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 AST 和 ALT 升高,且 AST 升高大于 ALT 。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 PT )和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 PTT )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表现 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血清学检查 1. 血清特异性 IgM 抗体检测:多采用 IgM 捕捉 ELISA 法检测。 2. 血清特异性 IgG 抗体:采用 ELISA 、免疫荧光 等方法检测。
病原学检查 1. 病毒抗原检测: 2. 核酸检测: 3. 病毒分离:
诊断和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史依据 1. 发病前 21 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 居住或旅行史; 无已知暴露 有暴露史 2. 发病前 21 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 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3. 发病前 21 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 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病例定义 1. 留观病例 有暴露史 无已知暴露 体温 ≥38.6 ℃ 体温> 37.3 ℃ + + 留观病例 2 留观病例 1
疑似病例 ( 1 )体温 ≥38.6 ℃,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 、腹痛; 有暴露史 + ( 2 )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 3 )不明原因猝死。 以下任一条:
确诊病例 ( 1 )核酸检测阳性:病程不足 72 小时,若核酸 检测阴性,应在达 72 小时后再次检测; ( 2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 3 )分离到病毒: ( 4 ) IgM 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 IgG 抗 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 4 倍及以上升高 ( 5 )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
鉴别诊断 1. 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 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 伤寒。 3. 恶性疟疾。 4. 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 、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病例处置流程
留观病例临床处置( 1 )
留观病例临床处置( 2 ) - 解除隔离条件
疑似病例处置流程( 1 )
疑似病例处置流程( 2 )
处置流程小结 患者或动物接 触:有暴露史 旅行或旅居史 :无已知暴露 体温 ℃ 体温 ≥38.6 ℃ 体温 ≥37.3 ℃ 发热伴 不明原因出血 体温 ≥38.6 ℃ 发热伴 不明原因猝死 不理会? 留观病例 1 疑似病例 留观病例 2 标准防护 确诊病例 要求转运 健康管理
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 连续两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临床医师可视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其适时出院。
治疗 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 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 有证据表明,早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治疗,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试验性药物: – 三联单克隆抗体( ZMapp ) – Brincidofovir – TKM-Ebola – 恢复期血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