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曹伟新
教学目标 识记 能简单描述阑尾炎的解剖特点 能简单阐述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生理变化 理解 能叙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能简单区别各型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能正确叙述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应用 能对急性阑尾炎病人制定相应护理目标和措施
解剖生理概要 阑尾的位置随盲肠位置改变而多变 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或下位、回肠后位 阑尾动脉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 阑尾静脉与动脉伴行,血液汇入门静脉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 小神经传入(脐周牵涉痛)
急性阑尾炎 ( acute appendicitis ) 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多发生于青年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病 因 阑尾管腔阻塞 --- 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阑尾管腔细 细菌入侵 ---- 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病理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转归 炎症消退 炎症局限 炎症扩散
临床表现 (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 --- 始于上腹或脐部 --- 继之右下腹疼痛 --- 不同类型的阑尾炎,腹痛特点不同 --- 不同位置的阑尾炎,腹痛部位有差异 盲肠后位阑尾炎:右侧腰部疼痛 盆位阑尾炎: 耻骨上区疼痛 肝下区阑尾炎: 右上腹痛
临床表现 (症状) 胃肠道反应 --- 早期有轻度厌食、恶心或呕吐 --- 弥漫性腹膜炎可致腹胀、麻痹性肠梗阻 全身表现 --- 乏力、脉速、发热
临床表现 (体征) 右下腹固定压痛 --- 阑尾所在部位的压痛最明显 腹膜刺激征 --- 腹肌紧张、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右下腹包块 --- 压痛性包块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禁食、补液、抗感染 --- 非手术治疗期间病情进展者手术治疗
小儿急性阑尾炎 早期仅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脱水等 发热及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 穿孔率和死亡率高 处理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较常见,发病多在妊娠的前 6 个月 临床特点: --- 压痛点上移,但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不明显 --- 大网膜不易包裹、腹膜炎不易被限局而扩散 --- 易引起流产或早产,威胁母子安全。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疼痛感觉迟钝,腹肌薄弱,防御功能减退 临床特点 --- 主诉不强烈,体症不典型,易延误诊断 --- 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严重 --- 易发生阑尾缺血坏死或穿孔 --- 常伴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慢性阑尾炎 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 临床表现和诊断 --- 有急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史 --- 阑尾部位有局限性压痛,位置较固定 --- X 线钡灌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 健康史 --- 身体状况(局部、全身和辅助检查) ---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术后评估 --- 麻醉和手术方式 --- 康复状况
常见护理诊断 / 问题 疼痛 与阑尾炎症有关 潜在并发症:腹膜炎、腹腔脓肿、出血、 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 及粪瘘等
护理目标 病人疼痛得到缓解 病人未发生并发症 或发生后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 术前护理 加强对病情的观察 避免增加肠内压力
护理措施 --- 术后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体位:全麻术后清醒后改为半卧位 加强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 饮食
护理措施 --- 术后护理 根据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 术后早期活动 加强并发症的观察
并发症护理 --- 切口感染 临床表现:术后 2 ~ 3 日体温升高,切口 胀痛或跳痛、红肿、压痛等。 治疗原则:穿刺抽脓、放置引流和定期换药 预防:术中有效保护切口、彻底止血、 消灭死腔
并发症护理 --- 粘连性肠梗阻 与局部炎性渗出、手术损伤 和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不完全性肠梗阻者:禁食、胃肠减压 完全性肠梗阻者:手术治疗 饮食指导和护理
并发症护理 --- 出血 多因阑尾系膜的结扎线脱落而引起 临床表现:腹痛、腹胀和失血性休克等 输血、补液,作好紧急手术止血的准备。
并发症护理 --- 腹腔感染或脓肿 发生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 5 ~ 7 天 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 有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 亦可有直肠子宫膀胱刺激症状及全身中毒症状 处理原则:引流、抗感染或手术 护理要点:保持引流通畅、半卧位
健康教育 提供非手术治疗病人进行自我的知识 指导病人术后饮食 向病人解释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 出院后,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