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郭 健 运动疗法技术学绪论
运动疗法技术学 运动疗法技术学概论 运动功能评定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定义 运动疗法 (therapeutic exercise) 指以生物力学 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治疗器械和 / 或治 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 动和 / 或被动运动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 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 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 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 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 形和功能障碍,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 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工作目的 通过运动疗法应达到以下目的: (一)改善运动的控制和协调性; (二)增强肌力; (三)增强耐力; (四)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 (五)呼吸训练,改善呼吸功能; (六)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七)改善生活质量。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分类 运动疗法可分别按:运动方式、肌肉收缩的 型式、治疗作用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运动方式分类 1. 被动运动: 2. 主动运动:⑴随意运动; ⑵助力运动; ⑶抗阻运动。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分类 按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 1. 等长运动; ⑴短暂等长最大收缩训练 ⑵短暂重复等长最大收缩训练 2. 等张运动 ⑴向心性等张运动 ⑵离心性等张运动 3. 等速运动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分类 按神经生理学治疗系统分类 1. 传统的运动疗法 2. 神经生理疗法 ⑴ Bobath 疗法; ⑵ Brunnstrom 疗法; ⑶ Rood 疗法; ⑷ PNF 疗法。 3. 运动再学习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 中枢神经疾病(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小 儿脑瘫、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帕金森病、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多 发性硬化症) 骨科疾病(骨折和脱位、截肢与假肢、关节炎、 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髋膝人 工关节置换等) 内脏器官疾病(呼吸器官、循环器官、代谢疾 病等) 肌肉系统疾病 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功能障碍
概论 — 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一)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二)有明确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 38 度,白细胞计数明 显升高等。 (三)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 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 100 次 / 分 2. 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 120mmHg ,或出 现低血压休克者。 3. 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 严重心律失常。 5. 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概论 — 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四)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 作者。 (五)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如动脉瘤破裂者。 (六)有大出血倾向者。 (七)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八)身体衰竭,难以承受训练着。 (九)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十)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十一)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一)治疗方案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二)制订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情况个别对待, 明确运动强度。实施治疗时 应循序渐进,逐 渐加大运动量是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开始时 运动量要小,随着机能的改善,运动量可逐渐 加大,达到应有的强度后即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坚持锻炼,不应突然加大运动量或无限加大运 动量。 (三)在治疗方案中,把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 的运动紧密结合,在全身锻炼的基础上,着重 进行所需要的局部锻炼,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四)治疗活动内容要有新鲜感,能调动患者主 动训练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动训练按疗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 训练,因为神经系统和器官及肢体功能的完善, 要通过多次适当运动量的刺激和强化,才能得 到巩固和发展。因此,必须坚持长期锻炼,才 能达到目的。 (六)传统中医运动治疗,最大特点是讲求意识 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意 守、调息、动形必须统一,以意领气,以气动 形,使整个机体得到锻炼。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七)在运动疗法的进行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身 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改变及 习练者的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运动量或改 变运动项目。 (八)各种传染病、疾病的急性期、各种创伤局 部有出血者,血管内栓子有脱落危险者,则应 暂时避免或停止运动疗法。 (九)工作中要做好治疗评价,定期对治疗效果 做好总结。 (十)治疗中要做好康复宣教,争取患者主动配 合。
概论 — 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十一)治疗中医务人员应该态度和蔼,声音 清晰亲切,语调坚信肯定,这样有利于增加患 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给患者多予鼓 励的言语和具体的帮助,切忌滥用指责和批评。 (十二)在具体治疗中,要重点注意新患者和 病情较重患者,但也不忽略老患者,训练是可 新老患者成组搭配,相互帮助。 (十三)训练场所要光线充足、整洁,各种器 械要安放有序,用后要归还原位,并定期检查 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