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体内的能量,一方面不断地释放出热量, 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中散发, 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 体内的能量,一方面不断地释放出热量, 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中散发, 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 能量的单位 焦耳 (joule,J) ,千焦耳 (kilojoule , kJ) 卡 (calorie , cal) ,千卡 (kilocalorie , kcalorie , kcal) 1cal = 4.184J , 1J = 0.239cal 。
1. 能量的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通常主要由食物来提供。 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当中只有碳水化 合物、脂肪、蛋白质能够在体内产生能 量,营养学上将这三种营养素称为 “ 产能 营养素 ” 。另外,酒中的乙醇也能提供较 高的热能。 一、能量的来源及能值
2. 能值 ( 1 )食物能值: 食物能值是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亦称 “ 物 理燃烧值 ” ,或称 “ 总能值 ” 。食物能值通常是用弹式 测热器进行测定。 用此法测定的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 能值分别为: 碳水化合物 17.15kJ ( 4.1kcal ) 脂肪 39.54kJ ( 9.45kcal ) 蛋白质 23.64kJ ( 5.65kcal )
( 2 )生理能值: 生理能值即机体可利用的能值。 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生理能值分别确定为: 碳水化合物 17.15kJ×0.98 (消化率 98% ) =16.8kJ/g 4.1kcal×0.98 =4kcal/g 脂肪 39.54kJ×0.95 (消化率 95% ) =37.6kJ/g 9.45kcal×0.95=9kcal/g 蛋白质 ( ) kJ×0.92 (消化率 92% ) =16.7kJ/g ( ) kcal×0.92=4kcal/g
人体中能量的消耗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1. 基础代谢消耗 2. 体力活动消耗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消耗; 对于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能量 的消耗还应包括机体生长、乳汁分泌等 特殊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二、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1. 基础代谢 (1) 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是维持生命 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具体地说,它是在机 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食后 12 ~ 16h )、静卧状 态,环境温度 18 ~ 25 ℃时所需能量的消耗。 基础代谢率( basal metabolic rate,BMR ): 人体在上述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基础代谢所消耗 的能量,其表示方法一般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
(2)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basic energy expenditure, BEE )的测定 ①用体表面积进行计算: 体表面积( m 2 ) = × 身高( cm ) × 体重 ( kg )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 体表面积 × BMR ×24 例题:一个 50 千克体重,身高 160cm 的 25 岁女子, 计算其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BMR=35.2 ) 。
引自《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三版,第 21 页 年龄 ( 岁 ) 男女 KJ/m 2 Kcal/m 2 KJ/m 2 Kcal/m 年龄 ( 岁 ) 男女 KJ/m 2 Kcal/m 2 KJ/m 2 Kcal/m 人体基础代谢率
② WHO 建议的计算方法: WHO 于 1985 年推荐 使用下列公式(表 3-2 ),计算一天的基础代 谢热能消耗。 年龄 (y) 公式 ( 男 ) 公式 ( 女 ) 0 ~ 3 3 ~ ~ ~ ~ 60 >60 (60.9×w)-54 (22.7×w)+495(17.5×w)+651(15.3×w)+679(11.6×w)+879 (13.5×w) +487 (61.0×w)-51 (22.5×w)+499(12.2×w)+746(14.7×w)+496(8.7×w)+829(10.5×w)+596 注: w 为体重 (kg) 。摘自 Technical Report Serie 724 , Geneva , WHO , 1985 。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儿童、青少年该公式适用, 18 岁以上人群按公式计算 结果减 5% 。
③直接用公式计算 男 BEE = × 体重 (kg)+5.0× 身长 (cm) - 6.8× 年龄 (y) 女 BEE = × 体重 (kg)+1.8× 身长 (cm) - 4.7× 年龄 (y) ④简单的方法 成人男性按每公斤体重每小时 1kcal(4.18kJ), 女性按 0.95kcal(3.97kJ) ,和体重相乘直接计算 ⑤ WHO 于 1985 年推荐使用静息代谢率 (resting metabolic rate , RMR) 代替 BMR ,计算一天的基 础代谢能量消耗。
WHO 于 1985 年提出用静息代谢率 (resting metabolic rate , RMR) 代替 BMR 摘自 Nutritio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第二版,第 190 页, 1997 年。 年龄 (y) 体 重 (kg) 男性 10 ~ ~ ~ 60 > 女性 10 ~ ~ ~ 60 >
( 3 )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 ●年龄、性别、体格等的影响 ●年龄、性别、体格等的影响 同等体重,瘦高者 > 矮胖者,男性高于女性 5%-10% 。 同等体重,瘦高者 > 矮胖者,男性高于女性 5%-10% 。 ●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 ●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 儿童、孕妇高, 30 岁以上每 10 年降 2% 。 儿童、孕妇高, 30 岁以上每 10 年降 2% 。 ● 环境条件的影响 ● 环境条件的影响 炎热、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升高;禁食、少食、饥 饿降低。 炎热、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升高;禁食、少食、饥 饿降低。 ●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2. 体力活动 过去:劳动强度分为五级:极轻、轻、中 等、重和极重(女性没有极重一项)。 现在:劳动强度由 5 级调整为 3 级,即轻、 中、重 3 级。
体力活动级别划分(过去) 极轻的体力活动:以坐姿或站立为主的活动,如开会、开 车、打字、缝纫、烹调、打牌、听音乐、油漆、绘画及实 验室工作等。 轻体力活动:指在水平面上走动,扫卫生、看护小孩、打 高尔夫球、饭店服务等。 中等体力活动:这类活动包括行走、除草、负重行走、打 网球、跳舞、滑雪、骑自行车等。 重体力活动:负重爬山、伐木、手工挖掘、打篮球、登山、 踢足球等。 极重体力活动:运动员高强度的职业训练或世界级比赛等。
3. 食物热效应 食物热效应 (thermic effect of food , TEF) ,即食物 特殊动力作用 (specific dynamic action , SDA) : 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 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 食物热效应 (thermic effect of food , TEF) ,即食物 特殊动力作用 (specific dynamic action , SDA) : 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 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
不同的产能营养素其食物热效应不等 脂肪: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 4% ~ 5% 脂肪: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 4% ~ 5% 碳水化合物 : 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 5% ~ 6% 碳水化合物 : 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 5% ~ 6% 蛋白质 : 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 30% 蛋白质 : 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 30% 混合性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相当于其基础代谢所需 热 能的 10 %。 混合性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相当于其基础代谢所需 热 能的 10 %。
4 .生长发育 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 还要额外消耗能量满足新生组织形成及 新生组织的新陈代谢; 孕妇的生长发育能量消耗主要用于子宫、 乳房、胎盘、胎儿的生长发育及体脂储 备; 乳母的能量消耗除自身的需要外,也用 于乳汁合成与分泌。
1 1. 直接测热法 (direct calorimetry) 此法数据准确度高,但仪器设备投资大,实际 工作中很少使用。 2. 间接测热法 (indirect calorimetry) 原理:测定一定时间内 O 2 的消耗量就可计算生成 的热量。实际应用中,按每消耗 1L 氧气可产生 20.3kJ ( 4.852kcal )的热能,产热量则可按下式 计算出来: 产热量 =20.3 ( kJ/L ) ×O 2 ( L ) 三、人体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3. 体力活动水平( Plysical activity level , PAL )计算法 能量消耗量或需要量 =BMR×PAL BMRPALBMRPAL 4. 膳食调查 这种方法受膳食记录时间和调查对象数量 的影响,因此结果不够准确,但由于其简 单易行,现在被广泛采用。
各种强度的体力活动及能量消耗 译自 Understanding Nutrition 第八版,第 240 页, 1999 年。 活动强度能量消耗 极轻BMR×1.3 轻 BMR×1.6 (男) BMR×1.5 (女) 中重 BMR×1.7 (男) BMR×1.6 (女) 重 BMR×2.1 (男) BMR×1.9 (女) 极重 BMR×2.4 (男) BMR×2.2 (女)
1 .能量的推荐摄入量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我国的膳食营养素需要量 标准是以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 recommended dietery allows , RDAs ) 来表示 。 中国营养学会 2000 年 10 月修订了 1988 年的 RDAs ,并用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Chinese DRIs )来说明中国居民不同人群 对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标准。 四、能量的参考摄入量( DRIs )及食物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Chinese DRIs ):主要包括 4 项内 容指标 1. 平均需要量( EAR ) 2. 推荐摄入量( RNI ) 3. 适宜摄入量( AI ) 4.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
能量和蛋白质的 RNIs 及脂肪供能比
2 .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通常碳水化合物向人体提供的热能较 合适的比例为占总能量的 55% ~ 65% , 脂肪占 20% ~ 30% ,蛋白质占 10% ~ 15% 。 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广泛存在 于各类食物中。
五、能量代谢状况的评价 能量代谢状况的评价可分为量与质两个 方面 (一)量的方面 主要是评价能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或需要 量是否平衡,以平衡为佳。 体重为能量平衡的常用观察指标。 标准体重 = 身高 -105 。
通常成年人( 18—65 岁)可用体质指数 ( BMI )来判断体重是正常、肥胖还是消 瘦。 BMI= 实际体重( kg ) / 身高( m ) 2 根据世卫组织提出的亚洲人体重分级的建 议:亚太地区的成人的 BMI 正常值为 18.5—23 ,大于 23 属于超重, 23—25 属于 肥胖,大于 30 以上属于极度肥胖。 BMI 小 于 18.5 属消瘦。 判断儿童肥胖与否应用正常生长曲线图表。
(二)质的方面 主要评价 3 种供能营养素的分配百 分率是否合理。 我国营养学会建议蛋白质占 % ,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 20%— 30% ,糖类占 55—65% 。
六、能量的计算 (一)标准体重的计算 以下方法适合于成年人 1 、标准体重( kg ) = 身高( cm ) -105 2 、标准体重( kg ) = (身高( cm ) -100 ) ×0.9 3 、标准体重( kg ) = 身高( m ) × 身高( m ) × 22.2 (男) × 22.2 (男) 标准体重( kg ) = 身高( m ) × 身高( m ) × 21.9 (女)
4 、 1-6 月婴儿:标准体重( kg ) = 出生体重 ( kg ) + 月龄 ×0.6 5 、 7-12 月婴儿:标准体重( kg ) = 出生体重 ( kg ) + 月龄 ×0.5 6 、 1-12 岁儿童:标准体重( kg ) = 年龄 ×2+8 中小学生的标准体重可使用下面的计算方法: 标准体重( kg ) = 身高( m ) × 13.2 以下方法适合于儿童:
(二)按不同劳动强度计算每日能量的消耗 每日能量的消耗 = 标准体重 × 单位标准体重 消耗的热量 体型极轻体力轻体力中体力重体力 消瘦 正常 肥胖 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 Kcal/kg 标准体重)
(三)每日营养素需要量的计算 举例: 一人身高 180cm ,体重 80kg ,轻体力劳 动者,问他的一日热量需求和全天三大产 热营养素的需要量? 一人身高 180cm ,体重 80kg ,轻体力劳 动者,问他的一日热量需求和全天三大产 热营养素的需要量?
思考题 1. 人体中能量的消耗构成有哪些? 2. 能量代谢状况的评价可分为哪两个方面? 3. 人体能量需要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4. 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5. 如何理解食物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