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護理學 四 診及整體護理觀 游麗芬
中醫護理學簡史 《黃帝內經》 現存最早的醫書,有系統地論述包括精神修養 、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護理與禁忌、 服藥治療護理等,奠定中醫護理學的基礎。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詳述護理技術的操作,如 : 薰洗法、坐浴法、煎藥 方法及服藥注意事項,首創 “ 豬膽汁灌腸法 ”
中醫護理學簡史 三國華陀創造 “ 五禽戲 ” ,是結合體育、醫療與 護理的保健操。 發明 “ 麻沸散 ” 作為外科手術的全身麻醉藥。 唐代孫思邈首創 “ 細蔥管導尿法 ‘’ ,主張 ” 上醫治 未病 “, 重視婦女、小兒及預防醫學。 唐代《外台秘要》提出「消渴證」的尿是甜的, 要採用飲食療法,強調飲食禁忌。
中醫護理學的概念 中醫護理學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整體觀念對 疾病進行辨證護理。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 整體觀念 : -- 人體是有機的整體 : 臟腑與組織透過經絡相聯繫,在結構與功能上 相互協調,病理上相互影響。 -- 人和自然界的統一 : “ 人與天地相應 ” “ 天人合一 ” 強調人是自然界 的一部份,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不斷受 自然界的氣候、地理環境及晨昏變化所影響。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 辨證論治 : -- 辨證 : 運用中醫理論,透過望、聞、問、切等四 診方法,收集病人病史, 再運用八綱. 臟腑. 六 經. 衛氣營血等辨證基礎,以確定證候. -- 論治 : 依據所判斷的 “ 證 ” 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與 護理措施。 辨證論治是中醫護理主要依據.
辨證 八綱辯證 : 陰陽, 表裏, 寒熱, 虛實. 陰陽是八綱的總綱. 陰 : 裏, 虛, 寒 陽 : 表, 實, 熱 病因辯證 : 風, 寒, 熱, 火, 濕, 暑, 燥, 飲, 痰, 食滯, 氣滯, 血瘀, 蟲. 臟腑辯證 : 五臟六腑病證.
辨證 六經辯證 : 太陽, 陽明, 少陽. 太陰, 少陰, 厥陰. 衛氣營血辯證 三焦辯證 : 上焦, 中焦, 下焦.
實證體質
虛證體質
治則 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 標本緩急 扶正袪邪 因時因地制宜
治則 同病異護 -- 風寒感冒 ( 寒邪 ): 溫辛解表 ( 桂枝湯 ) 風熱感冒 ( 暑濕 ): 芳香化濕 ( 藿香正氣散 ) 異病同護 -- 久瀉脫肛、子宮下垂 ( 中氣下陷 ): 提昇中氣 ( 補中益氣湯 )
四 診四 診 中醫診察方法 — 望. 聞. 問. 切, 簡稱四診. 透過四診了解病人病史, 症狀等臨床資料, 作為辨證施治的依據.
望診 《難經》 : 「望而知之謂知神, 聞而知之謂之 聖, 問而知之謂之工, 切而知之謂之巧」. 四診中以「望」為第一, 在診斷中佔有重要 地位. 人體外部跟五臟六腑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尤 其是面部, 舌部與臟腑的關係更是密切.
望神 《靈樞天年篇》 “ 失神者死, 得神者昌 ”. 藉由觀察病人的精神, 可以概括得知五臟精氣的盛衰和 疾病的輕重從而預知吉凶. 得神 : 目光明亮, 面色瑩潤, 言語清亮, 反應靈敏, 意識清楚 是精氣充足神旺的表徵. 失神 : 眼神呆滯, 面色枯萎, 言語含混不清, 反應遲鈍是精 氣損耗, 患病或體弱. 假神 : 病危患者突然出現精神短暫好轉的假象, 此為臨終 之兆.
望 色望 色 觀察病人的氣色, 中醫認為十二經脈, 三百六十 五絡氣血皆上注於面. 面色 : 青紫 : 肝, 驚風, 氣血阻滯. 萎黃 : 脾, 寒濕, 黃疸, 脾胃虛弱. 紅赤 : 心, 虛熱, 實熱. 蒼白 : 肺, 虛寒, 氣虛. 暗黑 : 腎, 腎虧, 陽氣不振.
望型體 身體衰弱的人, 內臟脆弱, 氣血不足. 身體強壯的人, 內臟堅實, 氣血旺盛. 肢體異於常人稱為畸型, 如果是先天不足, 可能是腎 氣虧損, 若是後天失調, 則與脾胃虛弱有關. 形體的強弱胖瘦與內臟的盛衰有關. 人的動靜姿態 又與陰陽氣血的消長有關.
望皮膚 皮膚的潤澤與否, 反應了肺氣的寒熱虛實與氣血 盛衰. 身體臟腑功能若是正常, 皮膚會呈現紅黃隱隱, 容 潤光澤. 皮膚失去光澤即為有病之表現. 毛髮代表臟腑經絡氣血的盛衰, 毛髮潤澤, 色深且 粗長, 表示神與氣血旺盛. 反之若為枯焦色淺且細 短, 則為神與氣血衰弱.
望舌 臟腑通過經絡與舌相連 。 無論生理或病理均能反映於舌 。 舌為 “ 臟腑的外候 ” “ 外露的臟腑 ” 。
舌與臟腑的關聯 舌尖 : 心肺 舌中 : 脾胃 舌根 : 腎 舌邊 : 肝膽
舌質顏色 紅舌 主熱證 急性熱病屬裡熱 證, 慢性病多為 陰虛證 絳舌 裡熱及陰傷情 況較紅舌更為 嚴重 淡白舌 主虛證, 寒證 氣血不足或 陽虛 紫舌 瘀血, 陰寒內盛
舌質形態 胖嫩 氣虛 陽虛 芒刺 熱重 裂紋 熱甚傷陰或 陰虛血虛
舌苔分類及常見病證 苔色苔色 白苔表證, 寒證 黃苔裡證, 熱證 灰苔濕. 熱證 黑苔熱盛, 寒證 苔質苔質 厚薄疾病初起, 舌苔多薄 病邪傳裡或內有痰濕食滯者, 舌苔多厚 潤燥燥苔或糙苔, 是津液不能上承所致, 多見熱盛傷津或陰液耗 損的病證. 滑苔, 是水濕內停所致. 膩苔多為濕重的徵象. 白膩苔為寒濕, 黃膩苔為濕熱 光苔正氣虧虛或脾胃薄弱的徵象
白苔黃苔灰苔黑苔 滑苔膩苔光苔
淡紅舌薄白苔 臟腑機能正常 健康人之舌色
淡白胖嫩齒痕舌 脾腎陽虛 水濕內停 治法 : 溫補脾腎 兼以利濕
裂紋舌 氣血虧損 脾胃氣虛 治法 : 養血潤燥 健脾利濕
舌紅苔黃膩 苔黃為熱 苔膩為濕、食滯 溼熱痰涎交結 治法 : 清熱、化濕、袪痰
聞 診聞 診 包括聽聲音和聞氣味兩方面 聲音與氣味均是在臟腑的生理與病理變化中產生, 故能反映臟腑的變化. 聽聲音 : 聽病人的語聲. 呼吸. 咳嗽及呃逆等聲音來辨別病證 的虛實寒熱. 語言. 呼吸. 咳嗽聲高有力多為熱證, 實證. 語言. 呼吸. 咳嗽低緩乏力多為寒證, 虛證.
聞 診聞 診 聞氣味 : 嗅聞病人體內發出的各種氣味及分泌物, 排泄物與病室的氣味. 病人口氣臭穢或痰涕異臭多屬實證, 熱證. 臭氣不重的是虛, 寒證.
問 診 醫師詢問患者自覺症狀, 過去健康狀況及家族史. 透過問診瞭解病因, 疾病的傳變與過去治療情況. 現在的症狀是辨證的重要依據. 十問歌 : 一問寒熱二問汗, 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 七 聾八渴具當辨, 九因脈色察陰陽, 十從氣味章神見.
問頭身 頭暈 : 久眩屬陰, 暴眩屬實. 身痛 : 痛無定處, 伴隨有頭痛, 惡寒, 發熱為外 感表證.
問胸脇 胸悶 : 胸口鬱悶, 咳嗽無力為肺氣虛. 脇痛 : 疼痛游竄不定, 為肝氣鬱結 ; 胸脇疼 痛有定處且痛有定處, 則為血瘀.
切 診 脈象的形成與臟腑的氣血具有密切關係. 心臟的搏動及血液的運行均由宗氣所推動. 肺主宗氣, 朝百脈. 脾統血, 血液運行有賴脾氣的統攝. 肝藏血, 主疏泄, 調節循環血量. 腎藏精, 精化生血, 是生成血液的物質基礎之一.
切 診 正常脈象 : 一息 ( 一呼一吸 ) 四至 ( 每分鐘 次 ). 不浮不沉, 柔和有力, 節律一致. 切診部位 : 橈動脈處, 分為寸. 關. 尺三部份 左手 : 寸 - 心 關 - 肝 尺 - 腎 右手 : 寸 - 肺 關 - 脾 尺 - 腎 ( 命門 )
病態脈的種類. 狀態及常見病證 病態脈脈搏狀態常見病證 浮脈淺浮, 輕觸即得表證, 外感病初期 沉脈深沉, 重按始得裡證, 臟腑疾病, 內傷 數脈脈搏速率快, 一息超過五次 ( 每分鐘超過 90 次 ) 熱證 遲脈脈搏速率慢, 一息不足四次 ( 每分鐘少於 60 次 ) 寒證 洪脈脈形粗大, 充盛有力熱盛之證 細脈脈形細小如線久病虛證 弦脈脈搏硬而有力, 如按琴弦肝陽亢盛或肝氣鬱結, 疼痛 澀脈脈搏艱澀不利氣滯血淤, 血少或傷精 滑脈脈搏流利, 圓滑有力痰盛, 食滯, 發熱 結帶脈脈搏或快或慢, 時有停止博動氣血虛衰, 血淤, 氣滯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