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症等,为一 种临床症状。 “ 真心痛 ”
二、病 因 病 机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5 胃 痛 1 、病因: 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 → 实证; 脾胃虚弱 → 虚证。 2 、病机: 实证 → 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虚证 →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6 三、辨 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7 胃 痛 1 、实证主症: 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 减,纳后痛增。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 犯胃、气滞血瘀。 2 、虚证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 后痛减。可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
三、 治 疗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9 1 、基本治疗: 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募穴 为主。 ☆ 治法: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募穴 为主。 足三里 内关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中脘 ☆ 主穴:足三里 内关 中脘足三里 内关 中脘 腑会中脘、足三里 — 远近配穴法,可和胃 气,理气机,止胃痛;内关 — 为心包络穴,可宽胸 解郁,行气止痛。 ☆ 方义:腑会中脘、足三里 — 远近配穴法,可和胃 气,理气机,止胃痛;内关 — 为心包络穴,可宽胸 解郁,行气止痛。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0 1 、基本治疗: ☆ 配穴: 寒邪犯胃 — 胃俞;饮食停滞 — 下脘、梁门; 胃俞 下脘、梁门 胃俞 下脘、梁门 肝气犯胃 — 太冲;胃阴不足 — 三阴交、内庭;气 滞血瘀 — 膈俞;脾胃虚寒 — 气海、关元、脾俞、 胃俞。 肝气犯胃 — 太冲;胃阴不足 — 三阴交、内庭;气 滞血瘀 — 膈俞;脾胃虚寒 — 气海、关元、脾俞、 胃俞。 太冲 三阴交、内庭 膈俞 气海、关元脾俞、 胃俞 太冲 三阴交、内庭 膈俞 气海、关元脾俞、 胃俞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1 2 、其他治疗: 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脾 俞。每次 2 穴,以丹参或当归注射液,每穴 1-2ml , 隔日 1 次。 ☆ 穴位注射法: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脾 俞。每次 2 穴,以丹参或当归注射液,每穴 1-2ml , 隔日 1 次。 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王不留行籽贴压。 ☆ 耳针法: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王不留行籽贴压。 胃 痛
四、 按 语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3 ☆ 针灸对胃脘疼痛、上腹胀满不适、嗳气、恶心等 症状效果较好。 ☆ 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 须注意鉴别。 ☆ 溃疡病出血在穿孔等重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或 外科治疗。 ☆ 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 胃 痛
五、 病 例 分 析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5 ☆ 病例分析: 患者张某,男, 43 岁,商人。有胃脘痛病史十余 年,每因精神紧张而复发,曾做纤维胃镜检查提示: “ 浅表性胃炎 ” 。近几天由于工作紧张连续熬夜而出 现胃脘部疼痛,疼痛连及胁部,嗳气,大便秘结, 2-3 天一行,自觉心烦嘈杂,口苦,舌质淡红,黄 腻苔,脉弦。 患者张某,男, 43 岁,商人。有胃脘痛病史十余 年,每因精神紧张而复发,曾做纤维胃镜检查提示: “ 浅表性胃炎 ” 。近几天由于工作紧张连续熬夜而出 现胃脘部疼痛,疼痛连及胁部,嗳气,大便秘结, 2-3 天一行,自觉心烦嘈杂,口苦,舌质淡红,黄 腻苔,脉弦。 (试分析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取穴、方 义、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6 胃痛 ☆ 中医诊断 : 胃痛 实证 ( 肝气犯胃型 ) ☆ 辨证分型 : 实证 ( 肝气犯胃型 ) 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为主 ☆ 治则治法 : 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为主 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 ☆ 取 穴 : 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 足三里 — 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 ☆ 方 义 : 足三里 — 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 中脘 — 健运中州,调理气机; 中脘 — 健运中州,调理气机; 内关 — 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内关 — 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太冲 — 疏肝和胃。 太冲 — 疏肝和胃。 可配合使用穴位注射法或王不留行籽 贴压耳穴。 ☆ 其他治法 : 可配合使用穴位注射法或王不留行籽 贴压耳穴。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7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8 胃痛与真心痛之鉴别 鉴别要点 真心痛 真心痛 胃 痛 胃 痛 疼痛部位 当胸而痛 当胸而痛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 疼痛性质 多刺痛、剧痛, 痛引肩背,并伴 有气短、汗出 多隐痛、胀痛 病 势 较急, “ 旦发夕 死,夕发旦死 ” 较缓,常有反复发作 史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19 足三里 ( 胃 )足三里 ( 胃 ): 犊鼻穴下 3 寸, 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 ☆ 足三里 ( 胃 ): 犊鼻穴下 3 寸, 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 足三里 ( 胃 ) 内关(心包)内关(心包):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内关(心包):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心包)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20 中脘 ( 任)中脘 ( 任):前正中线上,脐上 4 寸。 下脘 ( 任):前正中线上, 脐上 2 寸。 ☆ 中脘 ( 任):前正中线上,脐上 4 寸。 ☆ 下脘 ( 任):前正中线上, 脐上 2 寸。 下脘 ( 任) 中脘 ( 任) 下脘 ( 任) 梁门(胃):脐中上 4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 梁门(胃):脐中上 4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21 胃俞(膀胱)胃俞(膀胱):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 胃俞(膀胱):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胃俞(膀胱) 太冲(肝)太冲(肝):足背,第 1 、 2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 太冲(肝):足背,第 1 、 2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太冲(肝)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22 三阴交(脾)三阴交(脾):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 三阴交(脾):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三阴交(脾) 内庭(胃):足背第 2 、 3 趾间缝纹端。 ☆ 内庭(胃):足背第 2 、 3 趾间缝纹端。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23 膈俞(膀胱)膈俞(膀胱):第 7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膈俞(膀胱):第 7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膈俞(膀胱) 脾俞(膀胱)脾俞(膀胱):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 寸。 ☆脾俞(膀胱):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 寸。脾俞(膀胱) 胃俞(膀胱):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 寸。 ☆胃俞(膀胱):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 寸。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24 气海(任)气海(任): 前正中线上, 脐下 1.5 寸。 ☆气海(任): 前正中线上, 脐下 1.5 寸。气海(任) 关元(任): 前正中线上, 脐下 3 寸。 ☆关元(任): 前正中线上, 脐下 3 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