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概述 (2013 年 4 月版 )
一,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二, 消化内镜学概述 一,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二, 消化内镜学概述
一,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一,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 胰等脏器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影响到其他系统功能 其他系统疾病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分类 按病变器官分类 : 按消化系统的病理生理分类: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分泌异常:胰腺炎等 胃肠道转运异常:肠梗阻等 免疫调节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炎症:病毒性肝炎等 代谢性异常:药物性肝病等 肠道血供障碍:缺血性肠病等 肿瘤:胃癌等 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病史与症状 厌食与食欲减退 恶心与呕吐 嗳气 吞咽困难 烧心或灼热感 腹胀 腹痛 腹块 腹泻 里急后重 便秘 呕血、黑便、便血 黄疸 体重减轻或消瘦 体 征 一般情况 : 营养情况、消瘦、黄疸、蜘蛛痣 锁骨上淋巴结 胸腹壁有无静脉曲张及血流方向 腹部检查: 腹部有无膨隆 蠕动波 移动性浊音 压痛、反跳痛 腹肌强直 震水音、肠鸣音 肿块:部位、深浅、大小、形状、硬度、 表面情况,活动度、压痛、搏动等 肝脾检查:注意大小、硬度、边缘、触痛等
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 粪常规和尿常规 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 其他实验室检查 胃液分泌功能 小肠吸收功能 胰腺外分泌功能 C 或 14C 尿素呼气试验 活组织或脱落细胞检查 分子生物学 消化道动力学检查 其他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一般治疗 饮食、营养 精神心理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 对症治疗 手术和介入治疗
( 一 )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谱的变化 -- 疾病谱 “ 西方化 ” 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增多 ; 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 -- 改变了疾病的自然病程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研究 乙型肝炎的防治(疫苗的普及) 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 -- 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的研究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食道疾病: GERD: 内镜阴性反流病 (NERD) 和内镜阳性糜烂性食管炎 (EE) Barrett 食管: 胃部疾病: 胃癌发病机制日益明确 : 胃癌早期检出率提高: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共聚焦内镜、 窄带光谱成像内镜、 超声内镜等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 胃癌化疗: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靶向治疗药物 肠道病变: 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提高: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 2α 单抗 ( Infliximab)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 STI-571 ( 又称 Gleeve, 格列卫 ) 大肠癌的筛查:
消化系统各脏器疾病的进展 肝脏及疾病: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胰腺疾病: 重症胰腺炎治愈率提高,死亡率降低 胰腺癌:超声内镜的应用
一,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二, 消化内镜学概述 一,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二, 消化内镜学概述
硬管式内镜 电子内镜 电子内镜 纤维内镜 纤维内镜 半可屈式内镜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 20 世纪内镜技术回顾
消化内镜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硬式内镜( 年) 早期硬式内镜: 1805 年德国 Bozzine 首先提出内镜的设想 1868 年德国 Kussmaul 在观看吞剑表演的启发下,制 成第一台胃镜 半可曲式胃镜: 1932 年,光学师 Wolf 和内镜学者 Schindler 共同研制 而成 二、纤维内镜( ) 1957 年美国 Hirschowitz 制成了第一台纤维内镜
消化内镜发展的四个时期 三、电子内镜( 1983 年 - ) 1983 年美国 Weloh Allyn 公司首先开发世界 上第一台电子胃镜 四、胶囊胃镜( 2000 年 - ) 2000 年以色列开发出第一台将图像连续发 射至体外的医学相机,外形酷似胶囊
中国消化内镜发展史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一些大医院开展了硬 式内镜的检查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引进纤维内镜 80 年代起发展迅速,电子胃镜、 ERCP 检 查、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基本与国际接轨。 90 年代内镜检查普及全国基层医院
中国消化内镜发展史 1984 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内镜学术会议 上,成立全国内镜学组 1990 年在南京内镜学术会议上正式成立 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 2000 年,我国正式加入亚太地区内镜学 会与世界内镜学会
中国消化内镜发展史 1966 年开始研制纤维内镜 1973 年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生产了第一 台纤维胃镜,实现了纤维内镜的国产化 2003 年胶囊内镜研制成功.
内镜种类 食管镜 胃镜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胆道镜 小肠镜 结肠镜 双气囊套管式小肠镜 超声内镜 放大内镜 变焦内镜 色素内镜 胶囊内镜
内镜设备发展特点: 镜体向长、细、软方面发展 设备机械灵活性和精密度的提高 图像的高清晰度发展 内镜的辅助设备的日新月异
是现代医学科学和高新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 结晶,是一门新的医学分支。 主要研究解决内科不能解决的问题,简化和 替代一些外科手术,从而为内科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和途径。 内镜治疗学
简便 快速 高效 安全 低耗费 低并发症 低死亡率
内镜下取异物术 内镜下取异物术 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开术 内镜下切开术 内镜下扩张术 内镜下扩张术 内镜下止血术 内镜下止血术 内镜下置管术 内镜下置管术 内镜下硬化术 内镜下硬化术 内镜下结扎术 内镜下结扎术 内镜下引流术 内镜下引流术 内镜下修补术 内镜下修补术 内镜下放置支架术 内镜下放置支架术 内镜下造瘘术 内镜下造瘘术
一、食管疾病的内镜治疗 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食管肿瘤的内镜治疗 食管异物的内镜治疗
二, 胃疾病的内镜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内镜止血 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摘除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 晚期胃癌的内镜治疗
三, 胆道疾病的内镜治疗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清除胆 总管结石的成功率达 85% — 9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成功率 95% 以上
四, 急腹症的内镜诊疗 急诊腹腔镜诊断性腹腔镜在急诊中也非 常重要。多种急诊病例需要腹腔镜检查, 右下腹疼痛、急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 穿孔或憩室穿孔、肠梗阻、腹腔内出血 和肠系膜缺血。
五, 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胰腺囊肿的内镜治疗
六, 内镜下胃肠造瘘术 内镜下经皮结肠造瘘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
消化道内镜技术发展趋势
荧光内镜红外线内镜窄波内镜细胞内镜 电子内镜 电子内镜 纤维内镜 纤维内镜 胶 囊 内 镜胶 囊 内 镜胶 囊 内 镜胶 囊 内 镜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 21 世纪内镜技术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的趋势 操作更规范 诊断更准确 内镜治疗更普及 舒适更安全
一、操作更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更规范 各种消化内镜诊治指南的出台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要求更高 1979 年 : 英国消化病学会最先颁布《内镜消毒规范》 1988 : ASGE 、 SGNA 、 BSG 提出《内镜消毒规范》 1994 :美国 FDA 制定内镜消毒规范 1997 :我国消化内镜学会制定《消化内镜的消毒试行方案》 2003 :美国 11 个专业委员会制定《消化内镜的消毒指南》 2004 :中国卫生部制定《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 版 ) 》 2007 年: 美国 SGNA 学会最新颁布修订《内镜消毒规范》 2009 年 : 中国卫生部 新的规范又在重新修订起草。。。。
国际上三种内镜洗消标准 最佳消毒标准(全自动洗消) ----发达国家 常规消毒标准(水槽人工洗消) ----中国等国家 最低消毒标准 (水桶法人工洗消)-----非洲 摘自2006年3月世界胃肠病组织和世界消化内镜组织联合制定的《内镜消毒国际规范》
SGNA 软镜洗消的感控标准 ( 2007 版) 人员要求 教育与培训 质量控制 内镜检查间设计要求 内镜洗消间设计要求 高水平消毒剂外溅的应对 措施 内镜附件的消毒灭菌 内镜洗消具体步骤 床边处理 手工测漏 手工预清洗 清洁剂清洗 高水平消毒 干燥 储存 全自动洗消机设计要求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流程 严格、充分的前清洗是保证内镜消毒成功的关键!!
内镜洗消比较 手动洗消 洗消成本低 工作人员暴露在有害的清洗、 消毒剂中 消毒不充分 不能进行过滤除菌 消毒后的冲洗可能不充分 不能全程测漏 不能自动记录运行参数,难 以质量控制 消毒时间短不受水压影响 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 自动洗消 消毒成本高 工作人员不会暴露在有害的 清洗、消毒剂中 消毒完全 能直接进行过滤除菌 消毒后的冲洗充分 完善的洗消机能全程测漏 能自动记录运行参数,便于 质量控制 消毒时间长受水压影响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胃镜洗消室
肠镜洗消室
通常内視鏡検査室 6部屋 超音波内視鏡 1部 屋内視鏡処置 1 部屋 通常内視鏡検査室 洗浄・消毒室
欧美国家内镜洗消现状 全自动洗消是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全自动洗消 % 手工洗消 % 英国 1000 荷兰 1000 美国 8515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德国 7030 法国 意大利
消化内镜诊治相关指南 中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指南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双气囊小肠镜诊治规范 老年患者消化内镜操作指南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