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習支持教學之策略 李美穗
思考、溝通與表達 Think Pair Share 30 秒 1分1分 1分1分 30~50 秒
固守思維 借腦創新 學習思維的變革 探究 合作 表達 修改自謝傳崇
孩童的文化發展會出現兩次: 第一是社會層次, 第二是個體層次。 文化發展先發生在個體間,然後才 發生於個體內。 不但發生於孩童功能的發展,也發 生於注意力、邏輯記憶或概念的獲 得。 (Vygotosky, 1978, p.57) 5
語言使用與社會互動 在理解世界的教育活動中是重要的。 (Wertsch, 1991; Wells, 1999; Daniels, 2001)學習是一種語言活動
學習是一種語言活動 學生透過 外顯的語言與協同活動,其學習成效 勝過非語言的活動 社會互動可以促進個體的智識發展: 許多教育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生透過 外顯的語言與協同活動,其學習成效 勝過非語言的活動。 建構知識,培養能力 教室的重心在於學生,由學生討論、 協商,進而建構知識,培養能力。
學習是一種語言活動 藉由互動過程 聽到更多的觀點 對於發言有信心的學生可以藉由互動過程 聽到更多的觀點。 有機會回應甚至能提出想 法 對於安靜的學生有機會回應甚至能提出想 法,不再只是接受,更能相互挑戰想法。 學生的互動 以學生的互動為教學活動時,老師的角色 變成了協同的一員,與學生一起進行以分 享為目的的活動,教室轉變為更開放、有 趣和參與的氛圍。
培養學生具備因應未來世界的能力 知識、方法、態度 學生素養 讓學生以知識、方法、態度為基礎, 提升學生素養,幫助學生有能力面對 日新月異並充滿判斷的生活挑戰。 擁有能力進行批判獨立 思考推理思考的習慣 終生學習 使學生成為擁有能力進行批判與獨立 思考,運用推理思考的習慣處理問題, 並能終生學習,成為能面對全球化生 活之未來公民,以創造個人與他人生 活福祉。
學習共同體的哲思 學習共同體的哲思 ( 左藤學 ) 公共性 公共性 :學校教室應成為公共空間,教師應有打 開教室大門雅量,使多元思考方式透過對話得到交 流,構築培育學生的緊密關係。 民主主義 民主主義 :「與他人共生的生存方式」 ─ 教師間、 師生間、生生間都要構築「相互聆聽」的關係。對 話不只是獨白,唯有聆聽發生,溝通才產生。 卓越性 卓越性 :學校內的教育活動與學習活動都應追求 卓越,在追求完美的同時,教育者與學習者都應謹 慎思考,發展伸展跳躍的學習。養成追求卓越的習 慣。
學習是 學習是 …… 和事物構築世界 透過和事物的相遇與對話 ── 構築世界 與他人構築同伴 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 ── 構築同伴 與自己構築自我 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 ── 構築自我 思考啟動 思考啟動才是學習成立!
學習共同體中的課程 以往的課程是「教師要教什麼」。 學習共同體的課程是 ---- 「提供學習的經驗」。 課程是提供學習的軌跡,要創造學習的 經驗,是在教室裡慢慢創造出來的。 上完課,課程設計才算完成。
學習活動設計與討論 李美穗
課程設計的轉變 (1) 課程性質決定學習的品質、類型與方式, 有什麼樣的課程,就有什麼樣的學習。 對話性學習,必以建設對話性課程為基礎 跳脫原有的「課本架構」 — 轉化課程與教 材。 課程設計的結果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 能力的培養。
課程設計的轉變 (2) 過去的課程設計 ─ 階梯型 – 目標 → 達成 → 評價 – 具體設定教學內容的目標,有效地將達到此一目標的 活動組織到教學過程中,並用考試評價達到目標的程 度。 現在的課程設計 ─ 登山型 現在的課程設計 ─ 登山型 – 探究‧合作‧表達 – 設定做為教學內容核心的主題,學生以多元方式展開 活動的、協同的、探究的學習,並能相互表現和共享 學習的成果。
創造課程 學習經驗的「設計」 創造學習經驗的「教室實踐」 對於學習經驗進行「反思與評價」
創造課程的中心課題 以學生的認知興趣和需要為基礎的單元主題 主題探究的素材或資料 促進學生探究和交流 ( 互動 ) 活動的學習環境 學習發展性的預見 (Jump 的可能 ) 17
學習經驗的設計 將學生與對象物、其他學生和自我的接觸 與對話作為單元並加以組織。 將活動的、協同的與反思的學習作為單元 並加以組織。 教室實踐 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課程設計探究合作表達
UbD 實施原則 一、利用大概念引導學習者積極學習 二、協助學習者聚焦於持續理解 (Enduring understanding) 的六大面向 三、三階段的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四、將學習歷程成果集結成「相簿」, 而非「快照」 五、利用 UbD 打造學習型社群 ( 組織 )
新的思維 ─ 逆向設計 第一階段:預期學習結果 第二階段:蒐集評量證據 第三階段:安排學習計畫 UbD 的設計理念: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 理解才能產生有意義的推論 – 理解才能產生學習遷移 20
利用大概念引導學習者積極學習 大概念 (Big ideas) 與主要問題 (Essential questions) 是 UbD 的 重點之一 UbD 將大概念轉化為課程核心的持 續理解與主要問題
表 2. 持續理解六大面向內容說明 六大面向 說明 Explanation 說明 利用學習歷程中的證據 ( 作業與評量結果 ) 來證明、推論、 描述、 設計與實證學習主題內容。 Interpretation 詮釋 轉化所學的新知識創造新事物。例如提出批評 ( 建設性 ) 、 類比、隱喻、翻譯與預測等個人見解。 Application 應用 將所學應用於新的、獨特的,或未知情境脈絡。例如創 作、發明、解決與測試等活動。 Perspective 觀點 提出對事件、主題或情境的個人看法,並做出分析與結 論。 Empathy 同理心 展現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例如參與角色扮 演、解讀他人想法,以及分析、辯護他人行為等。 Self-Knowledge 自我認識 自我反思與評價,以及闡述反思後產生洞見為何,尤其 要能持續監控與改善自我對資訊的蒐集、組織與分析的 能力。
第一階段:預期學習結果 領域課綱能力指標 理解大概念 -- 透過本課程學生將瞭解... – 哪些是核心的概念或想法 ? – 對這些核心想法有何具體期待的理解 ? – 哪些迷思概念與學習困難是可預期的 ? 關鍵問題 – 哪些問題會引發探索、理解和學習的轉移? 知識 -- 透過本課程,學生將知道 … – 在本單元學得哪些關鍵知識? – 由於這些知識他們應該能作什麼? 技能 -- 透過本課程,學生將有能力做 … – 將這些看作能付諸行動的能力 23
四年級 三年級 五年級
第二階段:評量結果 表現活動及評量 表現活動及評量 – 將透過哪些作業 / 成果或活動展現學生所學 的知識及技能? – 要用哪些規準來評量 ? 其他證據 其他證據 – 透過其他哪些證據(如:小考、測驗、學術 提示、觀察、作業、日記)學生們將會展現 所期望的成就? – 學生們將如何回饋及自我評量他們的學習 ? 29
第三階段:學習計畫 學習計畫要涵蓋哪些學習經驗和指導 會使學生能夠達到所期待的結果?
從孩子的學習需求中 看到我們的責任 給每一個孩子一個機會 成功的機會 把握每一個當下, 讓教學不只是一個 job , 而是一個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