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四大名著 之一 四大奇书 之 一 英雄传奇 代表作
第一节 《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 一、史书素材: 1 、《宋史》中《徽宗本纪》、《侯蒙 传》、《张叔夜传》均有简略记载 ; 2 、南宋王偁《东都事略》等。
《宋史 徽宗本纪》 宣和三年( 1121 )二月,甲戌,降诏 招抚方腊。 …… 癸巳 ……, 是月方腊陷处州。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 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 夜招降之。
《宋史 张叔夜传》 (叔夜)以徽酋阁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 转略十郡,官军莫敢缨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 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叔夜)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 轻兵近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 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 副贼,江乃降。
《宋史 侯蒙传》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 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 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 帝曰: “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 卒。
宋 洪迈《夷坚志》 宣和七年, …… 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 而悉诛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据此认为宋江等人的 结局是 “ 杀降 ” 。
二、民间流传: 1 、罗烨《醉翁谈录》录说话名目; 2 、南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录 36 人姓名、绰 号; 3 、南宋末元初《大宋宣和遗事》 “ 梁山泊聚义本 末 ” 。
南宋罗烨《醉翁谈 录》 :“ 石头孙立 ” 、 “ 青 面兽 ” 、 “ 花和尚 ” 、 “ 武行 者 ” 。 宋末元初周密《癸 辛杂识》记载龚开《宋 江三十六人赞》。
《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 呼保义宋江 智多星吴学究 玉麒麟卢俊义 大刀关胜 活阎罗阮小七 尺八腿刘唐 没羽箭张清 浪子燕青 病 尉迟孙立 浪里白条张顺 船火儿张横 短命二郎阮小 二 花和尚鲁智深 行者武松 铁鞭呼延绰 混江龙李俊 九文龙史进 小李广花荣 霹雳火秦明 黑旋风李逵 小 旋风柴进 插翅虎雷横 神行太保戴宗 急先锋索超 立 地太岁阮小五 青面兽杨志 赛关索杨雄 一直撞董平 两头蛇解珍 美髯公朱仝 没遮拦穆横 拚命三郎石秀 双尾蝎解宝 铁天王晁盖 金枪班徐宁 扑天雕李应
《宣和遗事》按年编 述历史故事,叙事到宣和 年间则有了水浒故事,如 “ 杨志等押花石纲违限配 卫州 ” 、 “ 孙立等夺杨志往 太行山落草 ” 、 “ 宋江因杀 阎婆惜往寻晁盖 ” 、 “ 宋江 得天书三十六将名 ” 等。
天书三十六人名单 智多星吴加亮 玉麒麟李进义 青面兽杨志 混江龙 李海 九纹龙史进 入云龙公孙胜 浪里白条张顺 霹雳火秦明 活阎罗阮小七 立地太岁阮小五 短命 二郎阮进 大刀关必胜 豹子头林冲 黑旋风李逵 小旋风柴进 金枪手徐宁 扑天雕李应 赤发鬼刘唐 一直撞董平 插翅虎雷横 美髯公朱同 神行太保戴 宗 赛关索王雄 病尉迟孙立 小李广花荣 没羽箭 张青 没遮拦穆横 浪子燕青 花和尚鲁智深 行者 武松 铁鞭呼延绰 急先锋索超 拼命三郎石秀 火 船工张岑 摸着云杜千 铁天王晁盖
元刊《宣和遗事》中林冲是押运花石纲 的十二指使之一。十二指使奉命押运花石 纲,林冲等十名指使运花石纲已到京城, 只有杨志在颖州等候孙立不来,被雪阻滞, 因卖刀而杀人。林冲等十一人在黄河岸上 救了被押解的杨志,于是同往太行山落草。
今存元杂剧 “ 水浒戏 ” : 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 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 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 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 无名氏《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
” 元杂剧中剧文已佚、仅存剧目的 “ 水浒戏 ” 杨显之《黑旋风乔断案》 李文蔚《燕青射雁》 康进之《黑旋风老收心》 高文秀《黑旋风斗鸡会》 《黑旋风乔教学》 《黑旋风借尸还魂》 《黑旋风诗酒丽春园》 《黑旋风穷风月》 《黑旋风大闹牡丹园》 《黑旋风敷衍刘耍和》 《双献头武松大报仇》 红字李二《板踏儿黑旋风》 《折担儿武松打虎》 《窄袖儿武松》 《全火儿张弘》 《病杨雄》 无名氏《小李广大闹元宵夜》 《张顺水里报冤》 《一丈青闹元宵》 《征方腊》 《宋公明劫法场》 《宋公明喜赏新春会》
第二节 《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 一、关于作者,明代说法有四: ① “ 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 (嘉靖间高儒《百 川书志》、郎英《七修类稿》) ②罗贯中作(见于万历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王圻《稗史汇编》) ③施耐庵作(见于万历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④施作罗续(见于明末清初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 传》) 目前一般从①说:施耐庵作,门人罗贯中在施 “ 的本 ” (即真本)基础上,又作一定加工。
二、《水浒传》的版本 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祖本,早已不 存。明清以来出现的多种《水浒传》版本, 一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简 之分,不在情节、人物本身而是指叙述、 描写的文字有粗略和细腻之不同。
繁本系统 (一)百回本: 1 、明正德、嘉靖年间坊刻残页本; 2 、嘉靖年间刊印的《忠义水浒传》残本( 8 回) 3 、万历十七年乙丑( 1589 )刊印的《忠义水浒传》一 百卷一百回,因卷首有署名 “ 天都外臣 ” (汪道昆)的一 篇序文,故称之为 “ 天都外臣本 ” ; 4 、万历三十八年( 1610 )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 批评忠义水浒传》,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这是现 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繁本; 5 、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李 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批评忠义 水浒传》等。
(二)百二十回本: 明袁无涯刊本《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增加了百 回本所没有的宋江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 (三)七十回本:金圣叹从七十一回处拦腰一 斩,将 原书的第一回改为 “ 楔子 ” ,将第七十一回中的 “ 忠义堂石 碣受天文 ” 部分保留下 来,自己加上一段卢俊义惊噩梦 的情节,算作结局的第七十回。除了这拦腰一斩的一板 斧 外,还对前面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修订,写了大 量批语,并将这种新版本称为真正的古本,而后打着古 本的旗号,对自己的增删修订大加称赞。 即《贯华堂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简本 :万历年间双峰堂刊印《全像增添田 虎王庆忠义水浒传》 102 回本、 110 回本、 115 回本、 120 回本、 124 回本五种。
繁本简本 一百回 一百 二 十回 七十回 一百 0 二回 一百 一 十回 一百 十 五回 天都外臣 序本(万 历十七年) 容与堂刊 本(万历 三十八) 钟伯敬评 本(明末) 大涤馀人 序本 袁无涯刊 本 (万历四 十二年) 金圣叹评点 本 贯华堂刊 水浒志传评 林本 英雄谱本郑大郁序 本
第三节《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 120 回本可分六部分: 一( 1—71 回),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二( 72—82 回),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 三( 83—90 回),奉命征辽。 四( 91—100 回),征田虎。 五( 101—110 回), 征王庆。 六( 111—120 回),征方腊及凄惨结局。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刻画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 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 金圣叹《水浒传序三》: “ 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 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 。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 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 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 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鲁 是悲愤无处说,焦庭粗鲁是气质不好。
李逵与鲁达 相同:粗中有细。 不同: 李逵粗中有野气,是 “ 粗野 ” 。 鲁达粗中有豪气,是 “ 粗豪 ” 。
同是打虎 “ 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 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 ” 同是杀嫂 武松杀潘金莲, “ 全是为兄报仇,而己不曾与焉 ” , 表现为义烈; 石秀杀潘巧云, “ 不过为己明冤而已,并与杨雄 无与也 ” ,显示出狠毒。
二、《水浒传》的艺术结构 第一部分: 71 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 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 第二部分: 71 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 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悲剧告终。
整体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俱备, 结构完整。 分开说:多有如 “ 林冲传 ” 、 “ 鲁达传 ” 、 “ 武松传 ” 、 “ 李逵传 ” 、 “ 宋江传 ” 、 “ 三阮传 ” 等精彩片断。 全书结构:珠串式链式结构。 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 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 。
三、成熟的白话语体 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 色彩,生动泼辣,酣畅淋漓。 人物语言个性化, “ 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从对话中见出 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第五节 《水浒传》的影响 明代有三大系列英雄传奇: (1)说唐系列:《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 朝志传》和《唐书志传》三种,均以李世民为中 心,写隋末群雄逐鹿故事。艺术粗糙,形象单薄, 但对《隋唐演义》、《说唐全传》有奠基作用。 (2)说岳系列:明代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 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 传》)是首部岳飞题材长篇。清代有钱采、金丰 的《说岳全传》。
(3)说杨系列: 明代两种最著: 熊大木《北宋志传》(《杨家将传》)、《杨家府演 义》。两书虽冠以 “ 志传 ” 、 “ 演义 ” ,实多无史料根据, 并非历史小说,而是英雄传奇。 清代《水浒》的三部续书: 《水浒后传》 《后水浒传》 《结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