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978 年和 1979 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 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 他深刻地认识到: “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 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 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 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Advertisements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 第 11 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 1949—1956 年)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 ( 1 )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 2 )恢复: 1952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
56年 58年 66年76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78年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 徘徊 新时期 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复习 目标: 1. 能建构清晰的第一单元 的知识网络 2. 熟知各重大事件及意义 3. 进一步熟悉并提升知识的 应用、解题能力.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村 根本原因: 措施: 意义 “ 一大二公 ” 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专题三 第二课. 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 海南省 深圳 厦门 珠海 汕头 知识小贴士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 1. 农村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 2. 城市改革的时间、重点、具体 内容 3. 对外开放的目的、形成的格局 4. 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第9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廊坊市第四中学.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Welcome ! DREAM.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第八专题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历史组 洪国莹.
高2013届第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现代部分 2013·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资料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中国的工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九单元 第21讲 第21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七章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
你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列宁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西藏和平解放 筹备 巩 固 第一届政协会议 新中国 的成立 标志 抗美援朝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大跃进”运动 一五计划 社会主 义道路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
2015年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第三讲 章节内容分析2 主讲教师:李阅民.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课时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你见过这些票据吗?票据的变迁是时代的折射。这些票据是我国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实践,这些票据悄然结束。 请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与这些票据的消失有什么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又有哪些?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专题复习讲座 --主讲:王年胜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 前三单元测试试题 雷池中学 吴俊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2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经济体制) 一、改革最先的突破口: 农村 二、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③ ② 20世纪我国社会经历的三次历史巨变 ① ④ ⑤ ⑥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推翻帝制 历史巨变 邓小平 时代伟人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4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 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 5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过渡 时期 (1949~ 1956) 社会主 义初级 阶段 (1956 年 ~ 现在 ) 新中国成立和巩固政权 ( 年 ) 恢复国民经济 (1949 年 ~1952 年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3 年 ~1957 年 )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时期曲折探索( ) 十年文革浩劫(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今)

. 全国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整编和精简国家机构和军队. 大力发展生产 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准备条件

1. 定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 的这一历史阶段。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 2. 总路线: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 搞五年计划 ) ,实现国家社会主 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简单概括为 “ 一化三改造 ” 。 3.“ 一五 ” 计划 (53-57)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进行三大改造。

思考: 1. 过渡时期 (1949~~1956) 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呢?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说法都对,说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从其实 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是新民主主义国,是从 其政权的一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存在而言。 2.“ 一化三改 ” 的最终目的 ( 实质 ) 是什么? A 把中国变成工业国 B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 C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三大改造 1. 时间: 2. 内容: 3. 方针 方法: 4. 意义 5. 局限: (1953 年.~~~1956 年底 )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 农业: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方法是 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方法是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方法是初级、中级国家 资本主义过渡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过急、过粗、处理不当,遗留了一些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诞生,经建国初期三大运动 政权得到巩固。 年至 1952 年我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国民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年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的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年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 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这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 立了起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1966) A 、探索:中共一系列的正确决策( “ 八大 ” ),为 以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 基础。 B 、曲折:由于缺乏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在探索 中出现 了一些曲折和错误 (“ 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 运动 ) ,为 “ 文革 ” 的错误发动埋下伏笔。 C 、前进:由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而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了巨 大成就, 这是十年探索的主要方面。

文革十年( )  动乱严重影响经济(表现)  周恩来、邓小平努力发展经济

四. 曲折中的成就 1. 原因? 工人阶级热火朝天展开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党 派出优秀干部;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持; 苏联的帮助。等等 2. 取得了哪些成就? 工矿业成就突出:汽车、飞机、机床、钢管等, 改 变工业落后面貌。等等 农业按计划完成。 交通运输业方面成就很大:鹰厦、宝成、武汉大 桥、康新青藏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