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一):遊戲在心智 發展中的角色 - 基本理論
什麼是遊玩、遊戲? 遊戲在發展上有什麼功能? 如何應用遊戲於個體的發展上?
遊玩( PLAY )的特徵 內發的動機 看重遊戲的過程而非遊戲的結果 早期兒童遊戲中,玩法是主觀的,偏重自己決 定的規則而不受媒介物(物體)的客觀(物理) 條件,但逐漸改變 早期遊戲本身對兒童而言(可能)是真實的。 即使假扮遊戲,都會相信自己是裝扮的角色 遊戲規則是有彈性的,雖然有規則,但是任由 自訂(個人或是共同) 兒童是主動參與遊戲,無法被迫(動機層面)
遊戲( GAMES ) 有規則的遊玩 怎麼開始、怎麼結束,每個行動的順序和 程序 參與的人都要遵守 年齡越大,越重視規則性
對遊玩、遊戲的研究重點 對性質探究 對關係探究:對社會、情緒、認知、道德、 發展等影響 對個別差異研究:性別、性格、異常行為、 文化、年齡、社經地位 對生態的研究:情境因素 對應用的研究:教育、養育、教學、臨床 治療、輔導
遊玩、遊戲的發展 早期:逐漸脫離玩具、朝向運用想像力、 規則內化、同理心、心智理論功能等設計 遊戲內容、與他人共同進行等。
Piaget 對遊戲、遊玩的看法 認知發展觀點 感覺運動期:練習操作 前操作期:語言出現,共同運作符號化歷程 (眼鏡藥水餵布娃娃)。符號遊玩(社會與認 知發展:社會環境知識、人際關係、角色定位、 活動協調、去自我中心、不受外在條件限制、 統整能力培養) 具體操作期:規則性遊戲(從個人到與他人、 語言互動,交換意見、指派、共同籌畫、修改 規則),但仍自我中心,較少合作式遊戲
Smilansky, 1968 功能性遊玩 (functional play) :練習 建構遊玩 (constructional play) :規則 戲劇遊玩 (dramatic play)
社會互動觀點 Parten, 1932 不專注遊玩:容易分心、被吸引 旁觀者:不參與,但專注 單獨遊玩 平行遊玩 聯合遊玩 合作遊玩 非發展順序、類別性質
遊玩與發展各面向的關係 認知發展 語言發展 社會發展 情緒發展 道德發展 性別發展
Vygotsky 的觀點 工具的使用:一般性工具、智能適應性工 具。學會使用湯匙:利用木棒或是其他玩 具(象徵性替代)。 Vygotsky 認為:遊戲出現來自於工具的使 用,但後期發展的扮演遊戲則需要社交互 動中他人所示範,或自己學會模仿。 他人引發、促進、鼓勵、糾正、示範:學 步兒如何假裝熊媽媽餵小熊,學開車
想像力發展與遊戲發展 運用幻想 運用符號表徵 規則推理:情境與真實,推理行動後果 (他人反應等):善良的狼 運用中介物 運用語言
扮演遊戲 學齡前與幼稚園時期主要的活動,能促進 心智與社會能力的發展 象徵性與社會性活動
遊戲是一種鷹架 孩童創造一個幻想的情況:會逐漸需要細節的 刻畫 擔任與扮演角色 遵守一套由特定角色所決定的規則:遊戲不是 全然出於自發,幻想情境開始,但落實於實際 與他人互動狀況 規則是從不明確到逐漸明確發展出來 電影:哈利波特
Vygotsky 認為遊戲如何影響發展 創造許多智能發展的近側發展區 促進思考與行動和物體的分離 促進自我規範的發展 影響動機 促進去中心化
成熟遊戲的特點 象徵性的代表物與象徵性的行為 增加以語言來創造的劇情、或依賴語言交 換意見 複雜的主題內容 豐富與多面向的角色 延伸時間增加
遊戲功能的應用 教學 教養 教育 治療:一般與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