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按性质分类: 按性质分类: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 宗教园林 宗教园林 按艺术风格分类: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一、背景定位 三、项目建设 四、发展思路 五、活力洋浦 2 二、基本情况 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 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洋 浦控股)是为实现政府 主导洋浦开发, 2008 年 1 月经海南省政府批 准设立的省属国有独资 企业, 2010 年 3 月,公 司成建制并入管委会。 公司定位.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 昌晶亮 第八章 园林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园林旅游资源景观要素 一、园林与园林旅游资源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 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园林的种类: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
园林  由山石, 水体, 生物, 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  具有生活, 游憩和观赏功能的人为造景园 地.
第五章 园林旅游资源 第一节 中国园林发展、特点及成就 一、园林发展简史 (一)起源于商周时期 : 囿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 : 苑、苑囿、宫苑 (三)魏晋南北朝为转型时期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
第三节 廊. 廊 一、廊的特点 1. 廊子通常布置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 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划分的一种重要手 段。 2. 廊子是一种 “ 虚 ” 的建筑物,两排细细的列 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廊顶。 3. 廊子的结构构造及施工一般也比较简单。
第二章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园林基址和 开发方式 按园林基址和 开发方式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第一章 中国园林概述 教学目标 : 掌握中国园林的造园特点 熟悉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 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四 、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趋势.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居住区环境设计 ENVIRONMENT DESIGH OF RESIDENCE 主讲:周彝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体积 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 杨泳茹.
四、中西古典园林的文化差异 (一)自然山水式风格的中国古典园林 (二)几何式风格的西方古典园林 东方园林艺术体系:中国园林
第十章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第十章 园林类旅游资源 重点内容: 园林类型 中国园林构景艺术.
中國園林建築.
猜猜下面的建筑名称是什么?出自于哪个城市?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相传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 。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美誉。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
第十讲 中国园林.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
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一起来欣赏游览苏州园林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10.2 立方根.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州园林.
八年级下数学课题学习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数格点 算面积.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双语学校 陈 曦.
物体识别 3D建图 semantic mapping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清朝 Qing Dynasty.
正方形 ——计成保.
西藏 Tibet.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体积.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流传到世界上不少国家,被称为“东方魔板”,它是用七块不同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木板构成图形的游戏。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有理数的乘方(二).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1.2轴对称的性质 八 年 级 数 学 备 课 组.
3.4 角的比较.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正方形的性质.
Sssss.
北京海淀机场试驾场地 北京海淀试驾场地位于北京市区唯一超大型机场汽车试驾场地。全封闭,绿化及现代化建筑风格,30000平米试驾场地,长550米飞机跑道,无驻场飞机和日常飞行,专供汽车试驾。大型机库,客户休息大厅(会议大厅,培训教室),紧邻海淀区阳台山度假风景区,景色秀美适合道路试驾,总占地6万平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按性质分类: 按性质分类: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 宗教园林 宗教园林 按艺术风格分类: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私家园林、江南园林的代表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 沧浪亭 沧浪亭

(一)苏州古典园林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编号: 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留 园 、网师园 和环秀山庄 , 于 1997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 选标准 C (Ⅰ)(Ⅱ)(Ⅲ) (Ⅳ)(Ⅴ)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2000 年沧浪亭 、狮子林 、 艺圃 、耦园、退思园 也 扩展进入《世界遗产名 录》。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编号: 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留 园 、网师园 和环秀山庄 , 于 1997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 选标准 C (Ⅰ)(Ⅱ)(Ⅲ) (Ⅳ)(Ⅴ)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2000 年沧浪亭 、狮子林 、 艺圃 、耦园、退思园 也 扩展进入《世界遗产名 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 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 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 11 ~ 19 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 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 深邃意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 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 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 11 ~ 19 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 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 深邃意境。

1 、中国园林建设的理想品质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把自然的美 与人工的美高度的结合起来,把艺术的境界与现实的生活 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情 趣与美的理想都水乳交融般交织在一起的,既 “ 可望可行 ” 又 “ 可游可居 ” 的现实的物质空间。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把自然的美 与人工的美高度的结合起来,把艺术的境界与现实的生活 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情 趣与美的理想都水乳交融般交织在一起的,既 “ 可望可行 ” 又 “ 可游可居 ” 的现实的物质空间。 在园林建设中,中国人不象法国宫廷园林的设计者那样, 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 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 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 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 “ 强迫自然去接受 均称的法则 ” 。而是认为,园林建筑兼有观景与点景的双 重功能,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 但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其手法是: 在园林建设中,中国人不象法国宫廷园林的设计者那样, 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 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 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 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 “ 强迫自然去接受 均称的法则 ” 。而是认为,园林建筑兼有观景与点景的双 重功能,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 但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其手法是:

其一,把居住生活用房集中、密集地布置于园林 的一侧,以便让出构成小园林的主要地块。 其一,把居住生活用房集中、密集地布置于园林 的一侧,以便让出构成小园林的主要地块。

其二,把与园林 景观关系不密切 和体量比较高大 的建筑、建筑组 群,组成相对独 立的小院,以山 丘、假山、花木、 游廊、花墙等围 绕,使它们隐蔽 于山水林泉的主 景之外,以突出 自然景色。 其二,把与园林 景观关系不密切 和体量比较高大 的建筑、建筑组 群,组成相对独 立的小院,以山 丘、假山、花木、 游廊、花墙等围 绕,使它们隐蔽 于山水林泉的主 景之外,以突出 自然景色。 如狮子林、沧浪 亭、网师园的建 筑等都采取了这 种方法。 如狮子林、沧浪 亭、网师园的建 筑等都采取了这 种方法。

其三,园林内部 除布置观赏用的厅 堂、轩榭外,其余 均为小尺度的点景 建筑。主要厅堂的 轴线并不延伸到园 林内部去,它与主 要山水景色在平面 布置上只是一种为 满足观赏需要而形 成的对应关系,不 起支配作用。 其三,园林内部 除布置观赏用的厅 堂、轩榭外,其余 均为小尺度的点景 建筑。主要厅堂的 轴线并不延伸到园 林内部去,它与主 要山水景色在平面 布置上只是一种为 满足观赏需要而形 成的对应关系,不 起支配作用。

自然山水的美是一个整体,要真正的体会自然山 水的美在 “ 形 ” 、 “ 神 ” ;在 “ 意境 ” ;在有常理。由此 才懂得建设园林中怎样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 自然山水的美是一个整体,要真正的体会自然山 水的美在 “ 形 ” 、 “ 神 ” ;在 “ 意境 ” ;在有常理。由此 才懂得建设园林中怎样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 或者,保留天然的 “ 真意 ” 和 “ 野趣 ” , “ 随山依水 ” 的 修建园林, “ 自然天成地就势, 目标待人工假虚设 ” (康熙《芝经云提》诗); 或者,保留天然的 “ 真意 ” 和 “ 野趣 ” , “ 随山依水 ” 的 修建园林, “ 自然天成地就势, 目标待人工假虚设 ” (康熙《芝经云提》诗); 或者,意于通过 “ 掇石而高 ” , “ 搜土而下 ” , “ 合乔 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 ” 来表达 “ 宛如画意 ” 的景观, 以 “ 自成天然之趣 ” (计成《园冶》)。 或者,意于通过 “ 掇石而高 ” , “ 搜土而下 ” , “ 合乔 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 ” 来表达 “ 宛如画意 ” 的景观, 以 “ 自成天然之趣 ” (计成《园冶》)。

2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 典建筑,把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 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它所追求的是 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 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 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 面构图的美学原则。把这样的建筑搬到园 林中来,势必形成集中的建筑物加上集中 的园林这种局面,建筑与园林之间的联系 显得不够紧密。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 典建筑,把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 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它所追求的是 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 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 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 面构图的美学原则。把这样的建筑搬到园 林中来,势必形成集中的建筑物加上集中 的园林这种局面,建筑与园林之间的联系 显得不够紧密。

我国的建筑传统是木构建筑则不同,园林建筑化 大为小,融于自然。方法有三: 我国的建筑传统是木构建筑则不同,园林建筑化 大为小,融于自然。方法有三: 其一,建筑体量化 大为小,建筑物和 掩映于山林间,或 傍依山崖水际,不 处于支配环境的地 位。

其二,把建筑物从一个 集中的大个体中分散成 为一些独立的小个体, 有助于建筑物于自然风 景之间互相穿插、交融 的进行布局,使建筑融 于自然、点缀风景,也 有助于结合地形地貌的 具体特点,因山就势的 进行布置,以取得与环 境的协调。 其二,把建筑物从一个 集中的大个体中分散成 为一些独立的小个体, 有助于建筑物于自然风 景之间互相穿插、交融 的进行布局,使建筑融 于自然、点缀风景,也 有助于结合地形地貌的 具体特点,因山就势的 进行布置,以取得与环 境的协调。

其三,不同性质, 不同形象的建筑个 体,可随环境特点 的不同及景观上对 建筑的需要,灵活 选用,自由点缀, 花间隐榭,水际安 亭,房廊蜿蜒,楼 阁崔巍,建筑与自 然山水相依成景。 其三,不同性质, 不同形象的建筑个 体,可随环境特点 的不同及景观上对 建筑的需要,灵活 选用,自由点缀, 花间隐榭,水际安 亭,房廊蜿蜒,楼 阁崔巍,建筑与自 然山水相依成景。

3 、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在世界大部分已建成的建筑物的室内空间 和室外空间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是一 种矩形的空间。构成空间的各种实体多是 平平整整,形成许多笔直的协调和棋盘状 的平、立面网络。但从人的情感来说,更 倾向于变动的曲线,因为它更自然,更符 合人心理上的节奏。中国的园林建筑就多 是这样。如: 在世界大部分已建成的建筑物的室内空间 和室外空间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是一 种矩形的空间。构成空间的各种实体多是 平平整整,形成许多笔直的协调和棋盘状 的平、立面网络。但从人的情感来说,更 倾向于变动的曲线,因为它更自然,更符 合人心理上的节奏。中国的园林建筑就多 是这样。如:

其一,舒展飘逸的屋顶。 其一,舒展飘逸的屋顶。

其二,各种形式的墙面处理。 其二,各种形式的墙面处理。

其三,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去适应不同的不 同自然景观。 其三,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去适应不同的不 同自然景观。

视频 —— 苏州园林

皇家园林、北方园林的代表 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二)北京的皇家园林 ——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1998 年 11 月根据 c ⅰ ⅱ ⅲ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1998 年 11 月根据 c ⅰ ⅱ ⅲ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座落于北京西郊,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 园林之一,总面积约 290 公顷。是世界著名园林之 一。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 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 11 世纪起, 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 800 年后清朝结束时, 园林总面积达到了 1000 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 家园林世所罕见。 颐和园座落于北京西郊,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 园林之一,总面积约 290 公顷。是世界著名园林之 一。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 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 11 世纪起, 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 800 年后清朝结束时, 园林总面积达到了 1000 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 家园林世所罕见。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 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 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 成,环绕山、湖间是 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 全园分四个区域 :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 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 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 成,环绕山、湖间是 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 全园分四个区域 :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 治活动区,这一带原 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 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 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 殿和南北朝房、寝宫、 大戏台、庭院等。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 治活动区,这一带原 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 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 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 殿和南北朝房、寝宫、 大戏台、庭院等。

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成为囚 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 闭通道的高墙。 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成为囚 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 闭通道的高墙。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万寿山前山的建 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 41 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 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当年慈禧太后过 生日接受贺拜的地方。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 273 间、 全长 728 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 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 546 幅西湖胜景和 8 千多幅人 物故事、山水花鸟, 1992 年以 “ 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 列入吉 尼斯世界之最。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万寿山前山的建 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 41 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 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当年慈禧太后过 生日接受贺拜的地方。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 273 间、 全长 728 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 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 546 幅西湖胜景和 8 千多幅人 物故事、山水花鸟, 1992 年以 “ 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 列入吉 尼斯世界之最。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 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 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 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 各有妙趣。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 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 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 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 各有妙趣。

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 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 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 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 6 座不 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 3 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 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 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 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 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 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 6 座不 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 3 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 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 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佛香阁建筑在高 21 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 40 米,有 8 个面、 3 层楼、 4 重屋檐;阁内有 8 根 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 典建筑精品。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佛香阁建筑在高 21 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 40 米,有 8 个面、 3 层楼、 4 重屋檐;阁内有 8 根 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 典建筑精品。

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 常用形式。颐和园的长廊 长约 728 米,为世界长廊之 最。廊上绘有图画 余 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 鱼虫。昆明湖东岸的 8 角重 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 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 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 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 平极高。 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 常用形式。颐和园的长廊 长约 728 米,为世界长廊之 最。廊上绘有图画 余 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 鱼虫。昆明湖东岸的 8 角重 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 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 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 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 平极高。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 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 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 廊联通;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 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 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 廊联通; 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 西湖风格,一道 “ 苏堤 ” 把 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 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 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 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 筑; 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 西湖风格,一道 “ 苏堤 ” 把 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 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 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 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 筑; 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 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 乡风格。 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 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 乡风格。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堪称 园林建筑博物馆。

中国古典园林建设者的创造原则是 " 可望、 可行、可游、可居 " 。在体现这条原则时, 首先创造自然美和生活美的 " 生境 " ;经过中 间的 " 画境 " ;最后触景生情地达到意念美的 " 意境 " 。因此说,从画境到意境的升华,是 在步移景异的游览路线上完成的;在这条 路线上都建有游览开始的 " 起景 " 、高潮的 " 主景 " 和结束的 " 结景 " —— 的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建设者的创造原则是 " 可望、 可行、可游、可居 " 。在体现这条原则时, 首先创造自然美和生活美的 " 生境 " ;经过中 间的 " 画境 " ;最后触景生情地达到意念美的 " 意境 " 。因此说,从画境到意境的升华,是 在步移景异的游览路线上完成的;在这条 路线上都建有游览开始的 " 起景 " 、高潮的 " 主景 " 和结束的 " 结景 " —— 的内涵。

视频 —— 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