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12 月考化学试卷分析 蚌埠八中 韩丽丽 蚌埠三中教育集团 2013 ~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总体评价 1 、试题基本符合新课标、新考纲要求。 试卷命题符合《 2013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 试大纲》要求,同时也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 程标准( 2011 年版)》的要求。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考查学生的 实验探究能力;注重对学生知识细节的考查以及概念 的准确辨析。
一、总体评价 2 、试卷基本遵循考纲规定的命题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 是初 中毕业化学学科考试的命题的基本思路。本次的化学试 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引导学生认 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 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确学习化学的 重要性和实用性。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跟 安徽中考化学试卷基本保持一致(增加了一题填空题)。 核心知识和核心观点固定考查。如物质的变化、化学式 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的基本操作、质量守 恒定律、物质分类、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等。
一、总体评价 3 、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一、总体评价 4 、试卷知识点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 本次试卷考察了六个单元的内容,涵盖面广,是 对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测试。如填空 题第 13 题,将水的净化、水的循环、水的电解综合在 一起,全面考察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 次试卷具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度适中,能较好的竖 立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试卷主要关注的是对学生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真实 的反映出其学习情况,使不同的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 向,有助于学生竖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一、总体评价 5 、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 养。 本次试卷共有 5 道题涉及到化学实验,如选择题的 2 、 4 题,填空题的 13 、 14 、 16 题。重点考察学生实验 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 的培养。同时,考察学生透过宏观现象分析微观实质的 能力,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的科学的物质 观。
一、总体评价 6 、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新课标 “ 从生活走 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 的基本理念。 本次试卷中,选择题第 1 、 3 、 5 、 7 、 8 题充分联系 了生活实际,如葡萄酒的酿造、雾霾天气、低碳生活、 镉污染大米、豆浆等。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和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一、总体评价 7 、关注最新的科技前沿,使学生竖立科学的物质 观和发展观。 本次试卷中选择题第 9 题,关注了最新的化学科 技发展前沿 “ 碳海绵 ”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人类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竖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发展观。
二、试卷问题分析: 1 、知识点考察的覆盖面广,有利于对学生综合水平 能力的测试。但如果针对本月的学习内容考察更有利于 检测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 本次考试化学试题的考试范围是第一~六单元的全 部内容,对于月考来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知识 有一定的连贯性,月考试卷中可以涉及前面的知识,但 我认为侧重点应该在本月的学习内容上。这样,对于前 面没学好的学生也可以竖立其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 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 学方法,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2 、实验探究题如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更能正 确区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十分注重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中考化学试卷 16 题中有 10 题与生活中的情境以及近一年来所发 生的与化学相关的事件有关。运用各种最新资料来体现化学与 生活、社会、生产等方面的广泛联系,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 点和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学习化学的 价值。 同时,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通常有 4 分的附加分,试题具有 一定的开放性,而本次试题中也没有体现。我认为,不利于对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化 学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空间,真正让那些 喜欢动手实验,具有探究意识的学生展示自我,发挥才能! 二、试卷问题分析:
3 、试题出现错误,出题不够严密。 本次试卷中,第 16 题考察实验室气体的制取与 收集。给出的装置图中出现了错误,具体题目如下: 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缺少了毛玻璃片! 二、试卷问题分析:
1 、具体答题情况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宏观与微观概念混淆 化学实验能力有待提高 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表述能力有待加强 错别字较多 、计算能力较差 综合评价
基础知识强化 1 加强概念教学 2 加强规范性 3 面向全体,减少两极分化 4 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化学与 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5 四、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