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概論胡景瀚 ( 0 )前言 ( 1 )科學的教育哲學 ( 2 )科學的教育心理學 ( 3 )科學是甚麼 ( 4 )科學科技與社會 ( 5 )科學教育課綱、教材之探討
科學是甚麼 : 1. 簡介 2. 科學方法 3. 科學與偽科學 4. 化約論 5. 論證 (argument) 6. 科學與人文
科學是甚麼 : 1. 簡介 2. 科學方法 3. 科學與偽科學 4. 化約論 5. 論證 (argument) 6. 科學與人文
不論你對科學 ( 科技 ) 的印象如何,科學對 世界的巨大影響是不容置疑的。
19 世紀淡水河
淡水河
馬偕 ( ) 拔牙
現代牙醫診所
科學 ( 科技 ) 的形象,在你的心中是如何 呢 ? 以下是幾則相關報導
以色列研究指出,用手機只要五分鐘就可能 產生可能導致癌症的細胞分裂反應 ( 2007/08/30 19:13 東森新聞記者管淑平 / 編譯) 日本研究指出唱歌可抗癌 逆滲透水與蒸餾水最不能喝 ( 某 ” 教授 ” ) 營養學家唱反調多喝牛奶有害健康?
研究指出長期向右側睡覺或可導致食管癌 根據研究指出 : Wii 運動游戲無助減肥 意大利一項醫學研究指出,吸煙的女性比不 吸煙的更容易長粉刺。 手機的電磁波,研究指出將導致眼癌的機率高 …..
科學活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瞭解,也無遠 弗屆地影響了人類的生活面貌。 在日常生活中, ” 科學 ” 也付予了各種聲明偌大 的權威。 究竟什麼是 ” 科學 ” 呢 ?
你對科學的印象比較接近以下那一類呢 ? 1. 科學是客觀、理性、不帶偏見地研究自然的 方法 2. 科學是人類諸多文化面貌的一種,就如同 宗教、藝術等 3. 藉由科學的進步人類可以逐步地逼近真理 4. 科學的真理經常被後來的理論推翻,目前我 們的科學知識不過是暫時的
5. 科學對世界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6. 科學清除人類思想上的迷障
在你心中,科學家們給予你的印象比較像 ? 1. 孤僻冷血的傢伙 2. 英俊 / 美麗 3. 智者 4. 野心家
梁啟超( 1873 年 — 1929 ),字 卓如、任甫,號任公、飲冰子, 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 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動家、 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
依著科學家的新心理學,所謂人類心靈這件 東西, 就不過物質運動現象之一種 。 … 這些 唯物派的哲學家,脫庇科學宇下建立一種純 物質的純機械的人生觀。把一切內部生活外 部生活都歸到物質運動的「必然法則」之下。 … 於是人類的自由意志不得不否認了。意志 既不能自由,還有什麼善惡的責任 ? 梁啟超 ~1920
宗教和舊哲學既已被科學打個旗靡幟亂,這位 「科學先生」便自當仁不亂起來, 要憑他的 試驗發明個宇宙新大原理。卻是那大原理且 不消說,敢是各科的小原理也是日新月異, 今日認為真理,明日已成謬見。新權威到底 樹立不來,舊權威卻是不可恢復了 。 梁啟超 ~1920
殷海光( 1919 年 年)﹐湖北 黃岡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台灣 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大師。
我們這個社會,雖然在器用方面許許多多人 歡迎科學的產品,特別是美式事物,例如電 冰箱、電唱機、自來水筆、尼龍絲襪,種種 等等 ; 可是,同時卻拒絕科學的理論,科學的 態度,及科學的思考方法,尤其拒絕將這些 東西應用到人事和人理方面。 殷海光 ~1955
Jacob Bronowski ( ) Science is a very human form of knowledge. We are always at the brink of the known, we always feel forward for what is to be hoped. Every judgment in science stands on the edge of error, and is personal. Science is a tribute to what we can know although we are fallible.
科學文化究竟是甚麼 ? 這個文化對於我們 的生活起著那些作用 ? 半個世紀前英國 C. P. Snow 的 > 在人文和科 學界引起了廣泛的迴響及討論,在 20 世紀 末則有 J. Brockman 的 > 探討 科學研究的前沿與人文之共鳴。本課程之 目地在探討科學文化之古與今,科學對人 的生活內涵眾面向所起的作用,以及現代 科學與人文的關係。
: “ The Two Cultures ”
史諾 (Charles Percy Snow) ,英國小說家暨物理 學家。生於 1905 年,於 年間任劍橋大學 研究員,並於 1932 年開始寫小說,初試啼聲便 大獲好評;於 1940 年陸續出版的十一冊長篇小 說巨著《陌路與手足》 (Strangers and Brothers) 更一舉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 1959 年在劍 橋大學以「兩種文化」為題的這場演講樹立了 他作為公眾人物與權威學者的聲譽。 1964 年進 入工黨內閣,同時獲得終身貴族身分,成為政 府在上議院中科技方面的代言人。卒於 1980 年。
C. P. Snow : … 我有許多次的經驗身處於一群從傳統文化 標準來看屬於高度有教養的人之中,他們是 如此地毫不吝於表達對於科學家們是如何不 可置信地之沒有文化。有一次我被激怒,反問 這些人其中有幾位可以描述熱力學第二定律 時,他們的反應極其冷淡。 然而我只是問了 類似 ” 你讀過莎士比亞沒 ? ” 的科學問題罷了。
布羅克曼 (John Brockman) 美國 著名作家,布羅克曼著作權經紀 公司創辦人,在出版界及傳播界 頗負盛名。對當代科學思潮的觀 察力十分敏銳,擅長發掘各領域 擁有獨特創見的科學家,敦促他 們寫作通俗科學書籍,並代理出 版事宜。 布羅克曼本人著述頗豐,有著 作十九種,現居住於紐約中央公 園旁。近幾年醉心於籌劃跨國際 的「科學大師( Science Masters ) 書系、「大師心靈」( Masterminds ) 書系,以及網路出版工作。
布羅克曼 序 “ 第三種文化囊括了實證( empirical )領域的思想家和科學家。 他們以本身的研究和明白易曉的文字, 正逐步取代傳統知識份子的地位, 向一般人揭示生命的奧祕, 並且重新定義我們是誰、生命是什麼。 ”
“ 過去幾年,美國的知識文化界重心已經轉移,傳統知識份子 逐漸由中心改居邊陲。一九五○年代立足於佛洛伊德、馬克 思以及現代主義的教育,已不足以應付九○年代一個肯思考 的人的需要。 ” “ 老實說,從某個角度來看,傳統美國知識份子愈來愈反動, 往往對當代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成就一無所知,卻乖張地以無 知而自豪。他們不屑提及科學,他們的文化是非實證性的。 他們用自己的一套術語,鑽自己的牛角尖,擅長的是對於評論 再加以評論,一層一層環繞迴旋,直到真實世界在裡面迷了路 為止。 ”
“ 《兩種文化》的第二版在一九六三年出版,施諾加入了一篇文章 〈這兩種文化:再看一眼〉( The Two Cultures: A Second Look ) 。裡面樂觀地預測一個新的「第三種文化」會出現,會闔上文 人知識份子和科學家之間的鴻溝。在施諾的「第三種文化」當 中,文人和科學家如果不算推心置腹的朋友,至少願意交談。 ” ” 我雖然向他借來這個詞,所描述的情景卻跟他的預想不完全 相同。文人知識份子此刻並沒有跟科學家溝通意見;科學家 正直接跟大眾交流。過去,知識媒體玩一種垂直升降的遊戲: 媒體工作者盡量往上寫,提高格調,而教授們盡量向下寫, 跟大眾靠近。今天,第三種文化的思想家傾向於避開知識掮 客,主動擔起傳播任務,以聰明的讀者可以理解的方式,表 達他們最深奧的思想。 ”
第一部 : 演化觀念 「秩序突現」這個想法始終籠罩著生物學, 二十世紀的宇宙學也不例外。
第二部 : 雜湊拼裝器的集合 計算,是第三種文化的中心比喻。 計算機作計算,人腦也作計算。
第三部 : 宇宙起源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宇宙具備生命演化的特殊條件 ? 有沒有其他受不同物理定律操縱的宇宙 ?
我覺得 > 專訪的科學家中,少了一 位非常重要的人 : Edward O. Wilson Wilson 在 > 、 > 、 > 等著作提出以生物學為基礎, 瞭解人類行為的方法之可能性的想法 ( 後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