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 一 ) 毛细血管采血 ( 二 ) 静脉采血 ( 三 ) 常用抗凝剂 1. 肝素 2. 柠檬酸钠.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RBC )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五、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 概述 ( 一 ) 血液的组成 血浆 0.55 有形成分 0.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第四章 血液 基本内容: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鉴 别 血液( blood )是流动在心血管内的红色粘稠状液体,由血 浆和血细胞组成。习惯上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称为血细胞,将血 细胞和血小板称为血液的有形成分,血浆是血液的细胞间质。 当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解状.
第二节 结缔组织 血液 基本内容: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鉴别 血液( blood )是流动在心血管内的红色粘稠状液体,由血 浆和血细胞组成。习惯上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称为血细胞,将血细 胞和血小板称为血液的有形成分,血浆是血液的细胞间质。 当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解状态.
七、血液及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构 成,成人血量为 4000—5000 毫 升,占体重的 7—8% 。
第六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Chapter 6 Blood and Hemopoiesis 主讲人 肖家祯.
血液和血细胞的发生. ( 一 ) 血液 Blood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 细胞间质 ) 水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 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第 4 章 血液、淋巴和 血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血浆 白 C 血小板 红C红C红C红C 血液的组成 血液 血浆 血浆 血 C 血 C 红 C 白 C 血小板 水( 90% ) 其它.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血 液 blood. 血液 (blood) 红细胞 ( erythrocyte ) 血细胞 白细胞 ( leukocyte ) 血液 血小板 ( blood platelet ) 水 血浆(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 生素, 激素, 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Morphology of Myeloid System 目的 : 掌握各个阶段粒细胞的形态特点 及镜下识别 报告 : 画出各阶段粒细胞并描述其特点.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急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病( M4 ) 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 ( 1 )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 核和单核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2 ) 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 幼粒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3 ) M4c.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Ht,HCT 或packed cell volume, PCV)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氧气、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血液循环系统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器官 心脏 血管 组织 血液 结缔组织 血液循环途径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类白血病反应.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一)毛细血管采血 (二)静脉采血 (三)常用抗凝剂 1.肝素 2.柠檬酸钠.
实验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
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 diagnostics.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 segmented sorm)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医学免疫学》概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研室 授课:邝枣园教授 联系电话:
肺结核.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 四 章 血液 牡丹江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封面.
流动的组织 血液.
炎症.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 × 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一、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普通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立项教材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检验基础与输血教研室.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二十一單元.
第 三 章 血 液 (blood).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项目十三 其他白细胞疾病 任务2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任务28 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一)基本理论 周围血 5 种白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和相 应的祖细胞,受细胞因子调节,成熟后释放到周 围血。 周围血 5 种白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和相 应的祖细胞,受细胞因子调节,成熟后释放到周 围血。 1.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 N ) 1.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 N ) 成熟中性粒细胞约半数附着于血管壁(边缘池), 其余参与血液循环(循环池)。当血管痉挛、血 流加快时离开血管壁参与血循环;但当血流减慢、 某些毒素抑制时,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也可随时 停留在血管壁。 成熟中性粒细胞约半数附着于血管壁(边缘池), 其余参与血液循环(循环池)。当血管痉挛、血 流加快时离开血管壁参与血循环;但当血流减慢、 某些毒素抑制时,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也可随时 停留在血管壁。 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功能。趋化因子作用下可 吞噬细菌及受损的组织细胞、某些补体等。 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功能。趋化因子作用下可 吞噬细菌及受损的组织细胞、某些补体等。

2. 嗜酸性粒细胞 ( eosinophil , E) 清除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 限制过敏反应,并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 清除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 限制过敏反应,并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 3. 嗜碱性粒细胞 ( basophil , B) 参与超敏反应 4. 淋巴细胞 ( lymphocyte , L) 发生于骨髓,在脾、胸腺和淋巴结分化、发育, 成熟后参与血液循环。参与特异性免疫。 发生于骨髓,在脾、胸腺和淋巴结分化、发育, 成熟后参与血液循环。参与特异性免疫。 5. 单核细胞 ( monocyte , M) 吞噬某些细菌、真菌、原虫、抗原 - 抗体复合物等, 是重要的 抗原呈递细胞。 吞噬某些细菌、真菌、原虫、抗原 - 抗体复合物等, 是重要的 抗原呈递细胞。

(二)白细胞分析方法 1. 手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1. 手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分类 2. 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群 2. 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群 3. 血液分析仪光 - 化学法白细胞分析 3. 血液分析仪光 - 化学法白细胞分析

电阻抗法白细胞分群 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LCR 、 LCC LCR 、 LCC 中间大小细胞:单核、嗜酸、嗜碱 中间大小细胞:单核、嗜酸、嗜碱 MCR 、 MCC MCR 、 MCC 小细胞: 淋巴细胞 小细胞: 淋巴细胞 SCR 、 SCC SCR 、 SCC

(三)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Nst)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四)参考值 (四)参考值 WBC : 成人 4 ~ 10 ×10 9 /L ;新生儿 15 ~ 20 ; 小儿 11 ~ 12 WBC.DC 百分比 % 绝对值 Nst 0~ 5 Nsg 50 ~ ~ ~ 7.0 E 0.5 ~ ~ ~ 5.0 B 0~1 0~1 0~1 0~1 0 ~ 0 ~ L 20 ~ 40 M 3~83~83~83~8

(五)临床意义 1. 白细胞的数量改变 1. 白细胞的数量改变 由于五种白细胞各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病变因素及性质不同,所致白细胞变化的 种类及特征也各异。常见的病理情况有感 染,血液病,应激,理化损伤,严重的组 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药物中毒等。 由于五种白细胞各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病变因素及性质不同,所致白细胞变化的 种类及特征也各异。常见的病理情况有感 染,血液病,应激,理化损伤,严重的组 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药物中毒等。

( 1 )感染 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螺 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临床常见 的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与白细 胞数量改变的规律总结如下: 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螺 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临床常见 的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与白细 胞数量改变的规律总结如下:

某些感染时白细胞的改变 增多减少 N 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真菌。以化脓感染 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核象改变、 中毒性改变 伤寒、副伤寒、流 感、风疹、疟疾等, 病情好转时逐渐恢 复正常 L 病毒性肝炎、水痘、麻疹、 EBV 、 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梅 毒、疟疾等。有时会出现异型淋巴 M 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结核活动期、急性感染恢复期 E寄生虫病 B水痘、流感、天花、结核

( 2 )血液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性粒细胞(连同红细胞、 血小板)数量降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症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 值都低于正常,但无明显形态学改变。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性粒细胞(连同红细胞、 血小板)数量降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症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 值都低于正常,但无明显形态学改变。 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增加,伴有原 始、幼稚细胞、形态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 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增加,伴有原 始、幼稚细胞、形态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

( 3 )应激 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肌 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胞 破坏等,由于应激,多导致中性粒细胞 增加甚至核象改变。 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肌 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胞 破坏等,由于应激,多导致中性粒细胞 增加甚至核象改变。 大手术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不能 判断为术后感染,为应激所致。 大手术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不能 判断为术后感染,为应激所致。

( 4 )理化损伤或药物影响 有害射线、某些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抗癌 药,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生素),或从事苯作 业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有害射线、某些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抗癌 药,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生素),或从事苯作 业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长 期应用还可导致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长 期应用还可导致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因此,对有上述接触史者定期进行白细胞尤其 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监测。 因此,对有上述接触史者定期进行白细胞尤其 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监测。

( 5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及免疫功 能异常 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如: SLE 、类 风湿等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如: SLE 、类 风湿等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2. 白细胞形态学改变 当感染比较严重,由于应激或相关白细 胞的大量消耗,常导致某些白细胞提前 释放,或形态异常,甚至出现类白血病 反应。 当感染比较严重,由于应激或相关白细 胞的大量消耗,常导致某些白细胞提前 释放,或形态异常,甚至出现类白血病 反应。

( 1 )中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变: 核左移 * ( karyo-gram shift to left ):中 性细胞杆状核粒细胞百分率 >5% ,甚 / 或 出现更为幼稚的粒细胞。多见于急性化 脓感染 核左移 * ( karyo-gram shift to left ):中 性细胞杆状核粒细胞百分率 >5% ,甚 / 或 出现更为幼稚的粒细胞。多见于急性化 脓感染 核右移 * ( karyo-gram shift to right ): 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百分 率 >3% 。多见于巨幼贫。 核右移 * ( karyo-gram shift to right ): 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百分 率 >3% 。多见于巨幼贫。

核左移

核右移

2 )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和细胞核的病理改变。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和细胞核的病理改变。 中毒颗粒( toxic granule ) * :中性粒细胞的 溶酶体肿胀变性,瑞氏染色后细胞内出现粗大、 深兰色甚至黑色的颗粒。 中毒颗粒( toxic granule ) * :中性粒细胞的 溶酶体肿胀变性,瑞氏染色后细胞内出现粗大、 深兰色甚至黑色的颗粒。 空泡变性 (vacuolar degeneration) :细胞发生 脂肪变性所致。 空泡变性 (vacuolar degeneration) :细胞发生 脂肪变性所致。 杜勒小体( Döle body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 毒性变化而保留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 天蓝色。 杜勒小体( Döle body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 毒性变化而保留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 天蓝色。

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

蓝斑

异常结构 Auer 小体 * :又称棒状小体。见于急性非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粒细胞单核细胞胞质 中。 Auer 小体 * :又称棒状小体。见于急性非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粒细胞单核细胞胞质 中。

棒状小体

( 2 )异型淋巴细胞 严重感染或其他因素刺激时,部分成熟淋 巴细胞演变为形态不典型的淋巴细胞,称 为异型淋巴( atypical lymphocyte )。 严重感染或其他因素刺激时,部分成熟淋 巴细胞演变为形态不典型的淋巴细胞,称 为异型淋巴( atypical lymphocyte )。 Ⅰ型(泡沫型) Ⅰ型(泡沫型) Ⅱ型(不规则型)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Ⅲ型(幼稚型)

空泡型异型淋巴

异型淋巴 >2% 即为增多,见于感染 (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 淋巴常 >10% )、药物过敏、输血、 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后,还可见于免 疫性疾病,粒缺乏症、放射治疗后。 异型淋巴 >2% 即为增多,见于感染 (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 淋巴常 >10% )、药物过敏、输血、 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后,还可见于免 疫性疾病,粒缺乏症、放射治疗后。

( 3 )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 reaction ) * 机体受感染、中毒等强烈因素刺激 后,由于某些白细胞自骨髓提前释 放出现的类似白血病改变的血象反 应,当病因去除后,血象也随之恢 复正常。 机体受感染、中毒等强烈因素刺激 后,由于某些白细胞自骨髓提前释 放出现的类似白血病改变的血象反 应,当病因去除后,血象也随之恢 复正常。

讨论 1. 某成年男性,因夜间突发右下腹疼痛、恶心等症 状来急诊室就医。体检时面色苍白,强迫屈膝位,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 39 ℃,心率 92 次/分。 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如下: WBC15×10 9 / L , LCR93% , MCR1% , SCR6% , RBC 、 Plt 等诸 项指标大致正常。 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如下: WBC15×10 9 / L , LCR93% , MCR1% , SCR6% , RBC 、 Plt 等诸 项指标大致正常。 ( 1 )请根据该血象作出初步判断。 ( 2 )在检验医师正式签发的血液检查报告单中, 白细胞手工分类结果为: Nsg 86% , Nst9% , L5% 。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还 有中性晚幼粒细胞 1% 。该血象说明了什么?

2. 某女,半年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一直口服他 巴唑治疗。最近一次复查时,血液检验结果为: RBC4.0×10 12 / L , Hb120g / L , Hct0.36 , MCV90fl , MCH30pg , MCHC333g / L , RDW14% , WBC3.2×10 9 / L , LCR42% , MCR13% , SCR45% , Plt135×10 9 / L 。血片上红、 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基本正常。 ( 1 )该血象是否异常?可能原因是什么? ( 2 )若明确诊断,还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 3 )是否有必要进行白细胞手工分类?预期结果如 何? ( 4 )对该病人的情况应如何处置?

3. 某女, 13 岁, “ 感冒 ” 后发热,咽痛。 T38 ℃,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边缘 清楚并能随触摸活动。 3. 某女, 13 岁, “ 感冒 ” 后发热,咽痛。 T38 ℃,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边缘 清楚并能随触摸活动。 手工法 “ 血常规 ” 检查结果为: RBC4.0×10 12 / L , Hb120g / L ; WBC13.2×10 9 / L ,中 性分叶核粒细胞 15% ,单核细胞 3% ,嗜酸 性粒细胞 1% ,淋巴细胞 81% ,其中含Ⅱ型 异型淋巴 32% ,Ⅰ型 5% ,Ⅲ型占 3% 。 手工法 “ 血常规 ” 检查结果为: RBC4.0×10 12 / L , Hb120g / L ; WBC13.2×10 9 / L ,中 性分叶核粒细胞 15% ,单核细胞 3% ,嗜酸 性粒细胞 1% ,淋巴细胞 81% ,其中含Ⅱ型 异型淋巴 32% ,Ⅰ型 5% ,Ⅲ型占 3% 。 ( 1 )试根据血象与其他临床资料作出初步 判断。 ( 1 )试根据血象与其他临床资料作出初步 判断。 ( 2 )应排除哪些疾病? ( 2 )应排除哪些疾病?

课下作业 一、基本概念 核左移、核右移、中毒颗粒、 类白血病反应 一、基本概念 核左移、核右移、中毒颗粒、 类白血病反应 二、查阅资料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二、查阅资料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