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XXX ,女, 7Y , 7.9 系 ‘‘ 反复发热一周入院 ” , 一周前患儿右侧疝气修补术后第五天,出现发热, 最高至 39.5 ℃,予以 “ 退热 ” 等对症处理,体温任仍有反 复,外院多次 血示白细胞总数波动在 “20—30 ” ,行 骨髓细胞学 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 T:37.2 ℃, HR:94 次 / 分, R:20 次 / 分, BP:98/60MMHG, PE: 精神反应可, 全身皮肤完整,咽充血,双肺呼 吸音清, 心肺(一),腹膨隆,肝肋下 2CM ,质中,脾 肝入盆腔, 质韧, NS (一)。 XXX ,女, 7Y , 7.9 系 ‘‘ 反复发热一周入院 ” , 一周前患儿右侧疝气修补术后第五天,出现发热, 最高至 39.5 ℃,予以 “ 退热 ” 等对症处理,体温任仍有反 复,外院多次 血 RT 示白细胞总数波动在 “20—30 10 9 L” ,行 骨髓细胞学 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 T:37.2 ℃, HR:94 次 / 分, R:20 次 / 分, BP:98/60MMHG, PE: 精神反应可, 全身皮肤完整,咽充血,双肺呼 吸音清, 心肺(一),腹膨隆,肝肋下 2CM ,质中,脾 肝入盆腔, 质韧, NS (一)。 病史
定义: CML 是伴有获得性染色体异 常的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即 为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 —— 在病 人体内发现 Ph 1 染色体和 / 或 bcr/ab1 基因重排。
发病情况 在我国, CML 占白血病病例 15~25% ,仅次于 AML 和 ALL ,居第三位; 本病好发于 25~60 岁之间,发病高峰在 40 岁左右, 可见于儿童; 无明显性别差异,起病缓慢。 特点: 临床上以骨髓及其他单核一巨噬 细胞系统内粒细胞无限增殖为主要特征。
临床分期
慢性期 早期无症状:偶尔发现血象异常、脾大 代谢亢进症状:乏力、低热、多汗、盗汗、体重 等 腹胀、巨脾、脾梗塞脾区剧痛 50% 肝轻至中度肿大 胸骨中下段压痛阳性 白细胞淤滞症:呼吸窘迫、头晕、神经精神症状、 血栓
加速期 不明原因发热、骨关节痛、贫血、出血加 重及 脾脏进行性肿大 、原有治疗药物无效。 急变期 CML 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与 AL 相似, 多为急粒变, 20%-30% 为急淋变, 偶有单核、巨核及红细胞等类型的急性变。 预后极差
1 、血象 ① WBC :计数明显增高,可达( ) 10 9 L 或更高, 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 晚幼、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 5 %(加速期及急变期原始细胞增多) 嗜酸、嗜碱粒细胞比例增高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活性减低或阴性 ② RBC :慢性期正常或轻度减少,加速及急变期 ③ PLT :慢性期正常或 ,急变期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CML 慢性期骨髓象
2 、骨髓象: 慢性期 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 以粒系为主,粒 / 红比例明显增高 中性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 原粒 10 %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红系相对减少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活性减低或阴性,治疗有效 时活性可增高,复发时又下降 骨髓活检:不同程度骨髓纤维化 加速期 原粒+早幼粒细胞数值介于慢性期和急变期之间 急变期 原粒+早幼粒细胞 ≥30 %
3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90 %以上 CML 患者细胞中出现 Ph′ 染色体(小的 22 号 染色体),显带分析为t (9;22) (q34 ; q11) RT-PCR 检查: BCR-ABL 融合基因( + ) 5 % CML BCR ABL 融合基因阳性, Ph′ 染色体阴性。 Ph 染色体见于粒、红、单核、巨核、淋巴细胞,是 确定诊断的依据 加速及急变期易有附加染色体的异常 4 、血液生化 尿酸 LDH 溶菌酶
Ph′ 染色体 t(9;22)(q34;q11)
Ph′ 染色体 t(9;22)(q34;q11)
1. 白细胞持续增高 2. 脾大 3. 典型的血象和骨髓象改变 4.NAP 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 5.Ph′ 染色体 6.BCR-ABL 融合基因 诊断要点: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对 CML 分期标准 分 期 临床表现 慢性期 无明显症状 无加速期或急变期特点 加速期 常规治疗下难以控制白细胞数/需加大剂量/停药间期缩短 白细胞倍增时间小于 5 天 骨髓或血中原粒细胞 ≥10 % 骨髓或血中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 ≥20 % 血中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20 % 常规治疗后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不改善 持续性血小板数增高 附加染色体异常(涉及新的克隆) 脾进行性肿大 发生绿色瘤或骨髓纤维化 急变期 骨髓或血中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 ≥30 %
化学治疗 干 扰 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要点 慢 性 期
1 、化学治疗 ( 1 )羟基脲 首选化疗药 是 S 期特异性抑制 DNA 合成剂,起效快,持续时间短,需小 剂量维持。 ( 2 )白消安(马利兰) 烷化剂, 作用于早期祖细胞 2 - 3 周后细胞开始下降,停药后仍继续下降 2-4 周 WBC20 10 9 L 时减半量, WBC10 10 9 L 时停药 副作用:皮肤色素沉着、肺纤维化、骨髓抑制 目前很少应用
2 、干扰素 干扰素( IFN-α )用于 CML 治疗至今已有近 20 年 历史,虽然其大有被新疗法取代的趋势,但仍然 是目前我国多数 CML 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 许多新药物的基本对照药。 IFN-α 可诱导持续的细 胞遗传学反应,延长 CML 的慢性期和存活时间。 IFN-α 的临床应用剂量为 300 ~ 500 万 U 3 次 / 周。 IFN-α 单药治疗完全血液学反应( CHR ) 40 %~ 80% ,细胞遗传学反应 15 %~ 58% ,主要细胞遗 传学反应( MCR , ph+ 细胞 <35% ) 30 %~ 50% , 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 CCR , ph+ 细胞 =0% ) 5 %~ 25% ,中位生存期 60M ~ 90M ,取得完全细 胞遗传学反应的病例 10 年生存率 70 %~ 80% ,如 与 Ara-c 联用可提高有效率。
3 、造血干细胞移植 1 )年龄: <45 岁,如 NST 或 RIC 可适当放 宽。 2 )时机: CP (最好为诊断后 1 年内)。 3 )疗效:根治性治疗,年轻慢性期患 者,有同胞全合供者,病人 3-5 年存活率 60%-80% 。
化学名: 甲磺酸伊马替尼 治疗剂量: 慢性期 400 ㎎ (4 粒 )/ 日;加速期 600 ㎎ (6 粒 )/ 日;急变期 ㎎( 6-8 粒) / 日 ; 不良反应: 水肿、腹泻、恶心、皮疹、关节疼痛, 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血象下降; 疗效 :疗效可达 95%-98% 缺点 :价格昂贵,服药过程中可能发生耐药; 格列卫 (Glivec ) 4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护理问题 / 诊断、措施 1. 疼痛:脾胀痛 —— 与脾大、脾梗死有关 2. 潜在并发症:加速期至急性变期。 3. 用药护理
疼痛 1 、病情观察:每天测量病人脾脏的大小、质地并做 好记录。注意脾区有无压痛,观察有无脾栓塞或脾破 裂的表现。 2 、缓解脾胀痛:置病人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减 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并去左侧卧位,以减轻不 适感。
潜在并发症 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 (3000mL) ,预防尿酸性肾病。 病区地面应防滑,走廊、厕所墙壁应安装扶手,带轮子 的病床应有固定装置,使用期间固定牢靠。床边、桌上 不要放置暖水瓶,防止被打翻而烫伤。 贫血严重的病人改变体位,如坐起或起立时要缓慢,应 由人扶持协助,防止突然体位改变发生晕厥而摔伤。 在饮食方面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 胆固醇食品, 同时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注意不 要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不能吃太油 腻的,也不能吃坚果什么的容易划破口腔的食物。
用药护理 :遵医嘱口服别嘌呤,以抑制尿酸的形 成。在化学给药前后的一段时间里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及时稀释并排泄降解的药物
中位生存期约 个月 5 年生存率为 25%-35% 8 年生存率为 8%-17%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①老年、巨脾、白细胞数过高、血小板 数过高或低于正常,附加染色体异常 ②治疗方式 预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