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补 血 补血剂, 适用于血虚的病证。血虚与心、肝、 脾最为密切。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 淡,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 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常 用补血药如熟地、 当归、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根据病证的 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适当地配伍活血祛瘀、补气、 或理气之品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Advertisements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RBC )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血液和淋巴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Blood and Lymph.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第 七 章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一、植物的运输系统 二、动物的运输系统 三、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十一章 血 液 的 生 物 化 学 Hemal Biochemistry.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主讲人:袁 琴.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人体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Chapter 3 Blood 灵台电大工作站 李晓凤.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五章 血液 目的要求: 掌握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小组成员: 贾睿楠 别依凡 段若楠 孙世成 石金源 郭奎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第三章第二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第二课时) 罗店中学:晏牡丹.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苏科版八上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姜堰市张甸初中 单春网.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水 肿.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十四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三章 血 液.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填字游戏 热__沸腾 心__来潮 血 一针见 __ 浴__奋战 呕心沥__.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血液生理.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第二十一單元.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学习内容 血液的组成 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生理性止血 血型和 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掌握: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 中的作用 。 熟悉:血液成分、功能

体液(占体重的 60% ) 细胞内液 (占体重 40 %) 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 ( 占体重 20%) extracellular fluid 组织液 ( 占细胞外液的 ¾ ) 血浆 (占细胞外液的 1/4 )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 血浆 水: 91%-92% 蛋白质: 6.5%-8.5% 其他小分子物质:电解质、 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O 2 、 CO 2 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 细胞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 男: 40~50% ,女: 37~48%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胶体物质) 纤维蛋白原

二、血量 概念: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数量:成人血量相当于体得的 7 - 8 % 分布: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 色 (一)颜色: 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 色 (二)比重: (二)比重: 全血 红细胞数量 血浆 血浆蛋白的浓度 红细胞

( 三) 血液的粘度 水 1 血浆 血液 (四)酸碱度: PH=7.35~7.45 缓冲对 (四)酸碱度: PH=7.35~7.45 缓冲对

(五)血浆渗透性 1 、概念: 半透膜 渗透现象 figfig 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 留 水分子的力量 figfig 单位: Osm 渗透克 mOsm 毫渗透克

2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正常值 人 体内血浆的渗透压: 300 mOsm/L 晶体渗透压 : 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 胶体渗透压 (1.5 mOsm/L): 蛋白质

3 、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 水平衡 。 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等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高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 低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 fig

两种渗透压的比较: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成因 晶体物质(电解质如 NaCl ) 血浆蛋白 大小 约 300mOsm/L 1.5mOsm/L 作用维持红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 平衡 意义 有利于红细胞形态、功能正 常 防止水肿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熟悉:三类血细胞正常值;红细胞 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胚胎早期造血部位: 卵黄囊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 部位 胚胎第二月开 始造血部位: 肝、脾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 的部位 胚胎第四月 以后造血部 位:骨髓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数量: 数量: 男女 红细胞 ( 4.5~5.5 )  /L ( 3.8~4.6 )  /L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g/L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贫血:末稍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 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贫血:末稍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 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生理特性: 生理特性: 悬浮稳定性: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 沉)表示。 悬浮稳定性: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 沉)表示。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等渗溶液、等张溶 液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等渗溶液、等张溶 液 红细胞动态的可塑性 红细胞动态的可塑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成所需 的物质 铁缺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 12 叶酸和维生素B 12缺失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脏病变引起缺失导致贫血 性激素 衰老后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 破坏:平均寿命 120 天, 衰老后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 WBC) 生理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 WBC) 生理 分类、数量( 4.0 ~ 10.0 ×10 9 /L )和功能: 分类、数量( 4.0 ~ 10.0 ×10 9 /L )和功能: 粒细 胞 嗜中性粒细胞 50 %- 70 % 吞噬异物 嗜酸性粒细胞 0.5 %- 5 %参与蠕虫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 %- 1 % 参与过敏反应、维 持血管畅通 无粒 细胞 单核细胞 3 %- 8 %吞噬异物 淋巴细胞 20 %- 40 % 免疫应答

血小板( platelets )生理 数量:( 100~300 )  10 9 /L 功能: 功能: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 参与生理止血 生理特性: 生理特性: 粘着、释放反应、聚集、收缩、吸附 粘着、释放反应、聚集、收缩、吸附 破坏:平均寿命 7 ~ 14 天,衰老后在脾、肝、 肺被吞噬破坏 破坏:平均寿命 7 ~ 14 天,衰老后在脾、肝、 肺被吞噬破坏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熟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定义:小血管破裂,出血自然 停止的过程。 二、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 ( blood coagulation ) 三、血液凝固 ( blood coagulation ) (一)定义:液体的血液 酶 凝胶态的 血凝块。 表观变化:可流动 不可流动 表观变化:可流动 不可流动 本质变化: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本质变化: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物质。 (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Ca 2+ Ca 2+ Ⅲ 加速因子 Ⅲ 加速因子 (组织因子) ( 30 倍) Ⅰ Ⅱ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三)凝血过程和途径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凝血三阶段: 凝血三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生成 凝血酶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生成

(四)血液凝固的控制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NO 、 PGI 2 )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NO 、 PGI 2 ) 纤维蛋白的吸附 纤维蛋白的吸附 生理性抗凝物质: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蛋白质 C 系统:蛋白质 C 蛋白质 C 系统:蛋白质 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肝素 肝素

三、止血栓的溶解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是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 型。最常见的是 ABO 血型系统。 血型:是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 型。最常见的是 ABO 血型系统。 红细胞凝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 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红细胞凝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 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 血型系统 ABO 血型系统 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 AA 抗B抗B BB 抗A抗A AB 无 OO 抗 A 和抗 B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 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ABO 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 红细胞 血清

(二) Rh 血型系统 1 、血型 血型 红细胞膜上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Rh(+) 有 Rh 抗原 无 Rh 抗体 Rh(-) 无 Rh 抗原 无 Rh 抗体

2 、医学意义 ( 1 ) Rh(-) 第一次接受 Rh(+) 血液 不凝集,第二次严重凝集。 供者 Rh(+) 受者 Rh(-) 有 Rh 抗原 无 Rh 抗原 无 Rh 抗体 无 Rh 抗体

2 、 Rh(-) 母亲孕育 Rh(+) 胎儿,胎儿 血液发生凝集,导致胎儿死亡。

输血原则 鉴定血型,同型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原则 万能供血者和万能受血者说法不可取 有效和节约的原则

小结 血液功能 运输功能 运输功能 防御功能 防御功能 调节体温功能 调节体温功能 凝血和纤溶功能 凝血和纤溶功能 缓冲酸碱功能 缓冲酸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