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RBC )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第 4 章 血液、淋巴和 血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血浆 白 C 血小板 红C红C红C红C 血液的组成 血液 血浆 血浆 血 C 血 C 红 C 白 C 血小板 水( 90% ) 其它.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风 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答: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第十一章 血 液 的 生 物 化 学 Hemal Biochemistry.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五章 血液 目的要求: 掌握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小组成员: 贾睿楠 别依凡 段若楠 孙世成 石金源 郭奎
blood group & blood transfusion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三章 血 液.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炎症.
填字游戏 热__沸腾 心__来潮 血 一针见 __ 浴__奋战 呕心沥__.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软骨和骨.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血液生理.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第二十一單元.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 内环境  内环境稳态 复习? 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 运输功能: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 缓冲功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理化环境  (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 pH 值等) ;  吸收热量 : 水分有较高的比热,利于体温的恒定  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主要内容  血量 血量 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 血型和输血 血型和输血

血量 blood volume  血量 (blood volume)  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  占体重的 7- 8%, 相当于每公斤体重 70 - 80mL  循环血量和贮备血量  失血  失血 <10% 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 → 恢复 失血 ≥20% 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 功能障碍 → 临床症状 失血 ≥30% 出现生命危险

血液组成和特性 血液  血细胞 45 % 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血浆 55 % 水水  溶质  电解质  血浆蛋白  气体  有机小分子

 血浆蛋白  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 分为三类: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 功能  运输功能  缓冲功能:与钠盐组成缓冲对  形成胶体渗透压 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免疫球蛋及补体) 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 凝血因子 )

血清 --- 血凝块固缩,释出的淡 黄色液体。 血浆 --- 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 呈微混浊状。 肝素、枸橼酸钠

血液的理化特性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 比重  粘滞性  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黏度  血液为水的 4 - 5 倍  酸碱度:弱碱性 例如: NaHCO 3 /H 2 CO 3 缓冲系  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 概念: 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 构成:  血浆胶体渗透压( 以白蛋白为主)  血浆晶体渗透压( 以 NaCl 为主) 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 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蛋白质(白蛋白)所形 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 等渗溶液: 0.9%Nacl 溶液、 5% 葡萄糖溶液

血细胞

血细胞生理 - 红细胞 功能:运输 O 2 和 CO 2 、 可缓冲酸碱,维持血浆稳定

红细胞  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 5.0×10 12 /L Hb : 120~160g/L 正常成年女性: 4.0×10 12 /L Hb : 110~150g/L 新生儿 6.0 ×10 12 个 /L 以上 Hb : 120g/L 以上 贫血: RBC 数量或 Hb 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 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 可塑变形性。  悬浮稳定性  渗透脆性

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

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寿命 120 天、生成部位? 1. 生成原料 produce material : 铁 iron 和蛋白质 protein 是基本原料 此外还需要氨基酸、维生素 B 6 、 B 2 、 C 、 E 和微量元素 Cu 、 Mn 、 Co 、 Zn 2. 促成熟物质: VitB 12 (内因子促进其吸收) 和叶酸

3. 破坏:主要靠吞噬细胞和肝、脾 RBC 寿命 4 个月左右 衰老 RBC→ 变形力 ↓→ 阻留 → 破裂 → 被吞噬 → 珠蛋白和血红素回收再利用 临床上可用切脾治疗以减轻贫血。 破坏场所 血管内占 10% 主要在血管外(脾、肝)

地中海贫血  地中海贫血以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为多。  病因: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 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 足或完全缺乏,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 溶血性贫血。  治疗:输血  预后:差 临床

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 `→ 代谢几乎停止 →Na + -K + 泵 活动 ↓→ 血浆 K + 浓度 ↑ 因此,临床输血应引起注意,防止高血钾。 临床

血细胞生理 -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颗粒白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  正常成人 : (4.0~10) ×10 9 个 /L ,生理变动 : 新生 / 下午 / 食, 疼, 激 动 / 妊末等高。  功能: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

 作用 : 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50-70%  功能: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能杀菌 和 吞噬消化异物。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 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 胞增多。

 嗜酸性细胞 (eosinophils):0.5~7%. : 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  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 嗜碱性细胞 (basophils): 0~1%.  释放组织胺、过敏胺性慢反应物质 引起过敏反应,嗜酸性细胞趋化因 子减轻过敏反应。

 单核细胞: 3 ~ 8%.  单核细胞前体(骨髓)  单核 细胞(外周血)  巨噬细胞 (组织)。  吞噬、清除细胞内致病细菌、 霉菌等。  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  可以合成和释放多种因子,如 肿瘤坏死因子等。 淋巴细胞 (lymphocytes): 20 ~ 40% 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作用。

血细胞生理 - 血小板 正常值: 10 万~ 30 万 /mm 3 (100×10 9 ~ 300×10 9 /L) 功能: 1 、促进凝血、参与生理性止血 2 、对血管壁的修复作用 阿斯匹林、消炎痛、咪唑类药等可使 TXA2↓ , 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有抗血栓的作用 。

血液的基本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稳态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体温 4 、免疫和防御功能:血浆球蛋白和白细胞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 冻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 凝血因子。共有 14 种。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 血液凝固的过程:瀑布学说 凝血酶原酶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痂 血细胞 根据反应起始点的凝血因子和复合物形成的途径不 同,可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

内源性激活途径 完全由血浆内凝血因子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外源性激活途径 由因子Ⅲ ( 受损 组织释放 ) 触发 激活因子Ⅹ的 过程。

抗凝系统  体液抗凝系统 :  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蛋白质 C 和肝素  意义  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  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 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血浆中的纤溶系统 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过程: 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抑制物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

血型与输血 Blood Group and regula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血型  简介:  Landsteiner “ 血型之父 ”  定义  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是红细胞  类型  ABO 血型  Rh 血型  其他血型

ABO 血型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 凝集原 : 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 凝集素 : 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 凝聚原 凝聚素 A 型 A 抗 B B 型 B 抗 A AB 型 A 、 B 无 O 型 无 抗 A 、抗 B

ABO 血型

血型诊断

输血 原则: 输同型血 交叉配血试验: 主侧与次侧都无凝集。 主侧 次侧 受者 供 者 主侧 次侧 受者 血 清 红细胞 供 者 红细胞 血 清 结论:供血者 RBC 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

Rh 血型  发现:恆河猴( Rhesus monkey )  抗原与分型  D 、 E 、 C 、 c 、 e 5 种。 Rh 阳性: D ; Rh 阴性:无 D  特点:  中国人 99% 为 Rh 阳性,白种人 15% ,我国少数 民族地区 2-5% 。  血清中不存在 “ 天然 ” 抗体。 当 Rh + 的 RBC 进入 Rh - 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 疫,产生抗 Rh 的抗体

Rh 血型 给患者再次输入同一供血者血液 第一次输 Rh + 血 Rh - Rh - ,产生抗 D 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溶解 Rh + 血细胞 第二次输 Rh + 血 临床:新生儿溶血、影响生育

1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含: A 、白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球蛋白 D 、纤溶酶原 2 、某人血清中无抗 A 、抗 B 凝集素,红细胞膜无 Rh 抗 原,其血型属于: A 、 AB 型、 Rh 阴性 B 、 O 型、 Rh 阳性 C 、 AB 型、 Rh 阳性 D 、 O 型、 Rh 阴性 3 、在急需输血而无同型血液时, O 型血可少量输给其 他血型的人,是因为 O 型血液的: A 、血清含抗 A 、抗 B 凝集素 B 、红细胞膜含 有 A 、 B 凝集原 C 、血清中无抗 A 、抗 B 凝集素 D 、红细胞膜无 A 、 B 凝集原

4 、有关血液的正常参考值,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男) 120~160mg/L B 、白细胞总数( 4.0~10.0 ) ×10 9 /ml C 、血小板数( 10~30 ) ×10 9 /ml D 、血液 pH 值 7.4±0.5 5 、血浆蛋白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B 、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调节血浆酸碱度 D 、参与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