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凡之处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 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官居一品。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 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 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 37 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 曾国藩。 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 三代君王,历时 34 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 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 40 余人
2 、出身 曾国藩( 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 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今湖南省双 峰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 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 “ 湘乡派 ” 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 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从曾国藩的相貌看, 其脸长而削瘦, 鼻翼两 边法令既深且长, 一对 三角眼, 一双扫帚眉, 不怒而威, 无形中让人 产生一种不令而从的 感觉。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 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曾国藩有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家中对他们兄 弟严加管教,希望他们能光宗耀祖。祖父曾玉屏虽 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 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 教育了。 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 6 岁入塾读书, 8 岁能读 八股文诵五经, 14 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 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至道光十二年 ( 1832 年) 22 岁的曾国藩考取秀才,并与其师欧阳 沧溟之女成婚。 28 岁考中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 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
( 1 )仕途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 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 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 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 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他就是沿着 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 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 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 在于他刻苦修身。曾国藩立志求学, 要求极严,抱负很高。他受儒家思 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对自己的修 炼,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 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 责。
( 2 )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仕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官运亨通的 曾国藩在北京已经待了 12 年了。可在他 41 岁这一年,一 切都改变了。 “ 太平天国 ” 起义席卷中国,曾国藩被任命 团练大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京城里这位温文尔 雅的曾老师,现在变成了曾统帅。
湘军在镇压晚清 的各地农民起义中也 迅速成长,使晚清一 度出现了 “ 中兴 ” 的局 面。 曾国藩、左宗棠 和胡林翼、彭玉麟被 史学界称为 “ 中兴四大 名臣 ” 。
4 、治学与教育 曾国藩的一生实践 了中国人 “ 立德、立功、 立言 ” 的理想,他践行 了大学中 “ 正心、诚意、 格物、致知、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 ” 的 目标。
表面看来,曾国藩的地位和声望都达到了无与伦 比的高峰。有历史研究者认为,曾国藩几乎获得了 在那个时代可以获得的全部功名。内心如何,我们 不得而知。
但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 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 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廉服人心, 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知人善任,实现了 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事业。
十余年间,尽管战场硝烟不散,随时命悬一线,谣言和 指责纷至沓来。曾氏却在这些年间,留下了一部日记(从第 二次出山起至去世前一天未尝中断)、一部家书(被后世称 之为最好的家教教材)、一个文派(湘乡派)、一种精神 (湘军精神、敢打硬仗,确立了湖湘文化在近代史上的地 位),开创了一个运动(洋务运动) ……
二、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治 学治 学修 身修 身进 德进 德
治学的态度 治学的目的 治学的方式
曾国藩的治学之道包括: “ 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 ”
论理教育思想 一、读书以明理 二、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三、读书要兼容并蓄,学以致用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 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 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 神钦 ” 。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 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 “ 人生有穷达,知 命而无忧。 ” 曾国藩认为 “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 ” : 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 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 养生之道, “ 视 ” 、 “ 息 ” 、 “ 眠 ” 、 “ 食 ” 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 之道。
曾国藩 —— 进德之法 一曰慎独则心安 二曰主敬则强身 三曰求人则人悦 四曰习劳则神钦
一方面,他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 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 使自己成为 “ 贤人 ” 、 “ 君子 ” 以至 “ 圣人 ” 。 一方面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 “ 明天 理 ” 。从孔子到朱熹,都反对为个人消遣和利禄名誉 读书。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拘于朱熹的 “ 性命 ” 、 “ 道德 ” 空 谈,而继宋朝陈亮 “ 经世致用 ” 之说,认为读书大可 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他已经将 那种由宋儒所倡导的伦理 — 宗教型的理想人格发展 为一种合圣贤和豪杰为一体,兼具德性、智性与血 性的理想人格。
普通人家子弟照样可以成大事,获高位, 享大名,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教育之本。 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 “ 静心 ” 。 做事要开张,做人要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