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章 CH10 分配理論 所得分配涉及一國的貧富差距與社會公平,深受各國 政府重視,也是近年來的熱門議題,本章從分配的意義與 所得分配的種類談起,再介紹三種常見所得分配不均度的 測量指標,有助於讀者瞭解所得分配的概念。 10-1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10-2 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10-3 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 10-4 生產要素需求的特性生產要素需求的特性 10-5 生產要素分配理論生產要素分配理論
2 第十章 本章綱要 1. 所得分配的意義與分配的種類。 2. 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3. 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 4. 生產要素需求的特性及其決定因素。 5. 生產要素分配理論。
3 第十章 10-1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分配的意義 從統計學的觀點來看, 敘述資料的分佈狀態 或情況即稱分配( distribution )。 所得分配( income distribution )即所得分佈 的狀態。分析所得資料分配的狀態有助於瞭解一 社會的貧富差距與所得不均之變化。
4 第十章 所得分配的種類 1. 功能性所得分配 廠商僱用土地、勞動、資本與企業家精神等 生產要素投入生產活動,並依其貢獻,將產出銷 售之所得以地租、工資、利息與利潤等方式支付 給各生產要素,稱為功能性所得。 功能性所得分配是以生產要素為單位,探討 各生產要素的所得分配情形。
5 第十章 2. 個人所得分配 個人所得即家計部門提供生產要素投入生產 活動,並從中獲取之所得。 個人所得分配則是以家戶為單位,探討個人 或家戶的所得分配情形。個人所得依來源不同可 分為: 勞動所得:來自勞動獲得的收入。 非勞動所得:來自非勞動獲得的收入。
6 第十章 10-2 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洛侖士曲線、吉尼係數、最高與最低所得差 距的倍數是三種客觀的所得分配不均度測量指標。
7 第十章 洛侖士曲線 美國統計學家洛侖士( Lorenz ),以「家戶數累積百 分比」及其對應之「所得累積百分比」繪製的曲線來表示 家戶所得分配情形,稱為洛侖士曲線( Lorenz curve )。
8 第十章 1. 當洛侖士曲線愈靠近絕對平均線,表示該國之 所得分配愈平均。
9 第十章 用洛侖士曲線判斷所得不均度並非相當地精 確,圖 10-3 中, C 國與 D 國的洛侖士曲線相交,就 無法判斷何者所得分配較平均。
10 第十章 吉尼係數 1. 吉尼係數愈接近 1 ,表示洛侖士曲線愈接近所得 分配絕對不平均線,該國所得分配愈不平均。 2. 吉尼係數愈接近 0 ,則表示洛侖士曲線愈接近所 得分配絕對平均線,該國所得分配愈平均。
11 第十章
12 第十章 最高與最低所得 差距的倍數 最高與最低所得差距倍數愈大表示該國所得 分配愈不平均,反之愈平均。
13 第十章
14 第十章 10-3 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 經濟效率與經濟公平是影響社會福利的二個 主要因素。 即便一市場(如完全競爭市場)同時滿足了 經濟效率與經濟公平,但仍有市場機能無法解決 的所得不均問題存在,因此政府的租稅政策、社 會福利政策與就業政策對於縮小貧富差距就產生 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15 第十章 一般而言,政府可採三種政策縮小貧富差距: 1. 財稅政策 2. 社會福利政策 3. 就業政策 我國社會福利效果受經濟成長遲緩影響,已難再擴張 太多, 1995 年以來,以社會福利及就業方案作為縮小貧富 差距的效果比財稅政策的效果佳,未來提升就業率及改善 勞動力的質與量等將有助於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的情形。
16 第十章 1.(C) 2.(A) 3.(B) 4.(C)
17 第十章 5. A 國
18 第十章 10-4 生產要素需求的 特性及其決定因素
19 第十章 生產要素需求的特性 廠商對要素的需求具有以下三種特性: 1. 要素需求為引申需求 2. 要素需求是聯合需求 3. 要素間具替代性
20 第十章 生產要素需求的 決定因素 1. 最終商品的需求多寡:商品市場需求增加,廠 商會增加要素需求,反之則減少。 2. 要素生產力的大小:要素的邊際產量愈大,反 映要素對生產的貢獻愈大,則要素需求增加, 反之要素需求減少。 3. 相關要素價格的高低:由於要素間具有一定程 度的替代關係,使得相關要素價格變動也會影 響一要素的需求。
21 第十章
22 第十章 10-5 生產要素分配理論 本章將進一步介紹要素與廠商收益間之關係, 並說明廠商如何選擇要素投入與最適生產要素分 配所呈現的特徵。
23 第十章 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邊際生產收益( marginal revenue of product , MRP )表示廠商每變動一單位生產要素僱用量, 所引起產品總收入的變動量,也就是邊際收入與 邊際產量的乘積(式 10-3 )。
24 第十章 春天速食餐廳的勞 動邊際生產收益曲線 ( MRP L )與邊際產量 ( MP L )呈相同的趨 勢。
25 第十章 邊際產值(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 VMP ) 係指商品市場價格與邊際產量的乘積(式 10-4 ), 表示多僱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產量的市場價值。 商品市場為完全競爭時,廠商的邊際收益等 於市場價格( MR=P ),則 MRP x =VMP x 。
26 第十章
27 第十章 邊際生產力理論 邊際生產力理論說明了「要素需求與要素邊 際生產力如何被決定」。 首先假設 1. 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 2. 商品價格與工資率分別為 P 與 P L 」 3. 邊際報酬遞減法則成立,即 MP L 呈現遞 減 以簡化分析使讀者更容易瞭解廠商如何決定 利潤最大時之要素僱用量。
28 第十章 要素市場為一完全競爭市場時,廠商面對一平行橫軸的要素供給 曲線( S L )且高度為工資率 P L * ,意謂不管廠商僱用幾單位的勞動,只 要多僱用一單位勞動,都支付固定的工資率。 廠商多僱用一單位勞動所增加的收益( MRP L )即為廠商獲得的好 處,但其必須支付僱用這一單位勞動的工資,工資率 P L 就是使用生產 要素的代價。
29 第十章 1. 廠商僱用要素的好處大於代價時 ( MRP L > P L , a 點),表示多僱 用勞動可增加廠商利潤,自然願 意增加勞動僱用量。 2. 反之( MRP L < P L , b 點),表示 減少僱用一單位勞動可增加廠商 利潤,廠商將減少勞動僱用量直 到 MRP L = P L 。 3. 當 MRP L = P L 時,廠商達到利潤最 大的最適勞動僱用量 L* ( e 點)。 MRP L = P L 時,廠商同時決定了要 素的需求量及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30 第十章 在不同工資率下( P 1 、 P 2 、 P 3 ),廠商根據 MRP L = P L 決定其利潤最大之最適勞動僱用量( L 1 、 L 2 、 L 3 ),勞 動需求量與工資率呈一對一之關係,可知負斜率的要素邊 際生產收益曲線即為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值得注意的是, 廠商此時必然是處於合理生產階段。
31 第十章
32 第十章
33 第十章 邊際生產力均等法則 邊際生產力均等法則在說明,廠商僱用多種生產要素 從事生產,為使一定產量下的生產成本最低,其在一生產 要素上支出的最後一元所得到的邊際產量,必須等於在其 他生產要素上支出的最後一元所得到的邊際產量(式 )。 要素僱用滿足邊際生產力均等法則,反映廠商對各要 素的使用最經濟,且廠商的總成本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