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损伤与修复 第六章 DNA 损伤与修复 DNA damage and repair DNA damage and repair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DNA 的 结 构 DNA 的 结 构. 课 前 提 问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阶段: 2. 遗传物质的特点: 3. 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什么 ? 4. 如果噬菌体 DNA 用放射性 31 P 标记,请问, 在正常细菌体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 DNA 中, 是否全部含有放射性 31.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欢 迎.
肿瘤遗传标记-DNA修复与 肿瘤发病风险的研究
第四节 DNA损伤与修复.
第十一章 基因突变 学习要点: 1.基因突变的相关概念 2.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3.突变的修复机制 4.突变的检测 5.突变的遗传学效应.
DNA 损伤形式、修复机制及相关知识
第六讲 基因组进化 的分子基础.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Molecular biology for ecologis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十三章 DNA的损伤修复.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巢湖市 和县一中 张勇.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NA分子的结构.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水电十一局中学 水电十一局中学 马月青.
DNA分子的结构 DNA模型构建 碱基相关规律 课后练习 DNA分子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遗传信息的复制与传递 第 三 篇 Jianjun Xie, M.D. , Ph.D
第 十一 章 DNA 的 生 物 合 成.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因的含义,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的含义、过程)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糖尿病流行病学.
生 物 的 变 异.
Chapter 30 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实验 6, 肿瘤 (Neoplasia) 总菜单 切片: 1,胃腺癌 (Adenocarcinoma in stomach)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DNA损伤 、修复与重组.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Licensing mechanisms” S期 DNA合成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基 因 工 程 (一轮复习) 佛山市第一中学 黄广慧.
第七章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碱基所发生的改变,导致DNA分子结构发生稳定的改变。.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复制的概况 第二节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三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四节 逆转录作用
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 重点:突变的分子机理、重组的分子机 理、基因转变、遗传重组的 Holiday模型,DNA损伤的修复。
DNA Biosynthesis,Replication
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朱利娜.
报告小组:张小雪 董微 王秀英 二00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核酸.
肿瘤遗传标记-DNA修复与 肿瘤发病风险的研究.
第四章 遗传信息的的复制.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肤色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眼皮单双 血型 控制生物性状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Anti-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遗传重组分子机理 第三节 转座遗传因子 第四节 DNA损伤的修复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DNA 损伤与修复 第六章 DNA 损伤与修复 DNA damage and repair DNA damage and repair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第一节 DNA 损伤的原因及后果 电离辐射 可见光可见光 氧自 由基 H+H+ 烷化剂 8-oxoG P/ P 复制错误 核苷类似物 mCmC U

DNA 损伤类型 碱基脱落 碱基修饰 & 去氨基化 化学修饰 光损伤 链内交联 DNA- 蛋白质 交联 DNA 链断裂 DNA 重组

缺失碱基位点

化学损伤 甲基化 氧化损伤

DNA 受到大剂量紫外线照射时,形成二聚体 紫外线可引起 DNA 的交联, DNA 与蛋白质的交联。

电离辐射引起 DNA 损伤的机理

电离辐射引起 DNA 损伤的机 制 自由基损害 损伤 DNA 修复系统 MCI 假说

电离辐射引起 DNA 损伤的类型 产生 · OH 自由基,导致碱基变化 脱氧核糖分解 DNA 链断裂 DNA 链、蛋白质的交联

电离辐射导致 电离辐射导致 DNA 链的断裂 单链断裂: 单链断裂: 无差错修复 无差错修复 双链断裂: 双链断裂: 错误修复 错误修复 C

烷化剂引起 DNA 损伤 碱基烷基化 : G – C → A – T 碱基脱落 : 甲基磺酸甲酯可使鸟嘌呤 7 N 烷基化,活化 β — 糖苷键,连接碱基 与五碳糖间的共价键变弱,容易折断缺 失碱基,造成脱嘌呤作用。 导致 DNA 断链 : 磷酸二酯键上的氧被烷基化 导致 DNA 链交联

5-BrdU (酮式 -A ; 烯醇式 -G ) 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 DNA 的改 变 亚硝酸盐氧化脱氨 ( C→U ) 羟胺脱甲基 ( T→C ) 黄曲霉素 B (攻击碱基)

DNA 自发性损 伤 碱基错配 Mismatch 互变异构移位 脱氨基作用 ( 环外氨基 ) 碱基丢失 → 自发水解 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碱基异构式引起 DNA 复制的错 配 错误配对 G(k) T(e)A(a) C(i) A(i) C(a) G(e) T(k) G(k) C(a) 正确配对 A(a) T(k)

环出效应

其它因素引起 DNA 损 伤 吖啶类化合物 : 吖啶橙 扁平染料分子 ( 不等交换 ) 氧自由基 ( 加成反应 \ 小自由基反应 )

DNA 损伤的后果 信号传导异常 长时辰效应 老化肿瘤疾病 DNA 修复机制 短期效应 异常增生和代谢生理功能紊乱 细胞死亡 细胞增殖减少基因表达异常基因组不稳定

DNA 损伤后分子的最终改变 点突变 : 转换与颠换 缺失 插入 倒位或转位 DNA 断裂

DNA 重排 DNA 分子内发生较大片段的交换,可以 在同一染色体的两条链间发生,也可在不 同染色体之间发生,可以是原来的方向或 颠倒的方向。

第二节 DNA 修复 DNA 的修复主要类型 : 直接修复 光裂合酶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跨损伤修复 (SOS 修复 )

常见的 DNA 损伤及其修复机 制 DNA 损伤因素 DNA 损伤类型修复机制 X 射线、氧自由基 、烷化剂 自发脱碱基 单链断裂、无碱基位点、氧化性 碱基(如 8- 氧鸟嘌呤)脲嘧啶 碱基切除修 复 紫外线和多环芳烃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等大的紫外线 光产物和稳定的多环芳烃化合物 等大分子 DNA 加合物 核苷酸切除 修复 抗癌药(如顺铂和 丝裂霉素) 双链断裂和链间交联双链断裂修 复(同源重 组修复和末 端连接) 复制错误和烷化剂碱基错配和缺失(插入)错配修复

( 1 ) DNA 断裂口直接修复: 在 DNA 5'-P 端和 3'-OH 端未受损害的 情况下,连接酶能够直接修复 DNA 的 断裂口。

( 2 ) DNA 紫外线损伤的光复合酶直接修复

( 3 ) 烷基化碱基的直接修复 在 大肠杆菌中的 Ada 酶,可修复甲基化的 碱基和甲基化的磷酸二酯键。

⑷ 碱基切除修复 指切除和替换由内源性化学物作用产生 的 DNA 碱基损伤, 是切除修复的一种。 受损碱基移除是由多个酶来完成的。 主要针对 DNA 单链断裂和小的碱基改变 及氧化性损伤。

(4) Base Excision Repair

DNA 的损伤的切除修复 碱基缺陷或错配 碱基丢失结构缺陷 切开 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切除 DNA 聚合酶 DNA 连接 酶 AP 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 切开 切除 修复 连接 糖苷酶 插入酶 碱基取 代

⑸ 核苷酸切除修复 体内识别 DNA 损伤最多的修复通路 主要修复扭曲双螺旋结构的 DNA 损伤 以及阻断基因转录和不识别任何特殊的碱 基损失,而是识别双螺旋形状的改变。 不识别任何特殊的碱基损失,而是 识别双螺旋形状的改变;修复时切 除含有损伤碱基的那一段 DNA 。

(5) 核苷酸切除修复 ( 大肠杆菌 )

核苷酸切除修复 ( 基因组修复 – 人 )

核苷酸切除修复 ( 转录偶联修复 - 人类 )

GGR 和 TCR 的共同修复通路

错配修复 校正活性所漏校的碱基, 使复制的保真性提 高 10 2 ~ 10 3 倍 错配修复 系统 (MRS Mismatch Repair System) DNApol (ξ= ) 经第二次校正 ξ=

♪ 错配修复系统组成( Mismatch repair system ) DNA 腺嘌呤甲基化酶 (m6A 甲基化酶 ) DNA polymerase Ⅲ 填补单链 DNA 缺口 Helicase SSB 外切核酸酶 ( Ⅰ和Ⅶ ) 连接酶 MCE (mismatch correct enzyme) 3 subunits mut H, L, S 扫描新生链中错配碱基 识别新生链中非 m 6 A 的 GATC 序列 酶切含错配碱基的 DNA 区段

错配修复

大肠杆菌 DNA 甲基化位点 新合成的 DNA Mis-paired bases

错配修复

重组修复机制

重组修复重组修复 ☆ DNA 于复制时会越过受损区域进行复制 ☆ 经重组修复,受损的 DNA 仍然存在于子代的 一个细胞中。 ☆ 重组修复不会浪费时间, 重组修复可让负伤 的 DNA 在细胞中仍可照常进行分裂。

非同源末端连接: DNA 分子之间不需要广泛的同 源性,主要是在免疫球蛋白重组时对 DNA 双链进 行连接,在细胞有丝分裂 G 1 /G 0 期起主要作用。 重组修复 根据 DNA 末端连接需要的同源性,分为 同源重组:需要多种蛋白参与;也修复 DNA 复制中的差错;在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后 期 S/G2 期起主要作用。

(7) SOS 修复 Irradiation of bacteria before virus infection enhanced repair of damaged viral genes but led to mutations. UV UV ’ d T4 phage E. coli Few surviving phage UV ’ d T4 phage E. coli Higher frequency of surviving phage, but many mutants.

SOS 修复诱导 DNA 聚合酶活性 LexA ( 一种 DNA 结合抑 制蛋白 ), umuC 和 umuD, 编码 DNA 聚合酶活性, 允 许复制跨过 损伤位点, 常插入一个或几个 A 碱 基. AGCTAGTCAT/TCAGTC TCGATCANNNNGTCAG Replication stops at T/T dimer Error-prone polymerase allows replication to proceed, albeit inaccurately SOS response :

RecA-P 的三种功能 a 、 DNA 重组活性 b 、 与 S.S. DNA 结合活性 c 、 少数蛋白的 proteinase 活性 当 DNA 正常复制时 (无复制受阻,无 DNA 损伤, 无 TT dimer ) RecA-p 不表现 proteinase 活性

当 DNA 复制受阻 / DNA damaged 细胞内原少量表达的 RecA-p 与 S.S, DNA 结合 激活 RecA-p 的 proteinase 活性 修复损伤 LexA-p 降解 RecA-p 高效表达 SOS open 当 DNA 复制度过难关后 RecA-p 很快消失 LexA gene onSOS off

SOS 修复 DNA 复制不很严格,新合成的 DNA 容易造成错误产生突变。

线粒体损伤和修复 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 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修饰、 DNA 交联、 烷化损伤 线粒体的损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

DNA 修复 维持 DNA 序列的保真性; 可在复制前后进行; 有多种修复机制来纠正 DNA 损伤; DNA 修复失败可能导致突变和肿瘤。

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 真核生物细胞 DNA 受到损伤时细胞除了诱导 修复基因的转录外,还可暂时阻断细胞周期, 防止受损 DNA 继续复制,如无法修复,则可诱 导细胞进入凋亡。这些都是细胞通过细胞周期 检查点控制( checkpoint control ,又称关卡控 制)对 DNA 损伤的应答反应。 真核生物细胞 DNA 受到损伤时细胞除了诱导 修复基因的转录外,还可暂时阻断细胞周期, 防止受损 DNA 继续复制,如无法修复,则可诱 导细胞进入凋亡。这些都是细胞通过细胞周期 检查点控制( checkpoint control ,又称关卡控 制)对 DNA 损伤的应答反应。

酵母细胞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机制 DNA 损伤在 S 期 DNA 损伤在 G 1 和 G 2 期 G1G1 SG2G2 M POL2 RFC5 DPB11 RAD9 RAD17 RAD24 MEC3 MEC1,TEL1 RAD53

哺乳类动物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机制 DNA 损伤 P21 Gadd 45 Bax P53 CDK/cyclin Gadd45 Gadd45-PCNA Blocking cell cycleExcision repairingCell apoptosis

第三节 DNA 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参考标志

一、甲基化损伤修复相关基因 甲基转移酶( MGMT )把 O 6 - 甲基 鸟嘌呤的甲基转移到自身的半胱氨酸残基 上,修复甲基化的 DNA 。 MGMT 突变可 作为甲基化损伤的基因型标记物。

二、切除修复相关的酶和基因 尿嘧啶糖基化酶为主要的始动因素, 可 作 为 DNA 损伤的生物标记物。 大肠杆菌 Uvr 基因家族、人 ecrr 基因和切除 修复基因等

三、错配修复相关基因 MSH2 、 MLH1 等蛋白参与 错配修复,而错 配修复的缺陷往往是癌变的第一步。 错配修复基因: Muthls 系统、人类的 hmsh2/3 、 hpmsl1/2 、 Mutsa 、 msh6 。 错配修复基因的微卫星序列的不稳定性 (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 MI )

四、 DNA 聚合酶 β DNA 聚合酶 β 参与辐射损伤和化学损 伤的 修复,并对细胞的生长具有调节作 用。 DNA 聚合酶 β 的突变可导致碱基切除修 复功能的缺陷 。

五、 DNA 加合物也可作为修复功能的生物标记 物 DNA 加合物可作为 DNA 损伤的暴露 标记物和效应标记物,其去除的速度也可 作为 DNA 修复功能的生物标记物。

DNA 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意义 避免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癌症和细胞 死亡是至关重要的。 DNA 修复途径可以识别和修复特异的 DNA 损伤,保证生物物种的遗传稳定 性。

与 DNA 修复有关的人类遗传疾病: 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um) 布伦氏症候群 (Bloom ’ s syndrome) 遗传性大肠癌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 HNPCC)

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um) 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有些呈性联遗传。因核 酸内切酶异常造成 DNA 修复障碍所致。临床以光 暴露部位色素增加和角化及癌变为特征。 1. 幼年发病,常有家族发病史。 2. 面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褐色斑点及斑片, 伴毛细血 管扩张,间有色素脱失斑和萎缩或疤痕。 皮肤干燥。数年内发生基底细胞癌、鳞癌及恶性 黑素瘤。 3. 皮肤和眼对日光敏感。 4. 病情随年龄逐渐加重,多数患者于 20 岁前因恶 性肿瘤而死亡。 5. 组织病理 晚期出现表皮非典型性增生、日光角 化及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着色性干皮病患儿脸部特征

着色性干皮病背部, 着色性干皮病组织切片

着色性干皮 病的并发症

着色性干皮病的治疗 避免紫外线照射 避免肿瘤致病因子 对症治疗

遗传性大肠癌的临床特征 发病早 (~45 岁 ) 肿瘤好发部位 肠外肿瘤的类型

遗传性大肠癌 (HNPCC) 息肉较少 30-60% 有内膜肿瘤 恶性肿瘤好发部位 胰腺癌发生率

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CRC) General population Personal history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HNPCC mutation FAP 5% 15%–20% 15%–40% 70%–80% >95% Lifetime risk (%)

错配基因的改变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癌

错配基因的改变 : MSH2, MSH6, PMS1 , MLH1, MSH3, PMS2.

HNPCC 中错配基因突变的概率 MSH2 ~30% MLH1~30% PMS1 (rare) PMS2 (rare) MSH6 (rare) Unknown ~30% SporadicFamilial HNPCC FAP Rare CRC syndromes Liu B et al. Nat Med 2:169, 1996

HNPCC 发生的危险因素 基因携带者 发生的危险因素 : – 早期 : 岁 – 妇女 : 年龄 (?) 岁 HNPCC 家族成员之一发生的概率 : – 胃癌发生 : 早期发生年龄 3-35 岁, 复发 1-2 年 – 尿道肿瘤发生 : 岁, 复发 1-2 年 NCCN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 v

你该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