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易混淆的知识点较多,应注意对 比辨析。在复习中应注重本章知识在实 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复习时我们尤 其要重视本章中的实验,知道实验探究 的目的、探究的方法和探究的结论。 学法指导
1. 认识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依靠介质传播,真 空不能传声,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3. 了解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知道响度、音 调、音色(音品)与什么因素有关。 4.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5. 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及现代技术中与声 有关的应用。 中考热点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声音的 产生 — 振动 声音的 传播 声音的 分类 现代技术中 声的应用 传播介质 声速比较 噪声 乐音 次声波 超声波 乐音的特性?如何防治? 固体 液体 气体 v 固 > v 液 > v 气 音调、响度、音色 要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止,发声也就停止。 2. 声音的传播: ( 1 )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气体、液体、 固体等介质向四周传播。 ( 2 )真空不能传声。 ( 3 )声音在 15 ℃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 m/s 。声音的传播速度: υ 固 >υ 液 >υ 气。
3. 回声: ( 1 )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 射回来,形成回声。 ( 2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为 0.1s 。 ( 3 )回声测距: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测出原声发出声音时间和听 到回声时间,则 s=v 声 t/2 。
1. 人耳的构造: 2. 途径: A.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鼓膜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B.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 觉(骨传导)。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乐音三个特性乐音三个特性 音调 音色 响度 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与发声体本身性质有关 声源在 1 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声源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特色 如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1. 听到声音的条件: A. 有发声体; B. 有传播介质; C. 声音的响度 ≥0dB ; D.20Hz ≤ 声音频率 ≤20000Hz 。 2. 分贝: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 0 dB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的定义: ( 1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2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 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是严重影响人们 生活的污染之一。 2. 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 ( 1 )防止噪声产生; ( 2 )阻断它的传播; ( 3 )防止它进入耳朵。
3.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0dB - 4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 :干扰谈话和工作; 90dB :长期忍受会严重影响听力; 150dB :鼓膜破裂,失去听力。 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最高限度 保护听力的最高限度 保证休息和睡眠的最高限度: 50dB
五、声的利用 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 1 )回声定位:声呐。(可探测海 洋深度、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等。) ( 2 )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疾病 的信息: B 超。 2. 声波可以传播能量。如: ( 1 )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 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 2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 人体内结石。
3. 次声波: ( 1 )定义:频率小于 20 赫兹的声波为次 声波。 ( 2 )主要声源:火山爆发、地震、风暴、 核爆炸等。 ( 3 )特点: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危及人 的生命。 ( 4 )防止:在生产活动中尽量防止次声 波的产生,尽量远离次生波。
1.“ 声音的产生条件 ” 和 “ 我们听到声音的条 件 ” 不明确。 2.“ 发声停止 ” 和 “ 声音消失 ” 不加区分。 本章易错点 物体的振动 ①声源②传播介质 ③人的听觉正常 声源振动停止, 但此时人仍能听 到声音。 声是以声波形式向周围传播, 振动停止后, 余音的声波仍在 传播,直到声的能量完全转 化成其它能量,人就听不到 了,感觉 “ 声音消失 ” 。
3. 区分日常生活中声音的 “ 高 ”“ 低 ” 是指音调还 是响度。 4. 超声波和电磁波的应用混淆。 音调与声源的振动 频率有关。 响度与声源的振 动幅度有关。 变化的电磁场在空 间的传播形成电磁 波。应用有通 信 …… 频率高于 赫 兹的声波。应用于 探测、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