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一 概 述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1.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垂体 2.内分泌细胞团:分布于其他器官内(胰岛、黄体) 一 概 述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1.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垂体 2.内分泌细胞团:分布于其他器官内(胰岛、黄体) 3.弥散的内分泌细胞(DNES):单个分散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二)内分泌细胞类型 1.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2.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EM:RER;Golgi复合体; 有膜包颗粒 受体—靶细胞膜上。 管泡状嵴线粒体; 大量脂滴; 无分泌颗粒 受体—靶细胞质内。
粗面内质网(rER)、高尔基复合体(G)、膜包分泌颗粒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超微结构 粗面内质网(rER)、高尔基复合体(G)、膜包分泌颗粒
滑面内质网(sER)、管泡状嵴线粒体(MT)、脂滴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超微结构 滑面内质网(sER)、管泡状嵴线粒体(MT)、脂滴
(三)作用方式 激素 (hormone): 内分泌细胞的产物 。 靶细胞(target cell) 大多数 远处 血液循环 靶细胞(target cell) 靶器官(target organ) 大多数 远处 少部分 邻近 不入血 组织液 旁分泌 paracrine
(四)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腺细胞排列成团状、索状或围成滤泡状。 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导管。
(四)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二、甲状腺(thyroid gland) 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形如“H”。 附于喉和气管外侧面。 表面:结缔组织被膜 滤泡旁细胞 内部:实质(小叶) 甲状腺滤泡
甲状腺光镜及模式图
(一)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滤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LM:立方形,核圆居中,形态可发生改变 功能旺盛:单层柱状 功能低下:单层扁平 EM:游离面有微绒毛,胞质内粗面内质网丰富,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线粒体、溶酶体较多, 含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功能: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滤泡腔:甲状腺球蛋白(嗜酸性, 均质状,糖蛋白)
甲状腺滤泡光镜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 T3: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T4:四碘甲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1.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2. 提高神经兴奋性 3. 促进生长发育(尤对婴幼儿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 甲状腺功能低下: 小儿--呆小症 甲状腺功能过高: 成人--甲亢
呆小症和甲亢
(二)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 降钙素细胞calcitmin,又称C细胞。 分布: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之间但不接触胶质 形态:数量少,体积大,染色浅;基部胞质膜被颗粒,嗜银; 高水平线粒体酶、磷酸脱氢酶活性。 功能: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一种多肽,作用于骨、胃肠道、 肾,使血钙降低。
滤泡旁细胞光镜
滤泡上皮细胞(F)和滤泡旁细胞(P)电镜图
三、甲状旁腺(parathroid gland) 位于甲状腺背侧,四个黄褐色椭圆形小体。 实质内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分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两种。 间质中富含孔毛细血管和较多的脂肪细胞。
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主细胞(chief cell) 形态:数量多,多边形,HE胞质色浅,核圆居中,相对较 大;银染,胞质内含小的嗜银性颗粒; 电镜,活跃合成蛋白质的特点。 功能:分泌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肾、肠,使血钙升高。 嗜酸性细胞(acidophilic cell) 形态:数量少,体积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小深染, 胞质内含强嗜酸性颗粒(线粒体) 功能:不清。
四、肾上腺(adrenal gland) 位于两肾上方,三角形。 结缔组织被膜 实质 皮质cortex 髓质medulla
(一)皮质(cortex) 依据细胞形态和排列特征: 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束状带zona fasciculata 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皮质细胞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1、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位于被膜下方,占皮质总体积的15%。 结构:细胞体积小,矮柱状或锥体形,胞质色深。 细胞聚集成球团状。 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mineralcorticoid), 主要是醛固酮(aldosterone),调节水盐代谢, 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2、束状带(zona fasciculata) 位于球状带深面,最厚,占皮质总体积的78%。 结构:细胞多边形,体积最大,胞质内富含脂滴, 色浅而成泡沫状。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 功能:分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主要是 皮质醇(cortisol),促进糖异生、抑制免疫、抗炎。 受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调节。
3、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位于皮质最深层,与髓质交界,占皮质总体积的7%。 结构:细胞小,核小染色深,胞质成嗜酸性。 细胞排列成索并吻合成网。 功能:分泌雄激素Androgen、少量雌激素Estrogen。
(二)髓质(medulla) 来源于外胚层,位于中央。 主要由髓质细胞所构成,细胞间为血窦和少量结缔组织。 可见交感神经节细胞、中央静脉。
1、髓质细胞(嗜铬细胞,chromffin cell ) 结构: 体积大,核圆,染色浅,胞质嗜酸性,排列成索或团状。 具嗜铬性,胞质内见黄褐色嗜铬颗粒。故又称为嗜铬细胞。 EM下,胞质内含许多的膜包电子致密颗粒,是储存儿茶酚胺的部位。 髓质细胞分类: 肾上腺素细胞:肾上腺素adrenaline:使心率增快,心脏和骨骼肌血管扩张。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使血压升高,心、脑、骨骼肌血流加速。 功能受交感神经调节。
2、交感神经节细胞 数量少,散在分布。 为神经元,体积大,核大而圆,核仁清楚,胞质嗜酸性。 其节前纤维支配嗜铬细胞的分泌活动。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肾小管)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促进糖异生、抑制免疫) 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 皮质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尤以束状带最典型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髓质 髓质细胞(嗜铬细胞)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五、脑垂体(hypophysis,Pituitary) 腺垂体 神经垂体 远侧部(垂体前叶) 结节部 (漏斗周围) 中间部 神经部 漏斗(漏斗柄和正中隆起) 垂体后叶
(一)腺垂体(adenohypophysis) 1、远侧部(pars distalis)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腺细胞具有含氮类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acidophils 嗜酸性细胞40% basophils 嗜碱性细胞10% Chromophils 嗜色细胞 chromophobes 嫌色细胞50%
腺垂体远侧部HE染色
嗜酸性细胞(acidophilic cell) 分布于远侧部后外侧部,多,圆或椭圆形,胞质及颗粒嗜酸性,PAS阴性。 ① 生长激素细胞(somatotroph) 生长激素GH : 骺端软骨 分泌过盛:儿童--- 巨人症 成人--- 肢端肥大症 分泌不足:儿童:侏儒症 ② 催乳激素细胞(lactotroph) 催乳激素 LTH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9岁 16岁 23岁 52岁
嗜碱性细胞(basophil) 较少,体积大,但大小不等,以中心或头侧部居多。 呈圆、椭圆或多角形,胞质含嗜碱性颗粒,PAS阳性。
嗜碱性细胞(basophil) ①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hyrotroph) 促进甲状腺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TSH ② 促性腺激素细胞(gonadotroph) 女性:促进卵泡发育 男性:刺激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卵泡刺激素 FSH 女性:促排卵及黄体形成 男性: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黄体生成素 LH 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corticotroph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促脂解素 LPH 作用于脂肪细胞,使其产生脂肪酸。
嗜碱性细胞电镜图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分泌颗粒较少而小,位于周边。 促性腺激素细胞 分泌颗粒大小不等,电子密度高。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分泌颗粒较少,体积中等, 电子密度不一,常沿细胞膜分布。
嫌色细胞(chromophobe cell) 数量多,成群分布,体积小, 胞质色浅,界限不清。 电镜下可见少量颗粒。 脱颗粒 嫌色细胞 嗜色细胞 合成颗粒
2、中间部(pars intermedia) 位于远侧部和神经部之间的狭窄部分。 由散在的嗜碱性细胞和滤泡构成。 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SH作用于皮肤黑素细胞。
中间部光镜图
3、结节部(pars tuberalis) 包绕神经垂体漏斗的腺组织。 主要由嫌色细胞构成,夹有少量的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 有丰富的纵行毛细血管,参与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4、腺垂体的血管分布 ※垂体门脉系统 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漏斗) 垂体门微静脉 (结节部)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垂体门脉系统 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 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侧的窦状毛细血管网
5、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室旁核 弓状核 视上核 垂体上动脉 下丘脑腺垂体束 初级毛细血管网 轴突 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垂体门微静脉 次级毛细血管网 分泌颗粒 静脉窦 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 垂体下动脉 静脉窦 神经末梢
5、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腺垂体系:下丘脑与腺垂体在结构上无直接联系,但 所产生的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远侧部各种腺细胞 的分泌活动,形成功能上的整体。 促进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 释放激素(RH) 轴突 分泌 漏斗 下丘脑弓状核 释放 释放抑制激素(RIH) 抑制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 初级毛细血管网 调节 调节 靶器官 激素分泌 腺垂体 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弓状核激素 释放激素(releasing hormone, RH): GRH、PRH 、TRH、 CRH、 GnRH、 MSRH 释放抑制激素(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 RIH): SOM、PIH、MSIH
(二)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 位于腺垂体和间脑之间 包括漏斗和神经部 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胶质细胞 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 神经部
↖ 无髓神经纤维 来源于下丘脑前区视上核和室旁核 下丘脑-神经垂体束联系下丘脑及神经部。 赫令体 垂体细胞 来源于下丘脑前区视上核和室旁核 下丘脑-神经垂体束联系下丘脑及神经部。 两核神经元的分泌颗粒在轴突运输中,聚集成团,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大,光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 --赫令体herring body
无髓神经纤维
赫令体的形成示意图
赫令体的形成示意图 内皮 轴突内的分泌颗粒
视上核、室旁核产生的激素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又名加压素vasopressin, VAP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浓缩尿液。 少——尿崩症; 多——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 催产素oxytocin 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乳腺分泌。
垂体细胞 pituicyte 即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有短突起,有的含较多脂滴和脂赫素。 对神经纤维有营养作用,还有吞噬和保护作用,对神经分泌物的释放起调节作用。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 视上核是合成抗利尿激素、加压素的部位。 室旁核是合成催产素 (Oxytocin, OT)的部位。 神经垂体是储存和释放激素的场所
下丘脑-垂体-其他内分泌腺-靶器官、细胞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其他内分泌腺-靶器官、细胞的关系 垂 体 甲状腺 肾上腺 睾 丸 卵 巢 乳 腺 骨 骼 肌 肉 神 经 系 统 远 曲 小 管 集 合 心脏 血管 生 精 小 管 靶 器 官
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 DNES) APUD细胞:(摄取胺前体脱羧反应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具有摄取胺前体脱羧而产生和分泌胺的功能。 DNES:内分泌神经元与APUD细胞的统称。
本章重点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 垂体的一般结构及其内分泌细胞的功能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