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迈儒礼花园国中 SMK TAMAN MALURI, KUALA LUMPUR.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師說 散文選及習作報告 姓名:姚惠文 學號: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路 2015
师 说 韩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法建议.
班級:國企三甲 學號: 老師:許淑媖 科目:總體經濟學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师 说 韩 愈.
《师说》知识整理.
師說 韓愈.
师说.
韩愈简介 主讲人:语文组廉凤莉.
教學觀摩與經驗分享 ---證照輔導經驗分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师 说 作 者:韩 愈 师院附中 乐耘.
年终总结 通用模板 简洁实用 工作总结 年终汇报 工作计划.
《论语》六则.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
第二課 師 說 韓 愈.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一課師說韓愈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歷史報告 主題:昌黎祠.
关于本门课程.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1.真是—— 2.是的—— 3.因为—— 4.但是—— 5.总之—— 今年夏天真热啊! 是的,土地都冒烟了,据说今天地表温度达到70度呢。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师说 韩 愈.
教学目标 1 . 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韩愈其 人,学习文中所运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师 说 韩 愈.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复习导航 一、 考纲要求 新考纲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如下: 正确认读基本篇目的字音,读清句读。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四次大作业 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的电子数据库
登 飞来峰 王安石.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我叫“神舟号”.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主讲教师:赵璟智 ( Emily ).
西藏 Tibet.
Dog dogs funny interesting.
登鹳雀楼.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Harvard ManageMentor®
了解介词.
8小鹰学飞.
陈 情 表 李 密.
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修 辞 词类活用 文学常识 成 语.
轉品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之先後生於吾乎? 名詞轉動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名詞轉形容詞 君子不齒,.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ARM裸机第一部分-ARM那些你得知道的事
孔子拜师.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位似.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吉隆坡迈儒礼花园国中 SMK TAMAN MALURI, KUALA LUMPUR. 中五华文辅助教材 第十九课 《师 说》

师说 作者:韩愈

学习目标 阅读和理解古典文学作品 译写古典文学作品 赏析古典文学作品

师说 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课文 写作背景 题解 相关图片 注释 相关资料 译文 练习题 赏析 地图 语文知识 课文朗读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愈

《师说》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 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第三段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第四段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主题 阐明师道的真谛,矫正世俗耻于从师的风气。

体裁 论说文 分析 本文共分七段:首段提出“学必有师”的前提,并说明师的功能;次段申论择师应只种稻的学问,不论其贵贱长少;三段谈叹当时“耻于从师”的风气,并指出其弊病;四段续论当时风气之非,并说明“学戏句读”与“传道”“解惑”的分别;五段举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比,再斥“耻于从师”的风气;六段举出孔子从师的事例,并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二语,说明“学必有师”及泽师不重贵贱长少的原因;末段点明作此文之由做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翻译文》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问,解答困惑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够知道这些事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去请教老师,那么,他的疑惑便永远得不到解决了。 年纪比我大的,他得到学问的时候一定比我早,我当然要请他做我的老师;年纪比我小的,他得到学问的时候,如果也比我早的话,我也要请他做我的老师。我所要学的是学问,哪里还计较什么老师的年纪比我大比我小呢?因此,不必管他地位贵贱,也不必管他年纪大小,只要有学问在身,那么,他就可以做我的老师。

唉唉!师道早已不传了!人们想解决疑惑也不容易了!古时候的圣人,高出平常人的地方太远了,有了疑惑的时候,尚且向老师请教;如今一般平常人,不及圣人的地方也太远了,却耻于向老师学习;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所以终究是愚人,原因还不都是出在这里吗? 人都疼爱他的儿子,选聘了老师来教导儿子,可是在他本身呢,却把向老师学习看成是耻辱,这就是糊涂了!那做孩子的老师,只是给孩子叫他按照句读年念念的,并非我所说修己治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来的疑难问题的。不懂得句读,便肯请上老师学习;解释不开疑难问题,却又不肯向老师请教,小的地方知/道去学,大的地方却舍弃不顾,我真看不出他的聪明在哪里。

那些为人祈祷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全都不以跟着老师学习为羞耻;但是到了读书做官的士大夫阶层,只要谁说起老师、说起学生这类话来,大家就聚到一块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嘲笑,就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呀,学识也相似的呀。”还有些人以为跟着地位卑下地人来学习是可耻的,而跟着官职显赫的人来学习,就又近乎谄媚,唉唉!从这些地方看看,就可以知道师道是没法再恢复的了。那些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是有道德学问的君子所瞧不起的,可是如今一般人的聪明倒反跟不上他们,能不算是怪事吗?

圣人没有一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请教。其实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学问哪里会比得上孔子。孔子说过:“只有三人在一起,其中就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所以做学生地不一定不如老师,做老师的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只是他们得到学问的时候有先后的不同,他们所研究的学问有专门和不专门的分别,不过如此罢了。 李蟠这个学生,年纪只十七岁,喜爱古文,六经都学过;他没有习染上时下这种坏风气,向我求学,我赞许他能行古人的从师求学之道,便写了这篇《师说》赠给他。

内容简析 从师的必要性 第一段:在正面阐述中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从师的必要性 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第三段:以历史名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内容深究 说理严密 上承 上承 下连 下连 与“吾未见其明也”句相呼应的两个字是 惑矣 文章第二段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按平直 顺序可改为: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上承 上承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 “惑之不解”,“或不焉。” 下连 下连 小学 大遗 与“吾未见其明也”句相呼应的两个字是 惑矣 说理严密

框图 段落 段意 论点 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阐述从师的道理 一 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反面论证) 二 以历史事实证明 (正面论证) 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 三 号召: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 四

字词注音 通假字 句读(d 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 ù ) 传道(chuán )从容(cō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 通假异读 通假字 “受”通“授”,传授。 传道受业解惑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找出古今异义的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一词多义现象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一词多义现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名词,客舍

词类活用现象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意动用法,以……为耻 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小学而大遗 圣益圣, 愚益愚 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意动用法,以……为羞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式

修辞探微 作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顶 真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社会背景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

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 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韩愈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  文 公  祠

学会举一反三 学会举一反三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柳宗元

文学常识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阅读、思考、讨论 阅读、思考、讨论

阅读思考题 读懂全文,简析文章内容: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人为什么要从师? 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课堂作业 解释多义词 其皆出于此乎 拜送书于庭 学于余(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介词,表比较, 比 介词,表被动,被

课堂作业 解释多义词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辍耕之垄上 助词,的 代词,他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类,这些 动词,到,往

课外作业 解释下列多义词 有碑仆道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策之不以其道 何可胜道也哉 道相似也 名词,道路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名词,规律 动词,说 名词,道德学问

课外作业 解释下列多义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代词,他,他们 代词,表远指,那 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作文课业: 谈谈老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