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CH2-締造音樂劇的黃金時代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歌劇與音樂劇交融的典範-《波吉與佩斯》 音樂劇在走向成熟時,逐漸擺脫了主題膚淺、情節鬆 散、炫耀歌舞、賣弄色情的早期音樂劇製作套路,走 上了一條主題深刻、情節生動、風格健康、樂觀向上 的發展之路 《波吉與佩斯》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新聞報導,講述了 一個美國文化中非洲裔美國人的奧德賽的故事。 波吉是隨移民潮從南部到北方來找工作的非洲裔美國 人,這些新北人一邊試圖使自己適應城市生活,一邊 又竭力保留著自己舊式的生活方式。 《波吉與佩斯》全面展示了葛什溫的音樂天賦: 民 間的(布魯斯、聖歌、福音歌曲)、流行性(布魯斯、 爵士、錫盤巷)、古典的(宣敘調、賦格曲、輪唱、 獨唱、主樂調)等。 被貼上「美國歌劇」陽春白雪的標籤 影片: THE GERSHWINS' PORGY & BESS (Broadway) – Medley [LIVE @ The 2012 Tony Awards]
愛國主義音樂劇代表-《奧克拉荷馬》 「如果羅斯傑沒有遇到漢姆斯特恩二世,他們倆人還是足以各 自名留千古;可是當羅斯傑遇上漢姆斯特恩時,他們就注定要 改寫音樂劇的歷史」 夢幻芭蕾舞蹈形式 《奧克拉荷馬》於1943年3月31日在聖詹姆斯劇院首演, 拉開了高唱凱歌的序幕,透過音樂、唱歌和舞蹈三種形式融合 演出,從而使音樂劇成為一種近乎完善的藝術形式。 製作人邁克.特德毅:「沒有插科打諢,沒有漂亮姑娘,沒有 什麼機會(No gags, no girls, no chance)」 該劇選擇了真正美國鄉土氣息的農村故事題材,並具有引人入 勝的情節 描述西南部美國現代男女的生活,劇中人物真實、民間風格典 型、性格豐滿、特徵鮮明、基調明快,貼近美國人的現實感情, 激起觀眾的共鳴。 影片: In Old Oklahoma (1943) - Fight scene
一種正直、率真、幽默、奔放;熱情的美國精神,就有美國本土的特 徵和魅力。 在主題立意上該劇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將洲地位的確立,人們為爭取 公民權而奮鬥的嚴肅社會課題搬上了舞台,藝術地再現了前工業化時 代的美國拓荒者理想化的生活景象。 羅斯傑和漢姆斯特恩將劇情的曲折和連貫放在首位,少了任意的刪改、 拼湊、多了相互的協作、配合。擺脫了傳統格式的束縛,使音樂、劇 本、歌詞、舞蹈、戲劇、動作、舞台布景、演出服裝和劇情的進展更 好的結合了起來。 這些因素不適僅僅單一的提供娛樂,而是由一種統一的構想禁地結合 起來的。 在「奧克拉荷馬」的歌聲中,可感受到劇中人對即將成立澳克拉荷馬 洲的喜悅,真誠地歌頌了奧克拉荷馬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 這首歌曲的現場感染力可謂是一場奇觀,歌曲熱烈而有氣勢,正與當 時美國人心中日益增長的愛國熱情相吻合。 該劇巡迴演出時,每到這首歌曲還會引起全場觀眾不約而同地吟唱。 影片: Oklahoma - Oh What a Beautiful Morning (Hugh Jackman)
旋轉木馬 百老匯著名的詞曲作家斯蒂芬.桑德漢姆曾說「《奧克拉荷馬》是 關於一場熱鬧的野餐會,《旋轉木馬》則是有關生與死的詮釋」。 所以旋轉木馬又被譯為《天上人間》 「R&H」二人組 「如果我愛你」(If I Love you) 「你永不孤單」(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該劇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悲劇意味濃厚,尤其是結尾主題的昇華, 使得情感表現力加大,戲劇緊張度增強。 這是一種獨特「音樂戲劇」,是歌劇的創作法和音樂喜劇的聯姻, 有音樂喜劇的特徵,同時有運用了非喜劇原理寫成的元素。 從《奧克拉荷馬》到《國王與我》已經達到了一種比較成熟的境界, 《旋轉木馬》則處於一部正在逐步完善進程的過度形式。 影片: CAROUSEL " You'll Never Walk Alone "
角笛舞和二幕芭蕾 90年代在富有傳奇色彩的編導安格尼斯.德.米勒最後的日子裡,理查德.羅斯 傑的女兒瑪麗.羅斯傑主持了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錄影片,回顧了編舞家米勒幾十年 在《旋轉木馬》中編舞的情景,也是米勒重溫了那段不平凡的生活經歷。 影片: "If I Loved You", from "Carousel"
巾幗豪傑愛情傳-《安妮,拿起你的槍》 同樣與《奧克拉荷馬》一樣成為開創40年代道地美國鄉土 音樂劇的代表作 講述的是一個「愛情與好勝心決鬥」的真實故事,發生在1 9世紀80年代中期,一個生長在辛辛那堤州的鄉下姑娘安 妮。奧克雷靠餐與射擊比賽維生,並撫養著年幼的弟弟妹妹。 他精湛的槍法引起了考.巴法羅.比爾的注意,後來安妮加 入了他的西部旅行表演團,然而他卻愛上了傲慢的對手弗蘭 克.巴特勒。 安妮為了愛情而放下了高傲的好勝心,決定徹底放棄比賽。 弗蘭克得知真相後,也徹底卸下了自己驕傲的面具,將榮譽 真誠的獻給了安妮。 兩個比爾演出團終於成功合併,令安妮高興的是他終於用自 己的槍贏得了一個男人的心。 影片: "Anything You Can Do" from Annie Get Your Gun (1950)
「沒有任何行業比得上演藝行業」(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這個故事是對於「男女平等」的最好解釋 「沒有任何行業比得上演藝行業」(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不能靠槍法贏得男人的心」(You can’t Get A Man With A Gun) 著名的現代舞家海倫.塔米麗絲為該劇編導了幾段出色的舞蹈 在《安妮,拿起你的槍》中他創作了一場美國印地安舞蹈 沒有讓印地安舞蹈成為孤立的演出,而安排那位不是舞蹈演員的明星 參予了舞蹈動作。 透過戲劇表演和舞蹈的拼合,把舞蹈和戲劇以及歌唱連接了起來。 全劇的核心舞段式「儀式舞」、「接納舞」 影片: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 Annie Get Your Gun (1950) 影片: Betty Hutton sings "You Can't Get A Man With A Gun"
跨越時空的莎翁戲中戲-《吻我,凱特》 1935年,《吻我,凱特》製作人只是蓋伊德劇院的普通工作人員, 遇到了這樣一件事: 劇團的夫婦明星阿爾弗立德.朗特和理恩.芳婷因為角色發生衝突, 從而將台上的「馴悍記」演到了台下。就這樣,莎士比亞的「馴悍 記」的故事就被演繹成了一齣現代演員夫妻的愛情鬧劇。 10多年前與柯爾.波特有過合作的編劇斯佩萬克夫婦終於重新走 到了一起,而這次合作,使他們的藝術能量達到了巔峰。 獲得了剛成立不久的1949年東尼獎第一次設立的最佳音樂劇獎 和最佳服裝設計獎。 現代舞家漢雅.霍爾姆還制定了規矩,以此證明舞蹈可以做為高度 戲劇化的節目,不僅能夠渲染情境,還可以做為說明事物的捷徑。 影片: So In Love (from Kiss Me Kate)
波特在歌曲中還採用了沙士比亞的一些名句,這些語言的運用,也是該劇非常特別 的地方。 故事圍繞一對戲內戲外都是夫婦的演員展開,幾位主人公的故事也發生在短晚的一 天之中,從下午5點到半夜的排演中,剛愎自用的製作人兼演員的弗立德和性情急 躁的明星演員麗莉之間的故事,就像他們正在排演的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 波特在歌曲中還採用了沙士比亞的一些名句,這些語言的運用,也是該劇非常特別 的地方。 歌曲「溫習你的莎士比亞」 影片: Brush up your Shakespeare
賭徒大鬧百老匯-《紅男綠女》 《紅男綠女》是弗蘭克.羅伊瑟的第二部作品,成為他最成功的 音樂喜劇代表作之一。 喬治.S.考夫曼的傑出導演才華和編舞家邁克爾.基德的貢獻 也為該劇的成功密不可分 「哈瓦那酒吧」、「賭雙骰的人」 該劇創造出許多粗俗艷麗的角色,主人公使用的是紐約的俚語, 表現的是美國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故事。 這部音樂劇在演唱上部要求歌唱者的聲音音色及聲樂技巧,但要 很善於表演。 製作人希.菲爾和恩尼斯特.馬丁感覺到這部引人矚目的成功音 樂劇能夠描寫天真的內莉和世故的埃米爾看似不可能的愛情,他 們就能將同樣看似不可能的丹蒙.朗尤的短篇小說《莎拉.布朗 小姐的田園詩》中的善人和賭徒之間的愛情搬上舞台。 影片: Guys and Dolls - Tony Awards
影片: Fugue For Tinhorns - David Campbell 最後他們決定起用毫無舞台劇創作經驗的廣播、 電視喜劇作家-30年代一位著名的紐約記者 阿比.巴羅斯。 巴羅斯為該劇增添了一些浪漫喜劇的特色。 尤其在塑造自命不凡而其實無能無勢的納森.迪 托特和夜總會的歌手阿德萊德小姐的人物形象上, 使這部作品成為名副其實的浪漫音樂喜劇。 「我從未戀愛過」(I‘ve Neve Been In Love Before) 「獻給自命不凡人士的賦格曲」(Fugue For Tinhorns) 「今晚真幸運是個女人」(Luck Be A Lady Tonight) 這部「百老匯音樂劇寓言」,生動表現了一些 心智很高的窮人和好人的形象,反映在一個名 叫斯蓋的賭徒和紐約的一個不厭其煩的賭局組 織納森身上,講述了一個有關愛情故事和古老 賭博遊戲的故事。 莎拉.布朗 影片: Fugue For Tinhorns - David Campbell 影片: Frank Sinatra Luck Be A Lady Tonight
皇宮中柏拉圖式的愛情-《國王與我》 1951年音樂劇《國王與我》的誕生 女主角吉圖德.勞倫斯小姐當拜讀了瑪格莉特.蘭 頓的小說《安納與暹羅王》,以及1946年雷克 斯.哈里森和艾納.德昂拍攝的電影版本後,勞斯 倫小姐被它的魅力深深折服。 自該劇首演後,34歲的舞台、銀幕、銀屏上扮 演了4625次國王與「光頭國王」的美稱結下 了不解之緣。 1952年東尼獎的最佳男配獎。 《國王與我》以豪華布景、悅耳歌曲和動人的舞 蹈取勝,該劇在視覺上的色彩變換所造成的強烈 對比、神奇的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室外效果的天然背景到室內金碧輝煌的的殿柱, 從人們華麗的服飾到言談舉止,到處都傳遞著泰 國宗教、習俗和文化的氣息。 影片: Julie Andrews - Getting to know you Snippet from The King and I.
影片: Yul Brynner and Deborah Kerr perform "Shall We Dance" 歌曲風格的差異明顯代表著英國女家庭教師的身分和個性,以及東方人的性 格特徵,音樂和舞蹈也受到東方情調的影響 「我們來跳舞」(Shall We Dance) 舞蹈更為該劇增添了亮色。繼與R&H「不朽雙霸天」合作過,在《奧克拉荷 馬》中創作「夢幻芭蕾」出名的德.米勒後,吉羅姆.羅賓斯嶄露頭角。 「湯姆叔叔的小屋芭蕾」 「暹羅娃的進行曲」 其中一個精彩的場景是國王與安娜的二重唱「我們能共舞嗎」(Shall We Dance) 舞蹈在一個明亮、廣闊的視覺空間內展開,視覺效果非常突出。 湯姆叔叔的小屋(The Small House of Uncle Thoms),創作靈感就來自於著 名的小說。用東方泰國舞的姿態動作,表達非本土的意義和情調 影片: Yul Brynner and Deborah Kerr perform "Shall We Dance" 影片: Small House Of Uncle Thomas - Ballet from The King and I
作為美國芭蕾舞劇團的著名編導羅賓斯也由於該劇而 成為了音樂劇界的傑出編舞家。 1996年專欄作家里茲.斯密斯將「完美」二字獻給了 新版的《國王與我》 除了觀眾耳熟能詳的1956年的《國王與我》,還 有一部較少人看過的1946年製作的《暹宮秘史》 (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以及1999年好萊 塢推出一部卡通版《國王與我》和巨星雲集的《安娜 與國王》。 《暹宮秘史》獲得了當年黑白片攝影和黑白片美術設計 兩個奧斯卡獎。 影片: 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 Trailer
1999年的《安娜與國王》,由周潤發扮演的國王被塑造成一 位慈祥而有浪漫氣質的帝王。 1956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根據百老匯同名音樂劇創造 了《國王與我》,仍由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的、在舞台上扮演國王 的著名光頭明星尤.伯連納主演。 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獲得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錄音、最佳歌舞片配樂等五 項奧斯卡金像獎。 也是當年最賺錢的電影之一。 1999年的《安娜與國王》,由周潤發扮演的國王被塑造成一 位慈祥而有浪漫氣質的帝王。 國王一角在西方民主文明教育單純天真的接受者這一形象方面略略做 了反抗,開始質疑安娜代表的西方視角。 影片: Anna And The King Trailer
灰姑娘的又一個故事-《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是一部不朽的音樂劇,他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其中的 歌曲建立起主角人物鮮明的性格和彼此間的關係不同於其他音樂 劇,注重由對白來推展情節。 成功首先歸功於匈牙利的電影製片人蓋布瑞爾.帕索,他將生命 中最後兩年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尋找能將喬治.伯納.蕭1914 年的戲劇《皮格馬利翁》改編成音樂劇最合適的人選上。 1952年,帕索只好找來了阿蘭.傑.勒納和弗瑞德里克.羅 伊維這對年輕的創作組合,他們獲得了成功。 該劇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商業上均創造了令人驚異的奇蹟,除了 音樂劇的魅力之外,蕭伯納原著的魅力自然也是其大獲成功的原 因。 脾氣古怪的希金斯對自己化腐朽為神奇的成績雀躍不已,此時伊 麗莎發現她的氣質和身分仍然得不到真正的統一,縱使她已改變 形象和氣質,在希金斯眼中依然是一個不被尊重和被忽略的賣花 女,或者說是她的戰利品。 影片: My Fair Lady - The Rain In Spain
將《皮革馬利翁》改編成一部音樂劇是相當困難的,主要的問題是歌舞如何能自然 地融入喜劇氛圍中,另外還有眾多小人物的處理上。 採用更多蕭伯納的原著對話,並擴大演出場景。 全劇的前2/3完全集中在希金斯對伊麗莎的訓練上,兩人之間只有「訓練者」和「被 訓練者」的關係,編導得以在語音訓練過程中細膩地刻劃英語發音的趣味性,並宣 揚高尚文雅英語的音韻之美。 《西班牙的雨大部分下在平原上》(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一曲,就 發揮了語音的音樂性和戲劇性,是全劇中最令人感到愉悅的精華片度。 伊麗莎在學習標準英語發音的過程中,突然掌握了發音技巧,她慢慢的說:「The rain … in Spain…stays mainly in the…plain」(這是一句押韻的話) 三人興奮的跳起了令人暈眩的探戈舞
匈牙利語言家巴卡西不斷設法刺探伊麗莎身分真相的插曲, 使得考驗伊麗莎是否過關的高潮更添緊張懸疑的趣味性。 漢雅.霍爾姆是美國現代舞壇的重要人物,她最大的貢獻是 將德國現代舞的科學理論和創作實踐引進了美國,為美國現 代舞的健康發展輸送了新鮮的寫意和營養,成為德國現代舞 美國化的先驅。 「吻我.凱特」和「窈窕淑女」 她同時促成了音樂劇的「現代舞」這種舞蹈形式在20年代至 40年代的崛起。 影片: Chinese super beautiful modern dance
扮演伊莎莉的奧黛莉.赫本卻在同年的奧斯卡角逐中輸給了百老匯 舞台上的「窈窕淑女」朱立.安德魯斯。 奧黛莉.赫本 喬治.庫克擔任影片導演 爭取女性尊嚴 扮演伊莎莉的奧黛莉.赫本卻在同年的奧斯卡角逐中輸給了百老匯 舞台上的「窈窕淑女」朱立.安德魯斯。 奧黛莉.赫本 她那少女清純無邪的笑容中,像是滲透出來的一絲悲傷,成了一種未知 的魅力 共拍了26部影片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就是擁有信念,至少我曾經努力地想去擁有過」 Audrey Hepburn
長號的魅力-《樂器銷售員》 《樂器銷售員》或名《音樂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暢銷的音樂劇之 一,該劇還是百老匯歷史上一不從作詞、作曲、編劇均由一人包辦的 上演歷時最長的一部音樂劇,這人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梅里迪斯.威 爾遜 最新一版的《音樂人》於1999年由當今百老匯著名的編舞家蘇 珊.斯多曼複排 伴著列車疾馳的響聲、歡快幽默的歌曲「搖晃島」(Rock Island) 唱出了旅行推銷員的心聲; 還有瑪莉安柔情的「晚安,我的那個人」(Good night, My Someone)、 「你們遇到麻煩了」(You Got Trouble)、 「那就是你」 (Till there Was You)、 「76支長號」(Seventy-Six Trombones)、 「印第安那的加里城」(Gray, Indiana)、 、 「琳達.羅斯」(Linda Rose) 新版本真正的銘心仍然是威爾遜,43年後她筆下的音樂和故事仍具有 非凡的魅力。 影片:The Music Man "You Got Trouble"
現代羅密歐與茱麗葉-《西區故事》 《羅密歐與茱麗葉》講述了美國的羅密歐和波 多黎各的茱麗葉成為紐約幫派鬥爭、愛情犧牲 品的悲劇。 編舞-吉羅姆.羅賓斯 作曲-里歐納德.伯恩斯坦 編劇-阿瑟.勞倫斯 作詞-斯蒂芬.桑德漢姆 這部作品有太多與眾不同之處: 悲劇情節的涉獵、親情和愛情的矛盾、對死亡 和種族主義的詮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演員、 精妙別緻的歌詞、顯赫大氣的音樂和令人難忘 的舞蹈。 影片:West Side Story starring Larry Kert and Carol Lawrence (Original 1957 Broadway Production)
Stephen Joshua Sondheim 他們決定將這個愛情故事設計在一個當地男孩 與一位新遷入的波多黎各女孩之間,而這兩人 所代表的兩夥年輕人就是水火不容的死對頭。 只借用其中的主線為故事基礎,讓劇中年輕的 幫派青年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他們決定用第 二種創作態度對待該劇。 1955年11月14日,一位名叫斯蒂芬.桑德漢 姆的年輕人被柏恩斯坦選為《西區故事》作詞。 斯蒂芬.桑德漢姆因為該劇作詞而一舉成名, 他那有內涵深度的音樂劇維持40年享譽不衰。 Stephen Joshua Sondheim
在歌劇和音樂劇間,在現實主義和浪漫詩意間,在古典芭蕾和流行舞蹈之間,在抽 象與具象間,找到一條清晰的結合線。 這種風格就是將戲劇性、抒情性融入現實中,成為一種生活的幻象。無論是編劇、 作曲、編舞都戴上了大師們自己的個人風格。 故事中,勞倫斯強調了角色的情感特徵,對話帶有很強的街頭少年的腔調 伯恩斯坦創作的音樂也會讓人體會到波多黎各人的情感,然而與現實中的音樂還是 有很大區別 羅賓斯的舞蹈動作集合了吉特巴舞以及街頭打架的動作,也體現羅賓斯的個人特 徵。 該劇以極為敏感的觸角提出了美國現實中民族對立和幫派鬥毆這兩個嚴重的社會問 題,劇中表現的東尼和瑪麗亞的愛情命運在幫派鬥毆中被毀滅的悲劇,有著震撼人 心的藝術力量。
安妮塔的到來引起了噴射幫人的憤怒,種族偏見使他們 喪失了理智,幾個小夥子不僅辱罵安妮塔,還企圖強姦 她。 由於受到了污辱,安妮塔對東尼撒了謊,他告訴東尼西 諾已經殺死了瑪麗亞。 伯恩斯坦為該劇創作的音樂劇有巨大的吸引力 「瑪麗亞」(Maria)、 「今晚」(Tonight)、 「某地」 (Somewhere)、 「體育館的舞蹈」(Dance at the Gym)、 「美國」(America)、 「前進,克拉普克」 (Gee officer Krupke)、 「冷靜」(cool) 舞蹈,尤其是爵士舞成就該劇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伯恩斯坦創造的博多黎各的韻律以及切分音大膽運用,也 為羅賓斯那富於煽動性的舞蹈提供了前提。 音樂:「瑪麗亞」(Maria) 音樂:「今晚」(Tonight)
該劇的現代感和現實意義給編舞家兼導演羅賓 斯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 正是因為它,終於使該劇促成了歌、舞和場景 的全面整合,贏得了觀眾,也使音樂劇演員像 著多元化發展。 1957年的《西區故事》一上演,就憑藉他富於 創新的布景,以及獨特的;緊張的、多變的舞 步,很快被認為是「美國音樂劇史上最大的成 功」。 1958年東尼獎的最佳編舞獎和1961年電影版的 《西區故事》的學院獎 《西區故事》並非音樂喜劇,而是一齣音樂悲 劇。 《西區故事》的成就不僅在於成功的音樂劇特 性的創造,還在於該劇主題的社會意義的挖掘。 影片:West Side Story - Trailer [1961] [34th Oscar Best Picture]
在《我們走過的路》中,體現了猶太女孩的政治激進主義和他的異教情人社會消極 態度的矛盾。 由芭芭拉、史翠珊和羅伯特.雷德福扮演 《西區故事》電影版 被譽為屬於具有政治意式的娛樂流導演-羅伯特.懷斯所執導 由美國聯美影片公司第7藝術公司1961年出品。 以曼哈頓西北部貧民區為背景,在銀幕上展現了一齣現代版本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 事。 獲得了第3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攝影、男配角、女配角、服裝、音響、剪輯、最 佳歌舞片配樂、藝術指導等10項金像獎。
七個音符的浪漫曲-《音樂之聲》 百老匯音樂劇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發展至1959年, 終以《吉普賽》和《音樂之聲》兩部經典作品畫下句 點。 該劇根據取材於真實故事的一部同名小說改編。《音 樂之聲》在全世界廣受歡迎,也使瑪麗亞.馮.契普 一家名揚四海。 50年代中期,百老匯明星瑪莉.馬丁與丈夫一銅觀 看了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西德影片《菩提樹》, 以及其故事原型-瑪麗亞.馮.契普的自傳體小說 《契普家庭合唱團的故事》後頗受感動,而發起將這 個故事製作成百老匯舞台劇。 馬丁小姐的丈夫理查德.哈里達和朋友里爾蘭德.海 沃德成為該音樂劇的發起人,提議由郝沃德.林德賽 和魯希爾.克魯斯作為戲劇劇本編劇。 影片:52nd TONY AWARDS THE SOUND OF MUSIC
「L&C」提供故事大綱後,「R&H」就開始寫 作音樂和歌曲。 劇本:1938年,當地修道院一位名叫瑪麗亞的 見習修女由於生性過於活潑,不適合當修女,被修 道院派去上校家當家庭教師。當時,他的愛妻已病 逝,給他留下七個子女。天真開朗的瑪麗亞博得了 七個孩子的好感,把一個原本因軍事化管理而異常 嚴肅的家庭,變得充滿生機而歡笑不斷。後來,契 普上校和瑪麗亞雙雙墜入愛河,結成夫妻,並和孩 子們組成家庭合唱團參加表演,但是好景不常,當 他們蜜月歸來,卻發現奧地利已經被納粹占領了。 德國納粹發動歐戰,希特勒合併了奧地利,脅迫契 普上校為他賣命。正直的上校不願幫侵略者妻夫自 己的同胞,決定帶全家逃亡,在修女的幫助下,他 們一家人終於順利越過邊界,抵達瑞士。 「哆唻咪」、「音樂之聲」、「雪絨花」、「孤獨 的牧羊人」、「再見」、「16、17歲」等歌曲 以不同風格滿足了不同年齡層人們的需求。 音樂:Do Re Mi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音樂之聲》如今已經不僅是一部成功的音樂劇作 品,或是一部成功的歌舞片,他已經成為了一種文 化現象,從其誕生以來,感染全球的幾代人。 電影版《音樂之聲》 1965年 多年以後,該片的經典性仍無庸置疑。安德魯斯已 她清新自然的氣質、明亮清澈的嗓音以及與卡通動 畫配戲時的可愛形象使他獲得了主演的資格。 1965年這位奧斯卡影后餐與了該劇的電影製作, 遠赴奧地利實景拍攝。 導演為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 《音樂之聲》如今已經不僅是一部成功的音樂劇作 品,或是一部成功的歌舞片,他已經成為了一種文 化現象,從其誕生以來,感染全球的幾代人。 影片:The Sound of Music (5/5) Movie CLIP - So Long, Farewell (1965) HD
朱麗.安德魯斯主演的音樂劇《維克多.維多利亞》 美國影壇、劇壇的雙棲女明星 10歲就在當演員的父母指導下首次登台表演 21歲在紐約百老匯舞台上因主演音樂劇《窈窕淑女》而 聲名鶴起 他用金嗓子「表演」歌曲內容,而不只是歌手。 1964年,《歡樂滿人間》讓朱麗出上銀幕就一炮打響, 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次年的《音樂之聲》更是引 起大轟動,把事業推向顛峰。 他是影片中唯一自己配唱的主要演員,其他演員均為他人 代唱。 1989年,被授予BAFTA銀獎,1995年在百老 匯複排劇《維克多.維多利亞》中,已60歲的朱麗仍登 台主演。 影片: Julie Andrews "LE JAZZ HOT" (1982)
外百老匯的奇蹟-《異想天開》 20世紀60年代,是音樂劇創作的新階段,這一時 期的社會藝術氛圍和經濟都已大不相同。 早期的音樂劇在地方旅遊業上獲得了大量的利潤,然 而隨著地區劇院的衰減、日益增長的製作費用和旅遊 業,都為百老匯的長期演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0年中最大的成功誕生於外百老匯。這便是196 0年「小規模、小投資、小製作」的《異想天開》 《異想天開》只是一部小劇場音樂劇,七八個演員, 四五件樂器,但竟然連演了40幾年歷久不衰,堪稱 奇蹟。 已成為了迄今為止,音樂界上演出歷時最長的一部音 樂劇,也是美國舞台劇歷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一部音 樂劇。 影片: The Fantasticks, 1964 Hallmark Hall of Fame Telecast
該劇改編自哀德蒙德.羅斯坦德1894年不太知名的戲劇 《浪漫傳奇》 故事仍然有著羅密歐與茱麗葉浪漫愛情的老套路。 「歷經過痛苦、磨難的人才有一顆完整的心」 劇場藝術正是一項合作者的藝術 打破了一些長久以來存在於劇院界的習慣,允許世界音樂劇 界投資人為該劇集資(最初的44位投資者所得的利潤是 1.65萬美元的幾百倍),並允許該劇的電視版本在演出期間 發行。如今這些做法又成為外百老匯的習慣。
媒人與明星-《你好,多麗》 這個故事是根據索恩頓.威爾德的喜劇《媒人》改 編。 這一個故事在音樂劇的歷史上曾多次被演譯。有倫 敦版本、威尼斯版本、百老匯版本等。 這部音樂劇本來是梅理克專門為伊瑟爾.門曼量身 訂做的。剛演完《吉普賽》的門曼感到很疲憊,就 拒絕了梅里克的邀請,於是這個角色就幸運的落到 了卡羅.契寧的身上。 契寧女士在後來30年的表演生涯中演出了400 多場來扮演多麗.理維太太。 梅理克最終由全部黑人演員演出《你好,多麗》的 願望也得到了實現。 影片: "Before the Parade Passes By" - Hello, Dolly! (Original Broadway Production, 1964) 影片: Carol Channing Hello Dolly, London 1979
根據音樂劇改編的電影版《你好,多麗》獲得 了ˊ1969年奧斯卡最佳音樂獎、最佳藝術執 導獎、最佳音響獎以及四項大獎提名。 由芭芭拉.史翠珊和沃爾特.馬修主演 芭芭拉.史翠珊是一位傳奇女子,多才多藝, 不僅是一位相當成功的歌手和歌曲創作者,還 是一位演員、製作人和導演。 《滑稽女孩》、《你好,多麗》、《姻緣定三 生》等歌舞片展現了他在表演和歌唱技巧的雙重 實力。 HELLO DOLLY - Theatrical Trailer 芭芭拉.史翠珊
《屋頂上的提琴手》 該劇靠的是他那感人至深的內涵,涉及在世態炎涼的環境中,人們為了信仰而努 力鬥爭的主題,並且對人性的固執、需求、壓抑等內心情感進行了闡釋,被看作 是反映東歐猶太移民歷史的一部非常典型的作品。 久演不衰的作品《屋頂上的提琴手》是一部反映俄國獨裁帝雉時期遭受迫害的猶 太人生活的作品。 該劇的演員具有普遍的人性特徵,能引起不同國家的人們對於希望、愛情和寬容 渴望的共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劇中靈魂人物泰維的準則,他習慣於傳統的生活,並 竭力保持著這種傳統。 《屋頂上的提琴手》就好像是村民生活狀態的縮影,當年俄國沙皇迫害毀滅猶太 人的宗教、文化和生存的現實即將展開,故事圍繞著貧苦的維泰想將自己的五個 女兒依照家族傳統嫁出去而展開。
故事發生在1905年俄國猶太村莊阿娜特夫卡, 幾個世紀來,這個烏克蘭的小鎮伊值居住著猶太 人,他們保持著猶太傳統。 牛奶場主泰維和他的妻子高爾德以及他們的5個 女兒過著再普通不過,甚至有些拮据的家庭生活。 令泰為震驚的是,她的女兒們都決定以自己的方 式表達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並且以非傳統的方 式舉行婚禮。 該劇的產生,可要歸功於作曲傑瑞.伯克和作詞 希爾頓.哈尼克以及編劇約瑟夫.斯特恩。 運用了猶太人的舞蹈節拍 劇中的舞蹈非常有名,如酒館裡具有農運的俄羅 斯風情的熱情歡快的舞蹈、婚禮上飽滿內斂的猶 太風格的「瓶舞」 Fiddler on the roof - To Life
該劇主題曲採用了東歐猶太曲調的簡單旋律,劇中還有不少令 人難忘的旋律。 「你愛我嗎?」(Do you love me?) 「日昇日落」(Sunrise, Sunset) 「遠離我深愛的家鄉」(Far from the Home I Love)
《從拉曼卻來的人》 Man of La Mancha 1968 「拉曼卻來的人」實際上是指三個人,分別 代表著賽萬提斯、吉哈納、唐吉軻德。 西班牙偉大的作家-賽萬提斯(1547~1616) 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偉大的作家 她決心用他的筆來接露西班牙社會的罪惡 以《唐吉軻德》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是文 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和歐洲最傑出的作品 第二部小說於1615年出版,1616年賽 萬提斯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1968年3月,該劇如願以償安遷到百老 匯的馬丁.貝克劇院,1972年該劇被拍 攝成電影。由彼得.奧圖、蘇菲亞.羅蘭和 詹姆斯.克科主演。 該劇在百老匯的演出紀錄中,還曾有過「國 際大匯演」的紀錄,由包括墨西哥、以色列、 英格蘭、澳洲、日本等地在內的環球演員扮 演男主角。 Man of La Mancha 1968
賽萬提斯的經歷和她如何創作出筆下的人物本身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也是音樂 劇《從拉曼卻來的人》的故事原型。 這部獨幕音樂劇是一齣將悲劇喜劇、浪漫情節、曼顯經歷融合在一起的特別劇目, 能激發起觀眾全方位的情感反應。 沃瑟曼創作的音樂劇「唐吉軻德」,一部分是取自賽萬提斯筆下的角色,一部分就 是將沃瑟曼自己浪漫的理想主義。 該劇藉由「戲中戲」的抽離方式講述故事、評論故事。
酒店裡的女招待阿爾多熱 阿爾多熱在後院碰到了徹夜難眠的唐吉軻德,並詢問他為什麼 有那麼多奇異的表現,唐吉軻德以自己的方式告訴了她,便是 這首著名的「難圓一夢」(The Impossible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Man of La Mancha
幸福的小孤女—《安妮》 是70年代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 編劇托馬斯.米和將安妮描述為「一個有著天生勇 氣和樂觀精神,能夠面對艱難、悲觀、絕望時光的 帶有隱喻性的角色」。 80年代初,這部投資為80萬美金的音樂劇,當 時營利已達2000萬美金,逐漸《安妮》在長期 的演出中成為第一部營利超過1億美元的音樂劇。 「明天」這首歌還被成功地翻譯成一首西班牙的歌 曲「Mana-a」 卡通連環畫<安妮> 美國19世紀末,連環畫開始見諸周日報紙的副版 1924年,哈羅德.格雷為芝加哥的互民官創作了這個連 環畫 「小孤女安妮」非常與眾不同,她遭遇了不切實際的 社會改革家、邪惡的政客、歹徒強盜,還勇敢地與納 粹對抗。這部連環畫還有許多神奇的元素,鬼魅、精 靈以及活了幾百萬年的安先生。 "Annie" (1982) - Tomorrow
在編劇托馬斯.米漢的心目中,安妮是純潔正直、勇氣和樂觀精神的化身。 「如果不會微笑,就不算打扮好了」(You’re Never Fully Dressed Without A Smile) 米漢決定將這個角色的時代背景放在紐約的大蕭條時代中期。 小安妮天真地對這幫悶悶不樂的人唱起了「明天」。總統很讚賞安妮的樂觀主義情 緒,並讓內閣成員跟他一起唱。在安妮樂觀的情緒感染下,羅斯福總統和他的內閣 成員們深受鼓舞,準備執行新政。 70年代的音樂劇《安妮》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新劇本音樂劇」(New Book Musicals) 這是70年代末美國百老匯形成的一種嶄新視角改編著名影視、戲劇、小說作品的音樂劇形 式,是對未來音樂劇發展的一種探求。
音樂劇《安妮》幽默表現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 小孤女安妮的故事。 小安妮樂觀開朗的人生觀恰是經濟危機中美國人民積極向上的 精神象徵。 該劇歌曲和情節水乳交融,那支有趣而精巧的牙膏廣告「沒有 微笑就沒有打扮好」以及「明天」等歌曲就是主人公積極樂觀 的人生態度和勇氣的最好表達。 Annie (1982) - I Think I'm Gonna Like I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