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教研室 张 峰. 镇痛解热抗炎 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肾上腺皮质激素 (甾体类抗炎药) 抗炎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1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培训. 2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 A 30 ~ 50 % B 40 ~ 60 % C 60 ~ 80 % D 70 ~ 90 %
以非甾体抗炎药示例 (BNF).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效应的药物, 由于它具有类似甾体类(皮质激素)药物 的抗炎效应,故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它们的共同效应为解热、镇痛和抗炎。 它们的共同的作用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
傳染病預防 流行性感冒 主講者 : 林春燕. 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主要影響呼吸道的疾病。是由 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該病毒分A、B、 C三型,多數的流行是由A型所引起。除 人類外,A型病毒在豬、馬、雞及鴨等亦 有存在。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 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 于 T 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 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 老体弱慎防虚脱。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化构不同,但都 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 PG )合成,具有解热 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概念 二、作用机理 三、药物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解热镇痛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表现为红肿与疼痛。甾体抗炎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是其抗炎、解热和镇痛的主要机制。除苯胺类以外,其他均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胶原组织疾病。
第九章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正确使用药物.
Chapter 6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SAIDs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痛药 Analgesic Drugs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艳美.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一.非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分类以及代表药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 吡咯酮类—保泰松 3. 芬那酸类—甲芬那酸
第35章 抗炎免疫药物的 临床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十五章 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章 解 热 镇 痛 抗 炎 药 antipyretic–analgesics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解热镇痛抗炎药 2017/3/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研究进展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情境3.3(4)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疗护理.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和痛风药 ⑴ 概述 ⑵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3)抗痛风药.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复 习 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机制?.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非甾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药 物 化 学 第三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十五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咳药.
张奉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学习目标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
炎症.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 四十四 讲 主讲教师: 李 晶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 四十五 讲 主讲教师: 李 晶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消化功能调节药.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七单元 解热镇痛抗炎药.
国家骨干示范建设 特色校本教材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制药基础 III 药物化学 主编:李玉龙.
Antipyretic Analgesics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刘艳玲.
甲状腺激素.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第16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关于COX-2选择性抑制剂构效关系的探讨
血液生理 体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血细胞及其功能 止血和血液凝固.
解热镇痛药兼有抗炎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兼有镇痛和解热作用。少数药物如扑热息痛只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之作用。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药理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系 马 欣

解热镇痛药概述 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大多数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解热镇痛药发展史: 简史 1750年:柳树皮治疗“发热”取得成功, 1838年:从水杨苷制成水杨酸 1860年:用酚合成水杨酸 药理 解热镇痛药发展史: 1750年:柳树皮治疗“发热”取得成功, 柳树皮苦味苷——名为“水杨苷” 1838年:从水杨苷制成水杨酸 1860年:用酚合成水杨酸 1875年:水杨酸钠成功用于治疗风湿热 1899年: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上市 简史

解热镇痛药发展史: 20世纪:全人工合成时代。吡唑酮类、灭酸类、 吲哚类和丙酸类解热镇痛药相继问世 近年来: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selective inhibitors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抑制剂)的发展,将本类药物 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药理

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按化学结构 1、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 2、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几无抗炎作用) 3、吡唑酮类:保泰松 2、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几无抗炎作用) 3、吡唑酮类:保泰松 4、其它抗炎有机酸类:消炎痛(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本类药物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体内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PG) 的生物合成

花生四烯酸 LT 白三烯 PGF2 PGE2 TXA2 PGI2 膜磷脂 甾体 抗炎药 脂氧酶 非甾体抗炎药 环氧合酶 抑 制 磷脂酶A2 PGH2 非甾体抗炎药 抑 制 PGF2 PGE2 TXA2 前列腺素 合成酶 血栓素 (血小板) PGI2 前列环素 (血管内皮) 收缩支气管 白细胞趋化 诱发炎症 参与过敏反应 抑制血小 板凝集 扩张血管 收缩支气管 收缩血管 收缩子宫 舒张支气管 扩张血管 收缩子宫 诱发炎症 保护胃黏膜 促进血小 板聚集 收缩血管

通过抑制环氧合酶 (cyclo-oxygenase, COX) 而抑制PG的合成 共同作用机制 药理 通过抑制环氧合酶 (cyclo-oxygenase, COX) 而抑制PG的合成 COX-1 COX-2

炎症 COX类型与作用 COX-1 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 COX-2 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黏膜 血流、胃黏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 COX-2 诱导 诱导 各种损伤因子 细胞因子 生成蛋白酶,PG, 致炎介质 炎症

COX-1 和 COX-2的特性比较 COX-1 COX-2 结构型 诱导型 生成 固有的,存在于 诱导产生,存在 结构型 诱导型 生成 固有的,存在于 诱导产生,存在 正常组织中 于受损伤的组织中 功能 稳定细胞功能, 具有强的致炎、 保护细胞 致痛作用 抑制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分 类 非选择性的环氧合酶抑制 药 选择性的环氧合酶抑制药

药理 共同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抗风湿作用

1 . Antipyretic effect : 产热↑ 散热↓ 体温 发热机制( PG 基础): 致热源 中枢PG ↑

解热机制: 解热镇痛药抑制中枢环氧酶,减少 PG合成与释放,使体温调节点恢复正常 解热镇痛药 抑制COX

2. Analgesic effect: 刺激痛觉感受器 痛觉感受器 引起疼痛 增敏 镇痛机制: 解热镇痛药抑制局部PG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 疼痛机制: 组织损伤或炎症时, 局部释放炎症介质 PG 缓激肽 组胺 放大疼痛 刺激痛觉感受器 引起疼痛 痛觉感受器 增敏 镇痛机制: 解热镇痛药抑制局部PG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

Aspirin和Morphine 在镇痛作用方面的比较 作用部位 主要在外周 中枢 作用机制 抑制COX 抑制PG合成 激动阿片受体 抑制SP释放 效 能 中等 强大 临床应用 慢性钝痛 剧烈疼痛 不良反应 欣快症 罕见 易产生 呼吸抑制 依赖性

3. An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局部充血、水肿、疼痛 增强缓激肽的致炎作用 炎症介质 PG: 抗炎抗风湿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PG的合成,可减轻炎症反应的红、肿、热、痛,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控制症状。 (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病情的发展)

第一节 非选择性的环氧合酶抑制药 COOH O C CH3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

一、体内过程 代谢: 水杨酸主要在肝脏代谢,自肾排泄; Aspirin≤ 1g t1/2= 2-3 h (恒比消除) 易中毒 大剂量治疗风湿、类风湿时应根据患者的反应 及血药浓度监测确定给药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排泄: 尿液pH值对水杨酸盐排泄影响很大,水杨酸为弱酸性,尿液碱化时药物解离多,肾小管重吸收少。 体内过程 排泄: 尿液pH值对水杨酸盐排泄影响很大,水杨酸为弱酸性,尿液碱化时药物解离多,肾小管重吸收少。 如药物过量中毒时,可用NaHCO3碱化尿液,使排泄加速,降低血药浓度。

二、作用与应用 应用 作用 解热镇痛 抗炎抗风湿 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1 发热、慢性钝痛 2 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3 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

1.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可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 迅速解除各种慢性钝痛; 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作用较强 可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 迅速解除各种慢性钝痛; 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24-48h可缓解急性风湿患者的症状,是抗炎、抗风湿的首选药物;可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用于抗风湿时,剂量较大,应防止中毒)

2. 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小剂量aspirin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血栓素(TXA2)为血小板释放和聚集的诱导物,PGI2 与 TXA2 有生理拮抗作用,血小板中的cox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比血管中的高 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 小剂量 血小板中TXA2↓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抑制血管壁细胞中COX-1 前列环素(PGI2)↓ 大剂量 促进血栓形成 小剂量aspirin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三、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2. 凝血障碍 3. 水杨酸反应 4. 过敏反应 5. 瑞夷综合征 6. 对肾脏的影响

1.胃肠道反应 可能的 机制 发生率高,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较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易诱发胃炎、胃溃疡及胃出血。 发生率高,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较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易诱发胃炎、胃溃疡及胃出血。 ①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②浓度高时兴奋延髓催吐化 学感受区(CTZ)引起呕吐 ③抑制了PG(如PGE2)对胃粘 膜的保护作用 可能的 机制

2.凝血障碍 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5g) 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患者禁用 临产前不宜应用;术前一周应停用 血管内皮可合成COX 一般剂量引起TXA2/PGI2比值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较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还可造成出血倾向 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5g) 严重肝损害 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患者禁用 临产前不宜应用;术前一周应停用

3.水杨酸反应 治疗: 促进排泄:静滴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 对症支持治疗 用量过大时 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视听功能减退等反应, 称为水杨酸反应 严重时可因过度换气及酸碱失衡引起精神错乱及昏迷 治疗: 促进排泄:静滴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 对症支持治疗

4. 过敏反应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发生机理: 抑制环氧酶 PG 合成受阻 经脂氧酶的代谢产物 LT 相对增多 诱发哮喘 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少数)  某些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 发生机理: 抑制环氧酶 PG 合成受阻 经脂氧酶的代谢产物 LT 相对增多 诱发哮喘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5.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该药后,偶可发生严重的肝衰合并脑病的表现 表现为惊厥、谵妄及昏迷等反应死亡率较高 少见但预后恶劣 故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慎用

6.对肾脏的影响 对正常人群影响较小 对特殊人群(老年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易导致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受损表现 发生机制:抑制PGs合成,取消前列腺素的代偿机制,病人原本体内存在阴性肾脏损害和肾小球灌注不足

其它解热镇痛抗炎药 苯胺类 有机酸类 吡唑酮类

用于解热、镇痛及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一、作用特点 1. 对中枢 PG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强,对外周PG 合成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2. 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 3. 解热镇痛作用缓慢而持久,强度类似aspirin,镇痛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 用于解热、镇痛及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二、不良反应 治疗量对胃肠道无刺激性 代谢后的羟化物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紫绀,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大剂量或长期用可发生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有机酸类 消炎痛(吲哚美辛)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大 主要用于急性风湿性 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和癌性发热等 不良 反应 较多 胃肠道反应 CNS作用 造血障碍 过敏反应

布洛芬(芬必得) 作用:抗炎抗风湿及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同aspirin,抗炎作用更突出。 用途:可进入滑膜腔,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镇痛。 主要特点:胃肠道反应轻,病人较易耐受。但长期应用仍可引起胃出血及溃疡,偶见视力障碍。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烷酮类 萘丁美酮 吡唑酮类 前体药物,代谢产物为强效环氧酶抑制药 不良反应较轻。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 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毒性较大,现以少用 烷酮类 萘丁美酮 前体药物,代谢产物为强效环氧酶抑制药 不良反应较轻。

第二节 选择性的cox-2 抑制药

塞来昔布 ( celecoxib ) 1. 选择性抑制COX-2 2. 解热,镇痛,抗炎药理作用 3. 胃肠道不良反应轻,不影响血小板功能 2. 解热,镇痛,抗炎药理作用 3. 胃肠道不良反应轻,不影响血小板功能 4.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 腹泻,消化不良,肝,肾不良反应,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慎用

等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