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卫生学校内科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一、概述 急性胃炎是指胃粘膜的急性炎症,以糜烂和出血为主要改变,故又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病变累及胃窦、胃体,或弥漫分布于全胃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胃粘膜的完整性取决于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一是对粘膜损伤的侵袭力,另一是粘膜自身的防卫力。 正常时胃酸并不损伤粘膜,主要因粘膜屏障阻止H+的反弥散,只有在粘膜因某种情况发生病损后胃酸和胃蛋白酶才起自身消化作用。
胃粘膜的完整性 粘膜的防卫因子 粘膜的损伤因子
细胞更新 粘膜屏障 前列腺素 粘膜的防卫因子 粘膜的损伤因子 粘膜血流量 粘液、HCO3 –屏障 表皮生长因子 胃酸、胃蛋白酶 胆盐、胰酶、药物、乙醇
各种严重的脏器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肝硬化、门脉高压 (一)急性应激 糜烂出血 溃疡大出血 大手术 大面积烧伤 休克 各种严重的脏器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肝硬化、门脉高压 血管粘膜损伤 氢离子反弥散,PH值下降 胃粘膜屏障破坏 胃粘膜缺血 粘液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分泌不足 胃酸反弥散 应激胃粘膜微循环障碍 胆汁胰酶反流
(二)药物 药物对胃粘膜的直接损害 绝大多数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是通过这一作用。 药物对胃粘膜的直接损害 绝大多数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是通过这一作用。 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造成胃粘膜损害 这类药物主要是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引起急性胃炎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铁剂、氯化钾口服液等均可引起粘膜发生浅表损伤。
(三)胆汁反流 胃、十二指肠因功能失调出现逆蠕动、频繁恶心、呕吐。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可出现胆汁反流。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 H.pylori感染可导致急性胃炎,多发生于慢性胃炎的基础上。
(五)食物 食用过量的茶、咖啡、芥茉、红辣椒、丁香、胡椒等均会造成胃粘膜的损伤。粗糙的食物或进食过热的食物,也会损伤胃粘膜。酒的有效成分为乙醇,它能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腔内的酸(氢离子)反向弥散进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急性胃炎,肉眼 胃,正常的,肉眼[内窥镜检查]
在高倍镜下,胃黏膜表现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这是急性胃炎。 这是胃底部黏膜的正常外观,小凹由苍白的柱状黏液细胞排列形成长的腺体,此腺体包含着能够分泌盐酸的、亮粉红色的壁细胞。 在高倍镜下,胃黏膜表现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这是急性胃炎。
四、临床表现 1 一般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上腹不适、饱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1 一般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上腹不适、饱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2 病人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一般为间歇性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也可发生大出血引起呕血和黑便。持续少量出血可引起贫血。 3 查体时,病人可有贫血貌,上腹部或脐周轻压痛。
(三)辅助检查 1.纤维胃镜检查 一般在急性大出血后24~48h内进行。镜下可见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粘膜水肿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损。 2.粪便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五、诊断要点 有应激病史、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饮洒等病因。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出现呕血、黑粪应考虑本病。 确诊则有赖于纤维胃镜检查
六、治疗要点 1 有急性应激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应 用制酸剂及H2受体拮抗剂为预防措施。 2 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止服用,并用制 酸剂治疗.常用胶体铝—镁合剂,每 日3~4次,每次10一20mi
七、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 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 (1)向病人说明引起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帮 1. 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 (1)向病人说明引起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帮 助病人寻找并及时去除发病因素 (2)嘱病人卧床休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3)指导病人合理地、有规律地进食。一般进 少渣、温凉伴流质饮食 (4)指导病人正确服用有关药物,如制酸剂、 H2受体拮抗剂 2. 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