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第三节 注射剂
一、概述 注射剂(injections)俗称针剂,系指药物与适 宜的溶剂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 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 溶液。
(一)注射剂的分类与给药途径 1. 注射剂的分类 混悬型注射剂 乳剂型注射剂 溶液型注射剂 注射用无菌粉末
2. 注射剂给药途径 (1)皮内注射 (2)皮下注射 (3)肌内注射 (4)静脉注射 (5)脊椎腔注射 (6)动脉内注入 (7)其他: 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滑膜腔内注射、穴位注射等。 ID SC IV IM
主要注射给药途径比较 注射给药途径 IV IM SC ID 允许最大剂量 >1L 5mL 1-2mL 0.1-0.2 mL 适用的分散体系 水溶液 O/W乳剂 水溶液,油溶液 O/W或W/O乳剂 起效速度 IV > IM > SC - 作用时间 IV <IM <SC 用途 治疗 诊断
二、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 缺点 (1)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1) 依从性差; (2)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2) 价格昂贵; (3) 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 病人; (4) 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5) 可产生长效作用; (6) 较其他液体制剂耐贮存。 (1) 依从性差; (2) 价格昂贵; (3) 质量要求高。
两性霉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紫杉醇等脂质体注射液; (三)注射剂的发展情况 长效生物降解型微球注射剂 脂质体注射剂 上市品种有亮丙瑞林、奥曲肽、利培酮等; 两性霉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紫杉醇等脂质体注射液; 聚合物胶束注射液 纳米粒注射剂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混悬液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注射液。
二、注射剂处方组成 主药 溶剂 其他附加剂 处方组成 pH调节剂 络合剂 抗氧剂
(一)注射用原料药的要求 杂质、重金属限量相比口服制剂原料药更严格;对 微生物及热原有严格规定,要求无菌、无热原。 必须使用注射用规格的原料药,必须符合《中国药 典》或相应的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二)常用注射用溶剂 1. 注射用水 2. 注射用油: 大豆油 茶油 其他如精制花生油、 玉米油、橄榄油等 麻油
3. 其他注射用溶剂 (1)乙醇(alcohol) (2)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PG) (3)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s, PEG) (4)甘油(glycerin) (5)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 DMA) 可供肌肉或静脉注射,浓度可高达50%,但浓度超过10%肌内注射就有疼痛感。 1, 2-丙二醇,高温下可被氧化,特点是溶解范围较广。可供肌内、静脉等给药。常用浓度为10%-60% 。 PEG300, 400(此数字表示平均分子量)均可用作注射剂溶剂。 对许多药物具有较大溶解性,常与乙醇、丙二醇、水等混合应用。不单独做注射溶剂用,常用浓度为1-50%。
(三)注射剂的附加剂 ①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 ②增加主药的溶解度; ③调节渗透压; ④抑菌; ⑤调节pH值; ⑥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
注射剂常用附加剂主要有: 增溶剂; 助溶剂; 润湿剂; 乳化剂; 金属离子螯合剂; 抗氧剂; 抑菌剂; 缓冲剂; 助悬剂; 等渗调节剂; 填充剂; 稳定剂; 保护剂; 局麻剂(止痛剂)
注射剂常用的抗氧剂、金属螯合剂和惰性气体 类 别 名 称 常用浓度(%) 应用范围 抗氧剂 亚硫酸钠 0.1-0.2 适合于偏碱性药液 焦亚硫酸钠 0.1-0.2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亚硫酸氢钠 0.1-0.2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硫代硫酸钠 0.1 适合于偏碱性药液 维生素C 0.02-0.5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焦性没食子酸酯 0.05-0.1 适合于油性药液 金属螯合剂 依地酸二钠 0.01-0.05 依地酸钙钠 0.01-0.05 惰性气体 氮气 二氧化碳
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 类型 常用抑菌剂 常用浓度(%) 应用范围 酚类 苯酚 0.5-1.0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类型 常用抑菌剂 常用浓度(%) 应用范围 酚类 苯酚 0.5-1.0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甲酚 0.25-0.3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醇类 苯甲醇 1.0-2.0 三氯叔丁醇 0.25-0.5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羟苯酯类 羟苯甲酯 0.01-0.015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羟苯乙酯 0.01-0.015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羟苯丁酯 0.01-0.015 适合于偏酸性药液
注射剂常用的局部止痛剂 类型 常用局部止痛 常用浓度(%) 醇类 苯甲醇 1.0-2.0 三氯叔丁醇 0.3-0.5 类型 常用局部止痛 常用浓度(%) 醇类 苯甲醇 1.0-2.0 三氯叔丁醇 0.3-0.5 局麻药 盐酸普鲁卡因 0.5-2 利多卡因 0.5-1.0
注射剂常用的pH值调节剂和等渗调节剂 pH值调节剂 浓度范围(%) 缓冲剂: 乳酸 0.1 醋酸,醋酸钠 0.22,0.8 乳酸 0.1 醋酸,醋酸钠 0.22,0.8 酒石酸,酒石酸钠 0.65,1.2 枸橼酸,枸橼酸钠 0.5,4.0 碳酸氢钠,碳酸钠 0.005,0.06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1.7,0.71 酸和碱: 盐酸 适量 氢氧化钠 适量 等渗调节剂: 氯化钠 0.5-0.9 葡萄糖 4-5 甘油 2.25
注射剂常用的其他调节剂 类 别 名 称 常用浓度(%) 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 卵磷脂 0.5-2.3 聚维酮 0.2-1.0 类 别 名 称 常用浓度(%) 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 卵磷脂 0.5-2.3 聚维酮 0.2-1.0 聚山梨酯20 0.01 聚山梨酯40 0.05 聚山梨酯80 0.04-4.0 脱氧胆酸钠 0.21 普朗尼克F-68 0.21 助悬剂 明胶 2.0 果胶 0.2 甲基纤维素 0.03-1.05 羧甲基纤维素钠 0.05-0.75 填充剂 乳糖 1-8 甘氨酸 1-2 保护剂 蔗糖 2-5 甘露醇 1-10 乳糖 2-5 麦芽糖 2-5 人血白蛋白 0.2-2
注射剂生产环境区域划分和工艺流程 控制区 洁净区 一般生产区 安 瓿 原辅料 注射剂成品 饮用水 原水处理 配制 包装 过 滤 洗瓶 粗滤 纯化水 原辅料 注射剂成品 安 瓿 饮用水 原水处理 配制 粗滤 注射用水 干燥灭菌 精滤 灌装 冷却 熔封 灭菌检漏 质量检查 包装 印字 蒸馏 过 滤 洗瓶 过滤 控制区 洁净区 一般生产区
注射剂生产车间的划分 一般生产区:无洁净度要求 控制区:洁净度为10万级或大于10万级 洁净区:洁净度为100级或1万级 控制区要求温度18-28℃,相对湿度50%-65%。 洁净区要求温度18-24℃,相对湿度45%-65%。亮 度不应低于300Lx,噪声不得超过80分贝。
(一)水处理 (二)容器处理 1. 安瓿 2. 安瓿的成分和产品质量的关系 3. 安瓿的检查 4. 安瓿的洗涤 5. 安瓿的干燥与灭菌
1. 安瓿 注射剂的容器是由硬质中性玻璃制成的安瓿或其它式样的容器(如青霉素小瓶、输液瓶、软包装等)。 安瓿的式样目前采用有颈安瓿与粉末安瓿两种。其容积通常为1、2、5、10、20ml等几种规格。
2. 安瓿的成分和产品质量的关系 应无色透明; 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 熔点低,易于熔封 ; 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应具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对需遮光的药物,可采用琥珀色玻璃安瓿。
2. 安瓿的成分和产品质量的关系 中性玻璃 含钡玻璃 含锆玻璃 化学稳定性好,适用于近中性或弱酸性注射剂,如各种输液、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水。 中性玻璃 耐碱性好,可做碱性较强注射液的容器。 含钡玻璃 含锆玻璃 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耐酸、耐碱性均很好。
3. 安瓿的检查 物理检查:外观、尺寸、应力、清洁度、物理稳定性。 化学检查:耐酸、碱性和中性检查。 装药试验:安瓿与药液的相容性。
一般置于120-140℃烘箱 内干燥,需无菌操作的 安瓿在180℃干热灭菌 1.5h。 4. 安瓿的洗涤 (1)甩水洗涤法 (2)加压喷射气水洗涤法 5. 安瓿的干燥与灭菌 一般置于120-140℃烘箱 内干燥,需无菌操作的 安瓿在180℃干热灭菌 1.5h。
(三)药液的配制 1. 投料计算 配制前应正确计算原料用量,由两人核对称量, 若在制备过程中或贮存过程中药物含量易发生下降, 可酌情增加投料量。含结晶水的药物应注意其换算。 原料(附加剂)用量=实际配液量*成品含量% 实际配液量=实际灌注量+实际灌注时损耗的量
2. 配液用具的选择与处理 夹层锅、玻璃、不锈钢、搪瓷、耐酸耐碱陶瓷 和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塑料等。 用前用硫酸洗液或其他洗涤剂洗净,并用新鲜 注射用水荡洗或灭菌后备用。
2. 配液方法 稀配法:全部原料药物加入全量溶剂中 浓配法:全部原料药加入部分溶剂中先配成浓溶 液,滤过后再稀释至需要浓度。
配液操作注意事项 ①配制环境要清洁,一般并不要求无菌,但所用器具和原 料及附加剂尽可能无菌; ②配制剧毒药品,严格称量和核对,并谨防交叉污染; ③对不稳定性药物应注意调配顺序,有时还要控制温度的 避光操作; ④对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入0.1-0.3%的活性碳处理,小量注 射液可用纸浆混碳处理。 ⑤配制油溶性注射液,常将注射用油先经150℃干热灭菌1- 2h,冷却至适宜温度(一般在主药熔点以下20-30℃),趁 热配制。
灌封包括灌注和熔封两 个步骤,灌注后应立 即封口,以免污染。 (四)灌装和封口 1. 注射液的滤过 配制好的注射液在灌装前需要过滤,以除去不溶性微粒, 在注射剂生产中,一般采用二级过滤。 2. 注射液的灌封 灌封包括灌注和熔封两 个步骤,灌注后应立 即封口,以免污染。
2. 注射液的灌封 通N2或CO2 灌注药液 熔封
(五)灭菌和检漏 1. 灭菌 灭菌条件为121℃×15 min或116℃×40 min。但灭菌后是否符合灭菌要求,还需要通过实验确认。 2. 安瓿检漏
(六)灯检、印字和包装 1.灯检:要检查注射液中有无微粒、小白点、 纤维、玻屑等异物,应符合有关规定。可用目 检视,也可用光散射全自动可见异物检测仪检 查。 2.印字:名称、规格、批号、厂名等。 3.包装
四、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一)可见异物检查 取供试品,在黑色背景、20W照明荧光灯光源下, 用目检视,应符合药典关于可见异物检查判断标准的 规定。 白点多为原料或安瓿产生;纤维多半因环境污染所致; 玻屑往往是由于割口、灌封不当所造成。
可见异物检测仪
(二)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 热原检查 由于家兔对热 原的反应与人体相同,目 前各国药典法定方法仍为 家兔法,见《中国药典》 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D。 细菌内毒素检查 利用 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与内毒 素之间的胶凝反应。此法 对格革兰氏阴性菌以外的 内毒素不够灵敏,故尚不 能完全取代家兔法的热原 试验法。
(三)无菌检查 (四)pH测定 任何注射剂在灭菌操作完成后,必须抽出一定数量的 样品进行无菌试验,以确保制品的灭菌质量。 通过无菌操作制备的成品更应注意无菌检查的结果。 具体检查方法参看《中国药典》。 (四)pH测定 一般允许范围在pH4.0-9.0之间,具体品种按其质量要 求检察pH。 同一品种pH差异范围不能超过±1.0。
(五)其他检查 有关物质检查 装量差异检查 降压物质检查 异常毒性检查 刺激性 过敏试验及抽针试验
Thank you!